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為什麼不喜歡四阿哥胤禛?

林書喬


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出身滿洲正黃旗,祖父是內大臣額參,父親是護軍參領威武,於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宮,當時只有14歲(康熙帝當時20歲)。烏雅氏入宮之初,只是個端茶倒水的宮女,難得有機會接觸皇帝,更遑論得到臨幸。不過烏雅氏是個“有心人”,很善於迎奉、討好主子,經過數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侍寢的機會。入宮5年後,烏雅氏為康熙帝誕下皇四子胤禛(雍正帝),並因此被冊封為德妃。



康熙帝好內寵,宮中妃嬪甚多(4位皇后、3位皇貴妃、1位貴妃、11位妃、10位嬪、15位貴人、4位庶妃、9位常在、9位答應),烏雅氏雖然位分並不高(她的皇后名號屬於追封),但卻深得寵幸,在誕下胤禛後的10年時間裡,又相繼產下兩位皇子(皇六子胤祚、皇十四子胤禎)和三位公主(皇七女、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皇九女)。11年間連生6個孩子,由此可見康熙帝對烏雅氏的寵幸。


還有一件事,足以說明康熙帝對烏雅氏的寵愛。按照清朝後宮的規矩,妃嬪一旦年紀超過50歲,便自動退出侍寢的行列,她們也再不會被皇帝“翻牌子”。但根據《康熙起居注》的記載,烏雅氏年過半百後依然在侍寢,直到康熙帝駕崩前沒多久,還在侍奉皇帝,此時的她已經有60多歲。如此反常的現象,從側面說明烏雅氏必有過人之處,以至於能在高齡之年依然令康熙帝著迷。



烏雅氏作為女人儘管很成功,但身為母親卻極度失敗,究其原因,在於她跟長子胤禛之間有著難以消除的冷漠與隔閡,而這也直接造成她人生的悲情結局。原來,烏雅氏在誕下胤禛後,因為品級較低無權養育皇子,只好將他交給佟貴妃撫養。佟貴妃因為沒有兒子,所以對胤禛視若己出,以至於後者長大後,很自然便跟她很親密,反而跟生母很生分。


作為母親,烏雅氏雖然誕下胤禛,但卻無權親自撫養他,而更讓她難以容忍的是,胤禛在別的女人承歡膝下,卻跟自己形同陌路,心中的氣惱、不平可想而知。漸漸地,烏雅氏不僅深深怨恨佟貴妃,而且連帶也討厭起胤禛來,並將母愛全部傾注在由自己撫養長大的三子胤禎身上(次子胤祚早夭)。等到“九子奪嫡”期間,烏雅氏更是支持胤禎謀奪儲位,一門心思盼望他能做皇帝。



可惜天不遂人願,等到康熙帝駕崩後,在皇位爭奪中勝出之人,恰恰是烏雅氏極度討厭的長子胤禛。正因如此,當烏雅氏得知胤禛繼位的消息後,第一反應並不是高興,而是滿臉不快地說到:“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見《永憲錄》)。不僅如此,烏雅氏因不願看到胤禛做皇帝,還以絕食相抗議,並請求為先皇殉葬(“決意從殉,不飲不食。”引文同上),令雍正帝尷尬至極。


這還不算完,當烏雅氏得知胤禎(此時已改名為允禵)被軟禁在景陵讀書的消息後,心中更是氣憤難平,不僅拒絕接受雍正帝正式登基前的朝賀,還堅決不肯做太后,不移居寧壽宮,擺明是想讓兒子下不來臺。這場僵局,從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開始,到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為止,前後持續了半年多時間。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護軍參領威武女。後事聖祖。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為德嬪。二十年,進德妃。世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后,未上冊。雍正元年五月辛丑,崩,年六十四。葬景陵。上諡,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見《清史稿·卷二百四十》。


雖然在皇族王公和滿朝文武勸說下,烏雅氏極不情願地接收太后的稱號,但她與雍正帝之間的矛盾根本未見緩解的跡象。此後,烏雅氏曾多次要求雍正帝釋放允禵,但均遭後者的婉拒(允禵是雍正帝爭儲時最大的對手,兄弟二人勢若水火,根本沒有關係緩和的可能。直到雍正帝駕崩、乾隆帝即位後,允禵才獲得自由,而在此之前,他已經被軟禁14年)。



烏雅氏對兒子的做法失望至極,在正式接受太后尊號沒多久,便氣憤而死,終年64歲(但在此前半年,在名義上依舊是太后)。由於烏雅氏生前處處跟雍正帝作對,而且就在接受尊號後沒幾天便薨逝,所以民間一直有傳言,說是雍正帝逼死了生母。不過這說法過於荒誕不經,在此不予採信。


史料來源:《清史稿》、《康熙起居注》、《永憲錄》


文史磚家


目前點贊數最多的文章,大概是我03-05年左右發佈在昆朋等網站上的,原文錯誤很多,後來出了修訂版。可惜還是以最初的面目流傳。

修改版的題目為《論雍正和德妃母子之間的關係[修訂版]》,網上可以搜索的到。

這篇也是十幾年前的舊文,現在看來問題也還是比較多的。

單就題主的問題,在此寫點這篇文章未曾提及的內容吧。

雍正是一個非常有個性和主張的人,也是一個愛憎分明之人。

這一點應當令德妃挺難受的。

內大臣阿靈阿是顧命大臣遏必隆之子,五大臣額亦都之孫。他的髮妻是德妃的親妹妹。阿靈阿算是雍正的親姨丈。

阿靈阿有四子三女,雍正深惡痛恨的阿靈阿第二子阿爾松阿,以及胤禛的十七弟胤禮所娶的阿靈阿第二女,和倉場總管李英貴之子所娶的阿靈阿第三女,都是德妃的妹妹所出。

因為阿靈阿曾和揆敘散播太子失德的謠言,試圖顛覆儲位,而為胤禛所深惡痛絕。彼時阿靈阿等人和胤禛並沒有明顯的分歧,私交尚好,所以外間紛紛認為這些謠言出自胤禛的授意,這讓胤禛非常憤恨,認為此皆阿靈阿揆敘等之陰謀,是為了陷害他而和他故意交好,做出這樣迷惑視聽的樣子。

知子莫若父,康熙非常瞭解胤禛的性格,曾有意從中調和。當阿靈阿去世後,送靈發引之時,皇帝除了派出安靜無爭的皇五子胤祺,阿靈阿的外甥十阿哥胤礻我,女婿十七阿哥胤禮外,指派的另外一名皇子的名額給了胤禛,而不是皇十四子胤禵。

然而胤禛做了皇帝之後,仍舊放不下,非但沒有加恩,反而對阿爾松阿針對有加,甚至在德妃去世之後,還將阿靈阿的墓碑抹去,刻上“不臣不弟暴悍貪庸阿靈阿之墓”的字樣,並將表弟罰入辛者庫。

且以他的性格,對於李英貴這種內務府的蠹蟲也不會太客氣。做皇帝的,一上來就向內務府開刀的,清朝,估計也是絕無先例了。

這些人當年不支持他做皇帝,也不是沒有緣由的,任誰都不會喜歡這種主子的。

而就連德妃想加恩自己的親舅舅嶽色,都是在他死後,雍正才加恩的。

看看十四阿哥多乖,帶著德妃的親族去西北,謀個軍功出處。

德妃太瞭解胤禛了,所以在胤禛繼位後的種種,與其說是對於他儲位的質疑,不如說是為了給十四阿哥謀出路。

事實上雍正原本也答應了,甚至還問胤禩,如此加恩,胤禵會如何,胤禩等人給皇帝保證的好好的,結果十四阿哥回來咆哮了一通,不但原本的恩典作廢,皇帝還把胤禩給恨上了,說是他教唆的。

還有一件事情,也非常有意思。

德妃先前曾有懿旨:“爾兄弟之母當加意相待”,雍正馬上裝作十分領會的樣子,明著陽奉陰違。她以十二阿哥之母和皇太后同日進宮,甚為謹慎為由,封了十二阿哥之母定嬪為定妃,又以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之母密嬪王氏於康熙病中侍奉勤勉,皇帝囑咐兩位阿哥,你們的母親晝夜服侍我很辛苦,你們以後要好好照顧她為由,晉了密嬪妃位。這道諭旨本身就很搞笑,這種不成體統的話大概也只有雍正說的出來,幸虧實錄後來改的體面多了。

就這樣,我要是德妃,我也有氣啊!


洗桐女史


喜不喜歡我們也不知道,現在影視劇和一些野史對清朝歷史的改動太大,歷史真相不得而知。

1,應該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而是沒有感情的問題吧。德妃生四阿哥的時候位分低(包衣出身),沒有資格撫養,撫養四阿哥的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只有不在身邊自然沒有什麼感情,再加上帝王家紫禁城裡本來感情就淡漠。

清朝不允許生母撫養兒子,而是統一撫養,一些是由位分高的皇后或妃子撫養,清朝皇宮是母憑子貴,自憑母貴,相互影響的。



2,長大後,德妃烏雅氏也是更喜歡14阿哥允禎,其實康熙皇帝也喜歡他,他有卓越的軍事才幹,被分為“大將軍王”,九龍奪嫡時,屬於八爺黨,甚至也有一絲希望奪嫡。而德妃也是更支持老十四登基的。

雍正登基後,羈押了他的親弟弟,讓他們母子關係更惡劣了,估計這個時候是真的不喜歡吧。


冰冰尋樂子


中國封建社會從皇室到貴族至宦官世家都遵從嫡長制,嫡妻與側室,妾嫡子與庶出的地位特權那是高低相差懸殊。清代皇室後宮皇后唯我獨尊,以下為皇貴妃,貴妃,妃,嬪等。其中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貴妃地位也頗高,在皇后因故不能事事缺位的情況下一般都由這兩者暫攝權位,或遞補。而妃以下的後宮女主則待遇偏低,甚至自己生育的皇子都無權撫養,一般由皇帝指定給地位較高且沒有生育的后妃撫養,有的被過繼給宗室。佟佳氏是清初顯赫的貴族豪門與皇室關係緊密相連,一門三後一貴妃,是權勢熏天的外戚是康熙帝重要倚仗!孝懿皇后佟佳氏是孝康皇后的侄女,康熙的親表妹,初封為貴妃,皇貴妃並暫代皇后職權統攝六宮之責,在去世前一天被正式冊封為皇后,與被追贈的不同是正牌子皇后。胤禛出生後交與佟佳氏撫養就產生了母子關係,頓時身份與眾不同,其也一直以佟佳氏之子自居,又有其家族為奧援。佟佳氏後來雖然只當了一天的皇后,但胤禛實際上就有嫡皇子的地位,僅次於當時的皇太子胤礽。清代皇帝儘管很多自身都不是嫡出但對於傳承都十分傾向於嫡子盡力培養,胤禛之所以很早就被封為貝勒郡王親王受到重用以至於繼位這個出身有很大的因素加上佟佳氏家族的力挺!而其一母同胞的十四阿哥胤題一直都只是貝子,直至統兵出征才被封為大將軍王這個不是名正言順的王爵?因此由此厲害關係,胤禛一直與養母親近與生母德妃烏雅氏關係冷淡刻意疏遠,除了養育之恩重於生育,更多就是利益的考量!這也是明智必然的選擇!德妃面對這個自己生育卻無權撫養的權勢熏天的親王后來的皇帝,首先就有自卑感,更對其一直刻意與自己疏遠迴避更是心懷怨恨!既有失子之痛更有一份屈辱!因此更疼愛偏向另一個親子胤題,以至胤禛繼位後德妃作為皇帝生母實質有了太后的地位只等正式冊封,但她卻反覆推脫皇帝向自己行禮這一繼位的程序,拒絕接受受封太后的詔書,明為謙虛實為刁難是對胤禛長期疏遠自己讓其蒙羞的懲罰!讓雍正相當被動難堪,朝野震動,對於雍正繼位的正當性產生了很大的質疑和衝擊為後來的兄弟相爭埋下了禍根,雍正與生母的恩怨情仇也成了政敵攻擊顛覆他的利器!而雍正對自己生母的不配合抵制更是怨恨,對其內心其實希望胤題繼位的心理更是一清二楚!因此更加疏遠,皇太后名不副實烏雅氏更是早早的鬱鬱而終!


貝令怡


個人認為都是自己的孩子,怎會不喜歡呢?只是生在帝王家,在政治面前,本無兄弟、父子。老四上臺後,必須去壓制自己的政治對手(包括老十四),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而作為兩個兒子的母親,她必然會和老四有矛盾,甚至以死相逼,胤禛也沒有輕饒老十四。在外人看來,德妃似乎不喜歡胤禛,偏愛十四。其實,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胤禛並沒有對十四爺趕盡殺絕,只是讓他去守皇陵,其實這種做法已經是對弟弟的一種保護,省得被人利用!我想如果當初得天下的是老十四,德妃也會拼命去保護胤禛的!


春華秋實78710097


是一些人以為德妃不喜歡,絕非德妃自己不喜歡,雍正出生後不是由她帶大 是不假,但那是清宮的宮規。德妃生三子三女,痛愛最小的14子,對大兒子缺少關心,沒什麼奇怪的,去看看家有多個子女的家庭 大多是如此,人之常情嘛,片面解讀的話當真理,那就是自己太蠢了。


飛揚逍遙遊


德妃娘娘為什麼不喜歡四阿哥,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兩方面來考慮。首先,德妃娘娘作為四阿哥的生母不喜歡四阿哥在史載中我認為實在是有偏頗的。因為在史載中雍正皇帝的名聲一直非常不好,所以雍正皇帝的每一個缺點都會被放大,以至於他的生母喜歡或者是不喜歡他也會被放大。而實際上我認為德妃娘娘作為康熙的嬪妃,最後康熙的繼承人在她的兩兒子之間選擇,跟德妃娘娘是有關係的,怎麼會認為不喜歡四阿哥?所以在德妃娘娘喜歡不喜歡四阿哥的這個問題上實在是有偏頗的。只能說德妃娘娘在幾個孩子中偏向或者是不偏向四阿哥。我們根據對雍正皇帝的評價可想而知,所有史載都是有偏頗的。其次,德妃娘娘在這幾個孩子中並不是很偏向四阿哥的確是有可能的。首先,四阿哥在生下以後就交給無子的佟貴妃佟佳氏撫養,一直撫養到11歲佟佳氏去世,而作為皇貴妃的佟佳氏一直無子,可想佟佳氏對雍正可能是十分疼愛的,這對於雍正的心靈是有極大的觸動。反過來講,相比之下,雍正對生母烏雅氏的態度是否是十分愛待呢?再說,德妃娘娘喜愛幼子這也是眾所周知的,有可能十四阿哥從小由她撫養也有可能幼子比較乖巧聰明對他的感情比較深。什麼東西都是相對而言的,就像是德妃娘娘,可能偏向於其他的嬪妃生的孩子嗎?在險惡的宮中她的兩個兒子能健康地活到成年併成為繼承人人選,說明德妃烏雅氏對孩子教子有方的,不然在一次次宮庭鬥爭中她和兒子隨時有危險。只是四阿哥在史載中評價就不高所以有關他的一切都會評價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