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戰役的打響,看似是偶然發生,事實上是精心安排好的?

漢史趣聞


國共之間進行的“上黨戰役”,看似是兩軍為了爭奪上黨地區地盤而引發的戰鬥,其實在根本上,是為了我方在重慶談判桌上增加法碼,順勢而為創造的一個具有特別意義的戰役。

日本投降後的第十三天,主席受邀來到重慶與蔣校長“共定大計”,但在談判協議方面,雙方分歧很大。蔣校長自持實力雄厚,態度極其強硬,明確發聲“要和,就按照我們的條件和,要打,就請潤之(主席)回延安帶兵來打好了”。

但主席什麼樣的風浪沒經歷過?從不在任何威脅下低頭的他,也明確的回覆“現在打,我是打不過你,但我可以用對待日本人的辦法來對付你,以鄉村包圍城市,你看如何”?

面對僵持不下的談判狀況,主席指示延安“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反擊閻錫山胡宗南等對解放區發動的進攻,打幾個大勝仗支援重慶談判”。

其實雙方在談判桌上針鋒相對之時,在軍事上也沒有閒著,山西的閻錫山受蔣校長指令,強行佔領了晉冀魯豫解放區上黨地區長治附近的六坐縣城,對解放區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在不利的局面下,為響應主席“打幾個大勝仗支援談判”的號召,晉冀魯豫軍區劉伯承鄧小平聯名請求打擊進犯之敵,並上報作戰方案,遠在重慶的主席接到轉來的電報,當即覆電“同意劉鄧作戰方案”。

劉伯承鄧小平接到回電後,共赴前線,親自指揮上黨戰役。

在當時,晉冀魯豫軍區編制很不充實,武器也十分簡陋,缺槍少彈,後勤供給捉襟見肘,以至於有很多官兵甚至還穿著老百姓的顏色各異的衣服,確實不像是正規部隊,但是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在軍事素質上要高出國軍一大截。

上黨戰役打響後,我軍僅用十餘天時間,就已經佔領了長治周圍的五坐縣城,並將長治團團圍住。但之後劉伯承面對氣勢洶洶而來的援軍,隨機應變,改攻城為圍城打援,以地方部隊偽裝主力繼續攻城,而將大部分主力部隊投入打援戰鬥。

經過艱苦的激戰,敵增援部隊兩萬餘人被圍殲,長治守敵聽說援軍被殲,急忙棄城,拼死突圍,但隨即被圍城部隊和打援得勝而歸的主力部隊殲滅,至此上黨戰役結束,晉冀魯豫部隊共殲敵3.5萬餘人,俘虜了眾多國軍高級將領。

上黨戰役是日本投降後兩個陣營的第一戰,戰役的結果完全出乎了蔣校長的意料,他根本不相信手持簡陋武器、裝備極為落後的我軍竟敢於發動如此規模的戰役,這讓他對我軍的實力有了新的認識,所以對談判協議他不能不權衡再三。

主席聽到上黨大捷後,高興地說“打的好,打的越大,戰果越大,我們回延安的希望就越大”。

上黨戰役的勝利,對我方在重慶的談判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持,因為主席明白,沒有針鋒相對的鬥爭,不給蔣校長一個教訓,他是不會在和平協議上簽字的。10月10日,兩個陣營終於在具有歷史意義的“雙十協定”上簽字。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1587年3月23日,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接見了一位來自大不列顛的信使。這位信使向他報告了一個不幸的消息:蘇格蘭女王瑪麗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送上斷頭臺,在貴族和臣民面前公開處決了。菲利普二世聽到這個噩耗後,勃然大怒。因為首先,蘇格蘭瑪麗女王是他熱戀已久的未婚妻,如今慘死在英國女王的屠刀下,他豈能善罷甘休?而且,在爭奪美洲新大陸和世界海洋霸權上,西班牙和英國早已積怨已久。於是這位年輕的國王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個星期沒有接見朝臣。最終他下定了要對英國進行報復的決心。然而他萬萬沒想到,這個衝動的決定會使強悍無比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就此覆沒。

菲利普二世下令組織一支遠征英國的大艦隊,他任命西多尼亞公爵為艦隊總司令。這支聯合艦隊擁有130艘艦艇,包括20艘四桅大船、44艘武裝商船、23艘圓船、22艘軍需船、13艘輕帆船、4艘中船和4艘長船,總噸位57000餘噸,裝備火炮2400門,水手8050名,艦隊搭載陸軍19000人,算上其他勤務人員,總兵力達3萬多人。

經過充分的準備,1588年5月27日,艦隊總司令西多尼亞公爵乘坐旗艦“聖馬丁號”率領大小戰船從里斯本出發。艦隊出師不利,剛剛駛出港口就遭到了大西洋風暴的襲擊,裝載淡水的補給船被巨浪打翻。更可怕的是,載有8449人的33艘艦船被狂風吹散,再也沒有了消息。西多尼亞只好命令剩餘戰船開進拉克魯尼港躲避風暴並補給淡水。

7月12日,艦隊再次起航。七天後,西班牙人已經望見了英格蘭西南部的利澤德角。令他們大感奇怪的是,已經進入英國海域,卻沒有看見一艘英國戰艦。西班牙軍官李弗亞建議,利用這個機會將英國海軍堵在港口裡一舉殲滅。然而,昏聵的西多尼亞公爵卻放棄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戰機。

其實,在英國處死瑪麗女王之後,就知道和西班牙必有一戰。伊麗莎白女王立即命令主力艦隊在朴茨茅斯港集結。此時英國主力艦隊的實力不能和西班牙同日而語,艦隊的140艘艦船大部分是武裝商船,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1587年11月,伊麗莎白女王召開軍事會議,任命霍華德為陸軍上將兼艦隊司令,海盜出身的德雷克為副司令。

英國的監視船發現西班牙艦隊後立即鳴炮示警。霍華德趁著西班牙人狐疑之機,立即率艦隊出港抵禦。西班牙艦隊依次拋錨,擺好戰鬥隊形。英國戰艦立即逆風而行,搶佔了西班牙艦隊的上風位置。7月22日凌晨,英國艦隊利用順風優勢向西班牙艦隊展開了攻擊。

英國艦隊排成一字陣型,繞過西班牙前鋒戰艦,集中火力猛攻敵軍後衛。西班牙後衛戰艦的陣型被打亂,開始潰逃,後衛旗艦也被英軍炮火包圍覆蓋。西班牙艦隊總司令西多尼亞親乘“聖馬丁號”旗艦前來解圍,但是靈活的英軍避開了西班牙主力,集中炮火轟擊西班牙軍需船,致使西班牙艦隊損失慘重。

令人稱奇的是,東西方的戰術竟然也有互通之處。中國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合採用火攻在赤壁擊敗曹操大軍。此時,英國艦隊司令也想到了這一計策。7月28日晚,英國艦隊司令霍華德挑選了8艘小船,裝上瀝青、油脂和柴草,點起大火,順風順潮向拋錨的西班牙艦隊衝去。瞬間,英吉利海峽上騰起了一片火海,西班牙艦隊司令西多尼亞急忙下令各艦砍斷錨索,但慌亂的西班牙士兵哪裡顧得上這些,紛紛跳海逃命,艦船無人掌控,大多自相撞擊,沉於海底。

此役,西班牙艦隊在一週的炮戰中,共發射炮彈10萬餘枚,但由於距英艦較遠,且始終處於逆風方向,給英軍造成的損失甚微,沒有擊沉一艘英艦,英軍傷亡不足100人,而西班牙艦隊則死傷1400餘人,損失戰艦87艘。曾經不可一世的“無敵艦隊”就此覆滅。

這場發生在西班牙和英國之間的大海戰,表面看起來是由蘇格蘭瑪麗女王之死引起的,實際上是新興的資本主義英國預謀已久的一個戰略計劃。這次大海戰,打破了老牌資本主義西班牙王國的海上霸權,為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掃清了最大的一個障礙。

(註釋:圖1是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圖2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圖3是蘇格蘭瑪麗女王。)








棒槌襖襖


人就是這麼回事,死也是他的一種選擇,也沒有什麼好指責的。比如正常睡覺是晚上十點鐘,有人下午兩點鐘就不耐煩了,就要睡覺,無所謂的事。反正你熬,熬到十點鐘還是得睡。











大年美食


美軍幹掉山本五十六的空戰看似偶然發生,實際上是精心安排的!

一、山本五十六突遭襲擊,乘坐的飛機被美軍擊落,山本墜機死亡。

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乘坐飛機在太平洋上空進行軍事視察,突遭美軍戰機。戰鬥中,美軍擊落山本乘坐的飛機,山本墜亡。

日本媒體稱“突然遭遇”,美國發布報道時,也同樣稱“遭遇”和“偶然”。

當時,全世界都認為,山本是命中註定該亡,而美軍運氣實在不錯,幹掉了日本排名第三的人物,報了珍珠港的一箭之仇。


二、所謂的“遭遇”其實是精心謀劃的。

直到戰後,美國才公佈了“遭遇”的真相,原來是美軍截獲並破譯了日本的機密電報,所謂的“遭遇”,其實是美軍精心謀劃而採取的伏擊戰,一舉將策劃偷襲珍珠港的元兇山本五十六擊斃。

美軍的這次伏擊,不但大獲成功,而且做得密不透風。美國果然是狡猾狡猾滴。


三、美軍截獲情報,做出幹掉山本的決定是經過羅斯福同意的。

1943年4月14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情報參謀埃德溫•萊頓向司令切斯特•尼米茲彙報了剛剛截獲的日軍機密電報。

電報內容如下:“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定於4月18日視察巴拉爾、肖特蘭和布因的日程安排如下:8時,乘坐一式陸上攻擊機由6架戰鬥機護航,從拉包爾起飛;10時,到達巴拉爾,換乘獵潛艇前往肖特蘭;11時30分時,到達肖特蘭;12時30分時,乘坐獵潛艇離開肖特蘭返回巴拉爾;13時30分,到達巴拉爾;14時,乘坐一式陸上攻擊機離開巴拉爾;14時30分,抵達布因,在第一基地司令部午餐;16時,從布因起飛返回拉包爾;17時40分,回到拉包爾;如遇天氣不佳,本視察日程向後順延一天。”

電報的內容是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4月18日的視察巴拉爾、肖特蘭和布因的日程安排。

山本五十六在日本被譽為“軍神”,他正是偷襲珍珠港的罪魁禍首。

作為美國人,誰不憎恨山本。尼米茲得到如此重要的情報,當然很想利用這次機會幹掉山本,然而,這不僅僅是軍事行動,還牽涉到政治因素,所以,尼米茲向羅斯福作了請示。

羅斯福徵求了海軍部長諾克斯和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的意見後,決定幹掉山本,並向尼米茲下達了指示。作戰代號:復仇行動!


四、精心策劃,制定最優攻擊方案

尼米茲接到指示後,開始制定行動計劃。

尼米茲詢問了戰機專家,對各種戰機的性能進行了詳細的對比,最終決定選用P—38“閃電”戰鬥機為參戰機型。因為這種戰機是雙引擎戰鬥機,時速高達732公里,最大航程3600公里,戰機火力配備強勁,各項綜合指標都比日軍主力戰鬥機“零”式更勝一籌。P—38被日軍稱作“雙發惡魔”。

機型確定了,於是選定了瓜島的339戰鬥機中隊執行此次任務,該中隊正好配備有P—38戰機。

第339戰鬥機中隊隸屬於南太平洋艦隊,歸哈爾西指揮。尼米茲於4月15日向哈爾西下達了命令,哈爾西接到命令後,立即向所羅門群島航空部隊司令馬克·米切爾海軍少將通報了山本五十六的日程安排,命令其出動P—38戰鬥機,想盡一切方法將山本五十六擊斃。命令的最後向哈爾西特別指示,該行動要用澳大利亞海岸監視哨的名義向戰鬥機中隊發出敵情通報,以免暴露美軍破譯密碼的機密。

米切爾召集339戰鬥機中隊進行討論,並研究制定戰鬥方案,時任339戰鬥機中隊長名為約翰·米歇爾、小隊長名為托馬斯·蘭菲爾。

經過激烈討論,最終達成共識,認為採取空中截擊座機的辦法是最優的方案。這個方案對截擊空域、時間以及雙方飛行速度要求是極高的。

具體的作戰計劃如下:山本五十六從拉包爾到佈於維爾島的卡希利機場航程為563公里左右,日軍攻擊機時速為290公里,考慮到風速,大約105分鐘到達卡希利機場,美軍在其降落前10分鐘飛過海岸,如果順利,飛入布干維爾島時就能很快發現山本。瓜島與布干維爾島直線距離約480公里,但為了避開日軍雷達,需要採取低空飛行,而且還需要繞道,經過計算,美軍從瓜島飛行至布干維爾島總共需要兩小時,總航程627公里。


五、精準飛行,一舉擊落山本五十六

4月18日9時34分,美軍P—38戰鬥機群經過兩個多小時飛行,到達布干維爾島莫依拉角,此時天高雲淡,視野非常好,根據計劃,11分鐘後就應該能遇到山本五十六了!

9時44分時,一名飛行員突然打破無線電沉默,通報發現目標和具體方位,山本五十六果然非常“守時”,但是,守時的好習慣放在此時卻是致命的。

為了不暴露目標,米歇爾從此只挑選了18人,蘭菲爾等6人為攻擊組,任務是從低空擊落山本五十六,米歇爾等12人為掩護組,在高空牽制日軍的護航戰鬥機。

隨著米歇爾一聲令下,12架掩護組的戰鬥機大開油門,急速躍升,爬升到6000米高度,而蘭菲爾的攻擊組則留在3500米高度,直盯著那兩架攻擊機!

戰鬥立即打響,短短三分鐘的時間,日軍的三架護航機和兩架“零”式攻擊機被擊落,其中的一架攻擊機上坐的就是三本。大功告成,米歇爾不敢戀戰,隨即命令返航。

捷報傳來,令美軍振奮不已,哈爾西給米切爾發的賀電說道:“祝賀你和米歇爾以及他的獵手們作戰成功!看來,裝鴨子的口袋裡還有一隻孔雀!”此後伏擊山本五十六之戰便以“獵殺孔雀”而聞名!


我是正史風雲,致力於正史的研究,歡迎點評、關注哦!

正史風雲


偷襲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

看似偶然的偷襲。其實經過日本的精心策劃,為了擺脫美國的貿易制裁。為了得到更多的石油,日本決定孤注一擲。策劃偷襲珍珠港。

日本的目的。攻擊珍珠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同時日本方面認為通過此次偷襲行動可以打擊美國軍民的士氣。襲擊珍珠港計劃的策劃者本人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

然而日本沒有想到。他們惹到了強大的美國。美國宣佈參戰。發揮了強大完整工業基礎優勢。在日後交戰中。全殲了日本的艦隊。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


海龍兄帝


最著名的應該是七七事變了吧,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

戰爭的爆發偶然性是一名日本士兵的失蹤,日軍要進城搜查,最後一言不合就開戰了。

然而呢,士兵失蹤只是個藉口,其實是日軍方面蓄謀已久,日軍在此之前已經蠶食了東北,下一步就是侵佔整個中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所以七七事變具有偶然性,也有他的必然性,一切都在日軍的安排中,即使不發生七七事變,也會有其他的事件發生來實現他們的全面侵華戰爭。


曬太陽的小草


希特勒閃電突襲蘇聯吧!蘇德戰爭爆發!這是必然要發生的。德國妄圖稱霸世界,雖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協約,但是蘇聯必定是稱霸道路上的絆腳石。正如求丘吉爾說的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傑哥談歷史


謀定而後動。

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好像這些都是軍事原則。

沒有精心安排的戰役,要麼是遭遇戰,要麼是草菅人命。這樣的隊伍一定不得善終。


FSLf30


近一點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都是一方精心策劃的但策劃方均以失敗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