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錢五百”“不多,但我不娶了”

“開門錢五百”“不多,但我不娶了”

錢鍾書先生在他的大作《圍城》中曾這樣說: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子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又說:結婚就像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但有的人,剛摸著婚姻的門,就生起了退縮之心。

不少人會有這樣的感覺:戀愛時那個對你百依百順言聽計從的乖乖可人兒,結婚後卻總是喜歡跟你逆著來,總是不願輕易遂你的心願。

以前,結婚就好比一條單行道,結婚後再想離,阻力重重。現在,婚姻像一輛招手即停的車,隨便你什麼時候想下車就什麼時候下車。

想要結婚的理由千萬條,離婚的理由歸根結底就一條——不想過了。

有人說婚姻破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點點矛盾的累積,而離婚是對婚姻忍無可忍的救贖。

“開門錢五百”“不多,但我不娶了”

前幾天有個朋友語氣輕快地跟我說“我離婚了”,並約了不少朋友一起出去消遣快活。

這個朋友結婚有五六年了,期間跟妻子還育有一女。

他的妻子是當初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那會兩人剛畢業沒多久,少年慕艾,一個富有才華,一個窈窕婀娜,兩人一拍即合。

沒有長久的相處,自然不會有矛盾凸顯,兩人美滋滋地開始一起生活後,才發現彼此之間由於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等不同,在生活理念上有太多的分歧。

工作問題、消費多寡都能成為大吵一架的理由,就連孩子也是在倆人的吵吵鬧鬧中出生的。

朋友多次生出了離婚的念頭,但都被父母以及親戚輪番上陣給勸住了。

自古有言,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遇到他人婚姻觸礁,即便作為旁觀者,心裡清楚兩人是千萬般的不合適,也要違心地為兩人說一聲好。

“開門錢五百”“不多,但我不娶了”

婚姻雖然一直勉強維持著,但朋友卻舉步維艱,每天下班別人都巴不得早點走,可他寧願留在辦公室打遊戲也不想回家。

他說,這樣的日子每過一天都是煎熬。

我想,他這樣說,他妻子的日子大概也不好過。

最近這半年,朋友跟妻子一直處於分居狀態,而且是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堂而皇之地分居。

父母勸也勸了、罵也罵了,都不頂用。分居久了,父母也就見怪不怪了。

等到父母也對兩人的婚姻不看好時,朋友趁機又提出了離婚。

有的人說,離一次婚幾乎能褪去人的一層皮,但有時候對於實在不適合的兩個人,婚姻是縛碟的繭,離婚恰恰是破繭重生。

“開門錢五百”“不多,但我不娶了”

有的人說,男女間真正難忘的不是初戀,而是曾經那個單純美好的自己。
因為那個時候,可以毫無雜念、奮不顧身地去愛一個人。
不在乎是否門當戶對,不在乎兩人的差距,即使異地戀,不在乎旁人的眼光,甚至不在乎自己,因為那個人,是我曾經以為將會攜手到老的Ta。

戀愛不需要門當戶對,可門當戶對卻是婚姻的標配。

婚姻中的男女就像是人的兩條腿,只有左右腿協調,才能走的穩當,左右腿畸形的永遠不會默契。

前兩天表妹的朋友結婚途中,新郎撂挑子跑了。

表妹的朋友張紅紅出身貧寒,但窮窩窩裡飛出了她這隻“金鳳凰”。

姑娘外形條件不錯,再加上學歷不錯,她交際圈子裡的人也多少有些家底。

平日裡圍繞在她身邊的男生不少,自然也不乏追求者。

一來姑娘自恃資本所以不急著結婚,二來她也一直沒有相到理想的人,所以眼瞅二十七八的姑娘了,還一直遲遲未嫁。


“開門錢五百”“不多,但我不娶了”

在當地,姑娘一過二十四就算是大齡剩女了,早就年過二十四的張紅紅只要一回到家就會被父母催婚。

當人的選擇多了,就容易挑花了眼。

姑娘選丈夫也是一樣。

最後,她還是挑了一位家境不錯的追求者結婚。

漂亮的女人身價高,要想抱得美人歸,房子車子不能少,彩禮也得厚才行。

當地的習俗嫁女彩禮十萬左右,張紅紅索要的彩禮比別家多出了一倍。

男方家裡闊綽,婚前張紅紅家裡提出的條件,十有八九都答應了。

婚禮辦得半中半洋,按照傳統習俗去女方家裡接親,接回夫家後,再在大酒店舉行儀式走完剩下的流程。

結婚當天,新郎的車隊浩浩蕩蕩地開進了新娘的村子裡,不少村民圍著隨娶親隊伍而來的民間樂隊,鬧哄哄的喧囂聲一片。

“開門錢五百”“不多,但我不娶了”

按照當地的習俗,新郎從婚車上下來,進岳父家的門時,新娘的親戚朋友會壓著門,等新郎給了壓門錢,眾人才會將他放進屋內。

等新娘裝扮齊整了,一通鑼鼓過後,新郎就可以接新娘啟程返家了。

張紅紅的男友也得過這一關。

通常情況下,壓門只是意思一下,事關兩家人的臉面,大家都不會鬧得太過分。

但也有遇到玩過了頭的,彼此的親戚互相吵嚷一頓,但最後還是把親接走了。

張紅紅雖然出生在農村,但親戚不少,在當下來說,算得上是人丁興旺的大家族了。

她結婚那天,來的親戚不少。新郎準備進門時,門後烏泱泱的擠了好多人了,粗略估計得有三十多個。

陪同迎親的親戚掏出事先準備好的紅包,通過門縫塞了進去。因為對方壓門的人數眾多,迎親隊伍事先準備的壓門紅包不夠,臨時又包了十幾個。

沒想到,紅包塞進去眾人拿了卻也不開門,嚷嚷著要更多。

“不是說紅紅嫁了個有錢人嗎,怎麼出手這麼小氣,一個人才給了100塊!”

“沒有500塊不開門!”

“開門錢五百”“不多,但我不娶了”

開門錢漲了五倍之多,引親人也拿不定主意,轉頭跟新郎商量,新郎年輕氣盛一聲令下,“撤”!

迎親隊伍要撤,女方的親戚朋友慌了。

岳父母親自出面打圓場,但新郎態度堅決,死活不願停留。

他說:“開門錢一人500,30多個人也不過15000多,20多萬的彩禮我都掏了,這點小錢我還掏得起。但掏得起不代表我願意當冤大頭。”

婚前索要鉅額彩禮,話說在明處,這屬於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說的難聽點這婚姻就好像一筆生意,你要價我殺價,最後大家談妥了成交。

可現在賣家卻中途坐地起價,把他當成案板上的魚肉,他心裡自然就不爽了。

而且女友的親戚朋友在結婚前和結婚時就如此磨刀霍霍急功近利,婚後也逃不脫一個“扶弟魔”的結局。

彩禮明碼標價,再高也有個數,但一旦陷入“扶弟魔”的“陷阱”,那將是個無底洞。

“開門錢五百”“不多,但我不娶了”

有人想抱得美人歸,就有人想釣金龜婿,如果婚姻可以單純到只有兩個人,那麼各取所需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可事實上,婚姻並不是兩個人的遊戲。

老話說,婚姻要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不只是錢財、權位上的相當,還包括文化積澱、人生觀念、行為方式、人際關係模式等等的相似。

有取有求,有得有失,付出和回報相當,這才不會在長久的婚姻生活中心態失衡。

相親相愛,互敬互重,這是婚姻長久最有利的保障,可如果門不當戶不對,由於雙方各方面條件不匹配,必然會造成雙方在種種事情上的差異。

有的人面對分歧,會選擇求同存異,而有的人卻總喜歡與人爭個長短。

夫妻中的前者,或許在門不當戶不對的情況下可以勉強維持著婚姻,而夫妻中的後者,能攜手走到最後的十不存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