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了這麼多年的《將進酒》,竟然是一首“假詩”?

一、《將進酒》的“jiāng”“qiāng”之爭

李白《將進酒》中的“將”字究竟該怎麼讀?

背了這麼多年的《將進酒》,竟然是一首“假詩”?

著名主持人撒貝寧曾在《開講啦》節目中,把這個字念成“jiāng”,引發觀眾質疑。90後的中學語文教材,都主張“將進酒”中的“將”字應念“qiāng”。理由是這個字有“請、願”的意思,“將進酒”意為“請你再喝一杯酒”,因此這裡應該讀成它的古音“qiāng”。

但隨即葉嘉瑩先生在某專題視頻中說:“《將進酒》不是李白自己起的題目,他是用古樂府的詩題。現在有些個人偶然看了一句,就自以為高明,就硬說《將進酒》的‘將’不讀‘jiāng’,讀‘qiāng’,這都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妄人。”

所以為了既知其一,也知其二,我們首先要從兩種讀音的來歷開始說起。

編於1908年的《辭源》,是一部古漢語專門工具書。在四卷本第二冊(商務印書館1985年修訂本)第874頁,“將”字注有三個讀音,分別是:

1、jiāng,即良切,平,陽韻;

2、jiàng,子亮切,去,漾韻;

3、qiāng,《集韻》千羊切,平,陽韻。

在第876頁,“將進酒”詞條卻沒有標註讀第三個讀音,千羊切qiāng,所以《辭源》認為,“將進酒”還是讀“jiāng進酒”的。

把“將進酒”讀為“qiāng進酒”,始於1970年編纂的《漢語大辭典》,第7卷第810頁“將進酒”詞條的“將”字旁邊注了一個小小的數字3,意為該字讀“將”的第三個讀音,即“qiāng”。在《漢語大辭典》中,對“將進酒”的釋義為“漢樂府鐃歌十八曲之一”,《將進酒》是古樂府詩題。宋代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解題說:“古詞曰:‘將進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但郭茂倩的引用,只說明瞭將進酒的語境,依然沒有確定它的讀音。而且所謂“大略”如此,可見郭茂倩本人對“飲酒放歌”的說法也沒有絕對的信心。

一般而言,“將”都是讀“jiāng”的,讀“qiāng”時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作“請、願”之用時。如果古樂府題《將進酒》讀“qiāng”,那麼“將進酒,乘大白”的意思就是“請喝酒,用大碗”;“將進酒,杯莫停”的意思就是“請你再喝一杯酒,不要停”。好像都說得過去。但“將”讀“qiāng”時,有其固定搭配的用法,即“將+賓語+無+謂語”,比如“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衛風·氓),再如“將子無死,尚能復來”(穆天子傳)。“將進酒,杯莫停”,明顯不符合這樣的語法規則。

背了這麼多年的《將進酒》,竟然是一首“假詩”?

不過詩歌本來就是一種打破日常規則的文體,李白更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詩人。所以縱觀最權威的五版李白詩文集註本:《李太白文集》(清王琦注)、《李白集校注》(瞿蛻園、朱金城注)、《李白全集編年註釋》(安旗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詹鍈主編)、《李太白全集校注》(鬱賢皓注),可以發現,王本和瞿、朱本都沒有註明讀音,而安本、詹本和鬱本,則主張“將”字讀“qiāng”。它們的依據,也來源於“將”有“請、願”之意,此時讀“qiāng”。

可見對於“將進酒”的讀音問題,各方專家學者,都有自己的堅持和道理。這使得“jiāng”“qiāng”之爭幾乎成為了一個死局。這個字還能夠被辨析出正確的讀音嗎?其實如果把文學史和語言史結合起來鑽研,這個問題並不算特別艱難。

二、《惜樽空》與《將進酒》

其實我們現在讀到的《將進酒》,並非此詩的原始版本。這首詩乃宴席上的即興之作,後來肯定又經過了李白的反覆修改,所以才流傳下來許多不同的版本。是的,天才如李白也是需要改稿的。在眾多版本的《將進酒》中,最接近詩歌原貌的,是敦煌殘卷B2544、S2049、B2567,以及殷璠的《河嶽英靈集》。而我們語文教科書上的《將進酒》,已經是明清通行本了。

背了這麼多年的《將進酒》,竟然是一首“假詩”?

在三份敦煌殘卷中,B2567最為珍貴,質量最憂,是《將進酒》的1.0版本。現抄錄如下:

惜罇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髪,朝如青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盃。岑夫子,丹丘生,與君哥一曲,請君為我傾。鐘鼓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古來賢聖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個版本的即興色彩更加濃厚,如“古來聖賢皆死盡”等句,一看就是脫口而出,沒有經過潤色的“原生態”詩句。另外,這個版本中,也並沒有“將進酒,杯莫停”一句,甚至連“詩題”都不叫《將進酒》,而叫《惜樽空》。所以李白的詩,其實和《將進酒》這個古樂府詩題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那麼《惜樽空》又有什麼來歷呢?

顧名思義,這個題目是感慨無酒可飲,與李白在宴席上的心理活動,以及詩歌的內容,都十分契合。這個題目也出自樂府古體:《前有一樽酒行》,李白恰巧也寫過,並被抄錄在敦煌殘卷P2567中。原詩如下:

春風東來忽相過,金尊綠酒生微波。落花紛紛稍覺多,美人慾醉朱顏酡。青軒桃李能幾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當年意氣不肯傾,白髮如絲嘆何益。

這首詩,和《將進酒》一樣,都表達了惜時嘆老的情緒,藝術風格也更加相似。李白完全有可能將《前有一樽酒行》即興改編成《將進酒》的前身:《惜空樽》。同樣是古樂府,與《前有一樽酒行》相比,《將進酒》雖然也是寫燕樂賓客,但重在勸誡,告訴世人不能醉酒敗德。比如南朝何承天所做的《將進酒》:

將進酒,慶三朝。備繁禮,薦嘉餚。榮枯換,霜霧交。緩春帶,命朋僚。

車等旗,馬齊鑣。懷溫克,樂林濠。士失志,慍情勞。思旨酒,寄遊遨。

敗德人,甘醇醪。耽長夜,或淫妖。興屢舞,厲哇謠。形傞傞,聲號呶。

首既濡,赤亦荒。性命夭,國家亡。嗟後生,節酣觴。匪酒辜,孰為殃。

——《宋書·樂志》

此詩盡述醉酒之醜態,與李白之《將進酒》在意境上相去甚遠。不過李白牛逼就牛逼在,他開創了這一詩題的新傳統。自他以後的文人墨客,在寫《將進酒》時,思想內容都紛紛倒向懷才不遇、醉酒忘憂。至於古樂府的《將進酒》詩題是什麼內容,已經無人關心了。

所以,我們在探討《將進酒》中“將”字的讀音時,不必糾結該字的古音是什麼,古樂府的《將進酒》又是什麼意思。因為此“將”非彼“將”,我們更應該從詩句本身的含義,以及詩歌修辭的慣例,來分析“將進酒”的正確讀音。

三、結論

李白可以將《前有一樽酒行》改編成為《惜空樽》,但最基本的詩歌對仗和修辭傳統,仍然是需要遵守的,否則詩也就不成詩了。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中,“將進酒”並非孤例,而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用法。比如:“鴨綠滿缸將進酒,花光凝椀正歌茶”(明·區越);“河橋將進酒,津樹遠含情”(明·張萱);“青春將進酒,白日倩揮戈”(明末清初·陳子升)等。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將進酒”無論是與“正歌茶”還是“遠含情”對仗,它都是一個副詞,表達“將要”的狀態,而且“請、願”這樣的動詞。當它與“倩揮戈”對仗時,雖然“倩”是動詞,但其含義恰好就是“請、願”,而古詩詞通常不會用同義詞對仗。所以這裡的“將”,依然是“將要”。

既然歷代詩人都把“將進酒”解作“將要”之意,那麼它的讀音自然應該是“jiāng”,此乃依據之一。

可能有人要提出疑問了,如果“將”讀“jiāng”,那麼“將進酒,杯莫停”的意思就是“將要喝酒,別停”?不通順啊。

這就要先解釋一下,何為“進酒”。

“進”有兩種含義,一為“進食”,二為“進奉”。在古典文獻中,較早出現的是“進奉”之意的“進酒”,而且一直都是最常規的標準用法。如《韓非子·十過》:“故豎陽之進酒,不以仇子反也”,這裡的“進酒”,就是僕從奉酒勸飲的意思,與現代常用的“敬酒”一詞類似。所以“將進酒,杯莫停”的意思,就像是飯局上主人對客人說:“我這就親自給您斟一杯,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將”字依然是一個表示“將要”的副詞,應該讀“jiāng”,此乃依據之二。

無論是從詩歌修辭,還是從文義上來看,“將進酒,杯莫停”都是“將要再為您奉上一杯酒”的意思,“將”讀“jiāng”是毫無疑問的。李白的《將進酒》詩題,來源於後來才加上的“將進酒,杯莫停”一句,與古樂府題目《將進酒》關係不大,應該跟著詩句來讀,因此《將進酒》的“將”,也應該念“jiā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