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牽掛的孫子,深受雍正重用,為何卻被乾隆囚禁至死?

李淑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您這題目要是被乾隆瞅見了,那三尺厚的棺材板都摁不住,他可要和你掰扯掰扯這道理。

其實瞅著這題目,一般的小夥伴也要犯嘀咕:“這不是說康熙最喜歡的是乾隆嗎?就是因為有這乾隆大孫子在,康熙才一狠心一跺腳把皇位留給了雍正,雍正能當皇帝那是沾了乾隆的光。”

您要真有這想法,您別怪俺笑話您,這您也信,康熙到了晚年,天天的九子奪嫡,手心手背這都是肉,愁的腦門都起疙瘩了,還想兒子以後,孫子的事,這明顯多餘。

雍正能登基上位,那全賴人家的性格使然。當年康熙南征北戰把個家底禍禍的也差不多了,急需要一個摳門皇帝把經濟命脈給把持住,要把持不住,這後果那極為嚴重,所以皇位這事根乾隆不乾隆的沒啥關係。

您自己個想一想,康熙走的時候國庫才八百萬兩,雍正走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六千萬兩。

就是這六千萬兩,撐起了乾隆瀟灑的揮霍時代,不然哪能撐那麼長時間。

再說因為乾隆所以雍正當皇帝,這就不成立,壓根就是乾隆給自己個臉上貼金,畢竟乾隆這輩子特別的崇拜自己的爺爺,啥都要效仿。

誰才是康熙最喜歡的孫子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那麼康熙最牽掛的孫子是誰呢?”

說出來您都想不到,是太子的兒子弘皙,就是哪個連著被康熙廢了兩次的胤礽的娃。

想當年太子這都被廢,圈了起來,可康熙仍然喜歡這孫子,還公開說過:

“弘皙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尚爾貶處允礽(胤礽)矣”

所以太子被立了廢,廢了立的,扯皮一樣的弄了大半天,您要說這當中間沒有弘皙一點點因素,這真說不過去。

所以這感覺就是,但凡有一點可能,康熙都想越過這幫子讓他煩透了的兒子們,直接把皇位丟給弘皙。

當然這中間就沒有啥可操作性,因為康熙這幫兒子就沒有一個是缺心眼的,能力一個比一個牛掰,他要是真這麼幹了。

當年大明朝朱棣和朱允炆之間的靖難之役可真就在眼跟前了,所以忍痛割愛,只能留下憐惜而已。

您要知道,康熙手底下的孫子一共有九十七個,被康熙親手調教的也就倆,而長時間被調教的也只有弘皙,乾隆那是康熙快走的前一年才進的宮。

所以這兩下一比較您就知道誰貴誰輕了。這不後來太子被廢第二次,康熙還特別指出,這事和弘皙沒啥關係,而且說明自己很喜歡他,還封為了親王。

您自己個瞧瞧,爹讓廢了還讓圈禁起來,兒子反而做了親王,所以這當中間您就能體會得到康熙是多麼的喜歡弘皙。

但是誰讓弘皙攤上胤礽這麼個不爭氣的爹,他也只能望著皇位嘆息了。

後來的事

別說是康熙了,就是後來上臺的雍正,對弘皙都保持著足夠的警惕。

加封了他為和碩親王,這事有一定的原因是藉著弘皙這塊牌子,表現一下雍正的兄友弟恭的意義,但當中間您要說沒有安撫弘皙之意,這真說不過去。

這不前腳封了,後腳雍正就把弘皙踢出了北京城,擱北京城的郊外去住了,這距離一拉開就是八十里地,這就是對弘皙的防範。

咋說呢?弘皙咋也經過康熙多年的調教,哪能不明白其中的關節呢?所以對雍正那是規規矩矩的,甚至還叫雍正為皇父。

所以雍正和弘皙的關係,微妙的很,但至少也能維持個表面平和,也算是個天下太平。

不過這種平衡,這種表面上的平和,在雍正去世之後就被打破了。

畢竟弘皙和乾隆倆人個康熙眼跟前這都呆過,弘皙可是知道乾隆是個啥德性的人。所以他就知道,這種平和很快就要被打破。

其實弘皙的懷疑也是有依據的,後來乾隆上臺,他的帝位一穩當,就把雍正很多好的措施踢到了垃圾堆裡邊,又恢復了康熙後期那種放縱奢靡的朝局格式。

最簡單的是,雍正所重用的大臣,您自己個瞅瞅有那個好的?其中李衛,那是死的早,要是趕到乾隆手裡邊,乾隆自己個都說了,讓他不得好死。

還有那有名的腦袋鐵的塞鋼筋的田文鏡,這都受到了牽連。

還有張廷玉,這就不用說了吧,後期是咋個自己作踐自己,才躲過了乾隆的清洗。

所以弘皙感覺自己個這不得好,那麼他就有了謀逆的心思。

這就是乾隆朝有名的弘晳逆案,當然這事最終也沒有成功,弘皙被乾削了爵位,踢出了宗室,還給了一個名字叫四十六,這其實就比雍正那阿奇那,塞黑絲強那麼一丟丟而已。

其實就是羞辱弘皙,你這都四十六歲了,還想幹啥呀!

就是這麼個過程,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康熙皇帝極度喜愛的“嫡孫”弘皙,曾幾何時也是“皇太孫”般的存在。

弘皙,生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的次子。由於胤礽的結髮妻子瓜爾佳氏(石氏)並沒有誕育子嗣,再加上胤礽的長子早殤,因而由側福晉李佳氏所生的弘皙就此成為了胤礽所有在世的兒子中年齡最長、出身也最為高貴的,所以,不管是胤礽,還是康熙皇帝本人,都將其視為“嫡出”。

對於弘皙,康熙皇帝可以說是非常的喜愛,同時也寄託了康熙皇帝非常厚重的期望,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時康熙皇帝與太子胤礽的之間的矛盾已經開始激化。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第一次親征噶爾丹期間生病,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前去探望,然而對於康熙的病情胤礽表現出了漠不關心、毫無所謂的樣子,因而引得康熙皇帝對其的巨大不滿,並對其進行了一番訓斥後將其趕回了北京。

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康熙開始對胤礽逐漸不滿。一方面,胤礽貪婪無度,生活奢靡,甚至主動向官員們索賄,影響極為惡劣,另一方面,胤礽對於朝臣和其他兄弟們態度蠻橫,更加招致了朝臣們對其的不滿。康熙對此也是極為氣憤,並且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將胤礽的叔姥爺,同時也是他的政治靠山索額圖處死,希望籍此提醒太子胤礽能夠改過自新,然而胤礽的表現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是用幾乎於“報復”的心態來對抗康熙,其惡劣表現較之以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面對如此不堪的胤礽,康熙出於對朝局穩定的角度考慮,以及念及與自己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之間的感情與赫舍里氏家族的功勳,繼續對其抱有這希望,同時康熙也將開始將自己的心血用以撫養和培養自己的孫子弘皙上。

弘皙也就這樣,一直生活在宮中為康熙皇帝所養育。康熙皇帝一生共有35個兒子,這些皇子一共為他誕育了97位皇孫,而能夠為康熙接進宮中,受到康熙皇帝親自調教的皇孫也就只有兩位,一位就是弘皙,另一位則是雍正的兒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只不過弘曆是在康熙去世的前一年才被接進宮中,與康熙朝夕相處的時間也僅有短短的一年,況且撫養弘曆的任務康熙更多的是交由自己的兩位妃子,即後來的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以及愨惠皇貴妃佟佳氏。如果論在宮中的時間和受重視的程度,弘曆自然是無法同弘皙相比。

與此同時,毫不誇張的講,如果太子胤礽沒有被康熙廢黜,能夠順利繼承皇位,那麼弘皙無論是從繼承合法性的角度,還是從受到祖、父寵愛的角度,都是胤礽之後繼承大統的不二人選。

然而歷史沒有假設,弘皙終究是要與皇位擦肩而過的。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第一次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儘管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礽被複立為太子,但是他並沒有從“一廢皇太子”的過程中吸取教訓,表現依舊暴戾荒唐,最終“託合齊會飲案”爆發,對其已經徹底絕望的康熙皇帝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將胤礽廢黜,並將其圈禁在了鹹安宮,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去世,再也沒有出來。

雖然胤礽被廢黜並且被圈禁,但是康熙皇帝此時依舊非常喜歡著自己的這個孫子,甚至他曾公開表示:

“弘皙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尚爾貶處允礽(胤礽)矣”

如果沒有朱元璋去世後將皇位傳給朱標之子、自己的皇孫建文帝朱允炆,進而引發“靖難之役”的歷史教訓,弘皙繼位並不是沒有可能。只是“九子奪嫡”的慘烈,讓身處晚年的康熙看到了兄弟鬩牆、骨肉相殘的觸目驚心,因而也就此放棄了這樣的想法。而為了弘皙的未來與安穩,康熙也在臨終前用一道旨意加以維繫:

"廢太子、皇長子性行不順,依前拘囚,豐其衣食,以終其身。廢太子第二子朕所鍾愛,其特封為親王。”


雍正皇帝繼位後,對於弘皙以及廢太子胤礽,可以說是禮遇有加。

雍正皇帝是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第二天即十一月二十一日,就冊封弘皙為多羅理郡王,與雍正皇帝最為鐵桿的支持者,和碩怡親王十三阿哥胤祥是同一天被冊封,足可見雍正對其的重視。

雍正二年(1724年),廢太子胤礽去世,雍正依照和碩親王的禮儀治喪,並且追封其為和碩理親王,併為其上諡號為“密”。

對於弘皙,雍正也給予了其足夠的尊重。

雍正將其安頓在距京城二十里的鄭各家莊王府,保證其生活,並派兵進行了拱衛,弘皙就此得以安然生活。雍正八年(1730年),弘皙被冊封為和碩理親王,算是正式襲承了其父親被追封的爵位。

與此同時,弘皙對於雍正也是非常尊重及尊敬,甚至將雍正尊稱為“皇父”,足可見二人關係之融洽。

實際上,雍正對此對待弘皙,也是有著一定的原因的。

一方面,如此對待弘皙的最大作用在於宣揚雍正的懷柔之道。

雍正登基後,對於其他康熙皇子可以說採取了“兩極分化”的態度。對於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這樣的政敵們,兄弟用非常殘忍的手段將這些兄弟們圈禁的圈禁,迫害的迫害,結局都是非常的悽慘。相反對於支持自己以及保持中立的康熙皇子們,雍正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實際上不僅僅是十三阿哥胤祥得到了重用,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得到了提拔,包括五阿哥胤祺,十二阿哥胤祹等人也都是以善終收場。

雍正善待弘皙,便是為了拉攏宗室成員對於自己的支持,同時也是反擊對於自己的不利輿論的一項重要措施。

另一方面,雍正也是為了證明其繼位的合法性。

雍正在“九子奪嫡”中,並沒有像八阿哥胤禩等人一樣,有著明顯的扳倒太子胤礽的行為,並且極力掩飾自己的奪嫡之心。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雍正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與器重。面對康熙皇帝非常寵愛的皇孫,同時也是胤礽之子,雍正只能將其善待,才能凸顯其於胤礽的和諧關係,彰顯其嫡位流轉的連貫性以及皇位傳承的合法性,這也是政治統治的需要。

當然,廢太子胤礽以及弘皙能夠及時認清形勢,對雍正“卑躬屈膝”,也贏得了雍正好感,進而獲得了優待。

不過雍正對於弘皙也沒有放鬆警惕,實際上,將其安排在京城之外並且派人守衛,也是處於一種提防的目的。而弘皙在整個雍正朝都表現的安分守己,只不過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後,弘皙也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


“弘晳逆案”爆發,弘皙終為乾隆所處置。

雍正十多年的厚愛,對於弘皙來說,並沒有撫平他失去皇位的“創傷”,於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藉著乾隆皇帝剛剛登基,立足未穩,連同了包括莊親王胤祿,寧郡王弘晈,以前同為康熙皇帝孫輩的宗室弘升、弘昌等人,“結黨營弘,往來詭秘”。這些人經常聚集一處,監理機構,謀劃分工,並且“心懷異志”,甚至對乾隆行“詛咒之事”,這些在當時都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但是很快,乾隆皇帝以時任查辦正黃旗滿洲都統弘升為突破口,迅速將這一陰謀奪權篡位的政治集團一網打盡,包括弘皙、胤祿、弘晈在內的眾位宗室王公,皆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嚴懲。

這便是乾隆朝初年非常非常著名的“弘晳逆案”,而這也是康熙朝時期“九子奪嫡”的延續,依舊是皇族之間內部的權力鬥爭產物。

弘皙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挑戰皇權,一方面是他對於權力、對於皇位的執念,另一方面,也是處於對自己未來處境的擔憂。

在弘皙看來,乾隆皇帝在登基之初,立足未穩之際,尚且能維持雍正朝時期的現狀,但是一旦乾隆的皇權穩固,對於政敵的清算以及前朝政治勢力的清洗也必將成為必然。這不僅僅是歷朝歷代君主交替時必將經歷的“既定程序”,也是乾隆皇帝本人的性格使然。

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僅弘皙對此非常的忌憚,包括備受雍正信任器重的莊親王胤祿,受到怡親王胤祥功勳萌陰,直接倍加封為寧郡王的弘晈,多少也有這樣的擔憂,也才會向弘皙靠攏。

果然,後來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弘皙等人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備受雍正寵信的鄂爾泰、張廷玉、李衛、田文鏡等人,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乾隆皇帝的批判與懲治,特別是張廷玉,結局可謂是非常的淒涼。而除了朝中要員,王公宗室之中,被乾隆懲治的也是大有人在,這些人或是降爵,或是被處罰,不約而同的成為了乾隆皇帝鞏固皇權的政治犧牲品。

因而也可以推斷,即便弘皙沒有“謀逆”,乾隆皇帝能讓其善終的可能性也非常的低。

相較於弘皙,乾隆的出身並不高貴,畢竟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生母只是王府的格格,就是級別高一點的侍女,況且就連乾隆本身的身世都是勤工一大迷案。並且乾隆皇帝最引以為傲的“聖祖寵愛”,相較於弘皙也是完全不值得一提,畢竟自己只跟著康熙在宮中呆了一年,而弘皙在跟隨康熙的時間遠遠長過弘曆,並且一直以來都受到了康熙的重視。

再加上弘皙的生父胤礽是康熙朝的廢太子,如果不是康熙“兩廢皇太子”以及雍正的“秘密立儲”制度,單純從出身來說,乾隆並不具備登上皇位的優勢,因而對於更有繼位合法性的弘皙,乾隆必然不會讓其安然存活於世。

即便是乾隆能夠善待弘皙家人,但是弘皙的悲慘結局從乾隆登基的那一刻開始,已然是命中註定的了。

最終,伴隨著“弘晳逆案”的勘破,弘皙被乾隆皇帝削宗奪爵,逐出宗室,並被改名為“四十六”,弘皙也在乾隆七年(1742年)。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皙才被乾隆皇帝下令恢復本名和宗室身份。


雍親王府


弘皙是廢太子胤礽的長子,康熙的皇長孫。“小兒子大孫子,老頭老太太命根子”,作為滴長孫,康熙對弘皙有特殊眷顧,從小把他養育宮中。而且弘皙聰明伶俐,康熙除了享受弘皙給他帶來的天倫之樂,還有意培養他成為第三代國家領導人。



康熙對太子不滿,曾兩度廢掉太子,他作出廢立決定相當困難,這其中就有弘皙的因素。弘皙很優秀,是當皇帝的好坯子,廢掉太子,他也就失去了當皇帝的機會。

朝鮮的《李朝實錄》就記載,弘皙賢,康熙希望將來他可以接班當皇帝,廢太子,弘皙就失去了機會,康熙猶豫不定。

康熙最終廢了太子,把他圈禁鹹安宮。按照乾隆的說法,胤礽獲罪康熙,實際上,說得罪康熙更為合理,胤礽被圈禁,康熙並沒有實際證據。弘皙作為胤礽的兒子更沒有犯錯,相反,康熙臨終還特別關照,要封弘皙為親王。



雍正在胤礽當太子時兩人關係很好,胤礽被圈禁威脅不到雍正的皇權,再加上有康熙老皇帝留下的話,所以雍正待弘皙不錯,基本保證能弘皙衣食無憂。但也僅僅是衣食無憂而已,受重用說不上。

弘皙是嫡長子,又賢明,沒犯啥錯誤,正常情況下,他才是當皇帝繼承大統的人選,可是沒當上,心有不甘,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讓乾隆感受到皇位受到威脅,這是乾隆不能容忍的。看看乾隆說的話,就可以清楚他圈禁弘皙的原因。

乾隆說,我父親雍正皇帝,在雍正元年就把立儲君的密摺放在了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還有一份密詔帶在父親身上,父親駕崩,張廷玉當著眾大臣的面打開的遺詔,上面寫得清清楚楚讓我繼承大統。這意思很明確,我乾隆是合理合法繼承的皇位,不是偷來的,也不是搶來的。

乾隆還說,按照父親留下的方法,我也早早擬詔確立了繼承人,並把詔書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而且我立的也是嫡子,只是嫡子早夭,不得已才讓張廷玉取下更換。那意思,我也是要立嫡的,無奈死了。胤礽是康熙嫡子不假,你弘皙是康熙嫡孫也不假,該立也是真的,可你父親胤礽犯錯被廢了,你失去了繼承資格。



乾隆又說,弘皙對我傲慢無禮,在家做超越禮制的事情,和阿其那、賽思黑一樣,心懷異志,所以不得已只能把他圈禁起來。

弘皙賢明,有點像八賢王胤禩,就是因為賢明,有能力,對皇權有威脅,胤禩最後成了阿其那被雍正殘害至死,而弘皙被乾隆圈禁至死。

當然,弘皙所處環境要比胤禩好很多,乾隆繼位合法,而且弘皙在太子胤礽被圈禁後,始終被養著,沒有任何權力,實際上他對乾隆沒有多大威脅,如果他超脫一些,承認現實,不問政事,乾隆沒必要整治他,他完全可以福壽一生。


豫有得


從問題的表述,應該明確,這個讓康熙皇帝至為牽掛的孫子應該是廢太子胤礽的次子愛新覺羅·弘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弘晳逆案”的主角。

康熙三十三年,太子胤礽的第二子愛新覺羅·弘皙出生,因為其父胤礽的太子身份,康熙皇帝對這個孫子甚是喜愛。

有多喜愛?我們從相關歷史文獻的記載中,能夠看出端倪:

《朝鮮李朝實錄》記載:

1、康熙五十三年,朝鮮使臣回國向朝鮮國王回報關於“太子胤礽被廢”一事的看法:

“允礽之子弘皙頗賢,難於廢立允礽”。

2、康熙五十六年,朝鮮使臣再次提及弘皙:

“弘皙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尚爾貶處允礽矣”。

一個皇孫能夠得到外國使臣的倍加關注就足以說明康熙皇帝在平日裡對弘皙的重視和喜愛程度。而這種喜愛能夠上升到皇儲廢立這等國家大事,就更能說明弘皙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地位。而且,康熙五十三年和康熙五十六年乃系太子胤礽二次被廢,被圈禁宗人府的時期,此時的弘皙並沒有因為其父胤礽的罪過而失去康熙皇帝的寵愛,這更能說明弘皙有多麼被康熙皇帝看重。

3、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大限將至,而其臨終前的安排,更能說明問題:

"廢太子、皇長子性行不順,依前拘囚,豐其衣食,以終其身。廢太子第二子朕所鍾愛,其特封為親王”。言訖而逝。

康熙皇帝臨終之時為了後世政局穩定、皇四子胤禛的皇權穩固,仍然不忘交代胤禛永遠圈禁胤礽和胤褆,而對於胤礽的第二子,也就是弘皙卻破天荒的予以親王爵位晉封。有清一朝,先帝臨終晉封親王爵位的事例,只在道光皇帝的傳位遺詔中出現。道光皇帝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之間的皇儲選擇時,一度陷入難以取捨的境地,只能一個用以皇位傳承,一個晉封親王爵位,方能起到自我心理平衡的目的。

康熙皇帝臨終將一個皇孫晉封為親王爵位的舉動無疑也是出自此種心情的考慮,也就說明弘皙曾經一度被康熙皇帝屬意皇位傳承,可見康熙皇帝對於弘皙的喜愛。

4、《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記載了雍正皇帝登基後,對於弘皙的安排:

弘晳分家住處距京城二十里鄭家莊王府為康熙帝聖意安排安居。

由此可見,弘皙之所以在雍正朝依然能夠得到重視和厚愛,也是因為康熙皇帝的臨終安排。

雍正皇帝登基後,對於弘皙,也是倍加恩寵,充分重視: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即康熙駕崩第二天,雍正皇帝就準備冊封侄兒弘晳為多羅郡王王爵。(雍正皇帝雖沒按照康熙皇帝的安排,將其晉封郡王爵位,但此項晉封已屬特殊恩寵。)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命弘皙遷居鄭家莊王府,並以隆重禮數以禮相待,命數千名兵丁家臣奴僕保護理郡王弘皙的鄭各家莊王府。(要知道,此時的胤礽仍然被圈禁在宗人府,按照大清律例,胤礽家屬也應居住於此。)

雍正八,理郡王弘晳承襲其生父允礽和碩理親王王爵,成為同輩中爵位最高等級者。(此時雍正皇帝已經成年的皇子——弘曆、弘晝卻並沒有被晉封爵位。)

雍正九年九月,雍正的嫡妻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病逝,理親王弘晳親出任使節贊冊寶,並且行祭奠大行皇后之禮。(此項職權一般情況下,只能由皇帝長子或者嫡子擔任)

至於雍正皇帝為何如此寵愛這個曾經取代自己成為大清皇帝的侄兒,個人認為有三點原因:

1、雍正皇帝為皇子時,得到了太子胤礽的特殊照顧,對弘皙的恩寵乃系對胤礽疼愛的報恩;

2、雍正皇帝即位之初,皇權並不穩固,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勢力強大,對雍正皇帝的皇權造成了巨大威脅。為了拉攏皇室宗親,增強自身政治勢力,雍正皇帝對弘皙的寵愛無疑就是對曾經“太子黨”勢力集團的拉攏;更是對那些持有觀望態度的皇室宗親的拉攏手段。

3、康熙皇帝臨終對於弘皙的遺命安排,也是雍正皇帝不得不對弘皙倍加重視的原因之一。

那麼,這個深受兩代帝王恩寵的,康熙皇帝事實上的嫡長子長孫,為何到了乾隆朝命運突變,甚至到了被圈禁至死的悲涼下場呢?

直接原因:雍正皇帝當政期間,對昔日政敵的大肆清理,對政局環境的刻意恐怖化、緊張化,讓原本應該直接繼承皇位,或者胤礽之後繼承皇位的弘皙雖然有著“篡位”之心,卻也沒敢輕舉妄動。乾隆皇帝登基後,為了鞏固皇權、顯示新皇恩寵,採取了一系列手段用以緩和緊張的政局環境。

對皇位一直耿耿於懷、並不死心的弘皙終於找到了機會,聯合眾位皇室宗親,準備發動“篡權”政變。但此政變尚未發動,便被乾隆皇帝發覺,將弘晝一干人等,嚴厲處罰,並根據弘皙當時的年齡,將其改名四十六,廢黜宗室身份、削爵、永遠圈禁。

客觀原因:

1、其實,就算弘皙在乾隆朝老實巴交,也會得到乾隆皇帝的清算,只是時間會稍微晚些。乾隆皇帝出身不高,他之所以能夠繼承皇位,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康熙皇帝對自己的喜愛,那句“朕自幼蒙聖祖康熙爺疼愛”掛在了他嘴邊整整六十年。而事實上,康熙皇帝直到康熙六十年才見到弘曆,才將其帶回宮中親自教養。康熙皇帝對弘曆的恩寵和疼愛,較之弘皙遠遠不如。如果真按照這個理由繼承皇位,那麼大清的皇帝應該是弘皙而不是弘曆。所以,乾隆皇帝肯定不會留著這個嚴重威脅自己皇權的堂兄。

2、乾隆皇帝原本就對雍正皇帝抱有一定程度的不滿和意見,對於雍正皇帝厚愛十三弟胤祥的舉動不滿;對於雍正皇帝厚愛弘皙卻數次忽略自己的舉動,更是不滿。乾隆皇帝雖然貴為大清君主,但其對胤祥後代的嚴厲打擊就足以說明他的心胸並不寬廣,對於弘皙的清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是@正說清代十二朝,專注清朝歷史解析,歡迎關注。個人見解,歡迎提出不同意見和建議。


正說清代十二朝


乾隆上位以後天天吹牛皮,說他爹當皇帝(雍正)都是依靠他受到康熙皇爺爺的寵愛才得以讓他爹當上了皇帝。真是一張白紙畫個鼻子好大一張臉啊。康熙是對十幾個兒子都不待見。對十幾個孫子都是是否喜歡,但其中康熙最喜歡的不是乾隆,而是太子胤礽的長子康熙的長孫弘皙,康熙孫子輩裡,在康熙生前封王只有弘晳。而不是他弘曆。在這一點上乾隆爺有點自作多情了。

愛新覺羅·弘晳(1694—1742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長孫,廢太子理親王胤礽第二子 。由於胤礽是太子的關係。子憑父貴,弘晳自幼深受康熙的喜歡。自幼撫育宮中,但可惜啊,胤礽無能失去太子之位,弘晳這個板上釘釘的太子也就失去了。雍正登基以後,對廢太子一家不錯。雍正加封弘晳為理郡王。理郡王弘皙是雍正登基最早封王爵的侄子輩。雍正二年胤礽薨世,此時弘晳年僅25歲。雍正八年晉封親王。但必須指出的是 雍正一朝弘晳只有尊榮而無實權。當然,弘晳也 表現的十分“老實”。應該說,雍正得位不正是整個宗室的“共識”、當然也在弘晳的心裡生根發芽。在乾隆登基登基以後。情況發生了驚天逆轉。

弘皙是否真心臣服於乾隆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不要忘了, 首先距離儲位很近不是弘曆而是他弘皙、滿清宗室當中對雍正的不滿則是大有人在,這些人是否擁護乾隆恐怕很難講,弘皙作為康熙的長子長孫在宗室中具有很大“感召力”近親宗室怡親王胤祥的世子弘昌、弘晈(襲爵怡親王),恆親王世子弘昇,莊親王允祿次子弘普(後追封莊親王)、他們都和弘皙交厚,就連莊親王允祿對弘皙抱有很有好感。這些人應該就是日後弘皙謀反的團隊人員。或者是在他們的鼓動之下,弘皙那顆不安分的心徹底萌發了,野心一旦成長就無法遏制。

乾隆即位以後,宗室是以莊親王允祿為中心形成了一個以近支宗室組成的政治集團,這些人希望能夠讓康熙長孫弘皙繼位,認為他根正苗紅血脈最正最純,所以讓弘皙繼位,應該是近親宗室的“統一認識”他們暗中相互串聯,與剛剛繼位的乾隆皇帝相對抗,政變集團的核心就是允祿以及怡親王胤祥世子子,恆親王世子。這些人都是雍正登基以後的最大獲利者。但為何還要“造反”呢?

原因就在於雍正將近親宗室排除在最高權力核心之外。在雍正駕崩時候的遺詔安排,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輔政。也就是入主軍機處。但乾隆登基以後,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則被剔除在外,而且乾隆有旨親王宗室不入軍機處。這個慣例直到慈禧主政以後才被打破(恭親王入住)。乾隆的做法對不對再說,但他有效地限制了宗室手中的權力,安定和穩固了皇帝的權力,但這種做法引起宗室的不滿,極大地傷害了宗室的利益。為此他們意圖發動政變,從而推舉弘皙繼位。弘皙在他們“鼓舞”之下,也想奪回屬於自己的帝位。

但乾隆對此早有察覺,但自己剛剛登基,一切還得以穩定上,在乾隆四年,乾隆突然出手,將一干人等全部拿下。在乾隆四年十月,有人“舉報”弘皙等人與莊親王“結黨營私。意圖不軌。”乾隆命宗人府查訊此案(未經刑部)。查明以後將允祿、弘皙、弘昇革去王爵,永遠圈禁,弘晈、弘昌、弘普、寧和具革去本身爵號。一律圈禁。但對於弘皙依舊是網開一面。(畢竟他爹有遺訓,不可動弘皙)乾隆只是下令革去親王,免於圈禁,仍準其鄭家莊居住。就是讓弘皙在家呆一輩子。經此一事,弘皙徹底完了,也許是驚嚇過度,在清乾隆七年死於鄭家莊,終年49歲。

而關於“弘皙命案”所有資料和檔案都被乾隆銷燬。當初負責審理此案的福彭與訥親(遏必隆之孫)都沒有善終,胤礽、弘皙父子兩代為了皇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都在監禁中走完餘生。生生世世莫生帝王家也許是他們最後的哀嘆吧。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清水空流


(弘皙)


這應該是乾隆四年的“弘皙謀逆案”。

我認為乾隆帝之所以在乾隆四年突然發作“弘皙謀逆”,並不是弘皙真的謀逆,而是乾隆帝為他的父親雍正朝緊張的宗室關係“善後”。

我們先不看弘皙,看看“弘皙謀逆案”裡牽扯到的其他幾位主要宗室。

怡親王系的弘皎與弘昌。

恆親王系的弘升

以及莊親王允祿以及其子弘普。

這裡面弘昌雖然是怡親王庶長子,但是從雍正帝開始就不是很喜歡他,還公開訓斥過他,而且從雍正帝的訓斥來看,怡親王胤祥本人也不喜歡他這個兒子。

弘皎雖然被雍正帝封為世襲罔替的郡王,但他其實是事實上的嫡長子,可怡親王頭銜偏偏落在了他同母弟弟弘曉頭上,他心裡是有怨氣的。

弘升也是這樣,他本來是恆親王世子,大概是因為太能幹了,結果被雍正帝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革除了世子爵位,等於是到手的郡王沒了。

弘皎、弘昌、弘升三人都對雍正帝不滿,這種不滿不是乾隆帝繼位後通過一些小恩小惠可以化解的。

弘皎覺得自己明明是怡親王事實上的嫡長子,結果卻莫名其妙的降級成了郡王。

弘昌則認為自己是怡親王庶長子,就算要封郡王,他作為庶長子也應該封他。

弘升當然更有理由了,他明明是恆親王世子,結果被雍正帝以莫須有罪名把世子爵位革除了。


類似弘皎、弘昌、弘升三人這種情況,雍正朝時期還有很多,這些對雍正帝嚴酷手段不滿的宗室,因為乾隆帝繼位後為了緩和他父親生前朝政和宗室的緊張空氣,故意放鬆對宗室的控制,而讓宗室對雍正帝以及對雍正帝繼承者的不滿更加蔓延了。

為什麼這些人會和弘皙“混在一塊”,原因就是論對雍正帝以及其繼承者乾隆帝的不滿,沒有誰比得上弘皙。

為什麼莊親王允祿以及其子弘普也會對乾隆帝不滿呢?

雍正帝在對宗室一部分人高壓同時,為了表示他並不是打壓宗室,所以他在打壓宗室的同時也重用了宗室。

莊親王允祿在怡親王胤祥死後,事實上接替了胤祥在軍機處的職務,成了親王軍機。

而乾隆帝繼位後,在整體放鬆對宗室的管控同時,他為了避免宗室過分干政,免除了莊親王允祿軍機大臣的職務,這當然會引起允祿的不滿;還有一點就是到了乾隆元年,莊親王已經四十一歲了,可是乾隆帝遲遲沒有批准他立世子的奏摺,這也造成允祿以及他事實上的長子弘普的不滿,因為雍正朝,雍正帝對付自己兄弟最愛用的一招就是隨意撤換世子。

前面答主回答已經說的很清楚,弘皙深受康熙帝喜愛,而雍正帝故作姿態善待弘皙也給了弘皙不恰當的幻想,所以弘皙雖然在乾隆朝是和碩理親王,但是他反而對雍正帝以及乾隆帝很不滿。


宗室裡對雍正帝以及他繼承者乾隆帝的不滿,乾隆帝是有所察覺的,所以他才會在乾隆四年九月處理弘升、弘皙、弘昌、弘晈以及莊親王父子。<strong>

但在處理上還是有區別的。

這種區別主要是看這些參與者和弘皙關係遠近。

比如和弘皙關係最近的弘昌,遭到的處理最重,乾隆三十六年死的時候也沒有恢復爵位。

弘晈的處理也很重,除了世襲罔替的郡王爵位被免除外,還遭到了永久停俸的處罰。<strong>

弘升其實受處罰也不算輕,一直到晚年才又重新被乾隆帝啟用,但此時他已經50歲了。

乾隆帝真正要敲打的其實是莊親王父子,但也僅僅只是敲打,因為莊親王父子受到的處分最新。二月河小說裡說弘普遭到了嚴重處罰,其實根本沒有。

弘普不但死的時候恢復了莊親王世子爵位,而且弘普的兒子還成了第四代莊親王。

可見,莊親王一系與弘皙的關係並不親近,很大程度是弘皙主動貼上莊親王父子的。

最後說一下弘皙,可以肯定,乾隆帝最初並不想對弘皙下狠手,弘皙的問題也就是沒擺正心態,沒有真正把乾隆帝當做“皇帝”。

所以乾隆帝在上諭裡說;

於朕前毫無敬謹之意,惟以諂媚莊親王為事,且胸中自以為舊日東宮之嫡子,居心甚不可問,即如本年遇朕誕辰,伊欲進獻,何所不可?乃制鵝黃肩輿一乘以進,朕若不受,伊即將留以自用矣。

<strong>

所以,最開始乾隆帝只是革除了弘皙的王爵,讓弘皙弟弟承襲了理親王爵位,並沒有圈禁他。

然而到了乾隆四年十二月,弘皙王府傭人把弘皙在王府裡“裝皇帝”以及盼望天下大亂的事情向乾隆帝告發後,乾隆帝當然是暴怒,大罵其“昏暴鄙陋”、“居心大逆”,罪惡較之昔日之允禩、允禟“尤為重大”。

這才加重了對弘皙的處罰, 把弘皙永久圈禁,並且革除了弘皙這一支的黃帶子。

乾隆帝對弘皙暴怒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乾隆三年,乾隆帝嫡長子永璉去世,乾隆帝一心要立永璉為太子,所以永璉的死讓乾隆帝極其傷心。

結果弘皙王府傭人居然告發弘皙,居然在私下盼著乾隆帝“絕嗣”,自己承襲大統,這如何不讓自認為對宗室寬容的乾隆帝大怒?


蘭臺


乾隆四年,和碩禮親王弘晳府中一名下人,跑到宗人府告發弘晳意圖不軌。乾隆對此相當重視,不久就將弘晳革除爵位,囚禁在景山東果園。連同和弘晳關係密切的一些宗室子弟,都遭到處分,這件事被稱為“弘晳逆案”。三年之後,弘晳在囚禁中死去。

弘晳是康熙二皇子胤礽的兒子,很受康熙的寵愛。雖然胤礽兩次被康熙廢除太子,但是人們都覺得胤礽還會再次復起,就是因為康熙對弘晳這個皇太孫很滿意。

都說雍正的繼位,是因為康熙看到胤禛的兒子弘曆後做出的決定。因為康熙喜愛弘曆,將弘曆帶在身邊撫養,作為皇儲。其實弘曆不是第一個被康熙養在身邊的皇孫,第一個是弘晳。以至於康熙朝,人們提起皇太孫,都是說弘晳,而不是弘曆。

直到後來,康熙算是真正對胤礽死了心,才下遺詔讓四皇子胤禛繼位。雍正繼位後,他對弘晳這個侄子還算不錯,先是封弘晳為多羅理郡王,5年後又加封紅席位和碩理親王。弘晳可算是在同輩之中爵位最高的了,而弘晳也在奏摺中稱呼雍正為“皇父”。

到了乾隆繼位之時,弘晳對這個比他小17歲的小堂弟,有點看不起的態度。他覺得自己才應該是皇位上的那個人,尤其是看到乾隆釋放了,在雍正時期被囚禁的叔父們。弘晳感覺乾隆就是個老好人,是個軟柿子。

於是弘晳就聯合怡親王的兒子,恆親王的兒子,莊親王的兒子等這些宗室子弟,想在政治上形成同盟,和年輕的乾隆對抗。但是事情過早的暴露,也就以失敗告終。

但是歷史終究是人寫出來的,乾隆留下的證據並不足以證明弘晳要謀反,這就給人造成一種“莫須有”的感覺。所以,“弘晳逆案”也在任何正史中都找不到痕跡,他很有可能就是乾隆為了自己的統治,對皇室子弟的一次大清洗。


老蟲


此人名叫愛新覺羅·弘晳(1694-1742年),太子胤礽的第二子,因為胤礽長子在十一歲的時候去世,所以弘晳就是康熙的長孫,康熙對於這個孫子十分寵愛,自幼就讓他生長在皇宮之中,由自己親自調教。而乾隆皇帝則是十歲的時候才被康熙召進皇宮養育,這也是乾隆皇帝吹噓的資本,認為祖父此舉就是想把自己培養為繼承人,自己父親雍正皇帝能夠順利即位還是沾了自己的光。

可以發現,弘晳一出生就是祖父康熙養育,親授書課,所以乾隆皇帝相比堂哥弘晳受寵程度來看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當初康熙準備廢掉太子時,就因為太子長子弘晳十分賢德,才猶豫不決。所以乾隆皇帝一直吹噓自己父親沾了自己的光,此話用在弘晳身上還是合適。雍正即位後,雖然大肆打擊以前參與奪嫡的兄弟,但是對廢太子胤礽一家還算是比較好的,即位之初,當即加封弘晳為理郡王。

雖然對其軟禁,在雍正二年胤礽去世後,追封理密親王,在雍正八年的時候,弘晳就得以襲承父親和碩理親王的爵位,是同輩中爵位最高者,雍正幾個兒子此事都還沒有受封親王,所以足以看見雍正對這個侄子的寵愛。

可是,乾隆一即位,在乾隆四年的時候,就將其奪爵抄家,並削除其愛新覺羅宗籍,改其名為四十六,而且此案從案發、審理、結案只不過四個月,結案速度之快讓人懷疑,最後弘晳囚禁至死。其原因何在?

弘晳遭受打擊,在於乾隆維護秘密立儲制度

總覺得康熙皇帝把整個清朝的皇帝都生光了,兒子都是非常優秀,所以才造成了康熙後期九子奪嫡的亂象。而對於太子胤礽,康熙自己也曾評價過胤礽:“且汝居京師,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故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優閒,冀此豈易得乎?”這樣看來,胤礽十分賢德,康熙皇帝對其非常滿意,而胤礽最後落到被廢圈禁至死的下場,根本原因就是康熙仿製前朝建立儲君制的缺陷,這缺陷就是過早的暴露儲君身份,導致朝中奪嫡之人對其陷害攻擊。

而當初康熙帝建立嫡子繼承製就是用來加強皇權對抗八旗貴族的旗權,清朝建立初期的君主是要八位旗主共同推薦才能即位,而到了康熙一朝,康熙為了打擊貴族權利,加強王權,在行政機構上建立南書房削減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利。在繼承方面,為了進一步取代兄終弟及制,康熙創立了儲君制,這胤礽在襁褓之中就被立為太子,而這儲君制度的缺陷,導致了九龍奪嫡的亂象。

雍正皇帝是九龍奪嫡的參與者和勝利者,也深深明白儲君制度的缺陷,因此在儲君制度的基礎上創立秘密立儲制度,目的就是繼續削減旗權和保護繼承人,所以在雍正時期和乾隆前期,是公開儲君制度向秘密立儲制度的過渡時期。

乾隆皇帝是秘密立儲制度的第一位受益者,也要擔負起維護這種制度的職責,而在乾隆即位之初,就必須徹底打擊這些嫡長子繼承製的受益者,防止他們利用儲君制度陰謀篡政,比如弘晳,連乾隆皇帝也親口承認過,如果是廢太子胤礽即位,那麼作為嫡子的弘晳必然是皇帝的不二人選。乾隆帝作為秘密立儲制度的受益者,即位之初,為了加強皇權和維護父親創下的制度,必然要繼續打擊王公貴族的旗權和儲君制度的受益者,防止這兩派勢力相互勾結。

且即理密親王允礽幸而無過,竟承大統,亦不過享國二年。其弘皙縱慾敗度,不克幹蠱,年亦不永。使相繼嗣立,不數年間,連遭變故,豈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

因此,在乾隆四年的時候,爆發弘晳逆案時候,其參與者大都是王公貴族等旗權的代表人物,這些人都是嫡長子繼承製的支持者,如康熙帝第十六子莊親王,歷任正藍旗漢軍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正黃旗滿洲都統;恆親王允祺長子弘升,乾隆元年的時候任正黃旗滿洲都統;怡親王允祥長子貝勒弘昌和四子寧郡王弘晈,這些宗室成員都是擁有極大旗權的,而且與弘皙結黨營私,往來詭秘,這就引起乾隆皇帝極大的警惕,這些旗主要是和前朝太子嫡子聯合奪權,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在乾隆元年的時候,乾隆皇帝為了穩固秘密立儲制度,即位之初,密立嫡長子永璉為儲君,但是永璉在乾隆三年的時候就感染風寒去世,乾隆帝當即取出藏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聖旨宣告天下,同時也向世人宣佈自己的第一次秘密立儲宣告失敗,而更加助長了弘晳一派進行奪權的氣焰。

所以,在自己嫡子死後的第二年,迅速對弘晳、允祿一派進行打擊,避免其利用嫡子繼承製來進行奪權。

新皇即位,必然對前朝的不忠於自己勢力集團進行打擊,防止其尾大不掉,所以,弘晳一派遭受打擊是必然

由於雍正皇帝為了平復九子奪嫡的亂象,對一些王公貴族實行高壓政策,對其進行打擊,而且在改革中也觸犯了旗人的利益,導致雍正皇帝在政治上相對孤立,得不到上層勢力的支持,乾隆皇帝作為雍正帝的繼承人,在即位之初一樣是遭受貴族勢力的孤立,乾隆在即位之初迫不得已平反一些在雍正朝遭受打擊的貴族,以圖以寬和的政策來得到上層勢力的支持。

例如參與弘晳逆案的恆親王允祺長子弘升曾被雍正帝打擊,革去世子地位,但是乾隆帝一即位之後,立即進封其為正黃旗滿洲都統。而對於莊親王允祿,更是任命其為總理事務大臣,就連秉性愚蠢且遭受圈禁的弘昌都被乾隆帝進封為貝勒。但是這些王公貴族都與弘晳往來密切,新皇即位,前朝的勢力集團如果是順從自己,還可以繼續存活,但是這些人不但不對乾隆皇帝的恩賞懷感恩之心,反而參與奪權政變,且其勢力過大本就直接威脅皇權,遭受打擊也是必然。

而且弘晳一支在遠離京城的鄭家莊活動,這就為弘晳做逾越禮制的事提供了客觀條件,因此弘晳在密親王府居然仿製國制建制,且朝中實權人物允祿等宗室成員經常與其來往,這就遭到了乾隆皇帝的猜忌。因此,乾隆皇帝快刀斬亂麻迅速將參與成員逮捕,避免政變奪權,迅速終止了這延續數十年的奪嫡之爭。

浮人語

弘晳一案從立案到結案僅僅四個月,弘晳本人遭受奪爵圈禁,並改名為四十六,削除宗籍,三年後去世。歷來弘晳逆案被看為九子奪嫡的餘波,當初太子胤礽就是因為與兄弟們離心離德,遭受兄弟的陷害導致失去皇位,而長子弘晳卻被曾經陷害自己的兄弟後代所擁護再度遭受圈禁,這樣看來,歷史似乎給弘晳一家開了一個玩笑。


海浮人


康熙最喜愛的皇子,莫過於週歲便被立為太子的胤礽,而愛屋及烏自然胤礽的嫡長子弘皙也是頗得康熙喜愛。太子胤礽自小被康熙帶在身邊傳授帝王之術,雖然經歷兩立兩廢,但是卻沒有影響到皇長孫弘皙的地位,甚至暗中安排上了親王爵位。

雍正繼位之後,對於弘皙的重用固然有著血脈的疼惜,但是不得不說一心撲在政治上的雍正,更多考慮的是大清江山。

相比於前期的太子和後期的十四皇子,雍正無論在哪個階段都沒有得到康熙的重視,唯一讓康熙另眼相看還不是因為本身的才能,而是兒子弘曆討了康熙的喜歡。在這種情況之下,雍正前期算是太子黨的人。太子胤礽雖然不配為君,但是對於雍正絕對有恩,而且與其他兄弟相比親密性程度也高。所以,雍正能夠看重弘皙,有著報恩的心在裡面。

太子胤礽雖然德行不高,但是畢竟是大清唯一的公開冊立的太子。朝臣所擁立的無非是正統之人,太子黨的幕僚遠遠多於八爺黨或者是四爺黨。即使太子倒臺,還是有著一大票的朝臣在盯著雍正。這個時候雍正善待弘皙,不正是向外界傳遞出會重用太子黨的人的訊號?

雍正繼位本就存在著爭議,這個時候是最需要民心的時候。對於雍正來說,能籠絡一些是一些。八爺黨的人,雍正一時半會是無能為力,要想穩定根基清除八爺黨,將太子黨的人收為己用是最好的辦法,一舉兩得這可是雍正經常做的事情,焉有不做之理?

但是雍正所想,卻並非是乾隆所想。

經過雍正的嚴厲整頓,因康熙後期貪汙致使國庫虧空的缺漏已經補全,民心早已經歸順了雍正這一脈,所以乾隆也用不著費心再去討好所謂的太子黨,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弘皙。

其次,雍正對弘皙的寵愛程度似乎要遠遠勝於親生皇子,這間接給了乾隆極大的不安。雖然說乾隆子承父業乃是大勢所趨,但是任誰也不可能心甘情願看著一個表兄弟分了父親一半的喜歡。所以乾隆繼位之後在一定程度上怠慢弘皙,也是出於年少之時的嫉妒心理。

但是單單就這些,根本無法觸及到乾隆的逆鱗,畢竟弘皙也沒有出現過任何差錯。但是雍正對待弘皙的態度,卻養肥了弘皙的膽子,再加上弘皙的父親乃是前太子胤礽,更加讓弘皙惦記乾隆的位置。

於是夜黑風高夜,弘皙舉著明晃晃的大刀造反了。但是弘皙膽子是大了,但卻是一腔草包,根本沒有謀劃好。而且乾隆對弘皙是早就心存不滿,剛剛好給乾隆一個完美的藉口。但是基於弘皙的地位與背景,只是將弘皙幽禁至死。

皇家都是白森森的骨頭堆砌起來的,哪有什麼真情存在,不過是你對我有用,我藉此親近從而取得一定利益罷了。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也是這麼個道理麼!


小鎮月明


這個康熙的孫子應該是指的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皙,在很多野史中都傳說康熙最喜歡的那個孫子是弘曆,而雍正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很大程度上因為弘曆得到了康熙的寵愛,進而隔代傳位給雍正再到乾隆。

但有很多人從歷史中發現事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真正最受康熙皇帝寵愛的孫子事實上是太子胤礽的兒子弘皙。弘皙是康熙皇帝的長孫,又因為自己的父親是太子,所以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自小就長在宮中,比那個據說10多歲之後讓康熙皇帝見到,並接入宮中的弘曆早了不知多少倍。可惜太子不爭氣,兩度被廢,連累自己的兒子弘皙也失去了本來應該有的太子之位。

到了雍正上臺之後,因為以前和太太的關係不錯,並且得到過太子的提拔,所以對他的兒子弘晳也是不錯,並且弘皙也是那一輩中年紀最大的人物,擁有比較強大的號召力。弘晳在雍正二年的時候就被封為郡王,在雍正8年的時候被封為親王,都比弘皙要早。不過雖然如此,弘皙也非常明白自己的處境,畢竟已經他不是雍正的兒子,所以沒有可能登上皇位,即使被封為親王,他也是沒有什麼實際權利。

但到了乾隆皇帝時代就不一樣了,乾隆當政的時候已經25歲了,很多事情上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乾隆當上皇帝的時候,很多事情並不是按自己父親的風格來,在他當政的時候把皇室宗親都排出出權力圈之外。一些被排擠的皇室親王郡王就對皇帝感到不滿,甚至有了廢掉這個皇帝另立新君的打算。而弘晳作為原太子的兒子,根正紅苗,所以被眾人推舉。但是這些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實力,很快就被乾隆拿下,一個個都被革除爵位圈禁而死。弘晳是倒黴,本來很長時間他都非常明白自己的位置,但是經不住眾人的吹捧,一時心熱,結果就陷入了這個危局之中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