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史上諷刺性爆棚的十首詩,每一首都不留情面

01、

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奪泥燕口,

削鐵針頭,

刮金佛面細搜求:

無中覓有。

鵪鶉嗉裡尋豌豆,

鷺鷥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內刳脂油。

虧老先生下手!

譯文:從燕子口中奪泥,從針頭上削鐵屑,從貼著金子的菩薩臉上細細刮金:在沒有中找有。從鵪鶉的喉囊裡找豌豆,從鷺鷥的腿上劈些精肉,從蚊子的肚子裡刳脂油,真虧得你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解讀:

這是一首元代小令,運用了極度誇張的手法和一系列的巧妙比喻,淋漓盡致地嘲諷了世上那些貪婪成性的猥瑣人物,是一首以俗為雅,俗而有趣的俳謔曲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將“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無中覓有””鷺腿劈肉“”蚊腹刳油“這常人看來根本不可能的六種事物羅列在一起,造成一種奇妙的諷刺效果。

動詞“奪”“削”“尋”“劈”“刳”的選擇、運用和六種比喻排列的工整,既顯現出口語的通俗得體,又顯出作者造的苦心經營。它更像一首民謠,於嬉笑怒罵間對當時貪婪無度、黷貨病民的貪官汙吏、為富不仁者進行了深刻而尖銳的揭露和抨擊。

收錄史上諷刺性爆棚的十首詩,每一首都不留情面

02、

小雅·巧言(節選)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

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既微且尰,爾勇伊何。

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譯文:誇誇其談說大話,口中吐出力不費。巧言動聽如鼓簧,厚顏無恥行為卑。究竟那是何等人?居住河岸水草邊。沒有武力與勇氣,只為禍亂造機緣。腿上生瘡腳浮腫,你的勇氣哪裡見?詭計總有那麼多,你的同夥剩幾員?

解讀:

此詩是一首政治諷諭詩,譏刺周王為讒言所惑,終竟招致禍亂,同時痛斥了進讒者的厚顏無恥。

全詩寫得情感異常激憤,通篇直抒胸臆,毫無遮攔。節選的句子描繪了巧言令色之徒內心險惡,表現出來的卻是花言巧語、卑瑣溫順,在天子面前,或“蛇蛇碩言”,或“巧言如簧”。

作者的描繪入木三分,揭下了進讒者那張賴以立身的畫皮。結尾處具體指明進讒者為何人,因指刺對象的明晰而使詩人的情感再次走向劇烈,以至於按捺不住,直咒其“既微且尰”,可見作者對進讒者的恨之入骨。

那“居河之麋”的交待,使讀者極易聯想起躲在水邊“含沙射影”的鬼蜮。因為小人的鼠目寸光,使他們在獲得個人利益的同時,往往也將自己送上了絕路。從這個角度看,作者不僅深刻地揭露了進讒者的醜惡,也清醒地看到了進讒者的可恥下場。

收錄史上諷刺性爆棚的十首詩,每一首都不留情面

03、

洗兒詩

【宋】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譯文:別人生養兒子都希望孩子能變得聰明,然而我卻被聰明耽誤了一生。只希望我的兒子愚鈍、率真,沒有災禍,位至公卿。

解讀:

《洗兒詩》短短四句,語氣戲謔,基調反諷,實乃事出有因。“蘇軾本人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又在詩文中譏諷“新進”,被對方構陷入獄、貶謫黃州,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剛剛經歷一場大磨難,詩人“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點不難理解。

“公卿”還是要當的,只是希望“無災無難”而已;“愚且魯”不過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內核。

愚魯的人該無所作為,但卻能“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的牢騷全在這些轉折中。這首詩充分表現了蘇軾對當時時局的失望與諷刺。

收錄史上諷刺性爆棚的十首詩,每一首都不留情面

04、

七步詩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裡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麼狠呢?

解讀:

這首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莖,曬乾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

後兩句筆鋒一轉,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這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麼要如此苦苦相逼?

這首詩之妙,在於巧妙設喻,寓意明暢。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十分貼切感人。

收錄史上諷刺性爆棚的十首詩,每一首都不留情面

05、

詠針

【清】文映江

百鍊千錘一根針,

一顛一倒布上行。

眼晴長在屁股上,

只認衣冠不認人。

譯文:經過千百般錘鍊,才能打造出一根針,上下翻飛地在布匹上穿行。(誰知)針的眼睛卻長在屁股上,認識得衣衫、帽子,卻不認得人。

解讀:

此詩借物喻人,巧用比喻的手法,用縫衣針來拿比喻看人只看外表、錢財的膚淺勢利之徒。”一顛一倒“這四個字明顯地體現出詩人對勢利小人橫行的不良社會風氣的批判與無奈。

詩中隻字不提諷刺的哪類人,但能一眼看明白這首詩諷刺的是哪類人,這就是這首詩的絕妙之處!

06、

鄘風·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 胡不遄死!

譯文:看那老鼠還有皮,做人怎能沒威儀。做人如果沒威儀,不如早早就死去。看那老鼠還有齒,做人行為沒節制。做人如果沒節制,還等什麼不去死?看那老鼠還有體,做人反而不守禮。做人如果不守禮,趕快去死別遲疑。

解讀:

此詩明則描述老鼠,實則是統治者用虛偽的禮節以欺騙人民,人民深惡痛絕,比之為鼠,給予辛辣的諷刺。

此篇三章重疊,以鼠起興,反覆類比,意思並列,但各有側重。

第一章“無儀”,指外表;第二章“無止(恥)”,指內心;第三章“無禮”,指行為。三章詩重章互足,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意思,這是《詩經》重章的一種類型。

此詩盡情怒斥,通篇感情強烈,語言尖刻;每章四句皆押韻,並且二、三句重複,末句又反詰進逼,既一氣貫注,又迴流激盪,增強了諷刺的力量與風趣。

收錄史上諷刺性爆棚的十首詩,每一首都不留情面

07、

雜感

【清】黃景仁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譯文: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無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獨自作詩,抒發心中的不平。飄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詩人詩歌中慷概激昂之氣消磨而盡。萬念俱寂、對女子已經沒有輕狂之念的人,卻得到負心漢的名聲。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沒有用處的就是書生。不要憂愁自己寫的愁苦之詩會成為吉凶的預言,春天的鳥兒和秋天的蟲兒都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解讀:

詩人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這首詩是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深刻體悟,通過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體悟,詩歌中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一種宇宙哲學的高度,是對全人類困頓處境的心理描繪,自嘲的同時也描寫出了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困境。

詩中“不平鳴”三字很值得注意。所謂“乾隆盛世”、,文字獄很可怕,一般士人噤若寒蟬,“莫因詩卷愁成讖”的“讖”字,實際上是“文字獄”的一種巧妙暗示。人們勸他謹防文字賈禍,而黃仲則表示不作迎合“盛世”的鶯歌燕語,他,“只知獨夜不平鳴”,從中可以看出黃仲則身上卻有一種抗爭的“野性”。

收錄史上諷刺性爆棚的十首詩,每一首都不留情面

08、

述國亡詩

【五代】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豎降旗,

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個是男兒!

譯文:君王在城頭上豎起了降旗,我在宮內哪裡知道?十四萬將士不戰而降,難道再沒有一個是男子漢?

解讀:

這首詩是五代時期女詩人花蕊夫人寫的七言絕句。此詩表現了亡國的沉痛和對誤國者的痛切之情,個性色彩鮮明。詩人以女子身份罵人枉為男兒,就比一般有力,個性色彩鮮明。

就全詩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鋪墊,雖潑辣而不失委婉,羞憤痛切之情已醞釀充分,於是爆發出一句熱罵:“更無一個是男兒!”“更無一個”與“十四萬人”對比,“男兒”與前面“妾”對照,可謂痛快淋漓。

收錄史上諷刺性爆棚的十首詩,每一首都不留情面

09、

戲為六絕句·其二

唐 · 杜甫

王楊盧駱當時體,

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譯文: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四傑在當時的時代條件下,他們的作品已經達到最高的造詣。四傑的文章被認為是輕薄的,被守舊文人譏笑。你們這些守舊文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滅,而四傑卻如江河不廢,萬古流芳。

解讀:

《戲為六絕句》是杜甫針對當時文壇上一些人存在貴古賤今、好高騖遠的習氣而寫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對好古非今的文學批評觀點。

初唐詩文尚未完全擺脫六朝時期崇尚辭藻浮華豔麗的餘習,“輕薄為文”是當時的人譏笑“四傑”的話。

史炳《杜詩瑣證》解釋此詩說:“言四子文體,自是當時風尚,乃嗤其輕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爾曹身名俱滅,而四子之文不廢,如江河萬古長流。”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傑的作品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從中也反映出杜甫對新生力量的讚賞、對陳舊勢力的不屑,體現出進步思想。

收錄史上諷刺性爆棚的十首詩,每一首都不留情面

10、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譯文:大鵬一日從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高。如果在風歇時停下來,其力量之大猶能將滄海之水簸幹。時人見我好發奇談怪論,聽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聖人還說後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輕視年輕人啊!

解讀:

這首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的作品。此詩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劃與頌揚,表達了李白的凌雲壯志和強烈的用世之心,以及對李邕瞧不起年輕人的態度非常不滿,表現了李白勇於追求而且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精神。

詩的後四句中,“世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內,因為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為婉轉,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

針對李邕對自己的輕視,李白抬出聖人識拔後生的故事反唇相譏,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後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聖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

後兩句對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度的回敬,態度相當桀驁,顯示出少年銳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