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得知趙雲去世後,只是哭泣了一下,為什麼聽聞張苞去世卻吐血暈倒?

矯瑞


在三國中,諸葛亮和趙雲的關係非常的好,諸葛亮甚至還為趙雲安排過婚事。趙雲的一輩子其實挺悲催的,他的最大的不幸就源於他的忠誠。

趙雲去世,諸葛亮心中早有預案

趙雲因為他的忠心耿耿,一直深得劉備的信任,職務雖然不高,但是他所受的重用卻是很多將領所沒有的。趙雲是中護軍,這是一個禁軍將領的職務,只有極其受到信賴的將領,才有可能擔任這個職務負責帝王的起居宿衛。

但是這樣一來,就讓趙雲建功立業的機會少了很多,他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和自己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張飛,關羽屢立奇功,自己只能呆在後方保護皇帝。後來,隨著劉備的死亡,諸葛亮成為了蜀漢帝國的話事人,他開始逐漸重用這位老兄弟。

趙雲在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終於在戰爭前線再一次閃耀出自己奪目的光芒。而此時的趙雲已經年齡相當大了,已經進入了風燭殘年。直到有一天,諸葛亮仍然在積極地籌劃著北伐事宜,有兩個青年人闖進了他的中軍大賬,告訴他,他們的父親趙雲已經過世。

諸葛亮聽說此事後悲從心來,哭著說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諸葛亮雖然很悲痛,但是沒有過多的表現。究其原因,我想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趙雲年事已高,自然規律,不可抗拒,對於這一點,諸葛亮心中早有預案。所以,趙雲去世的消息對他打擊很大,但仍然不會讓諸葛亮這個謹慎的人失態。

張苞年輕氣盛,突然去世對北伐損失巨大

而張苞的死亡則不同,張苞作為張飛的長子,武力值一直在線,可以說是新生代將領中比較厲害的一員。諸葛亮嘴上不說,但是在心裡一直把他當成重點培養對象,努力的進行栽培,希望他能夠繼承張飛的軍事能力,成為蜀漢一個能夠獨擋一面的大將。

而且此時的張苞年齡並不大,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候,他的愕然辭世,對諸葛亮在心理上造成的衝擊很大,尤其是對於諸葛亮的北伐事業,更是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損失。

對於趙雲的死,諸葛亮很悲痛,但是對於北伐而言,趙雲早就不在諸葛亮心中北伐的主力陣容之中。而張苞則不同,這個青年人正是諸葛亮心中的北伐領兵大將,要知道,在蜀漢後期,領兵將領凋零,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就更少了。所以才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的成語,諸葛亮對於張苞的死亡很意外。所以孔明才在得知消息的時候吐了一口血。

所以也不能說諸葛亮厚此薄彼,只是為了振興大漢的事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而急火攻心,其實他對於趙雲的死亡,更加傷心,畢竟這是和他一輩的老兄弟了。


歷史評說


這個可不是諸葛亮親疏有別,而是趙雲之死諸葛亮早有預期,而張苞死的突然,對諸葛亮打擊太大。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和張苞去世時諸葛亮確實表現不同。

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夕,特意設宴大會眾將,商議出師北伐事宜。恰在此時,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趕來,送來了趙雲去世的噩耗。諸葛亮知道以後跌足而哭。

而張苞則是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時,先命姜維取武都,王平取陰平,然後又以伏兵擊破來援的郭淮、孫禮二將。郭淮、孫禮大敗以後棄馬爬山而逃,張苞前去追趕,不料馬失前蹄,連人帶馬掉入山澗,跌破了頭。諸葛亮命人送他回成都治病,但是最終張苞傷重不治而死。諸葛亮得到消息以後大哭吐血,昏絕於地。

諸葛亮兩次得到噩耗,表現差異巨大,主要是因為第一已經有了心理預期,而第二次則事發突然。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因為趙雲年事已高,所以開始沒有給他安排任務。是趙雲再三請戰,才讓他當了先鋒。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雖然時間間隔不長,但是諸葛亮召集眾將商議出兵事宜時,趙雲並未在場,顯然此時他的身體狀態不佳,因此在家休息。否則按照他的脾氣,肯定還是會到場,並且主動請戰。

菏澤也可以從下文得到驗證,根據趙統、趙廣所述,趙雲是病重而死。既然是病重而死,肯定不是病了一兩天,而且病的不輕。按照趙雲的年紀,得了重病本身非常兇險,諸葛亮肯定也有了心理準備,所以聽到噩耗時不至於太傷心。

而張苞情況不同,張苞此時是蜀軍中新生代裡的中堅力量,正是年富力強之時,諸葛亮有意對他和關興加以培養,以便日後大用。張苞受傷以後諸葛亮也沒想到傷勢會這麼重,所以並沒有心理預期。

而且蜀漢後期人才凋零,自諸葛亮平南以後,馬超、趙雲等人先後去世,此時對於他來說每一個大將都是寶貴的,突然聽到凶信心痛又損一員大將,自然難以承受,吐血也就不奇怪了。


不沉的經遠


趙雲的死,諸葛亮大哭,哭的是兄弟之情,同僚之情,曾經的患難與共之情,相處數十年之情。張苞的死,諸葛亮口吐鮮血,更多的是對於蜀中未來的擔憂,對於自己北伐事業的擔憂。所以說這兩者的差距是明顯存在的。

先來說趙雲,趙雲跟隨劉備數十年,在蜀中可以說趙雲算是資歷最老的一批了,趙雲和諸葛亮跟隨劉備一起打天下,患難與共。這兩個人雖然關係不至於那麼好,但是畢竟是同生共死過來的,所以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所以當趙雲去世的時候,諸葛亮大哭,那是出自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但是僅僅只是傷心大哭,為什麼沒有像得知張苞死後那樣口吐鮮血呢?因為很簡單,諸葛亮早有準備,趙雲是壽終正寢,老死的,對於趙雲這樣的一個年紀,諸葛亮是早就做好了趙雲去世的準備了。而趙雲這個年紀對於蜀中的未來來說,可以說影響已經不是很大了。

但是張苞卻完全不同,張苞作為張飛的兒子,在蜀中可以說本來地位就很高,而且張苞自己也非常的爭氣,可以說在蜀中年輕一代中間,算是最出類拔萃的了,可以說蜀中未來的天下就是要靠這一批年輕人的,而張苞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所以說諸葛亮幾乎是把蜀中未來都放在了張苞這一代人身上的。

但是張苞卻在諸葛亮二出祁山的時候受了傷,追擊敵人的時候掉下了澗裡,之後被諸葛亮送回成都養傷,但是不久就死了,諸葛亮得知張苞死後也是大吐鮮血。諸葛亮吐血的原因更多的還是對於蜀中的擔憂,我們都聽過一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可以說在蜀國後期真的是無人可用了,其實在諸葛亮時期就已經是顯現出這種情況了,所以諸葛亮聽到張苞死後是急的吐血,而不是像得知趙雲的死是傷心的哭。


中國歷史研究所


趙雲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之一,也是最後一位去世的“五虎上將”,一生的功績世人矚目。

諸葛亮在北伐之前,院子裡忽然颳起一陣大風,把門前的樹吹到了。諸葛亮一掐手指,立刻臉色大變。果然,不久趙雲的兒子前來報喪,說趙雲於昨晚去世了。諸葛亮當即大哭“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失一臂也”。

此後,諸葛亮北伐。在祁山大敗曹軍,張苞在追擊魏將郭淮時,不慎摔下山崖。諸葛亮趕緊讓送成都醫治。不久,就傳來張苞醫治無效死亡的消息,諸葛亮聽到消息,吐血暈厥過去。

趙雲去世,大約七十多歲吧。而且,趙雲早有病,諸葛亮曾派人探望過。人生老病死,屬於正常規律。趙雲雖有功,但是畢竟老了,不能與諸葛亮再並肩作戰了。

張苞不一樣了,是張飛的兒子。並且年輕有為,武藝高強,多次隨諸葛亮陣前立功。諸葛亮一生注入心血北伐,為的是劉備的光復漢室大業。以前隨諸葛亮打仗的老將多以去世,毫無疑問,張苞是他繼續北伐大業的最好的後來人,他只有仰仗張苞這樣的年輕將領,才能繼續他的終身事業。所以張苞一死,"天不助我”諸葛亮感覺沒有了希望,吐血暈厥過去了。


路遙lgy


趙雲是三國曆史上一員不可多得的驍將,不論武力值、道德品行、思想境界,他均堪稱一流人物。

單論武功,趙雲在三國英雄榜中位居前列,民間素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說。趙雲騎射皆精,槍術至臻化境,膽力過人,實乃亂軍中可直取上將首級的絕世虎賁。

趙雲早年即棄公孫瓚轉投劉備,隨劉備東征西討,屢建奇功,他不僅勇冠三軍,能征善戰,而且為人謙遜,從不爭功擺好,自誇其能,人品極好,因此史家和民間對其評價都很高,口碑極佳。劉備曾經由衷點讚道:“子龍一身都是膽”!


然而,對劉備和蜀漢忠心耿耿的趙雲仕途並不順利,他獲得的職位和他的資歷、能力、功勳、付出不成正比,甚至可以說極不相稱。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趙雲地位很崇高,官階也不低,在劉備建蜀漢稱帝后被封為“五虎上將”之一,上將如同後來的元帥,在軍中位高權重,以關、張、趙、馬、黃之排序看,趙雲位居前三,位置相當重要。

但在《三國志》、《華陽國志》等正史記載中,趙雲並未進入上將序列,只被封為徵南將軍、鎮東將軍等職位,和上將比,只能算二流軍銜。

事實上,縱橫三國沙場的趙雲,在蜀軍中排位不要說和關羽、張飛等元老比,也比不了馬超、黃忠,就連後起之秀魏延的排名和官階都比他靠前。

有人說真實的趙雲能力一般,所謂的“三國第二武功高手”都是小說家吹噓出來的,有拔高、誇張之嫌;檢索史料,趙雲似乎沒有單獨指揮過大兵團作戰,也很少參加過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因此沒有立過大的戰功,所以沒有進入上將序列;趙雲勇則勇矣,但卻缺乏軍事家的素質,他單打獨鬥很少遇到對手,指揮“萬人敵”則有些吃力,因此劉備大多數時間都把他當高級保鏢用,很少交給他軍事實權,更遑論讓他指揮千軍萬馬與敵廝殺、攻戰了。

然而,趙雲長期待在劉備身邊,說明他的忠誠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因此被倚為心腹,領導誇他“一身是膽”,並非暗諷其驍勇寡謀,而是對他忠勇無匹的由衷讚賞。“長坂坡單騎救主(阿斗)、截江攔阿斗 ”還不能說明一切嗎?令人不解的是,劉備對趙雲評價如此之高,卻不拿軍銜和爵祿去獎賞他,有人認為劉備對趙雲信之不疑、倚為肱骨,所以不需要拿那些俗不可耐的官爵待遇去安慰、籠絡他,既如此,他為什麼封與其更關係親密的老鐵關羽、張飛為前將軍、右將軍並賜假節鉞呢?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資格甚老、忠勇絕倫的趙雲,落得個不被領導承認與重用的結果呢?

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搜尋有關趙雲的活動痕跡,確實有點難度。但是,仔細檢索,還是能找到他不被領導重用的一些蛛絲馬跡的。

趙雲是個直性子,有話直說,口無遮攔,但並非為一己之私。具有這種性格的人,從古至今都很難被領導發乎內心的賞識與喜歡。南宋裴松之所篡的《雲別傳》記載,劉備得益州入成都後,眾將士急不可耐、議論紛紛,大家都熱切地期盼如何瓜分劉璋遺留在成都的房舍和肥田以及金銀財寶。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追隨劉皇叔殺敵建功,不就是為了這一切嗎?趙雲卻向劉備進言道:“如今雖然我等已經全取西川,但國賊曹操仍然盤踞中原,虎視眈眈,所以現在還沒到貪圖安逸享樂的時候。況且益州飽經戰火,百姓窮困,我們應該把田宅還給百姓,讓其好好的休養生息,以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夯實國力”。劉備聽後深覺有理,就採納了他的建議。

趙雲有樸素的民本主義思想,他的建言有利於西川民眾,也有利於百廢待興的新生蜀漢政權。但隨劉備入川的將士們又有幾人有這樣的思想高度呢?又有幾人願意和趙雲一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呢?大多數人追隨劉備拋頭灑血打天下,為的就是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光宗耀祖,如今好不容易佔據西川,不要官階和田宅要什麼?理想能當飯吃嗎?可趙雲一句提議,就把大家的美夢擊碎了,大家嘴上不便說什麼,心裡能不惱恨他嗎?眾口鑠金下,他還能有好嗎?

後孫權遣呂蒙偷襲荊州,打了大舉壓上的關羽一個措手不及,遂置其兵敗身死,丟了荊州。劉備大怒,欲空國而出,全力攻伐東吳,為關羽復仇,同時奪回荊州。

在萬眾諾諾時,趙雲再次“一士諤諤”,他進言道:“如今的國賊是曹操,絕非孫權。如果先攻滅曹魏,孫權自然屈服。而如今曹魏強大,聯吳抗曹的國策不可輕易破壞,切不可因小怨而結大仇,將曹魏撇在一旁先和東吳火拼,此乃因小失大啊”。

劉備心裡當然很不痛快,拒聽趙雲、諸葛亮的勸阻 ,執意興兵伐吳。雖然最終的結果證明了趙雲的真知灼見,但劉備執意要做的事,你一個下級卻偏偏要諫阻,這不是拂逆上意、沒事找事嗎?絕大多數領導都喜歡部下對他亦步亦趨、絕對的順從、無條件的支持他,而不是特立獨行的思考,尤其不能容忍下屬比自己高明,有獨立思考能力、不人云亦云者都很難獲得領導的青睞。

在極其現實的功利世界裡,趙雲的超拔流俗顯然難獲知音,因此,他的悲劇結局也就不難理解了。

劉備死後,諸葛亮開始攫拔、重用親信弟子,對隨劉備入川的舊部採取了貶抑之策。骨鯁老臣趙雲依然未獲重用。

諸葛亮率大軍出漢中北伐曹魏時,對謀勇兼具的趙雲大材小用,只撥給他少量羸弱兵馬做疑兵用。趙雲不惱不怨,以少量兵馬與曹真的十萬大軍對峙,雖在箕谷被魏軍挫敗,但後來用“斂兵聚谷”之策力拒曹軍,基本完成了牽制曹軍主力的任務。更令人不解的是,由於諸葛亮指揮失誤,用人不當,馬謖丟掉了戰略要地街亭,第一次北伐虎頭蛇尾,草草收場。大軍撤返漢中後,一清點,發現諸路大軍中只有趙雲率領的偏師損失最輕微,但諸葛亮對趙雲不但有功不賞,還將他貶為鎮軍將軍。

好在上天是公平的,在一方面失去,總會在別的方面給與補償。趙雲雖然仕途不順,但卻活了七、八十歲。史載,趙雲死於公元229年,但卻未記載他的生年。據推算,他至少活了七、八十年。蜀漢眾多大將中,就屬趙雲、黃忠的壽命長,而且是壽終正寢。雖然生時不被重用,甚至屢遭打壓,但後世卻給予趙雲極高的評價,其“武神”的地位難以撼動,這也是劉備、諸葛亮等人始料未及的事。

據說趙雲和諸葛亮共事二十餘年,兩人間沒有明顯的私怨與矛盾,按理說趙雲死時,諸葛亮應該悲傷異常才對,可《三國演義》描述 ,聽到趙雲死訊時,諸葛亮也是唏噓感嘆道:“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哭罷,他並未及時上表劉禪報喪,而是繼續率師出征,看來他情緒波動不大。 在正史記載中,他得知趙雲身故時,雖有感傷,但並沒表現出悲慟欲絕的情緒,總體還算平靜。這是為何?

史料雖未記載趙雲的生年,但他死於229年,據推算此時他已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了。生老病死是誰都難以避免的自然規律,就算趙雲精力健旺,參加了第一次北伐,但諸葛亮對趙雲的年齡以及身體狀況應該是非常理解的,知道他能為國效力的時間已經不長了。對此,小說《三國演義》 裡有更神奇的詮釋 :蜀國大軍兵出祁山前,諸葛亮卜了一卦,算出此次出征會折損一員大將。所以當趙雲子趙廣、趙統告訴他父親去世時,他雖感到悲傷,但因早有心理準備, 所以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悲傷情緒,亦沒有方寸大亂。

張苞是蜀漢開國元勳、車騎將軍張飛的兒子,其人剽悍善戰,很有乃父風采,本來正值風華正茂、前途無量之年,卻在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作戰時不慎連人帶馬跌落深谷,被救後發現他頭部受傷嚴重。

諸葛亮命人將他送回成都救治、養傷,不幾日就傳來了他的死訊。聽說張苞已死,諸葛亮悲慟難抑,放聲大哭,哭的肝腸寸斷,口吐鮮血,昏厥於地,眾人急忙救醒。醒來後,諸葛亮仍哀痛不已,臥床不起。

張苞年輕力壯,正值建功立業的大好時光,而且他驍勇善戰,是蜀國的未來和希望,如今他英年早逝,諸葛亮怎麼不能悲痛欲絕?而且彼時的蜀國,將相斷代,後繼乏人,眼見得北伐大業無人繼承,難以進行下去了。蜀漢面臨著人才匱乏的窘境,加上國弱民貧,和人才濟濟的魏、吳比,蜀國的脆弱已經顯露無疑了。蔣琬、費禕、董允皆守成之人,均非雄才大略、開疆拓土之輩,關興、張苞算得上是後起之秀,能征善戰,精通兵法,無疑是青年將領中的翹楚,也是振興蜀漢的希望所在 。如今痛失張苞,諸葛亮思前想後,對蜀漢的未來產生了極度擔憂,他怎不悲從中來、大放哀聲呢?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答:張苞的事蹟有點和隋唐時期的李元霸相似。

李元霸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子,很早就夭折了,甚至還沒來得及參加太原起義,所以沒有任何戰功。

張苞是蜀漢車騎將軍張飛的長子,早夭,也沒有任何戰功。

不過,與李元霸相比,張苞是結婚生子後才死的,留有一子張遵。

而李元霸還沒結婚就死了,沒有子嗣。

《隋唐演義》把李元霸寫得非常牛叉,騎萬里雲,提八百斤大錘,打遍天下無敵手。

《三國演義》同樣把張苞寫得非常牛叉,乃是英雄虎子,和關羽次子關興結拜為兄弟,一左一右兩將軍,並駕齊驅,馳騁沙場,人稱“小關張”。

諸葛亮哭張苞的情節見於《三國演義》,所以,咱們就撇開正史不談,專談《三國演義》。

關興、張苞鋒芒初現於第八十二回《孫權降魏受九錫,先主徵吳賞六軍》,當時,劉備為報關公之仇,發動了夷陵之戰。

關興、張苞報仇心切,自領先鋒,迎戰孫權侄子孫桓。

張苞與謝旌大戰三十合,敗謝旌;然後又與李異大戰二十合,不分勝負。

吳軍中裨將譚雄突施冷箭,射中張苞所騎之馬,致使張苞摔落馬下。

李異狂喜,掄起手中大斧,想一斧砍下張苞人頭。

關興忽然趕來,一刀劈李異於馬下。

次日再戰,關興單挑孫桓,戰三十餘合,大敗孫桓。

張苞在亂軍中衝殺,一矛刺死謝旌。

而關興更是大發神威,擒殺頭日施放冷箭的譚雄。

真是虎父無犬子!

諸葛亮得“小關張”助力北伐,信心滿滿。

但是,蜀漢建興七年夏四月,諸葛亮二出祁山,攻破陰平、武都二城,讓王平、姜維、關興、張苞四將前後攻殺魏將郭淮、孫禮。魏兵潰敗,郭、孫二人棄馬上山,連爬帶滾,狼狽異常。

張苞貪功,驟馬追趕,不料馬失前蹄,人馬一同跌入澗中,後腦穿了一個大洞,血流不已。

後軍雖將張苞救起,並在諸葛亮的安排下,送回成都救治。但古代的醫療水平,大家都知道的。

果然,沒幾日,成都來來向諸葛亮報告:張苞已身死。

諸葛亮猶如五雷轟頂,口中狂吐血,昏絕於地。

之所以會這樣,其實跟趙雲之死也有關係。

按照書中所寫,趙雲和張苞都是死於229年,但趙雲死在先,張苞死在後。

趙雲之死,已讓諸葛亮感覺屋中大柱已崩一根;張苞之死,乃是雙重打擊,讓諸葛亮感覺又一大柱崩折,則屋宇難存,興復漢室就成為空話了。

其實,諸葛亮在初出祁山,過馬超墓時,就有人才調謝,時不我待之想,而在街亮丟失,痛斬馬謖時,更有“天不助我”之感。

張苞之死,擊潰了諸葛亮心理上的最後一道防線。

還有,第九十二回《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中,趙雲威風不減當年,獨力斬五將,書中寫他“年登七十”,比尚未到五十歲的諸葛亮大了二十多歲,屬於諸葛亮的長輩。而且,趙雲屬於善終,是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所致。

所以,諸葛亮只是傷懷,不至於摧肝傷膽。

張苞卻是諸葛亮的子侄輩,未來可期,卻死於意外,諸葛亮為之吐血就不足為怪了。


覃仕勇說史


張苞是張飛之子,也是劉備攻打夷陵之戰的得力干將,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他也是勇擋一面,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

而趙雲生來就是英雄好傑,一輩子征戰沙場,擅長騎兵作戰,衝鋒陷陣,永不可擋,與任何大將相爭,都不遜色。若不是劉備根基太薄,趙雲會有更大的作為。


趙雲死的時候,諸葛亮的反應很冷淡,只是哭泣了一下;而當張苞死的時候,諸葛亮卻哭得吐血。諸葛亮之所以對於趙雲與張苞之死的反應不一樣,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一、張苞很年輕,代表著蜀國的未來,趙雲年紀大了,去世屬正常情況。

趙雲去世的時候,年紀已過6旬,相比在三國時期大部分人的壽命在40歲左右,趙雲已經算是高壽了。所以,對於同時期的諸葛亮來說,趙雲的去世是早就預想得到的,也是內心中可以接受的。

而張苞不一樣,他很年輕,正是為蜀漢建功立業的時候。就因為追趕魏兵時,一時大意,連人帶馬跌入澗內,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他的死亡是諸葛亮沒有想到的,屬於意料之外,傷痛,會更重上幾分。


二、張苞是非正常死亡,他是二代蜀國武將,諸葛亮與他父親同輩,看著他長大,等於是白髮人送黑髮人,打擊更大。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張苞是跌入澗內才死亡的,是非正常死亡,年紀輕輕就死於非命,本來就讓世人會覺得更加不忍。

再加上張苞的出身,是二代蜀國武將,與諸葛亮的關係很近,可以說他是諸葛亮看著長大的孩子,情分是不一樣的。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對後代總是會有更多的憐惜,讓我們更願意把精力用來培養他們,看著他們成長,張苞對於諸葛亮來說就是這樣的存在。

可是張苞意外死亡,毀滅了諸葛亮的期待,這種傷痛會更痛。所以,諸葛亮在得知張苞的死,才會痛苦的吐血。


三、張苞本來是劉備和諸葛亮留給劉禪以後用的大將,他死了,讓諸葛亮格外傷心。

在北伐時,諸葛亮的身體每況愈下,屬於勉強支撐。他之所以想急著北伐,是想為蜀漢的未來獲得更多發展的空間,完成劉備的遺願,匡扶漢室。而張苞,是劉備和諸葛亮都信任的二代武將,是他們準備重點培養,準備給劉禪留下來用的大將。

正因為諸葛亮對張苞的未來有更大的期待,希望他輔佐劉禪,振興漢室,張苞的意外死亡,影響了諸葛亮對蜀漢未來的佈局。

正是因為這個意外,只留下諸葛亮苟延殘喘,為蜀漢鞠躬盡瘁。張苞的死,不只是對諸葛亮、對蜀漢都是很遺憾的一件事情。如果張苞活著,未來他將是輔佐劉禪的國之柱石,他的意外死亡,才讓諸葛亮如此心痛。


昊陽閒看歷史


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和趙雲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要好的,諸葛亮初出茅廬效力於劉備時,劉備手下大將關羽、張飛皆輕視諸葛,唯獨趙雲對諸葛亮禮敬有加,言聽計從。此後諸葛亮更視趙雲為密友,還曾為其安排婚事,可見二人之間的情誼非同一般。不過演義在寫到趙雲病逝後,卻並沒有過多描寫諸葛亮的悲傷,只是淡寫到:

“諸葛亮痛哭著說,子龍去世,如同孔明失去一條手臂呀!”

反倒是張飛之子張苞去世後,諸葛亮卻便表現出了異常的悲痛之感:

“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

演義如此描寫的原因何在呢?難道張苞在諸葛亮心中的重要性遠勝趙雲,其實不然。

功德圓滿,趙雲死而無憾

趙雲結識劉備的時間很早,忠心耿耿追隨劉備三十年餘年,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道路上,趙雲立下了赫赫戰功,先後參加了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等等,趙雲早已在為蜀漢興盛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待到其病故之時,已是風燭殘年,其死而無憾矣。

演義中寫到趙雲之死正值諸葛亮出師北伐之際,時諸葛亮北伐臨行前大宴諸將,忽起一陣大風將門庭前的松樹吹折,諸葛亮卜算一掛知曉蜀軍之中將有一員大將折損,隨後便接到了趙雲之子報喪的消息。其實關於趙雲之死諸葛亮是早有預料的,老友病故,諸葛痛哭自然是人之常情,但老友死得其所,故諸葛亮又何須過於悲痛呢?故只發出“斷臂”的感慨。

張苞之死的背後,諸葛亮更是在痛惜蜀漢走向衰亡

在演義中,張苞作為將門之後,可是諸葛亮北伐軍中的一員主要戰將,先前關興、馬謖相繼離世,要說對蜀漢絕無二心的戰將,張苞便是首位了,所以張苞更是諸葛亮有心栽培的對象。

但就是這樣一員大將,卻在北伐途中意外身亡了。演義中關於張苞的死因描述得很清晰,此事發生於諸葛亮第二次北伐途中,時諸葛亮攻取了陰平、武都二城,魏將郭淮來援,諸葛亮派王平、張苞等領軍據敵,郭淮、孫禮大敗,棄馬逃向山林,時張苞立功心切想生擒二將,便縱馬前去追趕,卻不想馬跑得太急以致跌落山澗,而張苞則一頭嗑死在了澗底的巨石之上。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演義中,張苞是蜀漢後期有名的大將,然結局卻是英年早逝且死得不明不白,人生的價值更沒得以實現,實在令人嘆息!

在張苞之死的背後,諸葛亮更悲痛的是蜀國人才的凋零,五虎大將已成歷史,北伐大業正處於起步階段,關興、馬謖、張苞等一眾後起之秀又匆匆而去,漢室何日可興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窮盡畢生之力興復漢室,怎奈天意助曹不助漢,蜀漢國力日漸衰微,人才凋敝!反觀曹魏,國力日益強盛,人才輩出!時也,命也!

這便是為何諸葛亮在聽聞張苞死訊後會失聲痛哭直至吐血暈厥的原因。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趙雲因為他的忠心耿耿,一直深得劉備的信任,職務雖然不高,但是他所受的重用卻是很多將領所沒有的。趙雲是中護軍,這是一個禁軍將領的職務,只有極其受到信賴的將領,才有可能擔任這個職務負責帝王的起居宿衛。

但是這樣一來,就讓趙雲建功立業的機會少了很多,他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和自己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張飛,關羽屢立奇功,自己只能呆在後方保護皇帝。後來,隨著劉備的死亡,諸葛亮成為了蜀漢帝國的話事人,他開始逐漸重用這位老兄弟。

趙雲在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終於在戰爭前線再一次閃耀出自己奪目的光芒。而此時的趙雲已經年齡相當大了,已經進入了風燭殘年。直到有一天,諸葛亮仍然在積極地籌劃著北伐事宜,有兩個青年人闖進了他的中軍大賬,告訴他,他們的父親趙雲已經過世。

張苞年輕氣盛,突然去世對北伐損失巨大

而張苞的死亡則不同,張苞作為張飛的長子,武力值一直在線,可以說是新生代將領中比較厲害的一員。諸葛亮嘴上不說,但是在心裡一直把他當成重點培養對象,努力的進行栽培,希望他能夠繼承張飛的軍事能力,成為蜀漢一個能夠獨擋一面的大將。

而且此時的張苞年齡並不大,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候,他的愕然辭世,對諸葛亮在心理上造成的衝擊很大,尤其是對於諸葛亮的北伐事業,更是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損失。


醉夢拾遺


這個說法存在於《三國演義》,並不存在於三國正史。所以我們探討這一題的時候,只能以《三國演義》為依託進行探討。張苞在史書中的記載非常少,至於武力值如何史書中也沒有說。史書只說張苞“早夭”,說明張苞可能很早就已經去世,張苞在史書中沒有留下什麼印跡,倒是記載他的兒子張遵戰死在綿竹。羅貫中為了加強諸葛亮北伐的可看性,增強北伐的對抗程度,把“虎二代”做了強化處理。張苞和關興二人都被強化,他們也都成為我們心中的少年英雄,他們兩個小也合稱為小關張。

根據《三國演義》講述,張苞擊敗魏軍後,在追擊郭淮和孫禮的時候出現了意外。《三國演義》記述:”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內,後軍急忙救起,頭已跌破。孔明令人送回成都養病。”不久成都便傳來了張苞的死訊。“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諸將無不感激。”諸葛亮這次口吐鮮血也埋下了自己的病根,諸葛亮醒來之後便下令撤軍。可以說這一次北伐因為損失張苞而告終。

五虎上將趙雲去世的時候,諸葛亮則沒有那麼大反應。當趙統和趙廣告訴諸葛亮趙雲的死訊的時候,諸葛亮的表現是跌足而哭,感嘆:“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劉禪聽到趙雲的死訊則是大哭。可見聽到趙雲的死訊之後,諸葛亮並沒有太過傷心。為什麼諸葛亮聽說趙雲之死只是“跌足而哭”,聽到張苞死訊則是“吐血昏厥”呢?

難道因為諸葛亮和趙雲的關係不好嗎?答案肯定不是這樣。五虎上將中,趙雲和諸葛亮的關係最好。諸葛亮根本鎮不住關羽和張飛,同時關張兩人只服劉備,對於諸葛亮則缺少一些敬重。趙雲則不一樣,一方面趙雲和劉備的關係不像關張那麼鐵,另一方面趙雲非常敬重諸葛亮。諸葛亮既看重趙雲的本領,也看重趙雲的為人,兩人走得更近一些。諸葛亮雖然號稱是蜀漢陣營僅次於劉備的人物,其實諸葛亮和荊州將領走得更近,和劉備的老底子相對疏遠。趙雲則是難得的一個和諸葛亮關係非常要好的劉備老底子成員。如果是諸葛亮擔任主帥的話,基本上會帶上趙雲,趙雲也深感諸葛亮之恩。兩個人甚至後來一起反對劉備的東征策略。安居平五路的時候,趙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北伐諸葛亮也帶著年事已高的趙雲,趙雲力斬五將。種種跡象都表明,諸葛亮和趙雲的私交非常好,兩人的感情也非常深。

從國家層面來說,趙雲是最後一名虎將,也是國之棟樑,對劉禪更是有救命之恩。趙雲的去世無疑是國家重要損失。為什麼趙雲去世只是諸葛亮卻只是“跌足而哭”呢?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趙雲已經到了大限已至的年齡。根據《三國演義》描述當時趙雲已經年過七旬,在那個時代絕對算是高壽,即使趙雲去世也不會有任何遺憾。趙雲之死完全可以用壽終正寢來形容。如果按照當時人的壽命,趙雲應該算是“喜喪”。所以當諸葛亮聽說趙雲的死訊之後,更多的是傷心,而沒有惋惜。

其實趙雲去世之前諸葛亮已經有所預知。當天一陣大風把庭前的松樹吹斷。諸葛亮占卜顯示:“此風主損一大將!”當時蜀漢有可能折損的大將當然是年老有病的趙雲。諸葛亮可能已經預料到趙雲即將折損。當趙統和趙廣來到的時候,諸葛亮就知道趙雲出事了,他們告知趙雲的死訊的時候,只是印證諸葛亮的占卜。

趙雲去世諸葛亮只是哭泣一下,還可能和羅貫中的寫作思想有一定關係。明清小說家在寫小說的時候往往帶有一定的宿命感。劉備去世之時,五虎將已經過世四位,只有趙雲一人;不少文臣也都先後去世。趙雲是劉備時代的武將,屬於上一個時代。趙雲伴隨著時代的而亡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所以羅貫中並沒有讓諸葛亮太過傷心。《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有點預知未來的感覺,趙雲的去世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所以當趙雲去世的時候,他倒沒有太意外。最後魏延撲滅七星燈的時候,他倒也沒有太過悲傷,他知道這就是天命。

但是張苞明顯不一樣!為什麼諸葛亮為“吐血昏厥”呢?還要從《三國演義》中需求答案。張苞去世之時,有詩嘆曰:“悍勇張苞欲建功,可憐天不助英雄!武侯淚向西風灑,為念無人佐鞠躬。”通過這首詩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張苞非常勇敢;第二、張苞之死非常可惜;第三、從此諸葛亮缺少了一個有力的幫手。

在《三國演義》中,張苞簡直是年輕版的張飛。張苞使用的兵器是當年張飛使用的丈八蛇矛,張苞也和張飛一樣勇猛、彪悍。蜀漢地狹人稀,更缺少優秀的武將。劉備五虎上將的後代也只有關羽之子關興和張飛之子張苞武功高強。張苞這樣一位年輕將領無疑是蜀漢最為寶貴的資源,也是諸葛亮北伐的希望。張苞跟隨劉備和諸葛亮也立下不少戰功。雖然張翼德已經不在,有了張苞這個更加年輕版的張翼德,對於諸葛亮也算是一個安慰。

雖然我們不知道張苞的具體年齡,但當時的張苞應該正處於壯年時期,年紀一定不是特別大。張苞和關興是非常優秀的虎二代,也是蜀漢冉冉上升的新星。魏延、姜維、關興、張苞、王平可以稱為諸葛亮時代的五虎將。這五個人也是諸葛亮最為倚重的武將。諸葛亮有這五位虎將做為羽翼,在對魏作戰中屢屢處於優勢。張苞過早去世意味諸葛亮剛剛組建起來的後五虎將已經出現折損,這對於諸葛亮來說是一個難以接受的打擊。諸葛亮聽到張苞去世的消息之後“吐血昏厥”也就可以理解了。

諸葛亮如果想繼續北伐,張苞是一名可堪大任重要武將,說不定將來佔領長安和洛陽的時候還要張苞打頭陣。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年輕的將領就此隕落。諸葛亮此生最大的願望便是北伐中原興復漢室,非常難得的是張苞這樣一位能力超強的武將也懷有同樣的心願,也是北伐的堅決擁護者。諸葛亮沒有想到在北伐的關鍵時期竟然折損這樣一位猛將。諸葛亮感覺到北伐的前途蒙上一層陰灰,諸葛亮也為張苞之死放棄了這一次北伐。諸葛亮也知道再一次發動北伐之時,自己的軍力因為損失了張苞會受到損失。

如果張苞已經到了燈枯油盡的時候,諸葛亮不會為他感到惋惜。當時的張苞非常年輕,遠遠沒有到該死的年齡。一個行將就木的人去世,可能不太會令人感到可惜。可是一個正直當年的年輕英俊去世,可能會讓人難以接受。張苞正是這種情況。張苞和趙雲相比非常年輕,和諸葛亮相比也非常年輕。張苞之死對於諸葛亮來說有點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感覺,諸葛亮傷心難過也在所難免。

如果張苞在戰場上馬革裹屍,拼盡最後一點力量,也算是死得轟轟烈烈。但是張苞的死法卻令諸葛亮難以接受。張苞這麼一位能力出眾的猛將卻因為騎馬摔進了陰溝裡面,導致腦袋受傷,最終傷重而死。英雄的張苞不應該是這種死法,這種死法對於他來說太窩囊。當時諸葛亮以為張苞只是受傷而已,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張苞竟然會因此喪命。趙雲之死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張苞之死卻出乎諸葛亮的意料。諸葛亮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就迎來了張苞重傷而亡的消息。人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受到如此沉重的打擊有可能出現急火攻心的情況,諸葛亮一口氣頂不上來出現“吐血昏厥”也不是沒有可能。

諸葛亮因為張苞之死的“吐血昏厥”也和羅貫中的創作思想有一定關係。羅貫中把諸葛亮塑造成為一個半人半神的形象。但是最終又無法改變歷史事實,諸葛亮北伐又一定是無功而返。所以他讓諸葛亮聽到張苞之死的消息之後“吐血昏厥”,並且因此身體越來越差。最終諸葛亮本人也病逝于軍中。如果不安排這樣一個情節,就無法解釋此次北伐為何無功而返,也無法鋪陳後面的故事。

諸葛亮得知趙雲去世後,只是哭泣了一下,聽聞張苞去世卻吐血暈倒只是小說家的想法。他這樣安排自然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也只能根據《三國演義》做出自己的推測。

關注依稀說史,依稀帶您領略歷史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