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47:运河边的回望


读书岛札记47:运河边的回望


这是杭州最难耐的冬日,凄风冷雨,连绵不绝。往日游人熙来攘往的桥西直街,如今冷冷清清。下了拱宸桥,沿着桥西直街往南走,南头登云大桥边,就是我们这期读书岛活动的举办地——拱宸书院。

之所以要在这里举办2020年的第一期读书岛活动,因为分享的图书与大运河有关。2019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获奖的5部长篇小说中,徐则臣的《北上》名列其中。这是一部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给《北上》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在《北上》中,徐则臣以杰出的叙事技艺描绘了关于大运河的《清明上河图》。在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中,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梦想次第展开,并最终汇入中国精神的深厚处和高远处。中国人的传统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围绕大运河这一民族生活的重要象征,在21世纪新的世界视野中被重新勘探和展现。

读书岛札记47:运河边的回望

杭州位于大运河的南端,是大运河最重要的节点之一,也是竭力推进大运河“申遗”的主要城市。作为杭州的原住民,我对大运河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于是,我把《北上》作为2020年读书岛第一期活动的分享图书,并选择了大运河边的拱宸书院作为分享活动的地点。1月4日下午,杭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陈曼冬和大运河博物馆运河民俗文化顾问吴理人为书友们作了精彩分享。

分享开头,陈曼冬就说起她和运河的缘分。她出生在大运河南端的杭州,高考考上了通惠河边的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又读研、留校,在那里总共学习、工作了18年。通惠河就是大运河的北端,中国传媒大学的校门就开在通惠河边。她开玩笑说,其实寒暑假回家不用坐飞机火车,只要跳进通惠河,巴拉巴拉就可以游回杭州。

读书岛札记47:运河边的回望

在大运河南北两端生活的经历,让陈曼冬对运河文化充满了敬意,也让她和我一拍即合,欣然答应来做这次《北上》的分享。尽管前两天因为感冒,嗓子哑了,但她还是抱病前来,为书友作了一次颇有学术深度的分享。

在简略地概述了《北上》的故事和茅盾文学奖对《北上》的评价后,陈曼冬从小说的结构、小说的叙事、小说的意义以及作者徐则臣在创作《北上》时体现出来的手艺人精神,作了精到的阐述。

读书岛札记47:运河边的回望

她认为,《北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主人公,这在长篇小说里是很罕见的。如果一定要说主人公的话,那便是那条浩浩汤汤的京杭大运河。《北上》的小说结构形态近似于夜空中的焰火:那斑斓四散的光点在燃烧中缓缓飘落,连同着光、热以及有关光与热的一切记忆,散落在相距遥远且不可确知的所在。

她指出,《北上》的叙事时间来回摇摆,如同罗盘上那枚压缩着磁力的指针,这与运河行船的节奏是同构的,与小说中运河上人的命运形态也是同构的。这是时间逻辑的循环过程,就好比运河上皇帝的龙舟总是以南下始以北归终,就好比运河所见证的一切王朝(包括它自己)的命运总是以兴始以聚始又以衰终以散终。

读书岛札记47:运河边的回望

她强调,《北上》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中国长篇小说应有的长度、宽度和密度。新媒体时代无数信息迅速覆盖、叠加,世界只能以碎片和片段的形式出现,世界真相的整体感在丧失,这使得小说家必须采用新的方式来写作,从而更好地应对时代的要求和挑战。《北上》找到了一种新的重新处理时间和空间的方法,让它们碎片化地相辅相成、相呼相应,让它们相互之间自行产生意义与张力。这个结构也是对整体性诉求的一个尝试。

最后,她对徐则臣在创作《北上》时“走和读,边走边读,边读边走”的创作方法表示赞赏,认为这种方式体现了一种尊重现实和历史的手艺人精神。

读书岛札记47:运河边的回望

吴理人则是一位民俗风情画家,是大运河非遗民俗画项目代表人物及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画说杭州、运河第一人”。2018年被评为杭州市首届 “能工巧匠”。主要著作有《钱塘里巷风情》《章太炎故居与仓前老街》《跨越钱塘》《杭州街巷》《运河杭州风情》《运河南端市井荟》等。

读书岛札记47:运河边的回望

他用自己的画作娓娓道来,告诉书友大运河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沿革以及保护、开发,老底子湖墅运河的特点,运河人家的民风民俗等。书友们从他口中和画中,知道了运河的三门三关(钱塘门、武林门、艮山,东新关、北新关、观音关)、三塘五坝(上塘河、下塘河、子塘河,会安坝、猪圈坝、德胜坝、石灰坝、新河坝)、湖墅八景(半道春红、陡门春涨、夹城夜月、白荡烟村、 西山晚翠、皋亭积雪、花圃啼莺、江涨暮雨)。书友们眼界大开,仿佛从吴理人的画作中穿越到了过去,领略了京杭大运河曾经的繁华。

读书岛札记47:运河边的回望

为了营造气氛,我还邀请了浙江图书馆文澜朗诵团的团友张丽文,一起朗诵了诗人黄亚洲的作品《大运河放歌》。而朗诵的背景音乐则是杭州出生的美籍华人作曲家周天的《中国大运河》交响组曲第一乐章。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完美地诠释了黄亚洲诗作的内涵:大运河,这是一条至今活着的跳动的血管,这是中华民族血的流淌、泪的流淌,生命的流淌、荣光的流淌!

如同所有读书岛活动一样,两个半小时很快过去,书友依依惜别。在拱宸桥边,在运河涛声中,我们借助于《北上》,借助于陈曼冬的文学解析和吴理人的画面呈现,回望了这条大运河的历史。作为杭州人,生活在大运河边,应该感到幸运。大运河,孕育了杭州的历史,也一定会孕育杭州更加灿烂的明天。

读书岛札记47:运河边的回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