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養豬商,為何溫氏股份與牧原股份的股價走勢差異巨大?

樹底下吃西瓜


很多答主已經從基本面講的比較全面了,本人對養豬業不甚瞭解,不敢在諸位“關公”面前耍大刀,對於牧原股份與溫氏股份的對比,我想換個角度,從技術面切入分析一下,歡迎指正。

從技術面來看,牧原股份與溫氏股份股價表現不同主要是因為具體技術條件差異與股價所處的技術週期不同導致。

一、技術條件差異。

1、股本差異:

溫氏股份總股本53億股,流通股37億,限售股16億;牧原股份總股本20.8億股,流通股11.9億,限售股8.9億。

溫氏股份總股本是牧原股份的兩倍,從這個角度講,牧原股份屬於中小盤股,股性比溫氏股份這個大盤股活躍,也是正常的技術反映。

2、大小非原始股東減持壓力差異。

雖然表面看兩隻股票都有大比例限售股,且尚未全流通,但實際上牧原股份中短期的大小非減持壓力要遠遠小於溫氏股份。

我們炒股的都知道,機構投資者要想成功駕馭某隻股票的長線走勢,必須與大股東合作,否則必輸無疑(即便機構投資者利用行業高速增長期把股價推升到高位,如果不與大股東達成合作共識,也會因大股東高位減持而導致機構投資者不能成功退出,投資失敗)。

那麼大股東股權集中度越高,他對股票的控制能力就越強,機構投資者與這樣的大股東合作,從談判與博弈難度的角度講,必定事半功倍;反之亦然,大股東股權集中度低,說明該股股權分散,大股東對股票的控制能力就比較弱,機構投資者面對這樣的股權結構,談判成本就會很高,基本很難與眾多原始股東達成全面合作共識,中長線面臨的階段性大小非原始股東減持拋壓,對該股構成長期技術壓制,自然股性呆板。

重大決策的執行,往往是“因一而成,二三而敗”,這是規律,更何況是操作股票這種高度“機密”的資本運作,更是如此。

牧原股份控股股東及一致性動人股東持股70%,該股2012年上市,出於當時的發行制度原因,該股可能有部分老股參與首發原始股配售,所以該股首次上市流通股佔總股本比例達到25%,那麼如此看來,該股除大股東外,其潛在的小非原始股減持盤只有5%,這對於該股的機構投資者而言,在與控股股東達成全面長期合作共識的前提下,中長期幾乎可以完全忽略原始股東的減持問題,從該股上市7年以來,盤面成交極不活躍,控盤跡象明顯也可以得到印證。

而溫氏股份控股股東及一致性動人股東持股只有25%,該股2015年上市初期,首發上市流通股僅佔該股總股本比例7%,也就是說該股除大股東外,其潛在的小非原始股減持盤高達67%,並且分散於眾多小股東手中,戶均持股不足1%,無需公告即可一次通過競價交易清空,這對該股的技術走勢構成長線巨大壓力,從該股每日盤面走勢看,股價上行途中,浮籌較多,拋壓沉重,機構投資者只能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所以不能像牧原股份那樣中長陽線持續上攻。

二、所處技術週期不同。

牧原股份2012年上市,至今已經七年,該股上市初期即獲得機構投資者大手筆建倉,深度介入,疊加該股小非原始股東持股較少,幾乎沒有原始股無序減持的拋售壓力,該股在機構投資者建倉完畢後高度控盤的基礎上,走出七年大牛市,累計連續漲幅高達十倍,由於其漲幅太大,短期不宜追高。

溫氏股份2015年上市,由於其股本偏大,上市初期定位偏高,總市值龐大,因此早期並沒有機構投資者重倉介入,股價跟隨大勢進入價值迴歸。

雖然經歷近一年多的高位調整,但是無論從調整空間還是時間來看,距離長線價值底部尚未調整充分,一般情況下,對機構投資者尤其是長線機構投資者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但是由於新一輪“豬週期”來臨,市場對該股盈利預期有所改善,機構投資者被動介入該股,從前期低位盤整過程可以發現,有機構投資者暗中吸納跡象,但是其建倉行為隱蔽且謹慎,建倉空間狹窄,建倉時間短促,總體持倉量有限,場外浮動籌碼較多,尚不足以展開大級別行情,對於其龐大的市值以及小非原始股減持壓力而言,目前的走勢已經屬於超常發揮了,說溫氏股份走勢不強,起碼不夠客觀。

對於溫氏股份來講,除了以上技術因素,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就是不能孤立的把它看做一隻養豬概念股,也不能片面的僅僅從豬週期審視其價值週期。截止目前,溫氏股份總市值位居創業板第一位,成交量能佔創業板總成交比例高達10%左右,因此,從權重的角度講,溫氏股份之於創業板,不亞於四大國行之於上證綜指的霸主地位,創業板本輪反彈,溫氏股份可謂“居功至偉”。因此,每逢創業板指長期低迷,溫氏股份的權重股地位的作用便要“凸顯”,這一點是需要股民朋友注意的。

當然,以上只是從純粹技術角度分析,從週期股的歷史規律來看,行業週期對股價走勢的作用也很重要,從影響力來說,週期股的行業週期與技術週期的影響力可謂旗鼓相當,勢均力敵。

短期而言:

從板塊宏觀分析,行業週期的影響甚至略大於技術週期的作用,既行業高速擴張時期,週期股板塊盈利能力的高速增長甚至可以部分抵消個股在技術週期上存在的諸多劣勢因素,在機構投資者和股民的熱烈追捧下,個股不同程度的都能跟隨板塊大勢迭創新高;從個股的微觀分析,即便同一板塊個股處於相同的行業週期形勢下,不同技術條件的個股在股價走勢上還是存在不同的技術侷限,因此,不能因為行業週期看好,而完全忽略技術週期對個股的重大影響,在行業週期向好的時期,應當儘量選擇技術週期及技術條件優勢明顯的個股介入,以求獲得超越板塊平均漲幅的超額利潤。

長期而言:

一是行業週期的客觀存在,週期股不可能永遠處於高速擴張,總會受制於行業週期的波峰谷底;二是當行業週期趨於理性的時候,技術週期的影響力可能躍升為支配地位,那麼技術條件的優劣對股價中長期走勢的作用就可能超越行業週期的影響。


淪為之後


溫氏股份與牧原股份的股價走勢差異,源自於兩家公司的經營模式差異。以及對公司數據的信任度差異。

一、溫氏股份。


溫氏股份,是廣東雲浮的一家公司。溫氏股份核心的經營模式是公司+農戶養殖,主要是養殖肉豬、肉雞。溫氏股份本身並不養殖肉豬、肉雞,只提供種豬、雞苗,以及飼料、獸藥、肉雞肉豬銷售。有點像農業合作社。目前養殖戶有5.3萬戶。這個數量很大。

這種養殖的方式,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去看,優勢在於本身不承擔養殖風險,由農戶分散承擔,養殖風險大,管理成本高。缺點在不可控性,農戶眾多,關係不好處理,養殖的雞和豬,數量和價格,投資者難以瞭解。

根據溫氏股份2018年半年度報告表示,上半年全國全國豬產量2614萬噸,全國生豬出欄33422萬頭,平均每頭豬重78.21公斤;溫氏股份上市豬肉1035.64萬頭,平均售價11.77元/公斤,豬肉銷售收入143.96億元,據此推測溫氏股份銷售豬肉122.31萬噸,平均每頭豬重118.1公斤,遠高於全國平均每頭豬重78.21公斤。並且,根據公司公佈的數據,溫氏股份上市肉豬數量佔了全國豬出欄量的3.1%。

溫氏股份養雞銷售收入有84.88億元,銷售肉雞3.36億隻,每隻雞售價25.26元。這個價格大約是菜市場買半隻雞的價格。

溫氏股份的LOGO也是有意思的,雖然所處行業是養雞養豬,但LOGO,是一隻鷹。

二、牧原股份。

牧原股份是河南南陽市的一家公司,這是一家生豬養殖和銷售的公司,公司自主養豬,開養殖場,大規模養殖生豬。從種豬母豬豬仔成年豬,到飼料加工,都是一體化經營。全部自主化的經營,可控性遠高於溫氏股份的模式。雖然要承擔養殖的風險,但這是養殖業行業必然存在的風險。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考慮,我認為牧原股份這種模式更可靠。更像公司經營,可持續性高於與幾萬個農戶合作的模式。實際上經營風險更可控。

據牧原股份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牧原股份上半年生豬銷售474.4萬頭,其中包括豬仔37.61萬頭,和種豬,銷售收入55.13億元,牧原股份沒有公佈商品豬上半年平均售價。整體算平均每頭豬價格1078元,而溫氏股份平均每頭豬價格是1390元。

這些數據還看不出有什麼重大差異,只是從經營模式看,牧原股份的可控性及可持續性更強。

三、歷年銷售情況。下圖示牧原股份與溫氏股份近幾年的營業收入圖,顯然牧原股份的銷售在穩步增長,而溫氏股份2017年開始下滑,2018年繼續下滑。從銷售看,牧原股份經營狀況更好。

四、未來的經營計劃。

這一項的差別巨大。我把他們列出出來,還是做成表格清晰明瞭。牧原股份明顯是集中擴大養殖數量;而溫氏股份重點是疫苗飼料營銷之類的投資,投資於養殖的項目只有2個。

整體來看,牧原股份更是一家專業的養豬大戶,而溫氏股份名義上是養殖業的公司,但是公司的實際經營並不在於養豬,可以算一種提供原料找第三方加工然後包銷模式,這不是長久之計,還是牧原股份更是純粹的養殖業。無論是從經營的成績還是經營的模式看,牧原股份都比溫氏股份有優勢。因此牧原股份的股價走勢會比溫氏股份更好。

溫氏股份這種不穩定的模式,很容易爆出黑天鵝。因為經營的模式是存在瑕疵的。許多環節存在不可控性。而且,從溫氏股份的未來投資項目看,完全是一家疫苗公司,不是養殖公司,這是走偏了的經營路線,風險大。

最後還要再提示一下,養殖業的風險是巨大的,養殖業的股票風險同樣巨大。A股市場過往有鮮活的例子。要高度重視才行,行動之前要徹底考慮清楚風險。


西格瑪的化學


以當前的最新股價走勢來看,都是養豬商的溫氏股份與牧原股份兩家公司的的股價走勢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目前溫氏股份的最新股價是23.23元,今年的高點是27.11元,低點是19.23元;以股價的漲跌幅來看,表現強於大盤整體平均水平。


牧原股份的最新股價是26.18元,今年的高點是34.55元,低點是21.37元;以股價的漲跌幅來看,同樣也是表現強於大盤整體平均水平。


從盤面上走勢來看,兩家公司不管是在股價漲跌幅度和均線走勢圖都非常相似。目前兩家公司都是在經歷5月份的第一波強勢反彈行情後,再次進入第二波反彈行情。

溫氏股份按最新股價23.23元計算,總市值為1233億元;每股淨資產6.61元,市淨率為4.24倍。牧原股份按最新股價26.18元計算,總市值為547億元;每股淨資產6.17元,市淨率為3.51倍。比較雙方的市值溫氏股份更大,但市淨率方面牧原股份略佔優勢。


雖然兩家公司都是養豬商,但是各自的業務模式各有一定的優勢差別。溫氏股份是公司+農戶養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入成本的總額,受到農戶的歡迎,並減輕豬肉肉價暴跌的風險,在防範豬肉肉價大幅度下跌風險方面更有優勢。


牧原股份是自養自殖的牧原模式,在豬肉肉價看好的年度,牧原股份的盈利能力更強。在過去兩年,豬肉肉價一直看好,在雙方的財務報表數據中也合理的反映了牧原股份在肉價較高時期的盈利能力更強。



白馬華菲特


本文主要討論溫氏股份是否值得投資。


創業板690家公司到2016年累計利潤3500億,而溫氏股份一家的利潤累計達到304億,佔了8%。2017年營收500多億,2107年即使豬肉價格大幅度下降,依然有67億的淨利潤,非常強大,市值高峰期曾經突破2000億,現在市值跌去了差不多一半,這究竟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呢?現在適合投資嗎?

中國最大的養豬大佬們


一 生豬養殖行業分析

1 豬肉消費量

西方人喜歡牛肉,但中國人喜歡吃豬肉,這個習慣可能未來不大可能會改變,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一個企業市值增長的大前提。

那中國人有多喜歡吃豬肉呢?看數據。

2015年中國人消費了大概5.7億頭豬,按照一頭豬110公斤計算,總計消費572億公斤豬肉,人均消費40.8公斤/年,一天吃3兩豬肉。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豬肉消費國,佔全世界總量的50%,因為消費量巨大,國內還滿足不了,所以還需要進口

單位:萬噸

從上圖可以看到,國產豬肉近四年變化不大,但是進口豬肉卻在不斷的增長。

因為消費量巨大,豬肉的價格還影響了CPI的走勢,在物價中的影響力達到4.5%,是物價走勢的標杆性產品,所以歷來在控制物價的時候都會盯著豬肉價格的漲跌。

2 行業現狀

中國養豬的主體是農民,最高峰達到88%,然後從2002年一路往下降,到了2013年散戶養殖的比例已經降到了58%,而且還會繼續降下去,朝著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方向發展,因為這樣更有競爭力。

這對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來說是好事,意味著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以蠶食散戶的市場。

規模化養殖是趨勢

具體數據對比

可以看到,49頭以下的散戶養殖場高達4405萬個,佔比94%,而5000頭以上的養殖場11930個,佔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二個表格告訴我們,大規模養殖的市場空間是非常大。

3 豬週期

生豬養殖具有典型的週期性,這個週期一般在2-3年,週期包括二個過程:豬肉價格上漲和下跌,豬週期是一種典型的經濟現象。

當肉價上漲,很多人開始去養豬,然後豬肉供應量增加,肉價開始下跌,養豬虧損,供應量又開始減少,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循環的過程。

豬週期形成的原因是:

a 豬的養殖週期固定,從繁育到出欄需要300天時間,中間無法退出。因為農民缺乏對市場信息的預測能力,他們是以現在的豬肉價格指導未來的養殖,價格上漲,農民盲目跟風,價格下跌,又恐慌性的退出,形成波動。

b 因為養殖的都是農民散戶,規模化和標準化程度低,產量不穩定,但是豬肉的需求卻一直是穩定的,所以無法滿足需求。

按照統計,豬肉上漲大約15個月,下跌大約23個月,總計38個月。在中國目前經歷了7個豬週期,目前正在經歷第八個。

4 週期預測

本輪豬週期是第八輪週期,生豬肉價格在2016年4月達到頂峰,然後開始下跌,至今已經下降了24個月,預期在2018年5-6月份會到達豬週期底部,然後價格開始爬升。

預測是基於概率,但並不會100%準確的

如果這個預測是準確的,現在就是最好的投資時機。


二 溫氏股份分析

1 基本情況

溫氏股份的主要業務有二大塊,養豬和養雞,營收佔比分別為63%和31%。

現在的市值是1153億,之所以發展這麼快,與他的商業模式分不開,他們首創了”公司+農戶“的模式,公司承擔育種,技術管理,銷售,飼料生產等環節,而農民承擔養殖。這個模式對雙方都有利,對於農民來說,自己只管養,不愁銷路,而且有技術支持,風險比較低,對於公司來說,解決了擴張的速度和成本問題,把重資產運營變成了輕資產模式。

目前有員工4.9萬,在全國有239個控股公司,5.86萬合作的農民家庭。


2 經營業績

2017年公司銷售1904.17萬頭豬,在全國的市場份額大概3.6%,同比增長11.18%,銷售肉雞8.2億隻,鴨子2626萬隻。

2017年營收營收556億,同比下降6.23%,淨利潤:67.7億,同比下降42.58%,營收下降不多,但是淨利潤卻下降這麼多,說明價格下跌了很多。

淨利潤率:12.17%,而2016年的淨利潤率是19.7%,還是很高

銷售毛利率:16.38%,2016年是28%,銷售毛利率不高的原因除了肉價下降的影響,也是他的商業模式決定的,因為農戶分走了一部分利潤。

存貨週轉率:4.38次(2016年)比同行牧原股份的2.07次高出1倍多,這說明溫氏的運營效率更好。

每股收益:1.3元,2016年每股收益2.7元,同比下降一倍多。

銷售均價為14.98元/公斤,同比下降3.42元/公斤,同比下降18.58%,但相對牧原股份來說,溫氏的價格算比較高的。

養殖成本為12元/公斤,平均每一頭盈利300元。

可以看到各方面的數據在都下降了,行情來了擋不住,行情跌下去也擋不住。

ROE:

2015年34.95%

2016年43.48%

2017年21.46%

這個淨資產收益率水平是很高的,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好,給100塊錢,最高峰能給43塊錢的回報,最低也有21塊。


2 財務狀況

貨幣資金7.7億,這對於一個500多億的企業來說還是不多的

應收賬款:2.53億,佔比0.45%,還算健康

負債:143億,負債率32%,還算健康

所有者權益:304億,平均每股所有者權益是6元,意思是說假如公司清算,每一股可以分給投資者6元錢。

2017年上半年投資收益2.55億,主要是購買理財產品的短期收益

公司管理費用同比增長8.53%,銷售費用增長16%,這是因為在“公司+農戶”的商業模式下,管理難度確實比直營模式大,但是與上一年相比並無變化。

經營現金流: 企業自由現金流-3.8億,股權自由現金流56億。說明價格下降對公司的經營還是有很大的影響。

溫氏股份上市2年多累積分紅超過83億,2015年每10股派5元,分紅18.13億,股息率1.33%,2016年分紅65億。


3 業績預計

2018年產能將達到2300萬頭,淨利潤預計101億,增長50%

2019年將達到2700萬頭,淨利潤預計120億,增長18%

每股收益:

2017年1.3元

2018年1.95元

2019年2.31元


4 激勵因素

2018年1月16日對公司董事,核心管理層和業務人才發佈股權激勵,以13.17元一股的價格發行10035萬股,佔股本的1.92%,解禁的條件為2018年銷售增長不低於12%即2133萬頭,2019年銷售增長30%即2475萬頭,2020年銷售增長55%即2951萬頭,而且ROE需要比同行高3%。

這說明公司的管理層對公司還是非常的有信心,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消息,因為畢竟管理層和員工拿真金白銀買了股票,而且還有對賭條件,如果不是有信心是不會這樣做的。


5 未來發展

一個店面一天營業額1萬元

為了平滑豬週期對公司經營業績帶來的巨大波動,也是為了增強公司的競爭力,溫氏開始對下游產業佈局,主要是二個動作:

1 新建立佳豐生鮮項目,主要是屠宰禽類產品,可以達到5000萬隻以上,加工能力可以達到1.3億隻。

2 開始建立門店,直接面對消費者,計劃建立3000家。根據證劵時報的消息,一個店日均銷售額1萬元,毛利潤15%-20%,這一塊將貢獻100億以上的營收。

應該說這二個戰略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重大影響,溫氏股份把上游產業的優勢延伸到下游,這是一個藍海市場,未來公司的業績會更穩定,對投資者來說業績可預期。


三 預期收益

1 歷史低位

市盈率:17倍

市淨率:3.54倍

處於5年來歷史低位,應該說這是最好的投資時機

2 因為是週期性股票,無法用一般的市盈率,格雷厄姆公司估值,只能按照豬週期結束後做常識性判斷。

如果2018年能銷售2300萬頭,淨利潤達到101億,每股收益達到1.95元,還是17倍的估值,股價將達到33.15元,比今天的21.53元有11元的空間,投資回報率53%。

如果在2019年每股淨利潤達到2.31元,以20倍市盈率賣出,46.2元,二年時間翻一倍,是非常理想的收益。


四 小結:

1 中國是豬肉消費大國,市場空間巨大,具備企業成長的基礎

2 養豬市場大部分是散戶,但是他們在管理,成本,營銷等方面不具備競爭優勢,未來他們的市場將逐步被大型養殖場蠶食

3 生豬養殖具有強烈的週期性,目前正處於第八個週期的谷底,預計在2018年的年中將結束週期,開始攀升。

4 在週期的影響下,溫氏股份的經營業績大幅度下滑,股價也大幅度下滑。但是公司的基本面並沒有變化,而且溫氏在行業內的龍頭地位穩固,財務狀況健康,未來戰略清晰。

溫氏股份的投資邏輯非常簡單,就是在週期底部股價大幅度下降的時候買入,等待週期上升再賣出。


週期股不是不能買,關鍵是你是否看懂的,是否有耐心!


黑馬財經圈——普通人的投資理財成長營


黑馬財經圈


溫氏股份和牧原股份同樣都是以生豬的養殖和銷售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但是我們來看一下兩個公司上市以來的走勢。

溫氏股份上市以來股價的走勢:

從圖中可以看出,溫氏股份的股價在上市當天達到60.86元之後就開啟了一路下跌的趨勢,截至目前最新股價顯示為23元。

牧原股份上市以來股價的整體走勢圖:

圖中可以看出,牧原股份的走勢和溫氏股份完全相反,該股從3.10的上市價一路上漲到34元的高價。

和牧原股份這個二線藍籌相比,溫氏股份的走勢簡直就是績差股。從二者的產品淨利潤貢獻率來看,牧原股份所有的淨利潤均來自於生豬,而溫氏股份81.59%的利潤來源於生豬,另外18.41%則來自於養雞。所以說,我們完全可以認為二者基本都是靠生豬來盈利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以肉豬的養殖和銷售為主要利潤來源的兩家上市公司,股價走勢差別會那麼大呢?

一、牧原股份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影響一家企業業績的不僅只有營收,成本控制同樣極為重要。和溫氏股份相比,牧原股份有著明顯的規模化成本優勢。

從兩家的成本來看(生豬養殖成本主要包含原材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牧原股份的原材料成本明顯低於溫氏股份。遠了看,2016年公司商品豬中的原材料成本僅為5.4元/公斤,較溫氏股份低1.3元/公斤;人工成本同樣遠低於溫氏股份,2016年公司商品豬人工成本僅0.6元/公斤,低出溫氏股份2.4/公斤。近了看,2017年兩家年報顯示,牧原股份的商品豬養殖成本約合11.4元/公斤,而溫氏股份的商品豬養殖成本在12.14元/公斤。

從每月的出欄量來看,雖然溫氏股份明顯要多於牧原股份,但因為成本較高,反而拖累了其盈利能力,就這點來看,牧原股份比溫氏股份要好很多。

二、牧原股份和溫氏股份的發展模式不同

溫氏股份採用“公司+農戶”方式為主,通過較為苛刻的合同條款將成本與風險最高的育肥環節甩給了農戶的同時,也將畜舍建設和疫病死亡成本轉移到了農戶身上,使得重資產的養殖業輕資產化,這種模式讓企業短期內極具擴張性,但長期看也存在缺點,因為養殖過程監督較弱,無法控制養殖戶濫用藥物或違規添加劑,存在黑天鵝風險,而且這種模式需要較大基數的養殖從業人口,隨著60/70後的老去,80/90後從事養殖行業意願減低,養殖業的從業人員規模日漸萎縮,長遠看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有待考驗。

牧原則是“自育自繁自養”模式,全流程閉環,關起門來自己單幹,雖然養殖安全可以保證,但是缺點就是這種方式太費錢,短期擴張起來會讓自己的資金鍊很緊張。但是因為現在新建的養殖場智能機械化程度高,僱傭工人較少,養殖過程中的隱形危險極小,豬的質量保證度高,就個人來說,我比較傾向於這種先進的集約化養殖方式,認為這種模式未來可能會成為家畜養殖業的主流。

除此之外,二者的營銷方式、銷售對象、公司經營管理等等的不同,也是導致股價完全不同走勢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民眾投顧


從之前一段時間走勢來看,溫氏股份和牧原股份都為橫盤態勢,比較接近。但如果把觀察週期拉長,會發現兩個股票走勢差異很大:溫氏股份上市後一路下行,腰斬。而牧原股份上市後一路上行,翻十倍。走勢的巨大差異後面,是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在發揮作用。我總結,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基本面的影響。

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溫氏股份基本上是一半養豬,一半養雞,都是可能遭災的業務,雞的毛比豬還多,風險更大,業績很不穩定。而牧原股份除了養豬外,還有一點飼料業務,兩者形成了良好的搭配,使其養豬成本比溫氏股份低了10%,抗風險能力也更強,毛利率通常更高,基本面優於溫氏股份。所以,這種走勢基本上反映了基本面的差異。

第二,成長性的魅力。

溫氏股份一上市就已經是大盤股了,營業收入基本上沒有增長,而牧原股份則明顯還處於成長期,今年雖然業績不佳,但營業收入還是增長很快。對很多投資者來說,小盤高成長還是更對胃口。畢竟,非洲豬瘟已經過去了,說不定下一個季度又是牧原大顯神通的時候了。

第三,次新股的魔性。

我國股市歷來有炒新的愛好,使得次新股往往會體現出一種群體效應。同一時期上市的次新股,往往會走出類似的走勢。而且大多數時候,次新股交易一段時間後,都會有一個下跌的過程。溫氏股份那一批基本上都是一路向下跳水的坑貨,而牧原股份的“同學”明顯就品學兼優,加上上市定位普遍較低,所以走出了較好的行情。


沉默的磚家


答主不善於炒股,但是擅於養豬。今天打算從養豬的技術層面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同樣是養豬溫氏股份與牧原股份的股價走勢差異巨大。先來說一下溫氏,溫氏的產業包括豬和雞兩方面。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財報顯示:營業總收入593.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17.7億元。溫氏股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優質肉雞繁育和生產基地、全球排名第二的專業化養豬企業和國內最大的種豬育種基地,被譽為中國畜牧業的領軍者、我國農業產業化的一面旗幟。

牧原呢,牧原股份有限公司是集飼料加工、養豬生產、屠宰加工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農牧企業,集約化養豬規模居亞洲第一。

溫氏的產業是包括豬和雞兩方面,而牧原是全部都圍繞豬來展開的。當豬價收到衝擊的時候,牧原就會全盤收到衝擊,而溫氏卻有雞來緩衝。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都是養豬商,為何溫氏股份與牧原股份的股價走勢差異巨大?


<strong>


股票的走勢和很多因素有關,個人認為其股價走勢的差異有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股價走勢好是市場各方投資資金的選擇,在一定時期內, 各方資金都爭先持續買入,股價就會上升,股價走勢就會呈現上升態勢,反之,則會呈現下降走勢


牧原股份2016年10月28號到2018年4月19號股價走勢周線圖 前復權

2,股價走勢也是對上市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增長預期的選擇。

根據最新公佈的2017年年報,雖然溫氏股份2017年淨利潤67.70億,高於2017年牧原股份的淨利潤23.66億。但是溫氏股份2017年淨利潤增長率同比為負49.55%。而牧原股份2017年淨利潤增長率同比為正1.88%。


2016年10月28號到2018年4月19號溫氏股份股價走勢周線圖 前復權


股價的走勢由很多因素決定,2017年資本市場更看好牧原的未來增長,所以同是養豬企業,儘管溫氏股份相比牧原股份體量更大,淨利潤更高。但股價走勢卻沒有牧原 的走勢好,甚至差異較大。




乾龍游中國


先看看溫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的走勢圖:

確實差異很大。

看看這幾個方面:1,養殖範圍,溫氏股份是肉雞肉豬的養殖與銷售。豬肉和雞肉的收入分別是173億和62億。牧原股份是生豬的養殖與銷售。雞肉受禽流感方面的影響比較大,這可能是原因之一。

2,溫氏股份的股本和流通股本分別是52億股、35億股;牧原股份的股本和流通股本分別是11億股、6億股,無論股本還是流通股本,溫氏股份體量都是牧原股份的5倍多。對企業來說不知道是不是船大了不好掉頭?對股票來說,體量大不好操盤。



3,溫氏股份和牧原股份2017年底度利潤都不如預計中好,牧原股份利潤差不多持平了,溫氏股份利潤下降較多。如上下圖:

溫氏股份體量是牧原股份的5倍多,利潤是他的3倍,溫氏股份經營還是差些。

4,牧原股份每股收益多溫氏股份一倍。牧原股份經營的還是較好,不過他們在行業中都還處於領先位置,受大環境影響了2017年的業績。2018年業績拭目以待。


2018圓月彎刀


都是養豬商,為何溫氏股份與牧原股份的股價走勢差異巨大?首選,並不是同行業的股票走勢就必須一樣,同行業的公司因經營規模和經營水平不一樣,營業額和利潤是存在差距的,股價走勢都是資金按預期堆砌而成。

溫氏股份和牧原股份雖然都養豬,但他們的主業是存在差距的,溫氏股份有30%多的營業額是來自肉雞的和其它產業,牧原股份股份則不一樣,其產值99%以上都來自於養豬。

因為溫氏和牧原兩家營業額形成不一樣,毛利率當然也不一樣,反應到淨利潤上也就不一樣,如果按市盈率估值,如果預期未來淨利都會按同比增長的情況下,股價走勢就會存在差異。

最後,比較重要的是營業額的增長和資金態度,不可否認現在溫氏股份營業規模比牧原股份大,但溫氏股份近一年的營業收入是下降的,牧原股份則不一樣,其近一年的營業收入是呈50%以上增長的,資金當然願意選擇基本面向好的牧原來運作,所以造就了牧原股份股價一路上行,溫氏股份的股價在不確定性中震盪的走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