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小編按】:有朋友問鶇龜先生烏龜缸裡的魚是怎麼養的,為何他們養的總是死。鶇龜先生養的都是野魚,鰟鮍魚、麥穗魚、青鱂魚、圓尾鬥魚、黃骨魚和泥鰍,混雜一缸。野生魚屬於土著魚,本身不難養。不打氧、不過濾、不換水,一樣可以養的很好。野生魚就要野性養,造成野生魚死亡的原因,除了

野採時處理不當,也和沒有野性養有關。大水體,營造出一個野性的環境,是飼養野生魚的關鍵,特別是在剛到家的初期,至關重要。前期主要任務是保魚命,等野生魚適應了家養環境以後,再隨意折騰即可。

原生魚是野生本土魚類,土生土長的土著魚。其中不乏色彩豔麗、體形優美,可以作為觀賞魚的,這類魚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原生觀賞魚。與色彩紛呈的純觀賞魚相比,原生魚有一種狂野的自然美;同時,適應能力強,相當好養活。

鶇龜先生養原生野魚,純粹是偶然,或者說是歪打正著。為了給烏鶇和烏龜補充營養,鶇龜先生在附近湖泊和山裡小溪中,捕捉了不少小野魚(行話叫野採),沒有死的就順便養了起來。沒想到這些野魚太能活,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竟然還生起了小魚來。就這樣,這群飼料魚愣是被我養成了原生觀賞魚。下面分享下心得體會,供朋友們參考。

一、鶇龜先生養的原生魚介紹

鶇龜先生養的原生魚,都是野採的飼料魚,原本是為烏鶇和烏龜而準備的。所以,也沒有正兒八經的魚缸養它們,利用的是塑料整理箱,或者直接養在烏龜缸裡。圖中的塑料整理箱,裡面計有鰟鮍魚40餘條、一代青鱂魚20餘條(後代不知道多少了,反正是經常有小不點出生)、麥穗魚10餘條、蝦虎魚四五條、圓尾鬥魚2條、黃骨魚幼苗1條、泥鰍1條,堪稱是魚丁興旺的一個塑料缸。

鰟鮍魚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常見的原生魚,鰟鮍魚適應環境以後可以髮色,是色彩豔麗、非常漂亮的一種原生觀賞野魚。這種魚非常貪吃,所以用食物引誘入網非常容易。鰟鮍魚是典型的群生魚,單隻飼養容易死亡,需要同時養一群(三五隻以上就可以)。

圓尾鬥魚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鶇龜先生魚缸裡的圓尾鬥魚

俗稱國鬥,是非常漂亮的觀賞野魚。國鬥生性好鬥,地盤意識強,野魚中的戰鬥魚。不能多養,否則會斗的遍體鱗傷。在野外一般喜歡躲在水草中,用撈魚網比較容易捕捉。

青鱂魚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常見的小型野魚,俗稱大肚子魚,和食蚊魚比較像。非常敏捷,在水面遊動時快如閃電,還沒看清形狀就游過去了。用撈魚網直接撈或以食物引誘入網,都較容易。

麥穗魚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也是非常貪吃的一種小魚,不容易直接用撈魚網捕捉,但是可以用食物引誘入網。

黃骨魚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這個東西是水中小魚殺手。反正自從它來了以後,缸裡的魚,數量不是那麼多了,生出的小青鱂魚也大多不見了,不知道是被黃骨魚吃了,還是被圓尾鬥魚吃掉了。

泥鰍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只有餵食才會出來的泥鰍

不用介紹了,大家都知道。平常不知貓在何處,餵食時就出來了。這隻泥鰍真是從泥裡撈出來的。

蝦虎魚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一種對水中氧氣需求比較高的魚類,別的魚都不容易缺氧,蝦虎魚會。這種野魚喜歡趴在水底,用撈網貼著水底撈,非常容易捕捉。自從去年缸裡一百多隻黑殼蝦不見了以後,蝦虎魚也許久不見了,不知道是否被餓死了。

二、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養原生魚的首要條件:大水體

養魚能否長久,主要看水。水自然是越多越好,一滴墨水滴入一碗水裡面,全碗水都變色了;同樣一滴墨水,滴入一大桶水,慢慢墨水消失不見了,這就是大水體的好處。

水體大了以後,對汙染物容納能力提高,同時也容易達到平衡狀態,例如酸鹼平衡、微生物群落平衡等。一旦水平衡了,就不容易崩潰。這樣的水,無論是養魚,還是養龜,都是不錯的。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水體足夠大是首要條件

水體足夠大,是實現無過濾、不換水的首要條件。沒有這個條件,水體很難保持平衡。不能平衡的水,最終的結果就是崩潰臭掉。那麼多大的水體算大呢?其實這個沒有標準答案,在可能範圍內,肯定是越大越好,越大越省心。鶇龜先生用的整理箱和養龜的箱子,都是60*40左右的(釐米),基本這麼大小的,水還是容易平衡的。

三、 充分利用自然生物過濾:水草、田螺與河蚌

雖然沒有過濾,但自然生物過濾,充分利用一些,對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養魚是有益的。因為一旦不換水,隨著魚密度增大,魚排洩物如何處理,就不得不考慮。鶇龜先生在野採時,順便採集的水草、田螺和河蚌,此時派上了用場,而且效果還著實不錯。

自然過濾之蜈蚣草和金魚藻

這兩種水草都是多年生沉水植物,真的是大讚。不用泥、不用沙,隨便弄幾個枝條,仍在水裡就能茁壯成長。對光線要求也不高,放在明亮窗邊就可以。如果一天能有一兩個小時的陽光照射,那就更好了;沒有也無妨,一樣可以生長。這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的水草,非常容易瘋長爆缸。特別是蜈蚣草,對魚類排洩物的吸收效果,非常棒。能棒到什麼程度?如果蜈蚣草數量太多的話,田螺與河蚌,估計能餓死。最令鶇龜先生高興的是,烏龜特別愛吃蜈蚣草。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扯一把扔給烏龜吃,連買龜糧的錢都省了。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大葉者為蜈蚣草,細葉者為金魚藻

自然過濾之田螺

田螺是各淡水池塘、溝渠、河流與湖泊等常見的螺類,當初採集了一把放入其中,數量大約20多個,本意是用來除藻,經常能發現它們在壁上取食,但綠藻確實也沒減少多少。當然也沒有爆發,這也應該算是一種平衡吧。田螺不容易爆缸,當然爆了其實更好,烏龜等著吃呢。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自然過濾之河蚌

河蚌對水質的過濾效果非常不錯,淨水效果比田螺好多了。但田螺隨便扔水裡就可以活,河蚌必須要有底泥或底沙才可以。可以在底部鋪上一層底沙,也可以用小一點的塑料盒,裡面裝上底沙,把河蚌放在小盒子裡,這樣打理起來更方便些。另外,河蚌還有一個作用,它是鰟鮍魚繁殖的載體。希望飼養的鰟鮍魚能自我繁殖的,必須要同時飼養幾隻河蚌。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河蚌淨水效果好,但養河蚌需要有底沙

加上水草、田螺、河蚌這些自然淨化水質的材料後,實際構成了一個小型生態系統。食物殘渣、魚的排洩物,可以被田螺、河蚌處理。而田螺與河蚌的排洩物,可以作為水草的養料,被利用掉。形成了一個小型循環,可以只加水不換水。

四、 野生魚就要野性養,魚至如歸才不願死

野生魚長期在野外水體生活,野採後轉到家養環境,這個轉變確實有點大,有些魚會有不適感,可能會因此而死亡。典型的就是圓尾鬥魚,一不注意就跳缸而亡。解決方法也很簡單,裡面放上水草,扔上幾塊石頭,營造出一個相對野性的環境。這樣,不論什麼野魚,都不會有不適應感,魚至如歸,很快就會熟悉了。野生魚,就要野性養。實際養的時間長了,野生魚也是不怕人的。見了人,一樣會游過來乞食,這也算是一種野趣吧!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野生魚需要野性養

這樣野性養,有個缺點,就是不容易觀察欣賞。這個也無妨,根據鶇龜先生的觀察,基本這樣野性養了一兩個月以後,熟悉了家養環境,就耐折騰了。這時你可以給它們逐漸換環境,例如逐漸減少水草或石頭等比例,慢慢換成裸缸飼養就可以了。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野魚也有一種野性美

五、 原生魚飼養怎樣才能提高成活率

最後,說下朋友們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如何飼養才能避免或減少原生野魚死亡。很多人反映他們野採的原生魚,拿回家很快就死掉了。鶇龜先生以為,這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①野採時處理不當。原生魚因為是土著,本身很皮實。但如果野採時處置不當,也容易造成死亡,就算當時沒死,回到家很快也會死掉。例如,野採工具較硬,或者取魚時過於簡單粗暴(典型的用手直接捏,每次帶娃出去野採,我家娃就是這樣),都容易使魚受傷或過度驚嚇,這樣的魚,通常會影響成活率。建議用軟質的網野採,同時取魚時建議直接倒入漁具為好,至少也不要捏,減少人為造成的損耗。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野採耽擱時間過長。鶇龜先生建議整個野採過程,從出發到回到家裡,以三個小時以內為宜。耽擱時間越長,魚越容易死,這和缺氧有關,也和野魚不適應漁具環境有關。一句話,兵貴神速,越快越好。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暴力取魚容易造成魚受傷而死

②家中養魚的水不適合。魚不是龜,對水質的要求比龜高。如果直接用自來水,十有八九是要全部死掉的。建議在野採前,提前將水準備好。例如,提前兩三天裝入自來水,裡面佈置好環境,如水草、石塊等,讓野魚到家後,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這樣就不會感到不適而死亡。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養魚的水要提前準備好,不能直接用自來水

③沒有野性養,沒有野性的環境。野魚自然是無拘無束慣了,這點和純觀賞魚不同,大家也都容易忽略。容器要儘可能大,你用個碗大的地方,野魚很可能直接跳出自殺了。鶇龜先生養的鰟鮍魚等小野魚,最小的容器是16升水的,其他都是60升以上容量的。並且,在剛開始養的一兩個月內,儘可能營造一個野性的環境,水草、石頭等放上一些,讓野魚有躲避,有魚至如歸的感覺。等熟悉環境了,再折騰也不遲。

無過濾不打氧不換水,也能養好原生觀賞魚,原生魚關鍵是要野性養

開始階段要野性養,熟悉環境後再折騰

總結

總之,原生魚養的非常出色,可能需要一定功夫。但僅僅要求養活,還是比較容易的。師法自然,這是鶇龜先生一直強調的一點,養龜是這樣,養魚同樣如此。只要我們瞭解了自然界中這些野魚如何生活,這就好辦了。野魚生長於自然界中的水體,和家養環境截然不同,初期容易因為環境差異太大而死亡。儘可能選擇大水體、佈置出野性的環境(扔點水草和幾塊石頭即可),讓野魚有躲避的地方,有安全感,這樣就不容易出現環境不適,不容易死亡。等養了一兩個月,養定以後,可以再慢慢折騰即可。

如有疑問,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原生魚限鰟鮍魚、麥穗魚、圓尾鬥魚、黃骨魚、青鱂魚、子陵蝦虎、泥鰍和黑殼蝦,這些鶇龜先生都養過,其他沒有經驗,不敢亂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