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中國歷史,韓信用兵能否算得上第一?

在琢器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淮陰侯韓信,生平行軍打仗從無敗績,號稱“兵仙”,用兵最神的一仗是井陘口背水一戰,擊潰十倍於己的趙軍,指揮兵力最多的一戰,是九里山十面埋伏,率領幾十萬大軍把楚霸王項羽逼得自刎烏江。

如果用同等戰績相比,近代以來,我黨我軍至少有五人的用兵之道不在韓信之下。


第一位,當然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從第一次反圍剿率領四萬紅軍大破十萬國民黨軍,到第二次反圍剿三萬紅軍打敗二十萬國民黨軍,第三次反圍剿三萬打敗三十萬敵軍,長征路上四渡赤水出奇兵,抗日戰爭中高瞻遠矚的《論持久戰》,到運籌帷幄佈局全國解放戰爭,毛主席指揮四百萬解放軍,戰場橫跨全中國,真正在指揮兵力,作戰地域,作戰難度上全面超越了韓信,毛主席集戰術家,戰略家與理論家於一身,所以後人贊曰:“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第二位是粟裕大將,粟大將用兵,當得一個“活”字,1946年7-8月,粟裕大將率領三萬多人的華中野戰軍部隊,給予進犯蘇中解放區的黃埔一期生李默庵率領的5個整編師12萬國民黨軍迎頭痛擊,粟裕所部時進時退,虛虛實實,集中兵力突然發起攻勢,連續七戰七捷,殲敵53000多人,這比華中野戰軍自身的兵力都多。經此役,在黃埔生中一向號稱“能文能武”的李默庵灰頭土臉,不久即淡出軍界。


第三位是徐向前元帥,徐帥用兵,當得一個“猛”字。1933年10月-1934年8月,徐向前元帥指揮紅四方面軍8萬多人,與劉湘組織全川兵力拼湊的25萬大軍展開激戰,以“收緊陣地,厚集兵力”的戰術粉碎了“六路圍攻”,殲滅一向號稱悍勇的川軍8萬多人,取得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最輝煌的戰績。解放戰爭時期,徐帥又以6萬地方部隊開局,一年時間打得閻錫山30萬晉軍灰飛煙滅,龜縮於太原孤城之內,徐帥指揮的仗,也可說是越打越神。


第四位是彭德懷元帥,彭總用兵,當得一個“勇”字。從1947年3月開始,彭總指揮2萬多人的西北野戰軍和胡宗南23萬精銳部隊周旋,一年時間殲敵十萬,收復延安,兩年時間把胡宗南所部驅逐出陝北,趕到漢中,三年不到全部解放大西北,橫掃總兵力達50萬的國民黨反動軍隊,創下了解放戰爭中“投入產出比”的記錄。

第五位是劉伯承元帥,劉帥用兵,不拘一格,機變百出,當狠時狠,當活時活,如神龍見首不見尾,難以揣摩。1947年,劉帥與鄧小平同志率中原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不要後方,不要所有重武器,在幾十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之下,硬是在國民黨統治中心插了一把尖刀,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調動了國民黨最主要的精銳部隊和戰略機動兵團,使得其他各解放區的壓力大為減輕。指揮這樣大規模的艱苦卓絕的戰略機動,雖唐之李靖,明之徐達,不能過也!


每日一段歷史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毛主席才算的上用兵第一人。韓信在毛主席這裡只能酸酸的上少將級別。


韓信用兵往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比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是忽悠了章邯等人,才把漢中這塊寶地給劉邦奪到手裡,韓信用兵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利用巧近,忽悠人,如果真的是實打實,韓信恐怕早就報銷了,另外韓信再壯年被殺,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完整的,成熟的軍事思想留給後人,只是在歷史上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驚歎號而已。


毛主席就不同了,毛主席善於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善於總結戰爭,在經驗中吸取教訓,逐步完善自己的軍事思想,用於指導戰爭,毛主席指揮作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軍事指揮藝術,面對蔣介石的鐵臂合圍,毛主席統分利用地方軍閥和蔣介石嫡系部隊之間的矛盾,調虎離山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出奇兵,終於率領紅軍突破蔣介石的包圍,在陝北留下革命的火種,抗日戰爭期間,毛主席更是在戰略高度上,論持久戰,一針見血的只初一,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中國,抗美援朝毛主席利用落後的裝備打敗了建國二百年從無敗仗的美國軍隊,讓美國帝國主義者,領教了中國的厲害,韓信他做得到嗎?


毛主席給我們留下了完整的成熟的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我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約定9521


韓信放在漢朝確實是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大家公認韓信用兵如神,指揮能力出眾。但是泱泱華夏,人才輩出,如果縱橫中國歷史,恐怕只算滄海一粟,我給大家列舉幾個造孽人物。


◆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號稱人屠。一輩子打仗未嘗敗績,主要戰役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

◆吳起,戰國初期最厲害的軍事家、政治家。《吳子·圖國》中評價: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李牧,抗擊匈奴聞名天下,更是戰國晚期唯一可以抵制秦國的大將,多次破秦未嘗敗績,可惜被昏庸的趙王遷冤殺。◆岳飛,精忠報國,抗金名將,當之無愧的戰神。金兀朮曾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主要戰役有:收復建康、揮師北伐、郾城之城。


◆李靖,用兵如神,擅長謀略。唐初很多名將都是李靖的徒弟,主要功績: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
◆李世民,治國厲害,打仗更厲害。隋末亂世立馬橫掃宇內,貞觀年間揮劍蕩平四海。毛主席曾評價:“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戚繼光,抗倭名將,他訓練的戚家軍擅長以少勝多。主要戰役:台州花街之戰、白水洋戰鬥、長沙之戰、橫嶼島渡海之戰、平海衛之戰等。為明朝驅逐韃靼,整頓邊防立下汗馬功勞。
◆霍去病,騎兵將領中的佼佼者,匈奴一度被打的奄奄一息,曾賦詩抱怨:“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鐵木真,統一蒙古,創造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曾經率領蒙古鐵騎,一股腦打到多瑙河。美軍總參謀長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一份年度報告中,曾敦促國會吸取蒙古軍隊的經驗教訓,批准他關於要求為美軍機械化撥款的提案”。




◆徐達,明朝奠基的主要將領,基本上明朝所有的戰鬥中都會有徐達身影,被朱元璋成為:吾之萬里長城!
◆袁崇煥,崇煥挽回了自廣寧崩潰後面臨瓦解的遼東局勢,三次擊敗了滿洲兩代君王親率主力的攻勢,留下的寧錦防線幾乎與明相始終,使明朝延長了十幾年壽命。

最後信用一句名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我不是易中天


韓信當然稱不上第一了。

韓信之所以顯得很能打,關鍵就是對手都太弱了。

他的對手,都是項羽封的諸侯國,軍隊都是新組建的,戰鬥力弱,諸侯王都是以前六國的後人,整體都沒有什麼軍事才幹。

韓信平定的關中、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只有齊國還算是比較強大。本來會發生比較激烈的戰鬥。但是此時齊王已經被劉邦的謀士說服,決定投靠劉邦。所以撤掉了齊國與趙國邊境的守軍,一路完全不設防。

韓信趁機偷襲,一舉攻佔齊國。這種做法,簡直是無恥。

直到垓下之戰,韓信才第一次遭遇強大的對手……項羽。

但是此時,韓信有兵三十萬,項羽只有十萬。而且項羽糧食用盡,士卒疲憊,士氣低落。雙方實力差距過大。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韓信靠著巨大優勢,打贏了項羽。並不能說明他的軍事才華就多高。

假如把韓信與曹操、劉裕、岳飛這些名將互換,我不認為韓信的表現會更好。


上將噯福斯


韓信做為古代名將,被譽為兵仙,可見是很多文人武將認可的,要說在冷兵器時代可以說算是非常好的戰績了,但是打仗嗎,不僅要看自身,也要看對手!就整個中國歷史來講,毛主席有著決對的第一。為什麼這樣說,首先我們整個過程還有對手,都是當時強大的存在!日本,可能有人說日本也有國民黨的功勞,那三年解放戰爭,速度之快,成長之快,是韓信無法比的,在往後看,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美軍是強大的存在,能從鴨綠江打到三八線,能打到美國人去談判。能打的在越南戰場不敢派陸軍參戰!這些可不是光用人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在後面的對印,對蘇,我想這兩個國家大家也清楚,蘇聯也是強大的存在。毛主席打仗真如神!至於粟裕將軍在指揮上雖然說很牛!但也是在毛主席的指揮下進行的!遙控指揮大局,部分放權!我們看打仗應該不是看高點,而且看整體。自身和對手。所以說第一應該是毛主席的。

在歷史上也有比韓信歷史的,朱元璋,也應排在韓信之前。有人說白啟很牛,但是當時秦軍已是強大的存在了,只要掛帥著不是廁所將軍之類,基本上不會敗,他的制度在那裡!

鐵木真也是少有的將領!也應在韓信之前。

以上全是個人觀點!不喜請噴,我當學習了!


愛造


在中華五千年曆史中,將星璀璨,其中尤為傑出者有蚩尤(兵主)、姜尚(兵家鼻祖)、孫武(兵聖)、吳起、孫臏、白起、王翦、韓信、霍去病、李靖、岳飛、戚繼光、毛澤東等,這些強將相比還真是“關公戰秦瓊”——無從比較,雖然我個人也特別欣賞韓信,但客觀地講,如果比戰強兵強將,個人認為韓信用兵應該還算不上第一。

對一個人最恰當的評價莫如他自己。韓信雖然是“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也創造了許多經典的戰略戰術,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嬰渡軍、背水一戰、拔幟易幟、傳檄而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從而擊敗章邯、北定三秦,滅魏破代、滅趙降燕,破齊滅楚。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言:一是這種起義的兵並非是訓練有素的強兵,基本上都是“邀約著街市上的老百姓去打仗”的一群烏合之眾;二是將帥都不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大多都有勇無謀、剛愎自用、不納良謀,如趙軍不聽李左車之謀,龍且不聽謀士之計。而強將如項羽者,在垓下之戰中劉邦、韓信也是用了七倍的兵力(約70萬戰10萬)才取勝的。

相較於蚩尤、孫武、吳起、孫臏、霍去病、岳飛、毛澤東所遇到的強兵強將強國,韓信所遇到的只能算是“民兵”、地方部隊。雖然也許遇到強兵強將他也會表現得更強,但歷史無法假定。

如果算上熱兵器時代,則毛澤東主席才是軍事指揮上始終與強敵強國作戰,並一直在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並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最會用兵的軍事指揮家,他挑戰的是世界兩個超級大國及其聯合國軍,但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就屬不易。




WILLSON39


民間有一句俗語:"我為第二,誰敢稱第一"?表面看起來謙虛,骨子裡透出霸氣。

中國古代有"四大兵聖"一說。孫子、吳起自在其中,韓信也是之一。

在兵法理論和實際作戰中的實踐應用,其他三位,或因歷史原因,或為經歷過的戰爭規模侷限性,很難達到韓信的高度。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是人們對韓信軍事才能的充分肯定!而"連百萬之兵,攻必克,戰必勝,吾不和韓信"。則是高祖劉邦對韓信的最大褒獎!試看幾千年能連百萬之兵有幾人?

一個優秀的軍事家用兵之道並不墨守成規,而是因時因勢取得勝利為目的。試看:

一,韓信初被漢王拜為大將,眾人不服。他的第一戰竟擺出了有違常規的背水一戰。竟取得勝利,戰後眾人不解。他才說出原因,"若按常規,眾人不賣力,定遭慘敗"!這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

二,再生能力超強!漢王屢戰屢敗,不得不多次以詐術從韓信處奪去兵權。但韓信能很快又拉起一支部隊,至楚漢爭雄的最後階段,他已擁與楚漢實力相當的二十多萬軍隊。



三,善於把握戰機。楚漢大決戰時,他統領四十萬漢軍,使用車輪戰法,使勇猛驃悍的項羽漸漸疲憊並陷入孤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迫使霸王烏江自刎。

但歷史是公允的,軍事上可能是天才,政治上未必!他的不合時宜的妄想斷送了他自已。若安份守己,或可頤養天年,而他一顆燥動的心總想起擁有幾十萬軍隊時,若自立或可稱雄天下的當年,更要命的是他和叛臣陳郗私下來往頻繁。終被呂后、蕭何騙進宮中亂棍打死。

但他做為漢家的功臣無人否認。所以後人在各處仍建有他的紀念場所,以記住這位為漢統一做出貢獻的名將名臣!


晚亭與落霞同暉


縱觀韓信用兵,都有一個巧字,避實就虛,逮準機會偷襲,先示弱引你出來追他,然後落入他的圈套!但是如果你跟他穩守穩打,估計他就完了!

韓信獨自帶兵應該是彭城之戰以後,魏豹跟劉邦翻臉,劉邦就派韓信為主帥去攻打他,韓信用疑兵之計,渡河打了魏豹一個措手不及!然後就是對陣陳餘,不過這次他是協助張耳,張耳被陳餘擊敗請劉邦幫忙的!所以勝利後趙王乃是張耳,韓信為趙相而已!攻打齊國就有點卑鄙的味道了,酈食其已經與齊國達成協議,在知曉齊國已經投降,放鬆防禦的情況下,發動了進攻!可謂勝之不武!

韓信唯一值得稱道的乃是擊敗了龍且,全殲了20萬楚軍!這才是讓楚國進入失敗倒計時的關鍵一戰!

然,意氣風發的齊王韓信,帶上全部家當30萬去對陣楚霸王的時候卻遭到了失敗,雖然聯軍人多勢眾,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但是韓信卻再也沒有資本跟劉邦叫板了,也沒能再回到齊國,殘餘軍隊也被劉邦收編了...

所以,韓信談不上什麼最強,他前期的勝利本身對手就都不咋地,魏豹、陳餘這些人都是在鉅鹿之戰時期做壁上觀的孬種膽小鬼,不是韓信有多強而是對手太渣!而且他取得的勝利,在歷史上也沒有太大的意義!遠沒有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那樣輝煌、驚心動魄、石破天驚...


手機用戶54723033985


我中華歷史上,將星璀璨,人才濟濟!比如兵祖姜尚,大司馬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劉秀,耿弇,太宗,李靖等等!韓信也算一流拔尖!但算不上笫一!大秦國尉,尉繚子說:有提七萬之眾天下莫當者吳起也,有提三萬之眾天下莫當者孫武也!

司馬遷說: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

太宗曰: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李靖曰:善用兵者,使敵莫測,故正亦勝,奇亦勝,三軍之士,止知其勝,莫知其所以勝,分合所出,唯孫武能之,吳起以下,莫可及焉!

又曰:韓信所學穰苴,孫武!

韓信算是孫武的得意門生!


甄成83880053


說實話,我真的挺不喜歡回答這種歷史人物第一第二的問題的!因為在我看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後世人學習借鑑著前輩留下來的智慧,加以運用發展和創新,再不斷地傳承給後世人!而後世人受到前輩的智慧薰陶,結果再與前人爭第一,這有什麼意義呢?



迴歸正題,韓信的用兵在整個中國歷史當中還真的算不上第一人!我們供奉姜子牙為兵家鼻祖,孫武為兵聖,還有吳起,孫臏,白起等等,又有誰是等閒之輩,如果韓信在戰場上遇到他們,誰勝誰負還未可知也!韓信的用兵在於一個“詭”字,不僅兵行險招,而且總是出其不意,讓人意料不到軍隊的走向!


要說無可爭議的用兵第一人,當屬兵聖孫武!不僅僅是孫武本人在他的時期創造了屬於他的奇蹟,寫下千年聞名兵力至寶的《孫子兵法》,更是有後世人對他不斷的推崇!

《尉繚子》中寫到,“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意思便是,如果孫武有三萬兵甲,那整個天下無論誰都沒有辦法啊抵擋住他!善於用兵的唐太宗曾經也說過,“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夫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焉”!

只有這樣的人物,雖然他影響了無數的人,但還能讓那些人口服心服,這樣的人,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記得加個關注唄,謝謝您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