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裡有哪些藏書,可以分享一下嗎?

本王免你罪


讀歷史知古監今,我自已來分享下,小時候愛讀歷史,又是三國迷,藏有三國志,又對荒亂無道,殺戮成眾的晉朝饒有興趣,藏有世說新語,資冶通監,為了全局瞭解中國史,買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有了大概瞭解後,買了史記,隋唐演義,大清王朝。。。後來又迷上了推理小說與國外文學,下面我來推薦幾本

【不分先後】《惡意 》曰本 東野圭吾 推理

《惡意》這部作品也是東野先生的四大神作之一這部作品在人性方面給我帶來的震撼是極大的。

《局外人》法國 阿爾貝·加繆

首先讓我感到震驚的是這篇精短的小說,竟然是加繆在二十幾歲就已經寫出來了,這讓我有了一點好奇心,但當我看到加繆上學時學的是哲學的時候,我就明白了這篇小說出自他手其實並不受偶然。

《圍城》中國 錢鍾書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戰爭與和平》俄國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創作於1863—1869年。該作以1812年的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從1805到1820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以鮑爾康斯、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大貴族的經歷為主線,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描寫中把眾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壯闊史詩。《戰爭與和平》的基本主題是肯定這次戰爭中俄國人民正義的抵抗行動,讚揚俄國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但作品的基調是宗教仁愛思想和人道主義,作家反對戰爭,對戰爭各方的受難並都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本王免你罪


我家裡有近2000本藏書,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出版的都有,大體可以分為文學和歷史兩個大類。

讀書是一件終身大事

我和老婆都是師範學生,我們1989年畢業,我是中專,她是大專。那時候,中專以上的學校國家都包分配。我們兩個被分在一個學校教書,我教語文,她教英語。我們都是文青,文青在社會上很有地位。除了看小說還有詩歌,席慕蓉和汪國真,我們都喜歡。

現在,我們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了,但當年的愛好一點也沒有變,更加感受到了讀書的妙處。她十多年了,晚上從來不看電視,就看書。我先後換了十多個工作,也少不了學習和讀書。特別是後來當了單位的領導,看到單位的年輕人,學歷雖然高,但能力差,文章更是寫的一塌糊塗後,在一次會議上我講了一個觀點,就是讀書是一件終身大事。年輕人把婚姻當做終身大事,沒有錯,但僅有這一個是不夠的,還應該把看書學習當成另外一個終身大事。人與人的差別不大,一樣的年齡,一樣的單位,一樣的起點,幾年以後,差別就很大了,究其原因,學習能力的差距非常重要。

大的方面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小的方面看,腹有詩書氣自華。對此,我深信不疑。

一家三口同讀一本書


像所有年輕人一樣,我們的孩子出生以後,我們對教育也非常重視。在她小的時候,就教她背詩歌、給她講故事、讓她認漢字。女兒也養成了讀書的習慣,還沒有上小學,基本上常用漢字就都認得了,她是先認的字,後學的拼音。高中畢業後,她唸了師範大學的文學院,是我們家的第一個文學學士。

現在,我們家的這些藏書,我們三個人都有貢獻。不遠不近去書店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書,成了我多年的生活習慣。我買她們也買,有時候就有買重複的,比如前幾年白巖松的《白說》,我買回來以後才發現女兒早就買回來了。書買回來以後,就要擠時間去看,我們家有一本《白鹿原》,是1993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我老婆買的,她買回來以後就看了,後來我看了,二十年後的2013年,女兒看了。一本書,一家三口兩代人,看了又看,現在雖然破舊了,但我的心裡有一種特殊的滿足感,別人可能無法理解。我想我女兒的孩子長大以後,我一定把這本書推薦給她。

買書、藏書、讀書,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自古已然。


得閒者


我說實話,我家裡藏書不是很多,雖然只有幾本而已。但我確實是看,而不像馬雲說過的那樣,有些人書房的書,只是為了給其他人看。

我並不是每天都看,因為裡面有一些理論知識,需要實踐,也是挺有意思。其實很多人說網上都能搜到,為什麼要買書。我認為,第一尊重知識產權,第二書籍和網上還是有一定差距。我拍了一張合集照片,分享給大家。



小楷殺號


我平時去書店或去別家印刷廠(我也是開印刷廠的)時總喜歡收一些精緻而又有可讀性的書籍,我辦公室2米的大書櫃已藏了滿滿一櫃書籍,家裡的陽臺書櫃也放滿了!工作不忙時讀讀文字或欣賞自已工廠加工的印刷品是一種滿滿的自豪感!









一峰


嗨~~~我是搖搖,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從小愛看書聞到書香味就興奮的妹紙~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藏書~

記憶裡,愛看書大概是在快小學的時候,去看連環畫,我幾乎挪不開我的腳~後來我媽沒辦法,幫我買了那一整套,那個時候我大概6歲,收的第一步連環畫是兒時最美好的回憶~《葫蘆娃》,當時心裡一直覺得,葫蘆娃們好牛逼~每個人技能都不一樣,但是我最想擁有的還是噴火娃的技能~哈哈哈

從兒時的書說起吧~可以為各位家長做做建議

6歲~10歲兒時的書:美好的記憶總是值得珍藏

連環畫可以賦予一個孩子最美好的記憶,讓他們有種美的體驗,推薦孩子

《葫蘆娃》,這個大家都知道了,很經典的一套

《十二生肖的故事》,我記得我第一次拿到這套連環畫,一口氣看完的,到現在都記憶深刻呢,比如貓以前有參加十二生肖比賽的,後來被老鼠算計了,它連最後一名都沒拿到,不劇透有興趣的家長可以送給孩子


《皮皮魯系列》

《鄭淵潔》兒童童話

10歲~15歲時的書:修正三觀的最佳時刻

這個年紀有些敏感,可以看一些名著或者名人傳記,三觀是在這個時候養成的,

也不需要限制青少年的看書,這樣有注意培養他的閱讀愛好~

文學類書:

《簡愛》、《傲慢與偏見》\\《卓婭與蘇拉》、《牛虻》、《雞皮疙瘩系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達芬奇傳》《綠山牆的安妮》《農場疑案》《草房子》、《辛可提島的迷霧》、《納尼亞傳奇》

魔幻類:話說那時候,父母沒有限制我看書,什麼書我都會看一些

《幻城》《冒險島數學奇遇記》《A to Z 神秘案件》《哈利波特全套》

理財類:

《小狗錢錢系列》,我的財商啟蒙、《富爸爸窮爸爸》

成年人後看的書:

這個時候看的就更多更雜了~但是都是興趣所致

經典的:

《人類簡史》、《資治通鑑》、《刻意練習》、《中國絲綢之路簡史》、《社會心理學》、《北野武的小酒館》、《菊次郎與佐紀》

文學小說類:

《洛麗塔》、《情人》、《林雲堂系列》、《皮囊》、《格調》、《錢鍾書系列》、《楊絳系列》、《冰心奶奶系列》

《瓦爾登湖》、《百年孤獨》、《追風箏的人》、《擺渡人12冊》、《知更鳥姑娘》

我覺得看書也是人生的經歷,流連在文字間,找尋他們的力量,可以得到心靈的洗滌與成長,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特別是陽光午後,夜晚睡前,每次晨起,似乎那時候,是與自我對話的最佳時刻~~希望大家都能愛上閱讀~


搖搖光芒萬丈


我家藏書一萬多冊。若用四部分類法分類的話,各部類的書也有一些,但都是近代、現代和當代出的書,少有古籍善本。

我祖上都是貧苦農民,不是書香門第,沒能給我留下一本書。藏書中,除百十本是友人贈書、開會發的書外,其他均是我自己從工資中節省下來的錢所買。我自己最早買的第一本書,是1963年讀小學五年級時,用撿的桔皮賣了錢後買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二本是《毛澤東同志的青年時代》。

後來參加工作當了工人,有了點工資,但畢竟可以自己開支一點錢,就節衣縮食每月儘量省下點錢來買自己喜歡的書。開初買的多是小說,如《創業史》《豔陽天》《林海雪原》《烈火金剛》《紅旗譜》《紅巖》《紅日》和中國四部古典小說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等及其他文藝作品,但買不勝買。後來轉向買有關寫作和文學創作方面的書。到了中年,又喜歡買歷史政經類書。如《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等。也有《中國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文學評論》等數十種多年訂的學術刊物。

在我的不多藏書中,《毛澤東選集》有五十年代出版的繁體豎排本,有六十年代出版的紅色塑料皮一卷本,也有1991年岀版的四卷修訂本。有《論衡》,有《政鑑》,也有《日知錄》。有《流失的中國》,有《我向總理說實話》《我向百姓說實話》;也有報告文學《中國農民調查》。有我小時候撿桔皮賣得錢後買的書,有郵購的書,有東西南北覓得的書,也有我去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複印岀來的書。

與大藏書家比,我那點藏書真是小巫見大巫!但我既無高官厚祿,亦非百萬富翁,祖上又非書香門第,我只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職員,能有萬冊藏書,也是我半世紀省吃儉用,積沙成塔。卑人別無所長,可以驕傲自豪的,僅此幾本破書也。


作家唐運泉


我的藏書不多,但我特別喜歡收藏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例如“歷史和古籍類、寫作類、科學科幻類、天文懸疑類、傳記類、報告文學、文學雜誌”等。過幾年兒子上學後,我還要為他建一個“藏書室”,從小對他在生活和學習中去感染和培養他的文化素養,豐富他的興趣愛好。

以前讀初一時,知識信息獲取的匱乏,引發了我對知識的渴求。然後把哥哥初一到初三的歷史書翻出來,一個月不到,六冊初中歷史被我全部看完。從此後,我喜歡瞭解和討論歷史,但都只是皮毛。那時侯,姐姐從外面帶了好幾本《青少年知識集錦》,我更愛得不行,關於UFO的好奇就是這個讀本給我開啟的。現在想想,那時想多瞭解到知識實在太難!

外出住校讀書後又特別喜歡到學校閱覽室看《讀者》,每天晚自習必去。在2001年時,同學買了一本孫雲曉的《報告文學》集,我就借來看,報告文學貼進現實的各種內容深深吸引了我,全本無一遺漏全部看完。可惜現在沒有藏本,但以後我一定會收藏這本書的。

就在前幾年,一部“戰犯”的電視劇又讓我對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產生濃烈的興趣,專門從網上買了來。只是生活所迫,沒能看完,現在一直放在床頭櫃上,但沒有每晚翻看。沒把它放到書架,主要就是想隨時提醒自己,這本書還沒看完,等哪天不再為生活而愁,一定第一時間看完。

在我的心裡,我還想閱讀並收藏《資治通鑑》、《山海經》、《資本論》、《四庫全書》等等。現在沒有這幾本書,也沒時間細看。但此回答為證,未來必定完成此願,絕不含糊!






酷豬小李哥


我家的藏書,分為我的和孩子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分為孩子的、孩子和我共有的。因為:

一、我的:鑑於各種原因,我看書比較偏,偏好於文史類。曾經也想擴充自己的知識面,無奈真的不是打心底裡喜歡,所以找理由為自己開脫——反正也不是為了考學而讀書,就隨心所欲吧。

只是把握一點:買回來的書現在是我看,等孩到了合適的年齡也可以給孩看。現在女兒找書,一般都會問:“媽媽,你推薦你的什麼書給我看呀?” 在我的推薦下,她先是讀完了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又讀完了《平凡的世界》和《為你行走》,最近正在讀二月河文集《康熙大帝》,已經讀到第三本。所以我說我的書也是我和孩子共有的。

二、孩子的:鑑於自己閱讀方面的缺陷,我在給孩子買書的時候就很注意全面性。從一歲多開始,繪本類的故事、繪本類的百科全書、繪本類的科學、繪本類的歷史地理……直到現在六年級,她的書籍分類幾乎涵蓋了所有領域:文學的、歷史的、地理的、物理的、化學的、英語的、哲學的、社會的、百科的……這些除了文學、英語、歷史和部分地理外,其餘大部分是漫畫形式的書籍,能引起孩子興趣,引領孩子入門。

所以,當女兒在我面前談柏拉圖、談世界著名建築、談一些星球時,我幾乎沒有辦法對接,很為自己汗顏。不過又由衷地感到欣慰——孩子的閱讀愛好廣泛,沒有侷限於某一領域。

就在前兩天,女兒心血來潮要數數家裡的藏書,便爬上爬下忙活了一通,結果數到第870本便不幹了,累得躺在了地上,強烈要求:“媽媽,你少買點書,數數太累人了!”

哈哈,我偷偷告訴你:今天還會來一套書,是我在今日頭條上看到推薦之後買的——宗璞先生的《野葫蘆引》全四卷:《南渡記》、《東藏記》、《西征記》、《北歸記》,人民文學社出版。





讀書品文


本人自幼愛書,最深刻的兩次買書記憶:1,八十年代中期在外讀書為買一套《茅盾選集》和一套《老舍選集》把三天的生活費花了,當時想不管它先買了再說,可晚上就沒飯吃了,沒法,厚著臉皮去一個親戚家蹭了中晚三天飯,也不解釋,親戚也不問。早餐就不吃。後來回想總覺得值。2,近九十年代,發現一位同學他哥還有一本六十年代出的小紅書《毛主席語錄》和一本紅色一卷本《毛澤東選集》,便乞求他賣給我,多次不成,便又去,跟他去地裡幫收玉米,後來磨到他賣給我為止。價四十四元,當時一個代課教師一個月工資60元。後來工作,再後來在城裡建了樓房,幾年後又在山村建了一個院子作為看書之地。書不多,僅書房兩間,現見好書仍是不買則寢食難安。如此而已。











華央嘉措


這些算嗎?

這幾本是我爸的師父傳給我爸的,還有幾本線訂本的詩集和小說被我小時候給撕了,也是歷史最久的,紙已經發黃,腐蝕嚴重,有一本醫書被我寫毛筆字練字練了,包括下面的《玉匣記》上面的墨水也是我弄的,被我爸好一頓抽,用現在的話說,我爸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要是這些書完完整整的,估計現在也能算半個古董了,能賣不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