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民耕作寫實,圖2卡車豪華堪比擎天柱,圖6農場還用牛


一個農民正在檢查玉米的生長狀況,可以看出,他們的農田面積非常大,由於採用了機械種植,行與行之間的間距非常平均,整齊得像是用尺子畫出來的一樣。

採用機械收穫小麥,卡車的造型非常有特點,大而平的車頭有稜有角,純美式風格,擎天柱即視感。

一個農民正在檢查小麥的生長情況,並將各項數據輸入到筆記本電腦中,他們對數據非常敏感,一切都按照規範和數據進行,量化到了極致。

相鄰的兩種農作物共同生長,左邊為大豆、右邊為玉米,看來他們也知道這兩種作物種植在一起的好處,只是他們的幅度有點大啊。

15行的播種機正按照每行30英寸的行距進行棉花種植,有了機械的加持,一個人就可以負責一大片區域,這也是他們只有300萬農民,卻耕種著面積為世界第一的耕地的原因吧。

雖說美國的農業機械化很發達,但也有保持著傳統耕作模式的地方,這是一個農民正用兩頭牛拉著的木犁在犁地。

一個農作物的顧問正在用平板電腦記錄棉花的觀察結果,他們真的非常依賴於電子產品。

沒有滅茬和整地,直接在上一茬作物收穫後進行小麥的免耕種植,彷彿聽見了“轟隆隆”的巨響正排山倒海而來。

強勁的輪耙,輕鬆完成種植前的準備工作,機械的美感。

兩個工頭正在指揮進行番茄幼苗的移栽,繁重的工作在農業機械的幫助下變得非常輕鬆。

一個農民正在查看種植的大豆作物。他們採用的是雙行起壟的種植方式,起雙行的優點是能合理密植,更好的利用空間,使每一行都具有邊行優勢,同時田間的通風透光性能良好,有利於提升品質和產量。

在美國,通常一個農場主就佔據了大片的耕地,因此他們的農村顯得非常空曠,平坦的地面和簡潔的屋舍構成了美麗的風景,這就是明信片上的風景來源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