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伊拉克使館遭遇襲擊,伊拉克會藉此機會討好美國嗎?為什麼?

俞羽視覺


美國駐伊拉克使館遭到伊拉克民眾的襲擊,這是美國伊朗在伊拉克的博弈造成的,美國轟炸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伊拉克人民襲擊美國在伊拉克的使館,這都不是突發事件,這是美國伊朗在爭奪伊拉克的控制權,主動權。

伊朗在伊拉克的快速擴張和滲透已經嚴重威脅到美國在伊拉克的利益,和美國在伊拉克的主導地位,隨著伊朗加大對伊拉克的管控力度,美國人和美國軍隊在伊拉克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了,伊朗的目標是在伊拉克製造恐慌和混亂,把美國勢力徹底趕出伊拉克。



美國贏得了伊拉克戰爭的勝利,但美國無法獨享伊拉克戰爭的勝利果實,美國不得不面對伊朗在搶奪美國伊拉克戰爭勝利果實的窘境,美國更嚴峻的現實是美國還要面對被伊朗逐出伊拉克的危險,美國轟炸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就是在警告伊朗,伊拉克還是美國的伊拉克,伊朗如果嚴重威脅到美國在伊拉克的地位和安全,美國伊朗有在伊拉克攤牌的可能。



美國伊朗在波斯灣水域的軍事對峙只是戰爭邊緣遊戲,美伊在波斯灣水域的軍事對峙沒有爆發戰爭的危險,但美國伊朗在伊拉克的博弈和對抗,有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和危險,伊拉克才是美國伊朗激烈對抗的主戰場。



伊朗要打破美國的軍事高壓和經濟封鎖,伊拉克就是伊朗突破美國圍堵的重要一環,如果伊朗控制了伊拉克,伊朗把美國勢力趕出伊拉克,那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封鎖就會大打折扣,伊朗也會打破美國的包圍圈,伊朗控制了伊拉克,伊朗在中東的崛起就會成為現實,伊朗也會扭轉被美國圍堵的被動戰略態勢。


松間山水畫


我們要注意,在伊拉克內亂頻頻,美國大使館遭遇襲擊的時候,對於中國人,這個熱鬧其實並不好看,因為美國現階段對於中東石油依賴性在進一步降低,因為頁岩油。而實際情況是,如果伊拉克石油產量受到國內形勢的影響,大約直接導致的可能是我國石油進口來源下降。因為我國才是伊拉克石油的最大買家,而伊拉克的石油進口占我國石油進口的比重超過10%。根據最新數據,我國現在日石油進口量達到1118萬桶。其中大約150萬桶左右來自於伊拉克。中石油在伊拉克也有大量的投資,深度參與“以重建換石油”。

美國對伊拉克的原油依賴度很低

2017年,美國還需要從伊拉克進口110萬桶每天,但是最近EIA的數據顯示:19年10月美國原油平均進口量降至624萬桶/日,創1994年1月以來新低,其中進口墨西哥灣原油降至122萬桶/日,進口OPEC國家原油不足120萬桶/日,進口波斯灣國家原油降至67.1萬桶/日,同比劇減53%。

美國的進出口尚不能完全匹配,10月美國平均出口原油338萬桶/日,今年日均出口原油有望達到290萬桶。結合進口的數據,美國應該還需要300萬桶的日進口量,而天然氣方面,美國已經基本可以自給。到了11月份,美國已經出現了連續幾周的淨出口,當然,預期美國的石油應該還要一些進口,估算2020年淨進口在200萬桶每天的平均水平,甚至更低。

而剛剛韓國傳來消息,韓國將進口美國的石油,對於韓國來說,穿越朝鮮從俄羅斯進口太不安全,從中國這個方向,運輸半徑太長,所以韓國也從美國進口能源。

如此環球看,為什麼美國要將伊拉克的鍋甩給伊朗。原因和當年不同,美國是要封堵石油出口國的產量,特別是要讓伊朗賣不出去。而伊拉克,基本是美國過去戰略的一個收尾。當年打伊拉克,也是為了石油,那時候美國缺石油,每天需要進口上千萬桶的原油。

開採能力比儲備更加重要

有句雞湯:錢是靠賺出來,而不是省出來。

同樣,頁岩油技術的確在未來繼續改變世界格局。我國要加快能源開採能力的提升,如今我國的石油開採能力是380萬桶每日左右,進口前面說了1118萬桶,成為歷史上,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單一國家進口石油的紀錄上美國2005年6月創下的1077萬桶/日。而如今美國只要進口600萬桶,甚至還有出口的趨勢。此時中東國家的優勢格局開始改變。可以說,美國的目的從干預中東石油出口,逐漸轉變為保護波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航行利益。他才不管你那些國家石油設施呢。而伊拉克很明顯有可能成為美國下一個棄子。畢竟蘇伊士運河距離伊拉克還是比較遙遠的。

所以,對於伊拉克來說,伊拉克政府討好美國,可能也是用處不大。而民眾助推的情況下,有可能還表現的非常強硬。只可惜,這些強硬無法換來實際利益。

國與國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許,我們有可能還是要希望伊拉克局勢能夠平穩,至少不要影響到石油出口。


財經紙老虎


美國霸權以莫須有的的罪名悍然挑起伊拉克戰爭,推翻伊拉克政權,國家遭到毀滅性的災難!人民深受戰爭蹂躪。

報應來了,美國駐伊拉克使館遇襲,是伊拉克人民對美國霸權的憤怒吶喊!如果伊拉克現政權欲要討好美國霸權!必將遭到伊拉克人民的唾棄!不會有好結果!


泰安方圓


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遭到伊拉克民眾的衝擊、打砸、破壞,美國的六軍統帥將此次事件與利比亞班加西事件相類比,可見在他的眼中,事件的嚴重程度已到了這樣的地步。要知道,班加西的美國大使館遭襲,造成大使及其三位工作人員死亡,他在選舉的時候以此為抓手抨擊希拉里,導致希拉里支持者“眾叛親離”;何況還有伊朗上世紀七十年代,伊朗的民眾衝擊美國大使館,把美國大使館人員作為人質,最終伊朗和美國的多年恩怨從此開啟,直到現在不但無解還越陷越深。想想都不寒而慄!

美國的六軍統帥發文,說發生在伊拉克的這事兒,伊朗要負全責,也會為之付出“巨大代價”。伊朗當然是斷然否認,本來嘛,伊拉克民眾打砸美國使館,美國卻把氣出在伊朗頭上,真正的“豈有此理”。為了此事,美國和伊拉克總統通了一大通電話,美國防長也發佈命令,從別處調來700多名士兵,意在加強美國在伊拉克工作人員安全。

本人認為,伊拉克實在沒理由討好美國,因為美國的所作所為,不但未給伊拉克起到正面的作用,反而是添亂添堵,“火上澆油”。

大家都知道,伊拉克局勢亂了。民眾以官員貪腐、失業、公共服務太差為理由示威遊行,勢頭遍及全國多個城市,造成多人死傷,總理因此辭職,可是,總理的辭職並未讓“亂”字平息,局勢越發複雜,前幾天,伊拉克總統也宣佈要辭職,因為自感無力控制快要失控的局面;美國這時候不但未出力幫助政府平息“亂局”;反而派出飛機對伊拉克境內的“人民動員組織”實施轟炸,使19人死亡,35人受傷;理由是這一組織是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組織支持,但是,“人民動員組織”幫助伊拉克政府戰勝了伊斯蘭國極端分子之後,已歸順了伊拉克政府,成為政府下屬的一員,美國的肆意妄為狂轟亂炸,將伊拉克的主權置於何處?還希望伊拉克政府“討好”?

對於不按常理出牌的六軍統帥,他的“威脅”既可以看作是口頭威脅,也要防備實質性的軍事打擊,因為他的每一決定都帶有情緒化,假如他“付諸實施”,中東就成了“一鍋粥”了。因此,伊拉克政府答應加強保護美國大使館,詰責美國對空中打擊的後果估計不足;一面安撫美國,說兩家都沒有戰爭的慾望,不要將局勢升級,應該談判。


見腫消世界


個人認為,12月31日,美國駐伊拉克的使館遭遇襲擊,就是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對美軍12月29日,空襲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的一次報復,畢竟,此次空襲 共造成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下屬的真主旅,損失了20多人的生命,還造成了50多人的不同程度受傷,面對美國的這次空襲,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勢必會對美國展開報復,而攻擊美國駐伊拉克使館,可能只是報復措施之一;

12月31日當天,有數千名伊拉克示威者,攻擊了美國位於巴格達的大使館,目的就是抗議美軍在12月29日,對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的空襲,由此可以看出,美軍在12月29日的那次空襲,使得美國與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的仇恨 更進一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攻擊美國駐伊拉克使館,完全就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不得不說,美軍與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的來回報復,似乎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之所以這麼說,主要還是因為,美國在12月29日的那次空襲,也是美軍對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的報復,因為,美軍駐伊拉克的軍事基地,在12月27日當天,遭到了30多枚火箭彈的襲擊,造成了美國1名承包商死亡,還有數人不同程度受傷;



雖然12月27日的那次襲擊,沒有任何武裝組織宣佈負責,但是,美軍指責,那次襲擊 是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 下屬的真主旅所為,所以,美軍在12月29日,出動了數架空軍戰機,對伊拉克境內,以及敘利亞境內的真主旅目標進行了精準打擊,目的就是,為了報復真主旅對美軍基地的那次襲擊;


個人認為,伊拉克政府 並不會藉此機會討好美國,更不可能為了討好美國,而打壓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因為,當今的伊拉克政府,已經徹底看清了美國的嘴臉,伊拉克此前的騷亂,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背後主使的,他們的目標就是顛覆 伊拉克現任政府,這一點,伊拉克現任政府心知肚明,而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就是現任伊拉克政府 與伊朗共同支持的,因此可以判斷,現任伊拉克政府,不可能會討好美國。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您的一個點贊!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小柳聊聊兵


根據【環球網】2020年1月1日的報道

“這不是警告,這是威脅!”針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12月31日發生襲擊美國駐伊拉克使館事件,美國總統當天發推炮轟伊朗,稱其將為襲擊付出“巨大代價”。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當天也發表聲明說,美國將派增援部隊保護美駐伊使館。


顯然,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民兵力量針對美國發起了報復行動,而這樣的報復行動,就是針對美國在12月29日的軍事打擊行動。美軍在29日當天出動了F-15戰鬥機對什葉派武裝組織“真主旅”位於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多處設施實施空襲,以報復該組織對伊拉克境內駐有國際聯盟部隊的軍事基地的多次攻擊,且導致一名美國承包商死亡。

雖然美國以這樣的理由來空襲了伊拉克的什葉派武裝力量,但是美國的這種卸磨殺驢的手段顯然會把一切怒火點燃。對於美軍的空襲行動,伊拉克什葉派民兵“人民動員組織”當天發表聲明說,美國對其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境的基地發動空襲,造成該組織25人死亡、51人受傷。他們將會對美國發起更多規模的報復行動,而這樣的行動也是來的太快了。



這樣襲擊美國使館事件的發生,讓伊拉克政府的確很為難,畢竟伊拉克政府管不了美軍,同樣也壓制不住什葉派民兵力量。拉客政府也不可能選擇向美軍靠攏,同樣也無法通過壓制什葉派民兵力量向美軍討好。畢竟在伊拉克境內什葉派擁有40%左右的人口,這給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民兵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後備力量。這樣的力量也是目前伊拉克政府不得不在,政治上進行三權分立的原因,每一派勢力的調和,都是目前伊拉克政治的妥協結果。


如今的伊拉克政府不可能倒向美國,也不可能為了美國向什葉派民兵施加更大的壓力,畢竟討好美國的結果會讓伊拉克政府更難堪,什葉派民兵力量將會針對美國進行更為瘋狂的報復行動,同時也會將矛頭指向伊拉克政府,這伊拉克政府心知肚明的。畢竟伊拉克國內存在何種勢力,之間相互鬥爭與妥協的過程是伊拉克政府看在眼裡,紮在心裡的頑疾。


因此,面對國內什葉派民兵勢力的巨大影響力,和其背後還有伊朗勢力或多或少的支持,這也讓伊拉克政府不可能會偏袒美軍。畢竟得罪什葉派勢力得罪其背後的伊朗勢力,也是伊拉克政府無法承受的。那麼伊拉克政府不可能借著失業派勢力襲擊美國使館之際,就向美國方面討好。美國方面也在催促伊拉克政府抓緊擔起責任,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從美國方面這樣的話語,我們也可以看到伊拉克政府採取的一種漠視的態度,畢竟哪一方都是惹不起的!(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汗水為血而流37610868


美國駐伊拉克使館遭到襲擊,那麼,首先就要問:為什麼會遭到襲擊呢?


美國以伊拉克總統薩德姆是暴君為由,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給伊拉克帶來了所謂的民主、自由、人權。而伊拉克戰爭至現在,真正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什麼呢?伊拉克真正的實現了民主、自由和人權了嗎?看一看滿目瘡痍的伊拉克,看一看上千萬人淪為難民,百萬人死於非命的慘劇。再看一看伊拉克大量的油田,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佔領、掠奪,這就是伊拉克的現狀。

現在的伊拉克政府,是由美國一手扶持起來的傀儡政權。因此,在伊拉克並不得到伊拉克人民的支持。大多數的伊拉克人都認為,這個政權是不值得信賴的,他們就是美國的傀儡政府。而且,在伊拉克,至少超過70%的人對美國是很仇恨的。因為,他們的家園被破壞,他們的親人被殺害,或者是受傷和逃亡,嚴重的破壞了他們安寧祥和的生活 ,給他們的心理,身體和經濟,帶來的創傷,是無法彌補的。



因此,他們對美國有一種莫名的仇恨,在心中隨時都在燃燒。而對美國駐伊拉克發動襲擊事件,是許多伊拉克人民的心願。所以,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遭到襲擊事件,不能夠說是哪一個派別和哪一個武裝力量乾的,實際上是大多數伊拉克人民,都想幹的事情。



伊拉克政府可能會討好“主人”,但是,伊拉克人民,以及其他的的軍事組織與政治、民間組織,恐怕就要另當別論了。實際上現在的伊拉克大多數的老百姓和武裝組織,政治與民間組織,都希望能夠將美國全部從伊拉克的土地上趕出去。所以,對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發動襲擊事件,在伊拉克人民的眼裡和心裡看來,都是大快人心的事情。因此,不可能向美國屈服和退卻。但是,作為美國一手扶持起來的傀儡政權,當然,就另當別論了。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2019歲末,美軍出動F15,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一個什葉派武裝組織基地大打出手,“大勝”之下,立刻收穫駐巴格達使館被衝擊的報復,非對稱暴力循環由此開啟,伊拉克成為美伊爭鬥的第一線。

美國行動的理由來自該組織聽命伊朗革命衛隊,襲擊致死美國承包商。兩伊口頭反擊亦理直氣壯:該組織是受伊拉克國防部收編在冊的合法武裝,不搞恐怖行為,美國才是肇事者。美國駐巴格達使館保衛級別最高,“輕易”被衝擊,顯示出美防範措施不到位(甚至自大到業餘),而伊拉克國內反美情緒高漲,今後美外交官、商人乃至駐伊基地美軍的日子不會好過!

此前談到,2003年美國發起掀翻薩達姆的戰爭,軍事上摧枯拉朽,政治上改朝換代,安全上無所作為。帶給伊拉克一個“黎巴嫩式”的權力架構,占人口54%的什葉派人當家做主。結果就是一個字“亂”。虛弱的伊拉克給伊朗以機會,讓土耳其打擊庫族方便,使統一的國家陷入事實上的分治。

各方好歹擺平IS,卻在美伊之爭中迷失。2020年,伊拉克被無情拉入美伊角鬥場,今後還將有更多突發與不測。

伊拉克現政府(看守政府)不會藉機討好美國,它既親伊朗,又不能得罪美國,只能對美國空襲和衝擊使館雙譴責,它已失去控制事態的權威和時機。





ruixuezhaofeng


猜想是沒用的,要根據目前形勢發展,斷定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