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不死前順利交接皇位?

山尼64953356


說起康熙世人最先想到的是除鰲拜、平三番、拒沙俄、收臺灣,何其壯哉。不過其晚年卻留下了人生汙點,吏治廢弛,貪腐叢生。但是對於滿清來說最大的隱患來自於皇位繼承人的懸而未決。



圖康熙劇照

康熙其實很想順利交接皇位

康熙早年曾效仿前朝,在二皇子剛出生不久就立他為太子,不過太子胤礽資質平庸又耐不住寂寞,不忍江山落入此人之手的康熙對他兩度廢立。

1708年康熙帶諸皇子巡幸塞外,想要爭儲的大皇子向康熙告發太子暴虐無德,縷有僭越之事。此時康熙便有所懷疑,更加過分的是,某日夜裡,胤礽在御帳外用刀劃破營帳,窺視康熙,被侍衛當場抓獲,因此康熙下定決心廢了他太子之位。


圖胤𧘌劇照

後來因太子之位空懸,皇子們蠢蠢欲動,串聯已久的八皇子,被眾多大臣推薦為新太子人選,這令敏感的康熙感到了威脅,轉而又復立便於掌控的二皇子。

此事過後的二皇子仍不知悔改,在康熙親征期間,肆意妄為,更是在得知父皇即將病死塞外的消息之後,極忙令人趕製龍袍、皇冠。整個太子府上下一片喜氣之像。命不該絕的康熙偶的傳教士帶來的西藥得以痊癒,凱旋而歸的康熙知道此事後大怒道:“此子既無忠君之道,又無愛父之心,與牲畜無異。”第二次將其廢立。


被太子之事傷透心的康熙直到晚年都沒有在朝堂上明確太子人選,直至將死之時才命人宣讀遺詔確立新君。

不過這份遺詔卻成了幾百年來的懸案。

野史傳言,雍正篡改遺詔,不過此種說法疑點太多。一,宣詔之前,無人知曉詔書內容,雍正不可能冒死為大逆不道之事做準備。二,聽詔之人皆是皇子,重臣,雍正不可能短時間內力壓眾人篡改遺詔。三,此時康熙尚在,定會提前準備兵士,以防有人圖謀不軌。


圖雍正。我冤枉啊,我真的沒改。

那麼康熙既然早早選定皇四子,卻不早發上御,昭告天下呢?

擔心他恃寵而驕

廢太子早年雖無大才,卻也合格,只是久居太子之位,心生傲慢,懶惰,又因其兄弟多為可堪大用之人難免心中生亂,觸怒康熙,落得悲慘下場。與其如此不如讓雍正既能看到希望,又不能馬上得到,使其不敢懈怠。

護子心切,故弄玄虛

美玉圓潤,亦有瑕疵。不立太子之時,諸皇子之間彼此掣肘,假如立雍正為太子,其他皇子必定群起而攻之。雖然雍正嚴於利己,但人無完人,難免馬失前蹄,到時康熙只能丟卒保車,廢掉雍正,保大清江山穩固。


圖雍正劇照

所以康熙不是不想順利交接,只是臨死宣告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愛上驢的貓咪


再好的帝王也有一個共同點,可能就是放不下手中的權力,畢竟上來之前都是有相當的競爭者。其次,九子奪嫡的激烈程度之大,也會有一些顧慮。


自始至終243337012


當了那麼久天子,哪裡想輕鬆退休,然後兒子們都太能幹,鬥得兇,怕萬一傳位後難以收場,不得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