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精選: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精選: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原文】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1),小車無軏(2),其何以行之哉?” (《論語·為政第二》)
  【註釋】
  (1)輗:音“尼”,古代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大車指的是“牛車”。
  (2)軏:音“月”,古代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沒有輗和軏,車就不能走。
  【語譯】
  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他怎樣立身處世。就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們靠什麼行走呢?”
  【研析】
  信,是儒家傳統倫理準則之一。孔子認為“信”是為人立身處世的基點。在《論語》中,信的含義有兩種:一是信任,即取得別人的信任,二是對人講信用。在《論語》其它篇章中如“子張”、“陽貨”、“子路”等,都提到有關於“信”的道德。

  【延伸思考】
  1、平時,自己與人交往有無做到誠信?如果沒有,是為什麼?
  (參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除了談到誠信的重要之外,也要提醒學生不輕易許諾,但是一旦承諾,就要履行諾言。)


  【成語故事】
  食言而肥
  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說話不算數。有一天魯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參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歡另一位大臣鄭重,便故意問他:“鄭先生怎麼越來越胖了?”哀公聽見了,說:“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然會胖起來呀!”
  晉朝有個人叫殷羨。曾經做過豫章郡的太守,當他卸任離開豫章回京城時,很多人託他帶信,他都答應了。當他走到長江邊時,便把這些信全部扔到水裡,說:“都請到水裡去吧!要沉要浮隨你們自由,我殷羨不當太守了,可也不能給人家當信使啊!”
  “食言而肥”指不守信用。
  (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五年》和《世說新語》)
  其它成語:一諾千金
  【課後作業】
  不但和人的約定不能輕易毀約,和自己的約定也一樣要努力達成。請你下次上課時和大傢俱體分享,未來的一年,你要如何自我勉勵達成理想?
  (參考:如我要改進賴床的壞習慣;我要每天幫媽媽洗碗……等,和自己約法三章,相信你會更上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