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裡謝玉這麼精明的人,他為何會選擇扶持又蠢又沒能力的太子?

娛影閒探


《琅琊榜》裡如此精明的謝玉,沒有選擇扶持要能力有能力,要頭腦有頭腦的譽王蕭景桓,卻偏偏扶持能力有限聰慧不足的太子蕭景宣。根本原因就是:首先,因為太子本就是正統,扶持其繼位名正言順;其次,越貴妃頗得盛寵,梁帝也極為偏愛蕭景宣母子;再次,謝玉想要的是權利,扶持能力有限的太子,他才能手握大權。



因為太子本就是正統,更加名正言順

謝玉曾經和蕭景睿說過一句話:扶保太子,本就是大義。這句話不只是聽起來冠冕堂皇,實際上的確有一定的道理。自古以來,皇位傳承,立嫡立長。大梁的嫡子,也就是言後的兒子,很早就夭折了;而大梁的長子,也就是祁王蕭景禹,也早已在獄中含冤自盡。將來一旦梁帝駕崩,能名正言順登基的,只有太子。沒錯,先帝駕崩,太子繼位,順理成章,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天下百姓,都得接受。因為這是祖制,是歷朝的規矩,太子乃正統,繼位自是合情合理的。

而譽王蕭景桓,雖然養在皇后名下,但終究只是庶出,非嫡非長,其已故生母的地位也不高。相比於太子的名分,譽王已然佔了下風。梁帝一旦駕崩,強勢扶持名不正言不順的譽王,不僅朝中阻礙重重,而且也難堵天下百姓悠悠之口。所以,謝玉才會選擇扶持名正言順的太子蕭景宣。


越貴妃母子頗得盛寵,背靠大梁皇帝

在後宮的眾多妃嬪中,最為得寵的當屬太子生母越貴妃。因為得寵,她才能多年以來同皇后抗衡;因為得寵,她的兒子雖然只是庶子,卻依然能夠入主東宮,成為身份尊貴的太子。越氏只是貴妃,卻能以側妃之位僭越中宮,連皇后都不放在眼裡,對於她的言行,皇上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足見對其恩寵。

而謝玉又何嘗不知道這些呢?扶持太子,相比於扶持譽王,可要容易多了。太子在宮中,有越氏庇護;在朝堂上,有皇上偏愛,就算言行有失,皇上一般都不予計較。太子的自身能力,相比於譽王,或者說靖王,都是遠遠不如的。若不是皇上的偏愛,就憑他自己的本事,豈會有機會入主東宮?可以說,謝玉扶持太子,相比於扶持其他皇子,更加快捷和容易。


謝玉想要的就是權利,所以他選太子

謝玉如此費盡心力的扶保太子,僅僅是因為皇上和越貴妃的原因嗎?還是他有多看重太子,相信太子就一定能繼位呢?顯然都不是。論才能,太子沒有;論頭腦,太子更沒有,他凡事都要依靠自己的母親和謝玉。但就是因為太子的倚重,謝玉才會不惜一切代價的支持太子。

若他支持的是譽王,他未必會受到如此的重用。首先,譽王身邊不差輔佐的忠臣和謀士,他並不會得到特別的重用,得不到重用,他就得不到他想要的權利;其次,譽王的心性手段,像極了當年的梁帝,若有朝一日他繼承了大統,這些當初扶持他的忠臣也未必會有好下場。這一點,謝玉不會不瞭解。而太子則不同,太子最信任和器重的人就是謝玉。有朝一日太子登基,謝玉必將受到重用,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不僅如此,太子蕭景宣不會像其父梁帝一般的對待老部屬,他就算登上帝位,也還需要謝玉的輔助。所以,就算助太子登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也不會發生在他謝玉的身上。總而言之,謝玉扶保太子,是既想要權力,也想保命。


綜上所述,對謝玉而言,扶持太子不僅名正言順,能得到許多的支持和助益,還能在事成之後,擁有自己想要的權力和地位。何樂而不為?


娛記小蛇


1、皇上不允許。在赤焰主帥林燮一家被打倒之後,朝堂之上,也就只有謝玉跟夏江二位重臣了。皇帝的性格又比較多疑,他為了權衡二家的勢力,自然就會讓二位臣子,各選一個主子。

2、譽王身上就流淌著滑族人的血,這個身份就沒法跟太子相比了。皇帝也絕不會將皇位傳給一個有著外族血脈的人。

3、太子比較蠢,容易控制,就像是胡亥一樣,容易掌控

4、野心家都會選一個可以控制的危險,一旦發生不可控,會除掉,謝玉,他是一個極有能力和野心的人


赤月娛樂號


僅僅一夕,那個金陵城最耀眼的少年沒了曾經的整個世界。彷彿時間停駐一般,永遠留在了烈火梅嶺。餘下的,只有滿目灰燼。最珍視的赤羽營和同袍戰友剛剛血戰歸來,沒有死在敵人的利刃刀鋒下,卻迎來自己人的無情屠殺;從小敬慕的父親和長輩毫無緣由的含冤而死,再難忘記他們臨死前的眼神;至愛的母親血濺宮牆,恩師、君上、至交、舊臣牽連殆盡……連最後的餘音都再難聽聞。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忍過火寒之毒咬噬全身和口不能言的痛苦,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熬過這清醒又模糊的日日夜夜,只知道,那一刻起,便生生對自己狠絕了心腸,碎骨拔毒,以大半壽數換回正常卻改易的容貌,劫後餘生,彷彿只剩下那苦心孤詣的一件事。 “這樣碎骨拔毒,對身體傷害極大,不僅內息全摧,再無半點武力,而且從此多病多傷,時時復發寒疾,不能享常人之壽。”“死者不強求,生者卻不能遺忘。”

“他們都在天上看著我,我必須要走下去。”天理不昭,丹心不鑑,那就硬生生闢出一條路,一步步、一點點的重塑。梅嶺藏殊,梅長蘇曾經雪夜薄甲銀袍長槍、喜則雀躍怒則如虎的少帥,如今支著懨懨病體畏寒擁裘,於一隅暗暗攪動這朝野上下。機謀算計,暗箭明槍,他牽起自己最鄙夷不屑的深重心機,扶持好友,昭雪天下,震外邦,肅朝綱,幾多風雨,甘苦自知。十多年只為了一件事情苦心孤詣,沒有退路,也經不起再一次失敗,這位七竅玲瓏卻性子急躁的少帥費了多少心力才換得如今的算無遺策。曾經最好的兄弟相見不相識。當年他們親密無間、生死相托,如今只能換副面容做起為他所不屑的陰沉謀士。

說著為了前程名利才相助,不露痕跡的擺出一副長袖善舞的姿態替好友擋去一切他不願意做的委屈逢迎,只為了保有那麼點真性情,為了最後期許的清明。也看著他,重新觸碰,卻又彷彿再也不能走進那個氣吞萬里如虎的世界。武功盡廢,纏綿病榻,手腕連握筆都無力顫抖,這就是當年單騎逐敵上百里,奇兵絕謀有不敗威名的少年將軍。又有誰比他更瞭解軍營崇尚的鋼筋鐵骨?又有誰比他更適合更喜愛那個縱橫往來、忠烈袍澤的世界?如今,卻只能在陰沉算計時被指責不懂狼煙鐵血,撫摸著再也無力握起的硃紅鐵弓。還有曾經的那些故人。縱然相見也再難回到過去,連那最後一聲太奶奶都來不及叫出。十年恍如白駒過隙,此情雖在,但也只能任由林殊的排位立於眾人眼前,而梅長蘇,蘇哲,不過是陰沉算計的區區謀士。

如此方能掃除一切詬病的可能性,為昔日和將來保有最大程度的乾淨。盡棄過往,也被過往所棄,只盼昭雪故人,不愧英靈在上。只盼重鑄軍魂,清宇天下。其實,仍然是那個任性的孩子。不想讓人看到如今這副自己都嫌棄的模樣,不想讓好友來同情可憐這副病體支離,不想讓更多人和自己一起承擔太重太沉的負累。就算,那個孩子,在病中喃喃念著父帥,就算昏迷都不忘“景琰,別怕”,也仍是不想,不願。若真能一路冷硬心腸、滿腔仇恨而無所顧忌,那倒反而會多出幾分輕鬆。但偏偏,林殊也好,梅長蘇也罷,骨子都依舊是那個有著赤子之心的孩子,依舊如往日一般重情重義,心緒起伏強烈,比誰都心腸軟,比誰都在乎這來來往往的紅塵羈絆。他是不夠乾脆果決,也可以說往來徘徊,但正是這份不忍,才是當年那個任性卻心地最好最細心的少帥。林殊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那梅長蘇又什麼時候真的狠辣絕情過呢?是他提醒景睿長公主在激動時仍握著劍的手,是他在私炮房爆炸的第一時間想到無辜百姓的傷亡,是他費盡心血、妄生枝節也要救出赤焰舊部,是他心心念念著金戈鐵馬榮辱與共,又是他,從來不曾遺忘清明公允,家國安靖…… “你只要守著自己的真性情,什麼事情熬不過去?就像外面這雪,雖然看起來越下越大,但你我都知道。它終究是要停的。”這是他說給彼時深陷悶苦的景睿的贈言。其實,這句話最合的不是他自己嗎?他常常說自己機關算盡,但何曾蓄意傷害過任何一個無辜之人?他為了最後的目標立志掃清一切障礙,再苦再難的前路,退縮過嗎?放棄過嗎?就連家國大義的責任,也從來沒有半分懈怠。曾經的性情,曾經的情義,曾經對於美好和光明的期許,曾經那些壯志凌雲豪情萬丈,從來沒有半分改易。林殊,梅長蘇,蘇哲,哪個名字都已不再重要,他還是他,那些最重要最珍視的東西從來都在。

其實,做過的事不會被遺忘,經歷的人生不會被抹殺,真正的摯情也自然不會隨著光陰斗轉而掩埋。鐵馬金戈的榮耀不會變。他還是那個智計百出的少年將軍,縱然不能策馬禦敵,也仍能穩坐帷帳,平定干戈。故友情深不會變。哪怕在不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的那一刻,他們都有著默契,景琰都會在疲憊茫然的時候想到他,更合論得知真相後的傾力相護。時光變遷、容顏改易,甚至是生與死的界限都不能將其抹殺。青梅竹馬的情義不會變。當年揹著玩鬧的小女孩永遠會站在他身側,無關婚姻,無關愛情,只是那份最純最真的信任和守候。如斯美好。連他自己,也仍是那份赤子心性。因為拋不了過去,才會在被景琰懷疑罔顧人命的時候勃然大怒。因為相信情義,才會在長公主拒絕金殿首告的時候失望。因為相信光明,才會把一眾值得培養的良臣推薦給景琰。因為嚮往那份乾淨,因為他的善意,才愈加喜愛飛流,寵愛飛流,全心呵護。有時候,他又仍是那個愛玩愛鬧的孩子,口口聲聲稱呼著水牛毒蛇,對帝都出現的怪獸異事感興趣,不由自主為那些熱鬧玩笑吸引。最難得的是,林殊經歷過最深的黑暗,作為梅長蘇,卻還是相信光明的存在。點點滴滴,枝枝蔓蔓,過去又哪裡是這麼輕易被抹殺?我看著著熟悉又陌生的一切,一半欣慰,一半苦痛。欣慰那些人和事還始終在那兒,那個人終究不是孤零零的一人獨戰,而另一邊,就像被一把刀插入心口,還不斷旋轉,心疼那份再也回不去的榮耀。南窗下的舊椅空置至今,而那硃紅鐵弓,迎回了主人,卻再也沒有機會被重新握起。如此一想,最後的結局,算是仁慈嗎?鄰國合力來犯,朝中無人,大梁危矣。梅長蘇,或者說林殊,他用自己生命最後的三個月來重拾那如霜的傲氣和骨子裡的鐵血剛強。我其實一直都非常俗氣,想要他生命得以保全,想要讓別人知道屬於林殊的完整一生,想要別人理解一路走來的艱辛不易,想要他妻兒繞膝,盡享俗世安樂。但這樣,也不錯。最是無奈痛心,也最是安慰豪情。短短一生,三十年光陰,從未辜負一分一毫。 “想那曰束髮從軍,想那曰霜角轅門。想那曰挾劍驚風。想那曰橫槊凌雲……流光一瞬,離愁一身。望雲山,當時壁壘,蔓草斜曛……”“放眼十萬男兒,奔騰如虎,環顧愛將摯友,傾心相持。當年梅嶺寒雪中所失去的那個世界,似乎又隱隱回到了面前。”不負軍人鐵血,北望狼煙,重披戰甲。不負仁義良善,不容江山殘破,百姓流離。不負昭昭初心,此血仍殷,情義千秋。最後的最後,是一如昨日的耀眼笑容。真像一個美麗的夢。他的前方,他的身側,有林帥,有祁王,有聶真,有晉陽公主,有那些早一步等著的他的同袍摯友,他們笑看著這個從來飛揚的少年,默默陪伴,再沒有那日的陰寒與血腥。一如往昔。


海魚影視


三個原因。

一是謝玉對自己的能力極度自信;

二是扶持個精明的君主,將來不好成全自己的野心;

三是他心中那一點點的正統思想,用他的話說:“扶保太子本身就是大義!”


說白了,這個深受寵信的一品軍侯扶持太子只是找個傀儡罷了。


而且,謝玉在一開始是暗中扶持太子並不挑明,甚至讓兒子謝弼倒向譽王。目的也很明顯,一來安插眼線監視譽王;二來謝玉對太子還是有所保留的,萬一那個多疑的陛下有天改了主意,謝玉也有迴環的餘地。


  • 看一下謝玉是如何的自信吧。


尚是低階軍職時就有本事讓太皇太后為自己效力,成了蒞陽公主的駙馬,短短几年便濯升到一品軍侯,到底是有些手腕的。

二十多年間,把名震江湖的天泉山莊玩的團團轉,卓鼎風死心塌地為其效力不說,還拽上自己的兒子卓青遙。

蕭景睿生辰宴,侯府東窗事發,謝玉跪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不懺罪,無悔恨,心裡想的全是如何東山再起,就算搭上謝氏門楣也在所不惜,那堅定的眼神倒真真讓我有幾分佩服。


  • 能力越大,野心越大,謝玉其實從未將太子放在眼裡。


太子資質平庸、不堪大用,他心裡清楚的很。

謝玉屬於地地道道的為名為利,不擇手段的狠角色,他要的不過是扶持太子登基後權傾天下,“一人一下,萬人之上”罷了。

況且太子沒什麼腦子,甚至有些懦弱蠢笨,本來就事事倚仗謝玉,這一點真是甚合謝侯之意。

而太子的生母越貴妃精明狠絕,我甚至懷疑若真是天下不幸太子登基,謝玉會想方設法除去越貴妃也未嘗沒有可能。


  • 再說下那一點點的正統思想吧。


古人心中君上臣下的觀念根深蒂固,即便是謝玉如此狠絕之輩,我相信也是有的。

他就算做事再過分,可他還是明白這是蕭家的朝廷。

夏江也是這樣。

你再看才縱天下的江左梅郎,攪得京城風雲變色,也只是為了翻案,不知還否記得林殊坐在火盆前那句悲憤至極的話:“我從未想過要背叛!”

所以,既然梁王立了這位太子,謝玉順水推舟也是情理之中。

再說,當時的情況若倒向譽王,還得多一道推翻太子的手續,划不來的。


謝玉確實精明,扶持太子怎麼看都符合他的行事風格。

可他敗就敗在心中無大義。

如此聰明卻沒有格局,他忘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一心只謀私利,甚至不惜殘害忠良,最終落得慘死異鄉卻無人嘆息。


杜阿菲


謝玉確實是個精明的人。正是因為他特別精明,所以能從一個小官成為國之柱石寧國侯,能得到太后的青睞,娶到蒞陽長公主。

謝玉雖然早就知道蕭景睿的身份,但是從來不戳穿,雖然知道蒞陽長公主的過去,卻從來不介意。由此可見,謝玉比起一般人,城府要深很多,為人處世也是相當圓滑。

謝玉這樣一個精明人,把太子當成自己的扶持對象,恰恰說明他非常有眼光。

首先,在梁帝所有兒子中,太子是最容易登基成為皇帝的人。

梁帝的兒子中,祁王已經去世,除了太子、譽王和靖王,其餘的兒子不是年紀太小,就是存在身體缺陷。

也就是說,真正有資格繼位的就只有太子、譽王和靖王。

謝玉很清楚,在這三個人中,太子已經是儲君,在他的輔佐下,只要不出錯,就可以順利接班。

謝玉這個人是很自信的,他精明一世,對朝廷格局,皇上心思揣摩的很透徹。

皇上是個喜歡平衡的人。太子只要不犯不可饒恕的錯誤,都不會丟了儲君之位,因為太子一旦失勢,譽王就會一家獨大,這不是皇上要看到的。

加上譽王的生母是個大家不敢提的人物,以謝玉的情報網並不難掌握這位祥嬪的真實身份。如果是這樣的話,譽王其實奪嫡的勝算並不大,只不過是皇上用來制衡太子的籌碼而已。

而靖王是一個極為耿直的人,母妃又不得寵,自己又被皇上厭惡。如果不是梅長蘇出現,靖王根本毫無勝算。

其次,譽王和靖王都是不聽話的主子,只有太子聽自己的。

譽王和靖王都是非常有主意的人。

譽王身邊有大批謀士,還有般若這樣的紅顏。謝玉想讓譽王對自己言聽計從,難度是相當大。

靖王是個非常耿直的人,他一貫就不喜歡陰謀詭計,也不喜歡謝玉這種靠鑽營得到爵位的人。謝玉憑藉赤焰案獲得爵位,怎麼可能入得了靖王的法眼。

太子就不同了。

太子很倚重謝玉,凡事都會聽謝玉的意見。太子又蠢又沒能力,如果他繼位,朝堂就會成為謝玉的一言堂。

最後,謝玉還有後手。

雖然太子是謝玉扶持的理想型,但是謝玉並沒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謝玉讓他的兒子站在譽王的隊伍裡。

這樣,無論是太子還是譽王繼位,謝玉都是不倒翁。


圓滾滾的蝸牛先森


謝玉是個精明人而他扶持又蠢有無能的太子並不是因為他不會擇主,而是他有足夠的野心,扶持太子只是為了滿足自己野心的一條必經之路而已。

謝玉原本低職階位的臣子,後因娶皇帝的妹妹蒞陽長公主以及赤焰軍一事漸漸成為大梁國寧國侯。娶了蒞陽長公主後謝玉從一個官職卑微的臣子遙身一變成為了令世人所羨慕的侯爺,官職可以說是直線上升,但他依舊不滿足於自己的野心,想利用太子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上人。

謝玉為何選擇扶持太子而不是譽王、靖王?

說實話太子就像一個沒有斷奶的兒童或者說是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大小人”而已。對於謝玉來說這樣的人更好利用並且容易控制,更何況太子是一個容易相信別人的人,一旦相信了就不會猜疑。而且太子先天的條件非常好並且在後宮還有一位受梁帝寵幸的母妃的越貴妃,就連皇后對她還要禮讓三分,這足於證明越貴妃在梁帝心中的分量。所以說匡扶太子登上皇位只是一步之遙,謝玉只要完成這一步就完成了幾十年佈下的局。

然而譽王為人心機重,同時他也是眾多皇子中最像梁帝的一個人,薄情寡義。如果謝玉選擇扶持譽王難免會擔心譽王會不會像梁帝一樣過河拆橋,以至於扶持一個聰明人然後當心自己的後路,倒不如扶持一個自己能控制的人。更何況譽王並非皇后的親生兒子,將來朝權一但傾斜譽王難免會失去靠山,而扶持譽王的人將面臨牢獄之災。

而蕭景琰為人直率、忠誠、性格執拗而且朝野上的文武百官都知道蕭景琰和梁帝不和,更何況他都31歲了連個親王之位都沒有,進宮給母妃請個安還要時時報備。扶持蕭景琰對於謝玉來說比登天還難,且不說有太子和譽王的阻撓,登基在梁帝生前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綜上所述可以見得謝玉是一個聰明人,如果沒有江郎才子梅長蘇的出現或許謝玉是整個朝堂當中歷任最久的人。畢竟謝玉這盤棋一經佈置了幾十年,而且沒一不下的都非常謹慎小心。

最後謝玉卻被自己不知足的本性給出賣了,最後踏上流放邊遠極寒地區,這也他是咎由自取。如果他本本分分或是他的仕途和命運不會那麼早結束吧!貪得無厭之人是永遠體會不到知足常樂的樂趣的。


劇敢想


謝玉之所以能成為一品軍候,完全是因為他娶了蒞陽長公主做了駙馬,他其實沒有任何背景和實力可以依靠,無意之中和天泉山莊搭上關係,這層江湖勢力,讓他能把蕭景睿這個讓他恥辱的私生子都能放過,可見他對自己的實力很擔心。

譽王打著一代賢王的名號,招攬人才,在譽王手下有秦般若這樣的謀士,還有季師爺這樣的軍師,如果幫譽王,他沒有什麼底氣和勝券,所以他也僅僅派了他的兒子,寧國侯府世子謝弼去他那邊,自己則輔助沒有高手輔助的太子,他選擇太子是有自己的打算的,第一,太子畢竟是儲君,有著大義名分,只要沒有大的錯,將來皇位繼承是必然的,第二,太子沒有譽王那麼精明,那麼當上皇帝之後,依仗他的東西就多了,他的地位也可以提升到更高,畢竟他自己也是皇親國戚。第三,目前太子還是比較依賴他,這樣輔助對他來說也相對安全輕鬆點,不用整天擔心自己的主子在想什麼,所以他會選擇太子。

其實,太子有沒有能力對於謝玉來說,並不重要,就算他當了皇帝,是個昏君也沒關係,只要謝玉自己的地位尊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才是謝玉的追求,畢竟他是一個極度兇狠自私的人。


janny0701


謝玉賭的是冷門。

正因為太子被大家公認是沒有能力的,都不願真心保他。謝玉看清了這點,極力扶持太子,將來太子真能繼承大統,那謝玉自己將位極人臣。又因為太子沒有能力,他就容易把持朝政,就是攝政王般的存在。

現實社會中也是一樣,有些不起眼或者還沒起步的人,絕不能忽視,說不定哪天就能讓你的生活徹底改變。



懶的漢


謝玉是個聰明而又精明的人,之所以選擇又蠢又沒能力的太子,自然是多方考量之後的結果了。

關於謝玉的野心,其實在很多事情上可見端倪,哪怕是一開始的和太后達成合作,迎娶長公主,都是帶著算計的,這樣的人,心思之深沉,其實普通人很難以匹敵。大梁金陵城內,遍佈梁帝的耳目,而謝玉能夠避開這些耳目這麼多年不讓梁帝發現他暗中扶持太子,更不讓外人知道他跟天泉山莊的許多勾當,足以看出他的心思頗深,完全不被人所瞭解。

那麼,他這麼選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太子已立,扶保太子乃是正統

這是最直觀的一個原因,太子蕭景宣在梁帝的兒子中排行老二,皇嫡子早夭,皇長子在赤焰逆案中被賜死,根據無嫡立長的規則,太子的上位本就是應該的,何況梁帝在梅長蘇回京的六年前也順應趨勢和管理的需要冊立了太子,同時扶持了譽王上位,讓朝局形成雙足鼎立的局面,謝玉更是看出了梁帝有心讓太子上位,譽王不過是制衡太子獨大,架空自己的手段,所以這兩人的奪嫡之爭中,梁帝總是讓他們雙方保證了基本的平衡。

那麼,這在謝玉的眼中看來成了什麼?成了只要太子的實力一直保持著跟譽王的平衡,那麼譽王就永遠不會有上位的機會,只要太子不倒臺,梁帝百年後,太子就是名正言順的新君。而他對太子的效忠,將會成了對新君的效忠。

而且,從風險上看,這是風險較小的一個選擇,畢竟太子已經有名正言順的繼承權了,可若是,此時他選擇支持譽王,那麼他要冒的風險會比選擇太子大得多。

譽王既不是剩下皇子中排行靠前的兒子,更沒有太子名分,要扶持譽王,也就是要推翻太子,推翻梁帝原本的太子設定,即便他能夠跟扶持太子一樣,將自己的立場擺在檯面下,可一旦太子和譽王的鬥爭被慢慢地揭露出來,他被梁帝盯上的幾率也會加大,畢竟,他是站在了梁帝的對立面上了,可若是扶持太子,若非梅長蘇這件事,即便是揭露出來他支持太子,但畢竟跟梁帝是同一個立場,那麼風險也小一些。

太子勢弱,譽王勢強

若非謝玉,太子能夠跟譽王抗衡的,就只剩下梁帝一個人了。

小兮曾經對比過太子和譽王的實力,真對比起來,太子的力量實在太過於微弱。一方面是太子久居深宮,外面的人脈和勢力都少,除了跟譽王制衡的六部中有三部是自己的人手之外,他就只剩下越貴妃,謝玉和謝玉身後的天泉山莊以及不擇手段的梁帝。

而譽王呢,譽王的勢力,除了三部之外,還包括了軍方的慶國公,情報網的紅袖招,以及立場待定,但傾向於譽王的懸鏡司,當年謝玉和夏江狼狽為奸,夏江受命於璇璣公主,而紅袖招是璇璣公主的,秦般弱也是璇璣公主的人,這麼一聯想,不用說,謝玉也會知道夏江遲早會支持譽王。

這也就是譽王這邊,各方勢力都有了,他再往上湊,基本上也沒什麼發揮餘地了。尤其是,譽王已經有了一個軍方勢力,雖說偏弱,但也是軍方代表,他若是再插一腳,那麼擁有兩個軍方勢力的譽王,勢必會引起梁帝的忌憚,畢竟聖心難測,梁帝連自己的長子都殺了,誰能保證他會不會對譽王也狠毒起來。

畢竟,若是譽王也有兩大軍方支持,這意味著太子跟譽王的奪嫡之爭中,譽王會更像是第二個祁王,直接威脅到梁帝的皇權,而且,即便是梁帝最後做不了什麼,譽王順利推翻太子的儲君之位,等到譽王上位後,軍方的兩個人,該如何自處?謝玉和慶國公到時候會不會又跟當年林燮在位的時候一樣,只有一個人能出頭,另一個在慢慢的蟄伏中拉下原本的那個人?

不管是謝玉也好,還是慶國公上也罷,這都是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對於謝玉來說,太不划算。

可謝玉若是扶持太子就不同了,太子本身缺乏這些勢力,只要保證太子跟譽王持續平衡,那麼上位的就一定是太子,譽王沒有拉下太子的機會,太子順利登基後,他就是唯一扶持太子的軍方力量,到時候軍方他一人獨大的設想,是謝玉一直追求的。

譽王太精明,可太子卻是無能之輩

這是很關鍵的一點,我們都看到了,譽王是個聰明而且精明的人,在平日裡的做事中,他不僅有自己的主意,而且能夠針砭時弊,譽王像極了如今的梁帝,上位前可以對誰都禮賢下士,彬彬有禮,可上位後,凡是阻礙他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

即使謝玉扶持譽王,一旦譽王成功了,謝玉大概也撈不著太多的好處,甚至,一旦他在國事上提出什麼意見啥的,還會惹一身騷,如同當年那些扶持梁帝的人一樣,最後都被梁帝趕盡殺絕,一個不留,譽王甚至還能做到更狠,更加枉顧人命。

反觀太子就簡單多了,太子沒什麼能耐,也沒什麼主見,很多事都依賴於謝玉和越貴妃的決策,可畢竟後宮是不能幹政的,那麼大梁的更多實事則會掌握在扶持太子上位的大功臣謝玉身上。到時候,謝玉可就不僅是功高蓋主的問題了,而是直接都能掌權,成為“攝政王”一類的角色,雖說皇位不在他手,但蕭景宣也如同傀儡,任由謝玉擺動。

屆時,謝玉大權在握,天下幾乎都掌握在他手裡,即便太子心有不甘,越貴妃暗中籌謀,他們也沒有能力動搖謝玉的“統治地位”,到時候,就算江山不易主,謝家的一世榮光也是無可比擬的。

甚至,也許謝玉的野心還不止於此。

選擇太子,降低了謝玉參與的風險,抬高了其成功的幾率,同時也能在成功後,讓他的身份名望更上一層樓,這樣的選擇,是上上之選,更是精明的謝玉會做的選擇。


兮言小姐


在《琅琊榜》中謝玉原是低職階位的臣子,後因娶皇帝的妹妹蒞陽長公主以及赤焰軍一事漸漸成為大梁國寧國侯,在朝廷之中的地位也是數一數二的。

謝玉為人心機深重,老謀深算,心狠手辣,頗有梟雄的風範。不過,他亦有柔情的一面,那就是對蒞陽長公主的愛。能力決定了他官位的高低,投其所好假裝不涉黨爭,保證了他在皇帝面前獲得了很高的信任。

朝廷上的風向瞬息萬變,一朝皇帝一朝臣,為長遠打算他必須當下就要給未來找一個靠山。太子和譽王兩相爭執,太子蠢笨,譽王聰明,但是謝玉卻在兩者之間選擇了扶持太子,這是何解?

太子比譽王更好扶持,且更容易上位

我們知道在古代講究嫡庶長幼,若無嫡子皇帝傳位時會優先考慮長子,除非迫不得已長子身亡或者德行有虧時才會考慮其他皇子。當時蕭景暄已經坐上了太子之位,只要小心行事不做過分的事順理成章就會成為儲君,扶持他本就是大義,扶持他只要守。

對比譽王先要費心費力與太子爭奪使梁皇廢除太子,重新立他為皇太子,即先攻再守,守已經不易還要攻,況且太子就算被費了,就一定能把握梁帝就一定扶譽王上位嗎?未必吧。就後面的劇情看,皇上介於譽王的生母,從始至終就只是把他作為一顆制約太子的棋子,從未想過要扶他上位。

而在後宮太子生母越貴妃專寵多年,又智慧過人,哪怕是皇后也不能打壓得了她,一個不小心還反吃暗虧。雖說後宮不得干政,可是枕邊風還是能影響皇帝的抉擇,尤其越貴妃早已把梁帝的性子摸得透透的了,知道怎樣討得梁帝歡心。

譽王雖然養在皇后膝下,畢竟不是生母,況且言皇后性情耿直不怎麼會討人歡心,也沒有越妃狡猾,但又想保全皇后之位,言氏的榮耀,做起事來多少有點顧忌。

兩相對比太子雖不及譽王那樣精明,但是越貴妃未必輸皇后,凡事稍微加以指點太子,謝玉選擇他合情合理。再說這樣不太聰明的太子也比較好控制,日後謝玉如若成功幫助太子當上儲君,那麼他在朝廷之前的話語權就會變得更加重要。

總之,扶持太子比譽王要容易,把握性更大。

譽王的聰明能幹很容易會被梁王猜忌,謝玉選擇避開

譽王的聰明能幹滿堂皆知,但是有時候一個人太過於聰明能幹就會招來忌憚與懷疑,太子的遲鈍看似不得梁王喜愛,實則深得梁王的信任,不然怎麼會立他為太子呢?

皇長子蕭景禹就是能力太強,也不避鋒芒,被梁帝猜忌致死。謝玉當年參與了此事,他應該比任何一個人都清楚梁王是怎麼一個愛猜忌、疑心重的皇帝。譽王有太多和當年齊王相似的地方,而謝玉如此精明之人,怎麼會讓當年的悲劇再發生在自己頭上呢?

於是沉默偽裝不參與黨爭,又在暗中支持太子就是謝玉最好的選擇,一邊不會被梁帝懷疑惹來麻煩,一邊又以絕對優勢幫太子獲得儲君之位,日後太子上位,他自然會得到太子的重用。這一朝和下一朝都能位極人臣,享盡榮耀,果然老奸巨猾。

謝玉扶持太子,更是太子的選擇

都說寶馬配好鞍,好劍配英雄。太子在當時朝廷中什麼樣的存在?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吧。太子畢竟是太子,譽王哪怕七珠也不敢給太子臉色,有著這樣的實力在朝廷上挑選人才不是揮手即來嗎?

放眼朝廷能有幾人能配太子所用呢?當時的夏江是隻聽從大梁皇帝所用的,而蒙大將軍蒙摯又是個粗人,唯有謝玉是最合適的人。如果自己不利用,日後也很有可能會被譽王拉去。這樣一來譽王的實力就會大過自己,太子怎麼又會讓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呢。

相反太子如果能得到謝玉的幫助,日後在朝廷中處理事情來就會輕鬆一些,所以譽王得知謝玉扶持東宮大怒且慌張,梅長蘇也說太子最強大的助力是謝玉,也謀劃了好大一個局去推倒謝玉。

黨爭就像大海,表面平靜,暗潮洶湧。太子與謝玉的結合是在相同利益的基礎上,一個雙向選擇的結果。太子得到謝玉實力就會大增,謝玉選擇扶持太子也是為自己找一個庇護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