發展迅速的6個國產SCI期刊

本文中,易智編譯介紹了6個高質量且發展迅速的SCI期刊,以及近期在這些期刊上發表的一些文章。國產期刊的穩步發展讓我們的投稿選擇變得豐富。這些高品質國產期刊也將成為中國進入科研強國的新陣地。

發展迅速的6個國產SCI期刊

一、《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9年《National Science Review》影響因子超過13。《National Science Review》每年發表高質量文章100篇左右。主編為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院士。

清華大學朱永法教授團隊近期在NSR上發表了文章《Large dipole moment induced efficient bismuth chromate photocatalysts for wide-spectrum driven water oxidation and complete mineralization of pollutants》

簡介:作者們成功構建了具有理論太陽光譜效率為42.0%的寬光譜(~678 nm)響應的Bi8(CrO4)O11光催化劑。 Bi8(CrO4)O11表現出高效穩定的光催化水氧化活性,表觀量子效率為2.87%(420 nm),優於許多報道的廣譜驅動的光催化劑。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強大的氧化能力能夠使苯酚在降解的同時完全礦化,並且其出色的性能分別比CdS和P25-TiO2高約23.0和2.9倍。其高活性歸因於其大的晶體偶極子所感應的巨大內電場,從而加速了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快速分離。

二、《Research》

《Research》由科技導報社和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合作出版,定位為國際頂尖綜合性期刊。《Research》是《Science》自1880年創建以來的第一本合作期刊,刊登內容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與信息科學、生物學與生命科學、能源研究、環境科學、新興材料研究、機械科學與工程、微納米科學和機器人與先進製造這9個交叉學科領域的最新高水平突破性原創科研成果。主編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崔天宏教授和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

中南大學張翼教授團隊12月20日在《Research》上發表了研究文章,題為《Nanowrinkled Carbon Aerogels Embedded with FeNxSites as Effective Oxygen Electrodes for Rechargeable Zinc-Air Battery》。

簡介:為了製備用於金屬-空氣電池的高性能催化劑,非常需要通過靈活的策略合理設計碳基材中的單原子位點。在這項研究中,生物質水凝膠反應器被用作結構模板,以通過控制熱解制備嵌有單個鐵原子的碳氣凝膠。彎曲和交錯的水凝膠鏈導致在多孔碳氣凝膠中形成大量的納米皺紋,單個鐵原子分散並穩定在有缺陷的碳骨架中。 X射線吸收光譜法測量表明,鐵中心主要參與FeN4的配位結構,其中極少量(約1/5)為FeN3C形式。第一性原理計算表明,由分層多孔碳氣凝膠的納米皺紋引起的Stone-Wales構型中的FeNx位置顯示出比正常對應物低得多的自由能。所得的鐵和氮共混碳氣凝膠顯示出優異的可逆氧電催化活性,可用作可再充電Zn-空氣電池中的雙功能陰極催化劑,其性能甚至優於基於商用Pt/C和RuO2催化劑的性能。

三、《CCS 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創辦的第一本國際雜誌。CCS Chemistry的主編和常務副主編分別由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姚建年院士和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擔任。目前,國產化學旗艦《CCS Chemistry》已經上線了五期高品質研究文章。

華中科技大學翟天佑教授團隊近期在CCS Chemistry發表了文章《1T′-MoTe2-Based On-Chip Electrocatalytic Microdevice: A Platform to Unravel Oxidation-Dependent Electrocatalysis》

簡介:作者們製造了一個片上集成微電池,該芯片使用單個納米片作為工作電極,以評估單一氧化因子(a single oxidation factor)對生成氧化態的二碲化鉬(MoTe2)作為片上電催化微器件中氫析出反應(HER)性能的貢獻。此外,利用O2等離子體技術通過處理時間來精確控制氧化程度。氧化後的MoTe2表現出較低的起始過電勢和HER活化能。在氧化過程中作為電子密度調節劑引入的氧可以控制電子密度,並有助於富集表面電荷和降低吉布斯反應能。作者們的工作提供了原子級的見解,以瞭解通過片上電催化微器件對錶面氧化物在超薄TMDs HER催化中的作用以及模型-結構-性能關係的半定量化,從而為設計催化中心打開了大門。

四、《Science China Material》

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Springer聯合主辦的《Science China Material》2019年影響因子順利破5。《Science China Material》的主編為李亞棟院士。同時,《Science China Chemistry》影響因子破6,《Science Bulletin》影響因子也超過了6。

天津大學的胡文平和張小濤教授團隊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上發表了題為《Two-dimensional organic single-crystalline p-n junctions for ambipolar field transistors》的文章。

簡介:有機半導體的二維單晶p-n結(pn-2DCOS)由於其單晶性質和出色的雙極性電荷傳輸而在有機邏輯電路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然而,由於在pn結中難以獲得高的有序結構,有關pn-2DCOSs的報道很少。在此,作者們採用一種基於液滴流延的新型有效的二次轉移技術溶液加工方法來製造器件。C8-BTBT(p型)和TFT-CN(n型)的pn-2DCOS的研製成功。基於具有幾個分子層厚度的超薄的高性能雙極性場晶體管顯示出良好平衡的雙極性電荷傳輸行為,空穴遷移率高達0.43 cm2V-1s-1,電子遷移率高達0.11 cm2V-1s-1。這項工作對於研究有機p-n結的固有特性以及在有機互補電路中實現高性能至關重要。

五、《Nano-Micro Letters》

上海交通大學和Springer合辦的《Nano-Micro Letters》突飛猛進,影響因子過9。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Wee Siang Vincent Lee和薛軍民教授團隊在《Nano-Micro Letters》發表了題為《Bi2S3for Aqueous Zn Ion Battery with Enhanced Cycle Stability》的文章。

簡介:鋅離子水電池(ZIBs)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和材料豐富性等優點,有望用於儲能。金屬氧化物作為ZIBs陰極的發展受到O2-和Zn2+之間強大的靜電力的限制,這導致較差的循環穩定性。作者們提出Bi2S3可以作為可再充電的水性ZIBs的有希望的陰極材料。作者們觀察到改善的循環穩定性和Zn2+的快速擴散。此外,Bi2S3的層狀結構在層之間具有弱的範德華相互作用,為Zn2+的擴散和佔有提供了路徑。結果,Zn/Bi2S3電池在0.2 A g-1的條件下可提供161 mAh g-1的高容量,並具有高達100個循環約100%活性保持的良好循環穩定性。這項工作表明,Bi2S3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穩定性,作為ZIBs的陰極具有巨大的潛力。

六、《InfoMat》

電子科技大學和Wiley主辦的《InfoMat》已經上線四期,勢不可擋;香港理工大學和Wiley合辦的《EcoMat》和溫州大學與Wiley合辦《Carbon Energy》也已經相繼上線;重慶大學主辦、香港城市大學呂堅院士擔任主編的期刊《Nano Materials Science》也於今年創刊。

香港科技大學範志勇教授團隊在最新一期的《InfoMat》上發表了文章《Vapor phas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arrayed BiI3nanosheets for cost‐effective solar cells》。

簡介:多層光伏吸收劑因其獨特的結構和性能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隨機取向的多晶薄膜中的多層材料導致無效的載流子傳輸和收集,這阻礙了高性能太陽能電池的實現。在此,作者們通過生產三維(3D)異質結BiI3納米片(NSs)太陽能電池解決了這個問題,該太陽能電池將垂直排列的單晶BiI3 NSs嵌入spiro-OMeTAD中。BiI3 NSs的優選取向和3D異質結結構的大p-n結區域可實現強光吸收以及有效的載流子傳輸和收集,因此可實現1.45%的轉換效率(PCE)。此外,該PCE是有史以來報道的基於BiI3的太陽能電池中性能最高的。在約70%的溼度條件下連續陽光照射24小時後,未封裝的設備保持96%的初始PCE,在約30%的溼度條件下存放1個月後仍保持82%的初始PCE。

另外,清華大學和Springer合辦的《Nano Research》早已經成為質量穩定的高品質期刊,影響因子超8。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主辦的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都穩步茁壯地發展了起來,影響因子分別為4.914和5.162。《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在國際應用化學學科71種期刊中排名第7位,排名居前9.86%,位居Q1區;《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在國際應用化學學科71種期刊中排名第6位,排名居前8.45%,位居Q1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