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需要点“静气”

若一个人能够“每临大事有静气”,处变不惊、临危不乱,那他就具备了成就大事的潜质。因为,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


所谓最佳心态,就是心平气和,做到清明无念,不浮躁、不盲动,专心做自己该做的事,精进努力,而不是把全部注意力放到想象结果上面。就如打靶一样,如果过度盯着目标,结果十有八九打不准,甚至可能脱靶。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气定方可神闲,才能由内而外的透射出信心和力量。那种一遇事就慌了手脚、乱了方寸的,往往都是由其羸弱的内心世界所决定的。

而心态一旦放松,人的呼吸和心跳就会恢复正常,从而使得思维和行动保持顺畅,不至于大脑短路、思维受阻,要么头脑一片空白而方寸大乱,要么思路变窄做出片面判断,导致错误结果出现。

静气或者说心理素质好,有天生的成分,如有的人天生性格就特别沉稳、冷静,而有的人则极易紧张和激动,这种天生的差别是后天无法彻底弥补的。克服的有效途径就是根据自己的性格脾气选择适合的职业和岗位。

一事当前,有抵触和应激反应是人的本能,然而正是这本能,让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压抑和挫伤。当一个人被恐惧和不情愿的心态统治的时候,其能力水平会被严重压制,从而让事情看起来更艰巨、更难以完成。

过度关注结果,会忽略当下的、手头的工作,使得时间在忧心忡忡中流逝,越是急躁越无法深入进去高质量、高水准地去完成。这样的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感知和调整,最终很可能因为无法完成而压力山大,因此而出现抑郁甚至崩溃都有可能。

先天秉赋虽不同,但后天有意识培养和锻炼却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就是有接纳的心态,要坚决克服抵触心理,秉持办法总比困难多、别人能做好我也能做好的理念,先接下来再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其次是做起来。干,是最好的马克思主义。若只是抱臂苦思冥想,纵使绞尽脑汁、想破脑袋,于实际也无甚益处。要有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起来再说的劲头,很多时候起初并不是很清晰,但走着走着、做着做着,方向就明了、路子就清了。


越是大事、难事、急事、险事,越要平心静气,这是思维方式和认知理念的问题,问题已经在那摆在那儿了,并不是你越急越能想出好办法,急虽可生智,但更多时候急却是乱之母。

人活着需要点“静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