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認為是清朝割讓了貝加爾湖?自古以來的定義是什麼?

沐子李沒一撇


有意思的是,有些人的定義從來都是兩種標準的。

自古以來就是某些人的嫁妝

比如他們對自古以來的理解,就是,沒有自古以來。東北,蒙古,西藏,新疆,臺灣都不是中國領土,而這些領土是清朝帶給中國的嫁妝。國家頒佈的正式歷史和正式歷史教材中的中國曆代疆域都是錯的,沒有清朝,中國最大疆域也就三百多萬平方公里。更有毫無廉恥者說,清朝為中國帶來了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說,他們的眼裡只有自清朝以來,而沒有自古以來。

所以他們是不承認,漢朝統治了新疆,唐朝統治了蒙古新疆東北,元朝統治了西藏蒙古新疆東北以及明朝統治了東北,西藏的。他們不承認清朝繼承了明朝的疆土,這從他們的口頭禪“大清給中國帶來了......等嫁妝,在清朝以前這些區域不是中國領土,清朝為中國留下了1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實也就是說,這些人的理論是,凡是清朝的功績都是要大吹特吹的,可他們從來沒想過,按他們的理論,沒有自古以來,更沒有繼承。

但話說回來,說到大清朝的功績,人家立刻就是清朝帶來了,清朝留下了,民國共和國繼承了清朝的領土了,這些人,也是挺拼的。

貝加爾湖確實是古代中國版圖之內

關於貝加爾湖,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把匈奴給打的爹媽都不認識他們了,向漢朝求和。漢朝派遣使者蘇武出使匈奴,然而就在貝加爾湖一代,蘇武被匈奴扣留了,讓他在北海放羊,北海就是所謂的貝加爾湖。

漢朝征服了匈奴,但並沒有將其納入疆土,只是在唐朝和元朝時期才將其歸入了版圖,這是實實在在的,當然,那些編歷史的人或許不承認。

清朝入關後,發現了一種現象,那就是,關內好啊,既暖和又富有,有這樣好的地方,誰還想著去北方玩呢,他們不僅不讓漢人去北方,連自己八旗的人也都不想去北方了。

而這個時候,北方乃至到貝加爾湖區域是誰統治的呢?準確的說,是清朝的小弟們,那一帶的蒙古部落所統治的,你要說它是清朝的版圖之內,只能說有些牽強,因為國界並沒有劃分,事實上,在那個時代,對於國界,疆域的劃分還是很鬆散。但我們認為,這塊土地其實更偏重屬於中國的,只是不被重視而已。

雖然貝加爾湖算是中國的,但太過偏遠清朝未予以管理

不過由於滿清對這塊地區的不重視,其實對當時來說也真沒什麼可以重視的,所以沙俄把手伸向了貝加爾湖的時候,清朝根本就沒在意,但沙俄跑到黑龍江以南之後,我大清就開始慌了,我大清不是完全控制了東北將其納入版圖的嗎?這幾百名三流俄軍竟然跑到我大清龍興之地了,是在是說不過去,於是才有了後來的雅克薩之戰。

雅克薩之戰中,清朝對於當時的局勢其實是相當不瞭解的,以至於到了後來和談的時候,萬古一帝給索額圖的底線是先以尼布楚為界,酌情可以退讓到額爾古納河,也就是說他根本沒有把貝加爾湖這片區域當回事兒,所以就稀裡糊塗的被劃給了俄國。

這件事情其實清朝是有一定的責任的,清粉們說,因為清朝從來沒有統治過該區域,所以就不算割讓,但俄國也從來統治過該區域,相對來說,還是臣服於清朝的部落在該區域,為什麼就是人家俄國的呢?這塊區域只不過是因為清朝覺得沒有什麼利益,是不毛之地而沒有去管而已,但事實上它的的確確可以歸屬在中國版圖之內的。

俄國獲得該區域後,從而獲得了南下中國的前進基地和跳板,從此以後,清朝就等來了惡果。

所以說清朝割讓了貝加爾湖有些不準確,準確的說是讓了貝加爾湖,清朝君臣的短視,使清朝將這片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讓了出去,導致了後來的悲劇,清朝是有一定的責任的,但這個責任,也不算是太大,因為它自己就沒當回事,


關河南望


5年前我曾去過貝加爾湖啊,並且帶回國內一桶水以紀念。貝加爾湖距離蒙古邊境最近的地方只有100多公里,其形狀呈現月牙狀,南北長636千米、寬81千米,平均寬48千米,面積3.15萬平方公里,比海南島略小,貝加爾湖是最深的湖泊坐落東西伯利亞地區,我國古代稱之為北海。2016年俄羅斯的考古學家們在西伯利亞地區的貝加爾湖旁挖出了一個已經存在了數千年古墓,古墓裡葬的是一對夫妻,兩人的遺骸十指緊扣,頭上均帶有獸骨或者獸牙做成的頭環,身上多處佩戴玉器。經過分析,俄專家證實這一對夫妻葬在此處已經約有五千年。墓中玉器為專家們提供了許多的信息,畢竟擁有玉文化的民族真的不多,最終確定墓主人是中國人,“貝加爾湖”也曾是蘇武牧羊的地方,那是在西漢時期,當時的貝加爾湖還叫“北海”,“北海”當時是在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長城以北的大部分土地並不屬於漢朝管轄,當時的“北海”是在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說到蘇武牧羊,蘇武牧羊是怎麼回事呢?

蘇武是出使西域後來被扣在北海,才被迫牧羊的。什麼叫做出使?跑到國外去才叫出使,在自家地盤還叫什麼出使。而蘇武在北海最大的願望是回到漢土,並對外展現了極高的漢使氣節,才被人銘記。如果拿蘇武牧羊說事,只能說明貝加爾湖自古就不是我們的土地。西漢看完我們再來看東漢,這個時候匈奴跑了,原本活動在東北的鮮卑填補了匈奴的地盤,慢慢做大,這個時候貝加爾湖屬於鮮卑勢力範圍。清朝奠定了中國現在的版圖基礎,有很多愛國憤青認為應該把清全盛時期的疆域圖作為中國現在的地圖,丟失的領土應該一一收回,但縱使在清全盛期,也可以看到,貝加爾湖不屬於中國,貝加爾湖也就是從這個時候成為俄羅斯的領土。
清朝《中俄尼布楚條約》將該湖劃歸沙俄,以雍正皇帝為首的清政府竟然在談判中再次同意割讓領土。在最終簽訂的《恰克圖條約》中,清政府將貝加爾湖以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領土割讓給沙俄,美麗的貝加爾湖被徹底放棄。時在1727年,雍正五年,愛新覺羅·胤禛時年49歲。


史家爭鳴


關於貝加爾湖的領土歸屬問題,我也曾經聽到過,並且也有一些瞭解。要想真正弄清楚這個問題,必然繞不開一份協議,標誌著中國第一次出現在國際上的一份協議——《尼布楚條約》。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細細來解析一下關於這份條約的故事。

首先,我要聲明一點,貝加爾湖畔曾是中國的領土,我們不需要懷疑。請大家意識到這點我再開始我的故事!

故事還是要慢慢講,且聽我娓娓道來。提到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就不得不談到雅克薩之戰。俄方在清康熙時期侵入雅克薩城,並且在這裡為非作歹,欺壓漢族人民,還把很多的漢族婦女販賣到俄國。

清政府兩次出兵鎮壓,均以俄國人失敗告終。但是俄羅斯人並不死心,依舊向尼布楚,雅克薩地區進軍。

此時的雙方,國內形勢都很緊張。且說當時的清朝西有準格爾部叛亂,南方要收復臺灣,縱使康熙“千古一帝”,也不敢把戰線拉這麼長。俄羅斯國內情況亦是如此,俄國西北也有戰事。並且當時俄羅斯人已經被圍困在雅克薩城之內,溝通之後,中俄雙方決定開始談判。

此時的清朝在武力戰爭方面明顯是佔優勢的。但我中華泱泱大國,還是願意以和平為主,但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使用武力。

談判之前,康熙也明確向談判使團的領導人索額圖傳達了康熙談判的底線,康熙授予索額圖全權談判的權利,並且授意,貝加爾湖一帶的由蒙古族部落管理的領土是可以用來談判的。這必然也是因為清朝對這段土地的控制力不強,並且那時的人們意識不到這塊領土的肥沃,資源的豐富。

就這樣索額圖帶著談判使團,浩浩蕩蕩近乎一萬人來到了尼布楚地區。

在這個隊伍當中,有兩個身份特殊的人,是來自法國的張誠和來自葡萄牙的徐日升。他們是康熙欽定隨行的。這兩人來自歐洲,對國際上的事情多有了解,在談判中必然能幫到很多忙。康熙是清朝所有皇帝當中對世界文化最感興趣,且最樂於接受西方優秀文化的皇帝,因此這兩位歐洲人常常為康熙授課,頗得康熙信任。

中俄雙方的談判就在尼布楚地區開始,在距離兩方營帳距離相等的一處地方搭建了談判的帳篷。

談判剛一開始俄國人就控訴清朝政府,說清朝先出兵攻擊他們,這無疑是倒打一耙。緊接著索額圖列舉了俄羅斯人在我國東北地區的種種罪行,並且強調貝加爾湖等地區屬於清朝領土範圍,這些話聽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到了談判的第二天,形式就出現了轉變。第二天談判剛開始,索爾圖依舊保持前一天的立場。面對這麼強硬的態度,俄方才有所退步。

但不得不說當時清朝人員對談判經驗的缺乏,尤其是國際談判。索額圖竟將康熙交代的底牌透露了出來,告訴俄方人員可以以尼布楚為界。過早的透露了底牌讓俄方人員心裡有了底,不斷逼迫索額圖讓步。索額圖在外交中也表現得一點都不強硬。

此時,受俄國人統治的幾個部落不堪忍受,要聯合清軍起義,反抗俄國人。俄羅斯的代表才慌了陣腳,不得不同意索額圖提出的最終方案,以石勒喀河的格爾必齊河為界。

在此之後,貝加爾湖就落入了俄國人手中。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索額圖作為清朝的宰相,缺乏談判意識,無原則退讓,最終導致清朝失去土地,悲哀!另一方面則是,我中華泱泱大國本應歡迎四方來客,習西方之先進科學,溶國際之大潮流。但明清時並未打開國門,實現我所說的,這是民族的悲哀!

到這裡,我們的問題也得到了答案,貝加爾湖並非割讓,而是滿清政府缺乏主權意識和國際意識,談判失敗造成我國失去領土。

列寧曾下令歸還從中國獲取的領土,但隨著斯大林上位,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但值得慶幸的是今天的中國再也不是過去那個中國了,面對領土主權問題,我們必然堅決守護每一寸領土。


小小嬴政


清朝沒有割讓貝加爾湖,大清來自於東北,從未擁有過貝加爾湖,何來割讓?明朝更沒能佔領貝加爾湖,那是不是看唐朝、元朝的版圖覆蓋過貝加爾湖呢?唐朝也只是擊敗突厥汗國,勢力範圍曾短時間達到貝加爾湖畔,元朝的嶺北行省是擁有貝加爾湖,但有多少人承認元朝是中國的朝代呢?說蘇武牧羊在貝加爾湖,那他只是被匈奴逼迫在那放羊,蘇武當時也不會認為貝加爾湖是大漢朝的領土。

歷史上的疆域是不斷變遷的。說貝加爾湖屬於中國,心情是可以理解,我曾經也這樣認為。俄羅斯是歐洲國家,我們離貝加爾湖更近,元朝時是嶺北行省,清朝當時應加把勁不應放棄貝加爾湖,貝加爾湖是最大的淡水湖,水資源豐富,中國北方缺少,他的價值現在體現出來了,外蒙古曾經還是中國一部分,或者認為清朝愚昧,賣國,割讓了西伯利亞領土,那換成大明王朝就能打敗俄國,佔領貝加爾湖、西伯利亞?明朝連遼東都保不住,守衛長城九邊,這就是邊界。

自古有多古?先秦時期,三代,還是強漢盛唐,沒有意義,普京會跟你談自古以來嘛?只要國家強大,才能捍衛領土完整,我相信貝加爾湖一定能收回來,還有外東北、外蒙,俄國侵佔西伯利亞、外東北用了幾百年時間,我們也要發展壯大,等待時機,用箭將失去的領土收回來!


黑土邊疆


這個只能說是某些歷史學者無知加無恥了!由於歷史學家把處於我們國境內的貝爾湖當成是貝加爾湖,才一直認為是我們曾經擁有貝加爾湖。然後在這種錯誤的認識之下才顯得是我們把貝加爾湖割讓給了俄羅斯,實際上貝加爾湖一直都是無主之地,直到公元15世紀被沙俄流放到西伯利亞的俄羅斯貴族才有在貝加爾湖地區建立營寨,開始遊牧生活。

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唯一有統治過貝加爾湖的民族只有蒙古族,這是由生活習性決定的。在當時的西伯利亞平原地區,由於寒冷導致了在冬天根本無法生存,因為沒有食物跟取暖之物,一年只有短暫的幾個月時間能夠生活,這隻有遊牧血統的人群才能生活下去。我們國曆史上只有蒙古人是有遊牧血統並且能有那個實力控制到貝加爾湖地區的。但是這支蒙古人並沒有在貝加爾湖附近停留,他們繼續向北遷移,直到現在的楚科奇海。

所以呢,貝加爾湖地區確實不算我們的。清朝對俄羅斯佔領貝加爾湖也沒有什麼割讓不割讓的問題,只是承認了他們對貝加爾湖地區佔領的合法性,等於是承認別人口袋裡的錢是別人的而已。


車在世界


如今的貝加爾湖,其實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時候,成為了東西方兩大勢力爭奪的焦點,東方,古老強大的中原王朝,大清帝國,西方,新近崛起的古老帝國,沙俄。

其實雖然不少人說中國是在清朝最巔峰的時期,丟掉了貝加爾湖,但是,如果真的仔細瞭解一下佔領的定義,再翻閱一下歷史,就會發現,中國,其實並非長期佔領著貝加爾湖,中國在唐朝的時候在這裡設州,而元朝的時候更是將這裡完全統治,可以說除開這兩個王朝,再沒有一個王朝對這裡實行過有效的統治。

貝加爾湖,傳說中蘇武牧羊的地方,當年的沙俄為了擴張,翻閱了烏拉爾山脈,向東一路擴張,而大清正值巔峰期,也是向西一路擴張,兩大帝國註定會有一場較量。

清朝其實並未將貝加爾湖納入麾下,大清只是在貝加爾湖南畔駐軍,卻從未實際的掌控過貝加爾湖。

為什麼大清會放棄貝加爾湖呢?

首先,大清王朝看不上這裡

中原王朝,土地肥沃,氣候宜人,而北方極寒之地,除了荒野就是荒野,相較於南方的肥沃土地,大清統治者完全沒有必要跟沙俄政權爭奪這塊“不毛之地”

而沙俄則不同,沙俄起源之地就地處北方極寒之地,他們奪得貝加爾湖,雖然也算不上是獲取了多麼有用的一塊土地,但是對沙俄統治者來說,只要是擴張了領土,都是好的。

其次,大清用這裡的佔有權化解了與沙俄的矛盾

當年的沙俄政權,在佔領貝加爾湖以後,其實並未有太多的停留,他們一路向東,來到了黑龍江流域,並且將自己的大旗插在了黑龍江湖畔,意思就是,這裡歸沙俄所有了,大清的人可以離開了。

當時的大清王朝,西方正跟準噶爾汗國打的難解難分,而沙俄這時候突然插進來一腳,不僅窺覷著黑龍江流域,還在準噶爾汗國背後提供了不小的支持。

怎麼解決沙俄的事端呢?

沙俄不是最喜歡擴張嗎?貝加爾湖南畔,他清政府可以放棄,但是沙俄也不準在窺覷黑龍江流域,更不準再次在背後支持準噶爾汗國。

可以這麼說,大清用他們從未佔領過的領土,化解了與沙俄的矛盾,簽署了《恰克圖條約》,劃定了雙方的邊界,順勢擊敗了準噶爾汗國。

大清做了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有什麼不對的嗎?


魏青衣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今天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平均深度最深的湖泊,其豐富的水量對淡水資源緊缺的我國北方而言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於是很多人開始追究貝加爾湖脫離我國版圖的罪魁禍首,最終得出結論:

正是因為清朝的喪權辱國,才導致了貝加爾湖的徹底丟失。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雖然貝加爾湖是很多中華兒女魂牽夢繞的湖泊,但就和月球從未屬於我國一樣,這個被我國古人稱為北海的湖泊,歷史上也幾乎不曾屬於過我國。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貝加爾湖只有兩次被納入我國版圖。第一次是630年到682年唐朝消滅東突厥後到後突厥建立前;第二次是1271年到1368年元朝時期。

明朝建立後,對蒙古高原未能進行有效統治,貝加爾湖先後隸屬於瓦剌和韃靼。1600年萬曆年間,貝加爾湖的西部和北部地區被沙俄哥薩克侵佔。

此時的明朝和東北的後金進行著你死我活的鬥爭,對於蒙古高原以北的貝加爾湖鞭長莫及,因此哥薩克又逐漸侵佔了貝加爾湖東部和南部地區。

到1689年兩次雅克薩戰役後,清朝逼迫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東北地區的兩國邊界。當時的清朝受制於西北的準噶爾汗國的威脅,在對沙俄領土談判方面作出較大讓步。當時的康熙皇帝想要趁勢將貝加爾湖以東的兩國邊界進行劃定,但因為此時的喀爾喀蒙古還未隸屬於清朝,因此遭到了沙俄的拒絕。

所以到《尼布楚條約》簽訂時,清俄兩國只是確定了東北地區的邊界,即額爾古那河以東沿外興安嶺,直至庫頁島,而對於貝加爾湖地區則未進行劃定。而此時的貝加爾湖周邊地區,已經被沙俄侵佔,形成了事實上的佔領。

到1727年《恰克圖條約》簽訂時,同樣是因為準噶爾汗國的威脅,清朝承認了沙俄對貝加爾湖周邊地區的佔領。

那麼,《恰克圖條約》的簽訂,是不是意味著“自古以來”就失效了呢?那我們奉行的“自古以來”還有什麼意義?靜夜史認為:“自古以來”,與其說是一種法律依據,倒不如說是一種主權訴求。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今天的以色列佔據的巴勒斯坦地區,除了2000年前猶太人曾生活在這裡,其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這裡一直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地。那麼問題來了,這片土地到底屬於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

貝加爾湖在歷史上兩度屬於我國。但大部分時間都屬於其他政權,例如匈奴,突厥和蒙古。

雖然這些民族在今天都屬於中華民族大家庭,但回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外國。

所以這就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貝加爾湖到底應該屬於誰?很複雜不是嗎?

所以在靜夜史看來,自古以來是一種比較“無恥”的說法。當然,這種說法充滿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就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一樣,這完全是在中華民族尚未崛起時提出來的,有一種“強則強炮為上,弱則自古以來”的意味。

因為“自古以來”從來就無法界定。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古代,1840年之前的清朝也是古代,然而兩者的版圖卻是大相徑庭的,到底該以哪個為準呢?我們當然是希望以大的為準,但其他國家並不會這麼想。

所以用一句“自古以來”,很堅決地表達了自己的主權訴求,同時也將時間儘量的往後拖,等待我們的實力逐漸膨脹,這種拖字訣最容易讓其他國家抓耳撓心。

另外自古以來是現代國家的表述,也就是說,在當前的國際社會,我們為了爭取更大的領土權益,會說某一國家的某塊領土,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土地。

也就是說,能夠在自古以來框架下運作的,只能是現代國家。

而清朝前期,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國家,它帶有濃厚的封建王朝特徵。

封建王朝的領土特徵,首先就是王朝領土的前後變遷非常大;其次是各朝領土,在法理上沒有繼承性,新王朝前期幾乎都會經歷艱難的開疆拓土過程;最後是他們對邊遠領土的掌控,遠遠不及現代國家。

無論唐朝還是元朝,對於貝加爾湖的控制更多意義上傾向於羈縻統治,和現代國家的領土管控大不相同,這就使得“自古以來”很難站得住腳。

換句話說,在現代國家為主體的國際秩序形成之前,各國領土的擴張具有“先到先得”的特徵,“自古以來”並不好使。

因此,在沙俄侵佔貝加爾湖周邊地區之前,只要清朝沒有先於沙俄佔領這一地區,這片土地就歸沙俄所有。除非清朝以武力奪取,但因為準噶爾汗國的威脅,清朝選擇了按照既定事實劃分國界。

所以清朝無需為所謂的貝加爾湖的割讓背鍋。“自古以來”,作為現代國家的一種主權訴求手段,擁有鮮明的我國特色。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許多人的印象中,貝加爾湖“自古以來”即是打著標籤的中國領土——因為在歷史上貝加爾湖一直就是中國領土,始終處在中國的管轄控制之下,是被康熙給弄丟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蘇武牧羊的典故,漢朝時候外交官蘇武奉皇帝的命令去匈奴出差,匈奴是遊牧民族不尊重國際法則,把蘇武拘押了。

其實匈奴統治者看上了蘇武的才華,想讓蘇武為他們服務,順便也可以從他嘴裡掏出對他們有空的情報。可蘇武是個愛國者,對漢朝皇帝也赤膽忠心,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毫不屈服。於是匈奴統治者就把蘇武流放到荒涼的北海,這個北海現在的蒙古北邊,俄羅斯境內,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貝加爾湖(關於蘇武牧羊的地方當然學界也有很多不同說法)。

蘇武到了北海,一待就是十幾年,頭髮也白了,但痴心不改,他相信祖國沒有忘記他,大漢天子也不會忘記他。在北海待到19年的時候,匈奴國王去世,新國君實行務實外交,主張對大漢和解,把蘇武放了,這時蘇武離開大漢已經19年。

後來匈奴又犯了老毛病,對內地百姓不斷騷擾,漢朝出兵打敗了匈奴,原來屬於匈奴控制的貝加爾湖就成為大漢的領土。

此後,東漢政權和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貝加爾湖先是處於鮮卑的實際管轄之下。後來被西突厥控制。

貝加爾湖地區雖然幾度易手,但很多時間內都處於中原王朝勢力範圍外延,到了宋朝,貝加爾湖在西突厥部落管轄範圍內。元朝時候,在貝加爾湖正式設立"嶺北行省"成為大行政區。元朝滅亡後,貝加爾湖被少數民族部落瓦刺接手。

匈奴、突厥、鮮卑、瓦剌……這些民族很多都在後來的歷史上被中原王朝打敗、同化,融合,因此,我們可以說,貝加爾湖“自古以來”一直就是中國領土(至少是影響力範圍)。

貝加爾湖湖水清澈,風景秀麗,而它更著名的是淡水資源豐富,北美五大淡水湖加到一塊也沒有它的面積大,它的淡水量佔到全球淡水湖水量的五分之一還多,而且水質非常好。

貝加爾湖地區常年光照充足,而且遍佈溫泉,是聞名世界的療養勝地。

然而美麗的貝加爾湖卻在十七到十八世紀脫離了祖國懷抱,被康熙、雍正弄丟了。

在此之前,貝加爾湖附近的地域一直被我國蒙古族部落牢牢控制著。直到 1689年,清王朝對入侵中國領土的哥薩克入侵者戰爭獲勝的情況下,跟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把大片原中國控制的領土拱手送給了沙俄侵略者。

按照尼布楚條約規定,貝加爾以東地區自額爾古納河一線向東沿外興安嶺一直到大海全都歸了俄國人所有。

尼布楚條約讓沙俄嚐到了甜頭,貪得無厭的沙皇又得寸進尺,雍正又跟沙俄簽訂了【恰克圖條約】,雍正一點頭,貝加爾湖周邊10萬公里的土地也拱手送給了沙俄。

下面說一下自古以來的概念,自古以來是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國際上沒有什麼明確的定義。我們過去常說的自古以來,就是至少在幾百年以前。自古以來大多用在對有爭議的領土糾紛,進行主權表達和舉證。

"自古以來"這個說法在對於雙方都提出主權要求,可是實際地位未定,雙方都沒有控制的地區管用。

比如中國的南沙群島大多數是無人島嶼和水域,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有歷代地圖和文書證明中國對其擁有主權,國際上就有可能認可。

對沒有處於中國政府實際控制,該地區也沒有宣佈獨立,並且在國際組織和聯合國也沒有獲得合法資格的地區,也適用"自古以來",比如臺灣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因為三國時期,中國的東吳政權就和臺灣有了聯繫,元朝開始,中國統治者對臺灣實行有效統治。之間雖然有荷蘭和日本入侵,但都被中國政府打敗,依舊是中國固有領土。

再說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二戰後被日本竊取,但中國曆屆政府也從沒有承認過日本對其的主權,而且日本政府不敢明說釣魚島是日本領土,也默認釣魚島是爭議領土,這種情況下,"自古以來"就顯得比較重要。

如果是被別國佔領了,被和平統治了幾百年,處於別國政府的有效控制下,中國政府之間又很長時間沒有對該地區提出過主權要求,或者兩國之間後來又簽訂協議認可了,這個"自古以來"從法理上來講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

最後我們再來科普一下國際法中關於割讓的有關條款。

“割讓是一國根據條約將部分領土轉移給另一國。割讓分為強制割讓和非強制割讓。

強制割讓是一國通過武力以簽訂條約方式迫使他國進行領土割讓,通常是戰爭或戰爭脅迫的結果。

而非強制割讓是國家自願地通過條約將部分領土轉移給他國,包括買賣、贈與及互換等。強制割讓已隨著戰爭在現代國際法中被廢止而失去其合法性。非強制割讓仍然是合法有效的。"


歷來現實


“清朝割讓了貝加爾湖”只是一些網友的一廂情願,在歷史上真正長時間佔領貝加爾湖的只有唐朝與元朝,而這兩個朝代對貝加爾湖是否實施了有效管理,尚無明證。至於清朝,在其初期或許將勢力範圍拓展到了貝加爾湖附近,但這種勢力範圍距離長期佔領、有較管理,還差得遠。“清朝割讓了貝加爾湖”不值一駁,有意義的是問題的後半句:什麼叫“自古以來”?

(唐朝)

(元朝,元朝領土沒有到北冰洋!)

很明確地說,“自古以來”就是個偽概念,因為歷史是無窮盡的。要是以夏商周來論,中國自古以來佔有的就只有中原地區,難道東三省、江南都不是中國的?要是以唐朝來論,中亞地區也是中原王朝的,難免我們現在能向那五個斯坦國要土地?要是以元朝來論,那大半個亞洲都是中國的,“自古以來”以什麼節點來論?更不要說建國之後中國通過不過邊界條約讓予了鄰國不少領土,這一點看50年代、70年代的中國地圖就能看出來。

(商朝)

(清朝)

“自古以來”以《尼布楚條約》簽訂為界,反面是合適的,因為這一次中國真正通過近代條約體系確定了自己的邊界,而且這一條約是平等條約。在這裡要明說的是,網上有些人認為《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清朝的國界本應劃到北冰洋……哪來的勇氣?

(網上盛傳的《尼布楚條約》另外兩個方案)


切割地球


清代是歷史上最接近我們的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到今天也不過才100多年,因此清朝的史料是非常豐富的。但今天我們就算翻遍所有的清代文獻,也找不出清代對貝加爾湖的記載。

(貝加爾湖是世界容積最大的淡水湖,水體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總和,超過整個波羅的海的水量)

清代史料連貝加爾湖這個地方都沒有記載過,就更別提派遣官吏、駐軍的記載了。實際上清朝政府從來就沒有控制過貝加爾湖地區,在清朝建立之初,這裡屬於喀爾喀蒙古的勢力範圍,而當時清帝國還並沒有征服喀爾喀蒙古。

清朝建立者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主要位於今天的吉林和黑龍江省的男南部地區,而當時的女真諸部也主要活動於黑龍江以南地區。

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之後建立了後金政權,開始了與明王朝的戰爭。自清朝(後金)建立伊始,清軍的作戰方向就是南邊的朝鮮、西南的大明和西部的蒙古,至於東北方向則沒什麼行動,因為當時的北方沒有什麼威脅。

今天很多人都認為古代王朝是有疆無界,也就是沒有邊境,但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國與國之間怎麼可能沒有邊界呢?

不過在清建立之初,清朝在東北地區確實沒有邊界,因為當時俄國人才剛剛進入東西伯利亞,外興安嶺以北的地區都是無主地,既然沒有其他政權,清朝又去跟誰劃分國界呢?(清朝在入關前夕的地盤)

可能有人會疑惑,既然當時的東西伯利亞還是無主狀態,清軍為什麼不去佔領呢?

其實這種想法是用現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西伯利亞地區氣候惡劣,即便是今天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去,清朝統治者對這裡根本不感興趣,也不願意去佔領該地,清朝當時的主要目標是關內的大明。

然而就在清軍入關之時,俄國人已經完全控制了外興安嶺以北的東西伯利亞地區,俄國人開始窺伺黑龍江流域。

1643年沙俄遠征軍多次入侵黑龍江流域,俄軍主要由哥薩克人組成,他們最多不過百餘人,乘船沿黑龍江四處劫掠,宣誓主權。由於俄軍武器比較先進,當地的原住民根本不是其對手,只能向寧古塔將軍求救。

在接到當地原住民的求救後,駐防東北的清軍從烏蘇裡和松花江進入黑龍江,並沿黑龍江痛擊俄軍,有效遏制了俄軍的進一步南侵。

平定三藩之後,清廷決定徹底解決東北邊患,於是在1685年—1688年發動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成功擊敗俄軍,迫使沙俄與清廷進行邊界談判,最終雙方簽訂《尼布楚邊界條約》,確定了中俄在東部地區的邊界。

不過此時喀爾喀蒙古還沒有被清朝所掌控,所以曾由喀爾喀蒙古控制的貝加爾湖並不在此次的條約之中。而且就在《尼布楚邊界條約》簽訂之時,貝加爾湖早被沙俄給佔領了。也就是說在喀爾喀蒙古被清朝征服的時候,貝加爾湖就已經屬於沙俄了。

平心而論,貝加爾湖真的不是清朝割讓出的,因為清朝壓根就不曾擁有過。(一望無際的貝加爾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