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西安新社區


李隆基與薛崇簡是內親,姑表兄弟。太平公主先後嫁給薛紹和武攸暨,與他們各生有二子二女,與薛紹的婚姻是唐高宗李治玉成,親上加親,薛紹是李治的妹子城陽公主與薛瓘的兒子,城陽公主也是二次嫁人,在高宗朝夫婦牽入巫蠱案,貶逐房州時身死,李治很內疚,多年後,把愛女太平公主嫁給城陽公主的幼子薛紹,又大行恩寵,以示不忘兄妹之情。武則天當政,推行姻親政治,打擊關隴貴族,以謀反罪處死薛紹後,把太平公主改嫁給侄子武攸暨。從感情而論,李唐繼承人李隆基應該是偏向薛家及其後人的。


史書記載李隆基在先天政變剷除太平一黨後,太平公主子女全部殺死,只留下其次子薛崇簡,只因薛崇簡在之前有參與唐隆政變推翻韋后和安樂公主之功,得到太平和李隆基的看重,寄以重望,李隆基在大哥李成器的讓賢下當上太子,太平公主野心不息,還想著大權獨攬,女主天下,又與李隆基鬥到一起,姑侄鬥法各展身手。薛崇簡見母親利慾薰心,參與一次次政變猶不醒悟,怕她終引火燒身,多次苦勸她收手,太平公主不聽,還以他不聽母命為由,不時鞭打他。(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太平公主有鎮國公主身份,又恃著兄長睿宗李旦的信任和寵愛,想推翻剛毅果敢的李隆基,換上其他容易操縱的皇子。從謀廢太子位到以天變逼李旦換儲君,都無法奏效。反把李隆基推上帝座。太平惱羞成怒,打算直接加害李隆基,一了百了。李隆基得到密報,先發制人,帶同親信著手鏟除太平公主一派,太平公主逃入山寺避了三天,李旦向兒子求情無效,全家除薛崇簡之外都被殺害。(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李隆基不殺這位表兄弟,又給他賜姓李的恩惠,除了薛崇簡站位得當,謹守本份外,應該也有給外人立一個忠君樣榜的意思。也有維繫姻親集團的考量。而從出土的薛崇簡墓誌銘來看,表兄弟兩人相處得並不愉快,薛崇簡不滿李隆基手段惡劣,不念太平公主扶助匡正唐室之功而行誅,而李隆基赦免薛崇簡後,也不重用,把他貶出朝廷,最後病逝於袁州。


南方鵬


薛崇簡是太平公主與駙馬薛紹的小兒子,出生於公元688年,薛紹被丈母孃武則天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的時候,薛崇簡才剛剛滿月。

薛崇簡的長相也酷肖母親太平公主,寬寬的額頭,大大的眼睛,濃濃的眉毛,高高的鼻樑。幼年即與表哥李隆基關係匪淺。

太平公主曾是中國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公主,她擁立了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兩個皇帝,還廢掉唐哀帝李重茂,差一點就和她的母親武則天一樣當上女皇帝。

太平公主在擁立哥哥唐睿宗李旦稱帝以後,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遷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話,其餘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由於太平公主的權勢甚至超過了皇帝李旦,所以對她趨炎附勢的人數不勝數。

太平公主的兒子武崇行、武崇敏、薛崇簡三人都受封為王。太平公主的田產園林遍佈於長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買或製造各種珍寶器物時,足跡遠至嶺表及巴蜀地區,為她運送這類物品的人不絕於路。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也處處模仿宮廷的排場。


公元713年,48歲的太平公主被親侄子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殺死,她的黨羽被一網打盡,她的所有子女無一善終。

事實上李隆基並沒有把太平公主的兒女殺光,他還留了太平公主的次子薛崇簡一命,為什麼說成沒一個善終的呢!

的確,史書裡面是這樣記載的

“公主事敗,兒女俱受牽連,惟崇簡倖免,復官爵,賜姓李,視同宗親。”

這段話中的“崇簡”,指的就是太平公主與第一任丈夫薛紹所生的次子薛崇簡,他也是太平公主一脈中唯一的倖存者。

太平公主被殺後,李隆基將太平公主的兒女以及黨羽紛紛處死,薛崇簡之所以能免死,是因為他一直以來支持的都是李隆基,屬於李隆基的親信。

薛崇簡是李隆基的表弟,他們自幼感情深厚,在李隆基做皇太子之前,勢力還沒有威脅到太平公主時,太平公主對李隆基也是相當疼愛的。

薛崇簡曾是太平公主最喜歡也最器重的兒子,在殺死皇太后韋香兒與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的唐隆政變時,太平公主就派出了薛崇簡配合李隆基發動兵變。

後來太平公主擁立唐睿宗李旦以後,李隆基做了皇太子,逐漸成為了權傾天下的太平公主的政敵,兩人經常針鋒相對,薛崇簡與母親政見不合,他經常勸說母親不要與李隆基作對,每次都會惹怒母親而受到鞭打。

公元713年七月,太平公主事敗逃入山寺,請求哥哥李旦放她一條生路。

太上皇李旦請求唐玄宗李隆基,放過妹妹太平公主,但李隆基對姑母太平公主與祖母武則天(武則天曾把李隆基生母竇妃殘忍殺害屍骨無存)積怨已深。

李隆基沒有為父親李旦的求情而感動,一番義正言辭,下令殺死太平公主。

李旦很傷心很無奈。李隆基卻連死去的姑父武攸暨都不放過,挖出屍體報復,讓姑母太平公主死無葬身之地。

正史中關於薛崇簡的記載不多,至太平公主被殺後便銷聲匿跡了,根據記載,他似乎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榮養,事實卻並非如此。

在薛崇簡的墓誌《大唐故袁州別駕薛府君墓誌銘並序》中,可以看到真正的薛崇簡到底是怎樣過完後半生的。 太平公主死後不久,薛崇簡就被送出了長安。他出任為蒲州(今山西永濟)別駕,後因坐事被貶官降職到溪州(今湖南龍山),十多年後他的妻子方城縣主(武三思的女兒)病逝。




妻亡後不久,薛崇簡起復為袁州別駕。在經歷了十多年的坎坷仕途後,薛崇簡嚐盡了冷落辛酸,再加上妻子去世對他的打擊,使他的心情更加鬱悶,36歲的薛崇簡因心情鬱悶、懷才不遇,在公元724年九月二十三日病死於袁州。

雖然正史記載唐玄宗不殺薛崇簡,還恢復了薛崇簡的官爵,賜其李姓,把薛崇簡當作李氏宗親來對待,但實際上李隆基卻對薛崇簡冷漠至極,恩情極薄。

畢竟李隆基殺了薛崇簡的母親與兄弟姐妹等家人,李隆基客觀上已經是薛崇簡的仇人,表兄弟之間的感情已經不復存在。

在薛崇簡的墓誌中並沒提到他被李隆基賜姓為李,他不被李隆基重視,飄蕩十餘年後客死異鄉,無比淒涼。 而且,薛崇簡死後也沒有比照李姓郡王之禮,列入李唐宗族陪陵,由此更加印證了李隆基並不像史書所記載的那樣厚待表弟薛崇簡。


厚德載物49847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1.薛從簡參加了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的唐隆政變。 薛崇簡和李隆基這對錶兄弟從小關係就不錯,類似於 我們現在說的發小。況且在李隆基策劃、引發“唐隆政變”,剷除韋后和安樂公主勢力的行動中,薛崇簡是積極而重要的參與者。此後唐睿宗李旦復辟帝位,李隆基被確定為儲君等等過程中,薛崇簡都立有功勞。導致玄宗在短時間內不會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2.其次是薛崇簡在“唐隆政變”後,和自己的母親太平公主的關係並不融洽,他並不支持母親在政治上有大的作為。曾經多次勸說太平公主見好就收,不要過分參與政治權利的爭奪。要剋制自己,還權力給自己的四舅睿宗李旦(李隆基父親)。這樣自然討不得熱衷政治,喜歡權力的母親太平公主的歡心,曾受到過母親的斥責、批評與鞭撻。薛崇簡的這些做法,客觀上有利於太子李隆基執政,所以,李隆基他網開一面,姑且放過。

3.薛崇簡本人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與工作能力 ,將來李隆基榮登九五至尊後,李隆基還需要他的幫助與支持,此前,他是🈶不俗的表現的。且,李隆基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曾處心積慮聲拉攏過他。還向他承諾過,賜他“李”姓,視其為李氏同姓宗親。

但從後來出土的薛崇簡墓誌銘來看,強勢的李隆基上位後,對薛崇簡併不信任,且深懷戒心。無論如何,李隆基後來已是他的殺母仇人,所以,時時防著他,應該好理解。墓誌銘內容樸素,未提及他的子孫,沒有談到玄宗對他的哀思,也未有鐫刻撰文書寫者的姓名與官爵。且薛崇簡下葬之地亦非帝陵所在,所以,薛崇簡併未比照李姓郡王之禮,進入李唐宗族陪陵。可以判斷出:他身後享受到的皇帝的恩情是很薄很薄的。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2005704511835853"} --}

希望星晨58298869


  太平公主十分有野心,不甘於屈居幕後,於是聯合李旦、李顯發動了政變,逼迫自己的母親退位。李顯登基後,她終於走到了朝堂之上。李顯死後,她又推舉李旦登基,因此地位變得更加顯赫。而此時,她發現當時的太子李隆基是一個棘手的人物,會對自己進一步奪得權力造成阻礙,就將其視為眼中釘。

  後來,李隆基登基為帝,史稱唐玄宗,這讓她再也按奈不住了,於是打算殺死皇帝。但是這件事情卻敗落了,李隆基搶先做出行動,先是將她賜死,後來又將她的兒女全部誅殺,但是唯獨留下了薛崇簡。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是很好的朋友,可以說是志同道合。所以李隆基應該念在這個關係才留下了薛崇簡的性命。還特地賜為李姓。

再就是薛崇簡本來就和母親太平公主關係不好,因為在薛崇簡的父親被處死的時候,太平公主沒說過一句求情的話。所以從心底裡記恨自己的母親。其實兩個人的關係不像是母子,更像是仇人。所以李隆基也不用擔心薛崇簡會向他報復。





幻中詩


簡單說一下唐玄宗李隆基不殺薛崇簡的原因,根據《唐書》《資治通鑑》等的粗略記載,無外乎二點。但其實還有第三點,就是皇位還沒坐穩的李隆基對於薛家的態度。薛崇簡免死的這個問題各種平臺上很多人寫過,不過多是加一點李隆基和薛崇簡從小玩到大的複製猜測。

其實往深一點考慮,應該想一想,薛崇簡的後臺可不只是太平公主,還有一個薛家的存在。唐玄宗和薛家之間是不是有什麼默契。

先說一下史書上的記載。

第一點:薛崇簡有功於大唐。

昔日唐中宗的皇后韋氏毒死了中宗後,也想像武則天一樣當女皇。這時候,是李隆基挺身而出撥亂反正,而跟他一起除去韋皇后一黨的就有薛崇簡。當然,薛崇簡是聽從他母親太平公主的吩咐,但其人之功不可奪。

第二點:薛崇簡併未參與其母陰謀。

(太平公主秘史的劇照)

太平公主隨著自身勢力的膨脹,也想要跟她母親學一學當一代女皇。不過薛崇簡表示反對,他認為皇帝還是李隆基來當比較好。於是母子每每爭吵,薛崇簡經常為此捱揍,卻也堅持己見。

第三點就是關於薛家了。

薛仁貴想必都知道,不過他這個薛只是河東薛氏的分支。薛氏是“河東三姓”之一,又是關中六大姓之一,而且在北魏朝廷地位穩固的薛氏一族是文武兩道地發展。

武方面與李世民打了好些年的薛舉父子是薛氏族人,文的方面有因得罪隋煬帝而死的隋朝大詩人薛道衡。

薛道衡的兒子叫薛收,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薛收的兒子叫薛元超,是高宗朝的宰相也是文壇領袖。他的兒子叫薛曜,娶了唐太宗最喜愛的小女兒城陽公主。薛曜的兒子叫薛紹,也就是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也是薛崇簡的父親。

而薛家的子弟,在唐睿宗李旦朝,好幾位都娶了公主,也就是李隆基的姐夫或妹夫的身份。唐初只有勳貴高門才能娶公主,而能娶這麼多公主,足以說明薛氏一族在當時的地位與勢力了。更何況,薛氏與各大門閥世家都有聯姻,甚至還與魏徵是兒女親家。

或許會問,就算一個家族勢力再大又怎樣,皇帝有必要給薛家面子嗎?

皇帝當然不會在乎薛崇簡的一條命,但是他在乎與薛家的關係。既然有放過薛崇簡的理由,那不妨給薛家一個面子,畢竟薛崇簡的父親也是慘死的,就算是留下一點香火罷了。

從其後的聯姻看,唐玄宗對於薛家還是很信任與倚重的。

在玄宗朝,薛家仍然是頻頻娶公主,有一子弟甚至娶了兩位公主,而且薛家的女子還嫁給了太子(後來被廢)。可見,薛家是與大唐緊緊地維繫在了一起。

太平之死 沒等下毒成功就被李隆基搶先下手了

武則天和其後的韋皇后、安樂公主,以及太平公主,這三個女子可是讓李隆基父子吃盡了苦頭。

(唐玄宗李隆基漂亮女人可是殺了不少)

李隆基的母親就是被武則天無故殺死的,甚至連屍體都不知道在哪。而他和父王李旦更是天天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

好不容易武則天歸西了,又上來一個韋皇后還有一個安樂公主,一個想當皇太女,一個更是直接毒死了唐中宗李顯想當女皇。而毒死李顯之前,還想讓皇帝殺了李旦一家。

太平公主最開始是和李隆基聯合行動的,一起除掉了韋皇后那一群人。但是太平公主隨即就收編了武則天和韋皇后留下的政治遺產,一下子就權傾朝野了,當時朝廷的一半官員將軍都是太平公主門下。

得了勢之後,太平公主就覺得英明神武的李隆基礙眼了,於是就屢次讓皇帝李旦廢掉這個太子。李旦一直在這姑侄間和稀泥,最後被太平公主逼得沒辦法,乾脆退位去當太上皇,直接讓李隆基登基了。

可是這一來,太平公主不想殺李隆基也得殺了。只是她還想用韋皇后殺唐中宗的辦法,就是一點點毒死李隆基。

結果這麼一耽誤工夫,李隆基先下手為強,直接橫掃了太平公主一系。逼得太平公主在府邸自盡。

太平公主有過兩任丈夫,第一任就是薛崇簡的父親薛紹,被武則天打一頓後活活餓死了。太平公主與薛紹生有二子二女:長子薛崇訓、次子薛崇簡,長女薛氏,次女萬泉縣主薛氏。丈夫死的時候,太平公主的孩子剛滿月,隨後就被武則天許給了武家子弟武攸暨,兩人生有二子二女:長女武氏,次女永和縣主武氏,長子武崇敏、次子武崇行。

這四個兒子除了薛崇簡外,都被殺死了。“公主諸子及黨與死者數十人。”(《資治通鑑》)

皇帝的金口玉言也就是隨便說說

滅掉了太平公主集團之後,李隆基下了一道旨意“復薛崇簡官爵詔”。

太平公主子薛崇簡,執心奉國,勵節忘私。早辯忠邪,每有規諫。因被嫌嫉,加以鞭笞,事不見從,忠實可紀。宜甄逆順,復基官爵。仍賜姓李。(《全唐文》)

但是事實上,薛崇簡的日子過得並不好。

(底張灣有許多唐朝墓葬,這是出土的一具唐朝石棺)

1954年在陝西咸陽市底張灣出土了一塊墓碑,上有《大唐故袁州別駕薛府君墓誌銘並序》,有研究者稱,底張灣一帶,有武則天之母楊氏的陵墓,有薛崇簡親妹萬泉縣主墓及豆盧氏族墓,這可能是薛氏家族或武楊一族的墓地。

墓碑銘文開頭就說了主人是誰,“公諱崇簡,字崇簡,河東汾陰人。”也就是薛崇簡。

按照李隆基的詔令,薛崇簡可是被賜姓為李了,意思是等同於宗室待遇。可是碑上仍是寫著“薛府君”,而且也不是官復了薛崇簡之前的衛尉少卿、太僕卿兼太子虞候率等職位,僅僅是個一州別駕,相當於現在一個市的三把手。

碑文中確實也提了,“以功封立節郡王,食邑三千戶,加上柱國。”不過馬上說,不久就出了事,“謫居溪州。數年,起為袁州別駕。”至於是什麼事,碑文也好,史料也罷,已經無從追尋。

結論 李隆基的秋後算賬

由此可見,李隆基雖然因為種種原因赦免了薛崇簡,甚至還給他加官進爵封了王,卻也只是做個樣子。到最後還是找個由頭隨便就剝奪了薛崇簡的職務爵位,直接攆出了京城。而在玄宗朝還有著很大勢力的薛家似乎也沒有再管薛崇簡的事。

薛家在李隆基坐穩了龍椅之後,也遭到了清算,駙馬薛鏽因為廢太子案而被賜死,另一位也被流放後賜死,從此《唐書》中再無薛家與皇室聯姻的記載。


遼風物語


太平公主是中國權勢最大的公主,她險些被立為“皇太女”,還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她跟她母親一樣聰明,心狠,有政治頭腦,還有無數的政客支持她,她用智慧和手中的權勢,她擁立了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兩個皇帝,還廢掉唐哀帝李重茂,直接影響了中國的歷史格局,對大唐的影響更是深遠。

唐朝出了好多仿版武則天,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包括之前的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都是巾幗不讓鬚眉的狠角色。

就說太平公主本可成就大業,可能會取代武則天成為第二代女皇或者”女皇二代“,可惜她遇上一樣城府頗深、思慮甚遠的李隆基,讓自己的皇帝夢成了泡影,也連累自己8個子女幾乎無一善終。

在這場政變中唯一善終的是薛崇簡。薛崇簡是何許人也?為何他能倖免於難呢?

薛崇簡是太平公主跟駙馬薛紹的小兒子,薛紹死的時候,他尚在襁褓之中。

薛崇簡雖然是太平公主的兒子,但他跟李隆基發小,是內親,而且兩人感情很好。在唐朝的一場重要的政變——唐隆政變中,幫了李隆基的大忙,算是李隆基的黨羽而不是政敵。

薛崇簡本是太平公主最喜歡的兒子,在太平公主八個子女中,他是唯一讓公主真心疼愛的孩子,因為太平公主對駙馬薛紹是有真正的愛情的。不過後來因為政見不合,母子反目,而薛崇簡性格剛毅經常惹怒太平公主而被鞭打,這些李隆基都是知道的,所以在太平公主事發之後,他並沒打算為難薛崇簡,不僅沒殺他,還賜姓“李”。

唐隆政變是唐朝近乎洗牌的一場鬥爭,這場戰爭是李隆基策劃的,太平公主參謀,薛崇簡是重要的執行人員,他們聯手鏟除了韋后和安樂公主,讓唐睿宗李旦復位,而李隆基也被正式確立為儲君。

李旦即位後,對太平公主言聽計從,因為他認為自己能復位是太平公主的功勞,而李隆基在他眼裡還是個孩子。

自從以後朝政都把握在太平公主手裡,自宰相以下文武百官的人事任免,都是她一句話,只要有太平公主舉薦,此人就會平步青雲,因此跟太平公主套近乎趨炎附勢,甚至重金討好的人比比皆是,太平公主府上熱鬧非凡,她的名氣和權勢遠遠蓋過李旦。

太平公主的田產從長安一直綿延數千裡,簡直是沃野千里良田萬頃,而她的家裡也能見到全國最稀奇的珍寶器皿,來送貴重禮品的人絡繹不絕,而太平公主的服飾之華麗超過皇帝百倍。她的三個兒子——武崇行、武崇敏、薛崇簡三人都受封為王。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事敗逃入山寺,太上皇李旦甚至請求兒子李隆基放過姑母,李隆基對太平公主積怨已深,對李旦的求情毫不動容,堅持要殺死太平公主。不僅殺了太平公主,誅殺了她的子女以及黨羽,還將薛紹挖出來鞭屍,死了也不讓其安寧,李隆基不想讓姑母死後得以清淨,可見對她的恨意之深。

史載,“其諸多女男中只有薛崇簡因平日屢次諫阻其母太平公主而受到責打,被玄宗特免,准許他留任原職,並賜李姓。”

不過薛崇簡受到“榮養”一事只是史書記載,並非事實,在薛崇簡的墓誌銘《大唐故袁州別駕薛府君墓誌銘並序》上我們可以發現真相——

在公主事敗後,李崇簡隨即被送出長安,出為蒲州別駕,安置於溪州數年。謫居期間,其妻方城縣主武氏(梁王武三思女)病逝於溪州;妻亡後不久,他起復為袁州別駕,心情鬱悶,對他妻子思念至深。開元十二年(724年),病逝於袁州官舍,葬於黃山之原。

薛崇簡死後也沒有比照李姓郡王之禮,列入李唐宗族陪陵,說明李隆基對他其實並非“榮養”,而是頗有恨意,但只是面子上對他稍有寬宥,對朝廷也留下一個沒有趕盡殺絕的光明的形象而已。

薛崇簡長相酷似太平公主,李隆基見他怎能不恨?所謂對他寬宥,只是李隆基的一張牌,哪怕是從一開始,李隆基也只是說服他反對自己的母親,而成為牽制他母親太平公主的力量,處處對她掣肘,自己也好從中轉圜,為他贏得爭取帝位的時間而已。而他的帝位坐穩後,對這枚失去作用的棋子就不聞不問了。薛崇簡無疑是可憐的,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靜說歷史


古往今來,只要是權利的衝突必定會伴隨著流血和誅殺,唐朝歷史上最著名的就是太宗發動的玄武門之變,然而這只是一個開端,在其後的神龍政變、唐隆政變、甘露之變等事件中都是血雨腥風,骨肉相殘。

而在事變中失敗的一方都不會有好下場,定會斬草除根、不留後患,當然在歷史中也有很多例外,比如在唐隆政變之後,唐玄宗就對太平公主的次子薛崇簡手下留情了,使他沒有犧牲在權力爭奪的絞盤上。

薛崇簡是太平公主和薛紹的次子,武則天的外孫子,唐玄宗李隆基的表弟,雖然看著是身份顯赫的皇親國戚,但是在當時的權力漩渦裡誰還認誰是親戚,只有利益的裙帶連接才是最緊密的。按理說,薛崇簡應該是支持自己的母親太平公主效仿外祖母武則天,一旦成功,自己說不定還能當個皇太子啥的。

但是薛崇簡卻站在了母親的對立面,在唐中宗暴斃、李重茂稱帝之後,薛崇簡站在了當時表哥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的隊列裡,與劉幽求、麻嗣宗、鍾紹京等人誅殺了韋后、諸武及其黨羽,李旦繼位為唐睿宗之後,成為功臣。當時好景不長,其母親太平公主就有了效仿武則天的野心,而兒子薛崇簡卻是反對的,還沒少挨母親的鞭打,作為兒子,他不得不忍著,母子之間的隔閡和怨恨也就越級越深。

後來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沒有顧忌父親李旦的求情依然賜死了太平公主,誅殺了一眾姑表兄弟,獨獨放過了薛崇簡,被任命為蒲州別駕,又到溪州任職,最後在袁州別駕任上病逝。

曾經有傳說,薛崇簡因為沒有支持母親的政變,唐玄宗賜姓李,應該是叫李崇簡,但是在出土的《大唐故袁州別駕薛府君墓誌銘並序》上卻沒有出現姓李的情況。而且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對姓氏管理是很嚴格的,在商周時期是由太史公管理的,所以,唐玄宗要是真的賜姓了,薛崇簡及其後人是不敢不用的,更不敢在墓誌銘中姓薛。

再從薛崇簡離開長安之後的任職經歷來看,唐玄宗雖然沒有要他的命,但是也不允許他再在長安及周邊任職,也算是種最輕的處罰。在信任上尚且如此,賜姓一說就更加有待商榷了,或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光輝帝王形象許下的一個空頭支票。

雖然在後半生過的並不如意,但是比起那些血濺政變的兄弟姐妹來說,薛崇簡應該感謝自己的選擇,同時他肯定也悔恨自己為什麼出生在那樣的家庭,但是一切都是無法改變的,在歷史的長河中輕嘆一口氣,變成塵埃,隨風而逝吧!


歷史中簡堂西域鷹眼


太平公主與其母武則天一樣,渴望權利,希望自己能夠繼承母親的皇位。可惜由於她是嫁出去的姑娘,根本不能算成皇家繼承人之中。儘管是這樣太平還是主宰了大唐幾代君王的命運:唐睿宗、唐哀宗。儘管權勢滔天,太平還是被侄子李隆基殺死,不過留下了太平的兒子薛崇簡,這是為什麼呢?

1、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關係

按照皇室的關係,李隆基要喚太平一句姑母。李隆基小時候還是非常喜歡去姑母的府邸玩耍的,原因很簡單當時太平權勢滔天,首都郊外大多都是太平的莊園。小孩子自然是喜歡去人多以及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的地方玩耍。


太平公主是非常喜歡這個侄子的,薛崇簡也喜歡和李隆基一塊玩耍。並且是李隆基的忠實粉絲以及強力的支持者,小時候他們一眾人都唯李隆基馬首是瞻。太平還曾說笑:隆基此後必成大器。


這句話是沒有說錯的,李隆基的的確確將太平打敗,一場兵變直接讓太平以及其家屬死於非命,李隆基卻獨獨留下了薛崇簡。從慕容分析二人的關係也能夠看出,李隆基饒其一名。

2、李隆基念舊情

李隆基是念太平小時候對自己好的舊情才會讓太平自己選擇死法,不然唐朝的酷刑是令人惶恐的,聞其名還好,若是真的見到刑拘可能久經沙場的戰士也會不寒而慄。為此李隆基才會讓太平安慰的死去,以及留下了薛崇簡的性命。


李隆基並不是一個無情無義之人,太平公主對他的好他一直都記在心底,太平是犯了忌諱的,想要謀權篡位這是他看不下去的地方,要知道皇權是至尊無上的,在古代為了親情讓出皇位的人絕無僅有。


並且這種競爭關係並不是兄弟之間,而是跨越了一代是姑姑與侄子之間。姑姑是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的,要知道武則天能夠登基,那是因為在古代女性嫁出去之後相當於潑出去的水,武則天是李家的內人,但太平只是一個“嫁客”。因此姑侄之間他們有著明顯的利益衝突,最終只能刀兵相見,不過有一點是需要值得注意的,儘管刀兵相見,也是沒有必要將其家人趕盡殺絕的,當然古代趕盡殺絕的不在少數。

3、玄宗登基,薛崇簡功不可沒

前文講過,薛崇簡是非常崇拜李隆基的,也就是後來的唐玄宗。站在薛崇簡的角度上來看這就是姑母與自己崇拜的人一種較量,在站隊上他選擇了李隆基。李隆基不是無情無義之人,為了彰顯自己的仁慈自然要留一個姑母的後代下來。


因此薛崇簡的能夠存活下來與其的選擇以及當時的時局是脫不了干係的。

總結:薛崇簡雖然是太平的兒子,可是他至始至終都沒有幫助過太平等皇位,反之是幫助了李隆基,李隆基順水推舟將其留下了。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關注我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


慕容鑑史


這就是站隊的問題。


太平公主所處的唐朝,被後人戲稱為“紅妝時代”。武則天、韋后、安樂公主和太平公主等人輪番上臺,大權在握,鳳戲龍,成為唐朝歷史上獨特的政治風景。


太平公主晚年和時為太子的李隆基鬥得天昏地暗。對於兩個人來說,這都到了生死關頭。贏了,則大權在握,從此高高在上;輸了,則性命不保,從此淪為塵埃。


太平公主生有四子四女,都希望母親能夠成為女皇,一家子更進一步。唯獨太平公主的二兒子薛崇簡,是堅定的李隆基一黨。

薛崇簡和李隆基本來是表兄弟。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合作扳倒韋后的過程中,兩個人是有蜜月期的。隨著後來李隆基獨立掌權的意願越來越強,和太平公主的關係才陷入了僵局。


從小就是表兄弟,加上之前頻頻合作,使得薛崇簡和李隆基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表兄弟,薛崇簡很有可能把李隆基當做以後的效忠對象。


薛崇簡的站隊引得母親非常不滿。太平公主恨他不站自己這邊,曾經親自拿起鞭子狠狠教訓薛崇簡,導致薛崇簡因為傷重在床上養了好長一段時間。


但政治局勢上薛崇簡比母親太平公主看得更加清楚。在最後一場對決中,李隆基勝利,結束了大唐女性掌權的歷史。儘管太上皇唐睿宗不斷求情,李隆基還是賜死了太平公主。


李隆基對於太平公主恨多餘敬。李隆基年幼時,母親被武則天無辜處死,最後連屍體都找不到。這種情感使得李隆基對太平公主除了一層政敵的恨,還有一層遷怒。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命人挖了姑父薛紹的墳墓。可見,李隆基內心多年的情緒有多壓抑。

太平公主的黨羽和家人都被處死,多大幾十人。唯獨薛崇簡,李隆基留其性命,賜姓李氏,保其富貴。


但即便如此,薛崇簡的政治生命也結束了。太平公主謀反失敗後,他被逐出長安,從此遠離大唐帝國的中心。


李隆基放過了站隊正確的薛崇簡,但是也沒有照顧到底。薛崇簡看著母親和兄弟姐妹的死亡,從人倫角度來說,也不可能完全沒有觸動。所以,薛崇簡的未來,只剩下離開長安這個選項了。


薛崇簡的選擇,其實就是一個戰隊的問題。在名利場上,並沒有真正的獨善其身。要做到置身事外,唯一的可能就是不進入名利場。


熊沾沾


一部《大明宮詞》讓我們重新回到了1300年前的大唐盛世,更認識了太平公主—這位唐朝最有權勢的公主,見證了帝王世家的赫赫顯貴,也領略了圍繞權利展開的血腥搏殺。

但影視劇主要側重的還是太平公主本人,對其子女刻畫比較少。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在太平公主的兩段婚姻裡,一共生育了七個孩子(四男三女),分別是與薛紹生的薛崇胤、薛崇簡及女兒薛氏(名字不詳)、萬泉縣主(名字不詳);薛紹死後,太平公主又與武攸暨生育二子一女,兒子分別是武崇敏、武崇行,女兒武氏(名字不詳)。

其中三個女兒目前僅有二女兒萬泉縣主因為在上世紀50年代後被發現了墓室及完整墓誌銘,身世比較清晰:太平公主的二女兒萬泉縣主薛氏,十一歲嫁豆盧光祚,二十四歲去世。萬泉縣主生子豆盧建,後來成為李隆基第十三女建平公主的駙馬。其餘兩個女兒目前還沒有找到詳細記載。

重點是太平公主的四個兒子,長子薛崇胤據記載官至太常卿,被封壽陽郡王,但後期情況沒有被記錄,尤其是在關鍵的“先天政變”前後,太平公主勢力與李隆基勢力展開直接鬥爭,但始終沒有發現薛崇胤的任何行蹤,應該可以確定當時他已經去世。

其餘武崇敏、武崇行兩個兒子在“先天政變”後和母親太平公主一起被殺。

只有次子薛崇簡被李隆基放過。這其中很大原因是他共同參與了李隆基的“唐隆政變”,並立下功勞;其次是薛崇簡在“唐隆政變”後,和太平公主在理念上產生衝突,他因為多次勸說太平公主不要過分參與政治權利的爭奪,放權給舅舅李旦(李隆基父親)而受到太平公主的鞭撻,李隆基為了報答他而對他網開一面。

同時,李隆基為了拉攏他,還承諾賜他“李”姓,視同宗親。但實際上“最是無情帝王家”,根據1954年出土於咸陽市底張灣的薛崇簡墓誌銘來看,李隆基上位後其實一直對他刻薄寡恩,深懷戒心。墓誌銘未提及子孫、亦未提及死後哀榮與官方派遣主持喪禮的官員名字,更未談到玄宗對亡者的哀思,且於墓誌蓋上未鐫有唐立節郡王字樣,僅鐫"袁州別駕薛府君",也未有撰文書寫者的姓名與官爵,顯示這篇墓誌不帶有太多官方色彩。而且薛崇簡下葬之處黃山之原在今咸陽底張灣,亦非帝陵所在,底張灣一帶,則有太姥姥楊姥的陵墓、與薛崇簡親妹萬泉縣主墓及豆盧氏族墓,這可能是薛氏家族或武楊一族的墓地,總而言之,顯示他並未比照李姓郡王之禮,列入李唐宗族陪陵,身後恩情之薄,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