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兒子被她送進斯坦福,育兒心得:家長不要做的7件事

她曾經是媲美於鄧麗君的歌手,為了家庭退出歌壇,一邊帶孩子一邊上學。

後來考上了斯坦福的博士,之後十幾年中,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直到把自己的3個兒子送進了斯坦福大學。

怎樣教育孩子,我總結出她說的家長不能做的7件事。

3個兒子被她送進斯坦福,育兒心得:家長不要做的7件事

不要和別的孩子比較

有一個孩子,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每次都年級第一,還懂事聽話,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而你家的孩子什麼都不如他,但也是你的寶貝。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每個孩子的個體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因此根本沒法比較,所以你的比較本身就對孩子不公平。

再者比較多了,孩子失去自信心,他的潛力不敢給你看到,如果是差的孩子,他會去欺負人;但孩子的自我肯定力非常重要,一旦沒了,那什麼都做不成。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說:家長一定要有一顆強大的平常心,不攀比,不盲從。好家長,不著急,好孩子,慢慢來。

所以,看見孩子的第一步就是不要說“別人家的孩子”,應該專注自己孩子的發展。

3個兒子被她送進斯坦福,育兒心得:家長不要做的7件事

不要用物質獎勵小朋友

適度的物質獎勵是可以的,但還是建議不要用物質來獎勵孩子,時間久了會造成兩個後果:一是孩子會嫌棄獎勵小,因為他胃口變大了;二是孩子變得功利了,不管做什麼都要求回報。

陳美齡講了個比較有趣的獎勵方式,例如孩子不喜歡洗澡,如果是女孩,你就跟她說,洗乾淨了,可以幫媽媽化妝;如果是男孩,洗乾淨了,可以幫爸爸化妝,這樣孩子就很開心了。

讓孩子覺得獎勵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勝過了物質獎勵。

家長還可以採用精神獎勵,例如孩子幫忙抬了桌子,就跟他說,寶貝太厲害了,要不是你,我就搬不動這桌子了,太謝謝你了。

孩子收穫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遠遠勝過物質獎勵。

3個兒子被她送進斯坦福,育兒心得:家長不要做的7件事

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

我個人也是不太贊成給孩子報課外班的,有那時間不如陪孩子看看書,出去走走,比待在課堂上強多了。

待學校一整天都學不好的話,能指望一個小時超常發揮?不可能的。

而且孩子的學習任務那麼重,不如適度留白,讓孩子大腦休息會兒,或者學點興趣也是好的。

報課外班,給孩子的感覺就是你很看重分數,很看重成績,他的心裡難免失落,有壓力。

3個兒子被她送進斯坦福,育兒心得:家長不要做的7件事

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如果孩子沒有主見,那就是你包辦的太多,他已經失去了自我選擇的權利。

如果你想讓他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那就要慢慢地把選擇權還給他,什麼年齡給什麼選擇權。

兩三歲時讓他自己選擇自己的口味,小學讓他決定交什麼樣的同學,初中讓他選擇高中學校,大學讓他選擇自己的專業。

我們不是他們的主宰者,他們只是藉由我們的身體來到世界,所以大家都是獨立的。

你越是捆綁著他,你和他的下半輩子越可憐。

所以,要適時收起你的控制慾,慢慢地把孩子從你的生命中剝離出去。

3個兒子被她送進斯坦福,育兒心得:家長不要做的7件事

不要打罵孩子

三等父母用拳頭教育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教育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教育孩子,你是第幾等?

如果你有上進心,爭取做個一等父母,教出來的也會是一等孩子。

打罵孩子是下下策,只有當你無計可施時,才會採用最原始的方法,那就是打罵。

雖然效果立竿見影,但是孩子的身心問題埋下了種子,在十幾年後問題暴露出來,而其實問題早已存在。

李玫瑾教授說,少年時爆發出來的問題,其實早就已經存在。

打罵孩子的那一刻,其實就是在埋下種子。

3個兒子被她送進斯坦福,育兒心得:家長不要做的7件事

不要對孩子說謊

著名教育工作者張於義曾說:孩子的心靈猶如白紙一樣純潔,既容易受真善美的薰陶,也容易受假醜惡的汙染。

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的一篇作文引起人們的頗多感慨。

這篇作文的題目是《爸爸媽媽說話要算數》。內容大意是這樣的:有一次我數學考了100分,媽媽答應我去動物園玩,結果沒有兌現。還有一次期末考試,我語文考了95分,爸爸答應送我一輛自行車,結果也因他資金緊張而“流產”。

這個學生在文中的最後一句話是:“爸爸媽媽,你們總是教育我別說謊,可你們為什麼總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呢?

有些想法孩子不會表達出來,但是心裡卻記住了,如果你不能做到的事情就不要輕易許諾。

如果你的孩子學會食言、說謊,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經常輕易承諾,然後沒有實現?

孩子就是你的影子,你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他。

3個兒子被她送進斯坦福,育兒心得:家長不要做的7件事

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

現在有一詞叫“隱形陪伴”,指的是父母明明在身邊,但孩子活的還是很孤單。

父母不是在玩手機,就是工作很忙,早出晚歸,誇張到只有週末才能見到爸媽。

我們能真正陪伴孩子的有效期其實是10年,10歲後的孩子開始注重社交,跟父母的話題越來越少。

但這10年間,父母的陪伴就是孩子的底色,越是被陪伴多的孩子越自信、開朗,越少被陪伴的孩子敏感、自卑。

雖然說撿起了工作不能抱娃,但也有兩全的方法,那就是少加點班,或者換個輕鬆點的工作,多陪陪孩子。

3個兒子被她送進斯坦福,育兒心得:家長不要做的7件事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7件事你做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