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貴妃比明憲宗大17歲卻為何極度受寵?她最終的結局如何?

文史磚家


中國古代社會的婚配製度是一夫一妻多制,在婚配年齡上,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丈夫年長於妻子”這一模式佔主流,即使妻子年紀稍大,一般也都只是在三五歲之間。若論起納妾,那男人們更是非要挑選比自己年少許多的對象然而在明朝的深宮大院裡,曾經出現過完全相反的事情。一個比皇帝年長17歲的女人,高居專寵之位,甚至凌駕於皇后之上。這種忘年戀在民間尚且不多見,發生在後宮佳麗如雲的皇帝身上更是奇聞。後世的史學家們對這一戀情見仁見智,有的說朱見深有嚴重的戀母情結,有的說萬貴妃妖豔無比,具有超強的駕馭男人的能力…不管這一戀情是如何發生的,萬貴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確實是一個不的事實。

那麼,萬貴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萬氏是青州諸城人,父親萬貴為縣掾吏,犯法發配邊疆,萬氏4歲時被選入宮,做過明宣宗的寵妃孫太后的宮女,長大後侍奉太子朱見深,萬氏雖比憲宗大17歲,但由於她機警,善於獻媚討好,因而深得這位小太子的喜歡,朱見深16歲繼承帝位時,萬氏已有35歲,但這位年輕的皇帝還是撇開世俗的眼光,將其留在身邊,並對她寵愛有加,萬氏也“不負帝意”,挖空心思地想一些奇招妙法討這位尚未成熟的小丈夫的歡心。據史書記載,朱見深每次臨幸萬貴妃的宮闈之時,萬氏總是穿上軍裝上前迎接,令朱見深笑逐顏開,好不開心。

憲宗一生都非常寵愛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貞兒。明朝文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中對萬貴妃所受的恩寵感慨道:

“自古妃嬪承恩最晚、而最專最久者,未有如此。”

那麼,萬貞兒為什麼會得到憲宗的曠世恩寵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朱見深具有強烈的戀母情結。

明憲宗朱見深,初名朱見浚。在他3歲的時候,父親英宗朱祁鎮在與蒙古瓦刺部的交戰中被俘。他的叔父明代宗朱祁鈺登基皇位。他被立為太子。但是,當他的叔父逐漸牢固地控制了政權之後,就改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而廢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為沂王。在他11歲時,父親朱祁鎮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為了太子。這一年,他改名朱見深。在朱見深最艱難的日子裡,萬貞兒始終陪伴在他左右。由於古代主子和侍女之間的特殊關係,萬貞兒在他心目中就有了多角色的朦朧的定位母親、姐姐兼情人。

二是萬貞兒心計頗重。

據《明史·后妃傳》記載:萬貞兒擅寵之後,醋意大發的吳皇后憑藉優越的地位和超凡的自信指責萬貞兒的過錯,並親手杖打了萬貞兒,結果引起憲宗大怒。憲宗一怒之下下詔“廢后”,並將吳皇后打入冷宮。《明史》裡面對這件事是這樣評價的:

“憲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機警,善迎帝意,遂讒廢皇后吳氏。”

一“迎”一“讒”,說明萬貞兒心計頗深。之後上臺的王皇后對她已是忌憚三分,只能忍氣吞聲。

三是萬貞兒懂得憲宗在私生活方面的愛好。

在明末清初查繼佐撰寫的《罪惟錄》中,描述萬貞兒“貌雄聲巨,類男子”,可見萬貞兒絕非是美女中的極品,連憲宗的母親周太后也大惑不解地問兒子:“有何美,而承恩多?”憲宗答道:“臣有疝疾,非妃撫摩不安。”這話已經說得非常露骨了,萬兒管不是美女,卻有美女不可替代的好處。不過這一觀點大多見於小說野史。

由於朱見深極其寵愛萬貴妃,因此萬貴妃飛揚跋,據《明》記載不僅“苛斂民財”,“糜費無算”。為了達到擅寵的目的,她還通過買通大給懷孕的妃嬪灌藥,迫使她們墮胎,但九密一疏,一個宮女紀氏被朱見深臨幸後懷孕,萬貴妃命太監張敏進藥給紀氏,張敏感嘆憲宗無子,動了側隱之心,私自將墮胎藥量減半,竟保住了孩子,後來朱見深父子相認,萬貴妃極其惱怒。

朱見深父子相認後不久,一日,憲宗召紀氏宴飲。宴席中,紀氏忽然覺得腹痛,不得不中途返回永壽官。萬貴妃得知消息,立刻派太醫去為紀氏診治,但診治後沒多久,紀淑妃就暴薨了。對於紀妃的暴死,皇官內外議論紛紛,有說是萬貴妃下毒害死的,也有說是下毒未果後紀妃自知不免而自溢身亡的。

總之,不管怎麼說,萬貴妃都是路人皆知的主謀。這時,離憲宗父子相認之時,僅僅才過了42天。大臣們都對皇子之母如此不明不白地死去而感到震驚,紛紛請求調查紀淑妃的死因。其實憲宗自己也疑心是萬貴妃所為,為了避免使萬貴妃受追究,他放棄了為紀氏申冤的想法,只是追封她為“恭恪莊淑妃”隆重舉殯而已。

太監張敏眼看憲宗皇帝對萬貴妃的偏心包庇竟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不禁對自己的結局也憂懼萬分。為了不至於在萬貴妃手裡受活罪,他決定自盡。紀妃的喪禮剛過,張敏便吞金自盡了。這年十一月,在紀妃去世4個月之後,朱佑樘被立為太子。

據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中記載,萬貴妃在鞭打一個宮女時,因為暴怒,被湧上來的痰憋死,聽聞萬貴妃死後,憲宗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只是長嘆一聲萬貴妃去了,我也快要去了。憲宗對萬貴妃的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愛,但兩者本質是不同的,楊貴妃是四大美女之一,有驚人的美貌,而萬貴妃,得寵的時候已經35歲,已經是半老徐娘。

所以,憲宗對萬貴妃的愛應該著重在一個“情”字上,或是親情,或是友情,或是愛情,總之是一種錯綜複雜的情。而這種感情造成了萬貴妃獨享恩寵20年。個人觀點,你是怎麼看麼?


天天開心歷史


萬貞兒,一個最能給明憲宗安全感的人,一個能給男人最早的相關教育,以母親和妻子的雙重身份,成功地把從小歷經坎坷磨難的皇帝訓練成了娘寶妻控,這是明憲宗任何一個妃嬪乃至皇后都做不到的,於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戀情就這麼練就了。

明憲宗朱見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本來他是一個快活的太子,不過後來眾人皆知的土木堡之變後,他的父皇被瓦剌大軍抓了過去,他的叔叔朱祁鈺做了皇帝。

朱祁鈺做了皇帝后,自然不願讓這侄子繼續再做太子,於是後來在朱見深5歲的時候,就廢了他的太子之位,把他趕出宮去,立了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只可惜,他兒子第二年就病死了。

在宮外,年幼的朱見深度過了5年的艱辛生活,母親怕惹麻煩不敢認,皇親國戚文武官員怕惹事躲避,但只有宮女萬貞兒對朱見深不離不棄,時年22歲的萬貞兒彷彿久違的春天,給了朱見深格外的溫暖。

那幾年,萬貞兒對皇帝呵護備至,照顧的非常好,成了朱見深那幾年幾乎唯一的依靠。

朱祁鈺當了幾年皇帝之後,就病重了,於是一些朝廷官員為了野心,就策劃將軟禁中的明英宗放了出來,重新成為了皇帝。

緊接著,朱見深也回到了宮裡,並重新被立為太子。

復為太子的朱見深對萬貞兒念念不忘,就把她也接入宮中。

又過了8年,18歲的朱見深即位為明英宗,隨即立萬貞兒為皇貴妃,並將萬般寵愛都給了她一人。

在接下來的23年裡,整個後宮,就是萬貞兒一手把持的天下,在宮外的那幾年苦難生活,使得她對萬貴妃始終有著深刻的愛戀。

在明英宗即位後的第23年,萬貞兒去世,明英宗聞訊悲痛欲絕,說:貞兒已去,朕也命不久矣。

過了幾個月,朱見深也病重駕崩,隨萬貞兒而去。

明英宗去世後,他的兒子朱祐樘即位,為明孝宗,他的母親是孝穆皇后紀氏。

之所以後世對萬貴妃的評價不是太好,很大程度上是孝宗皇帝憤恨於父皇太過喜愛萬貴妃,對自己的母親不聞不問,不理不睬,於是下令在寫史料的時候對萬貴妃的評價稍微抹黑了一些,也是為母親出口惡氣。

不管萬貞兒人品如何,她能在朱見深最危難的時候雪中送炭,隨後得到皇帝幾十年唯一忠貞不渝的愛情,那也是非常了得的人生巔峰了。

而對於朱見深來說,這一生,唯有萬貞兒是給自己雪中送炭的,別的女人再美貌,生再多的皇子,也不過是錦上添花,在自己被天下人所負的時候,自己最卑微的時候,被萬貞兒溫柔以待,這種童年的特殊經歷,不是用常理就能理解的,萬貞兒整個人,早已融入他的靈魂之中,令他一世珍愛。

而其他的皇后和妃嬪,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把萬貴妃當成老大,死心塌地的伺候好,真心實意的逢迎好,忍氣吞聲地過日子,直到熬到萬貴妃去世,再找機會出頭。


雲中史記


1.萬貴妃比明憲宗大17歲卻為何極度受寵?

明憲宗朱見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本來他是一個享受著榮華富貴生活的太子,有著錦繡前程。但,天有不測風雲,他的父親後來遭遇了土木堡之變,被瓦剌大軍俘虜了。從此,他的人生才開啟了跌宕起伏的模式。

朱祁鎮被抓走後,國家不可一是無主,朱祁鈺被擁立做了皇帝。他沒有讓侄子朱見深繼續做無憂無慮的太子:就在朱見深5歲的時候,朱祁鎮廢黜了侄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並把他趕出皇宮。又立了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可惜,天公不作美,他的兒子第二年就一命嗚呼了。


年幼的朱見琛在宮外度過了5年的艱辛生活。他的母親怕惹禍,不敢認他;皇親國戚在萬馬齊喑的大趨下也明哲保身,遠遠地躲避著他。空虛、孤寂、提心吊膽的景況下,只有時為宮女的萬貞兒對朱見琛不離不棄。對年僅5 歲的朱見琛來說,當時22歲的萬貞兒才是他的春天,有萬貞兒在身邊,他才有慰籍、歡樂與安全感。而萬貞兒對他視為己出,給予了他親生母親都沒🈶給予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可以說。在朱見深幼小的心靈中,萬貞兒是他唯一的依靠。

朱祁鈺做了幾年的皇帝后,得了重病。一些朝廷官員,就將軟禁中(已從瓦剌放回)的明英宗放了出來,復辟了帝位。朱見深時來運轉,又重新被立為太子。朱見深對萬貞兒念念不忘,也把她也接入宮中。這一年,朱見琛才10歲。


18歲的朱見深即位後,成為明憲宗。憲宗是知恩感恩的人,畢竟過去的歲月是難以忘懷的,隨即立萬貞兒為皇貴妃。並將帝王的寵愛都給了她一人,令六宮粉黛無顏色。在後來23年裡,萬貞兒享受著超越皇后的特權。

2.她最終的結局如何?

在明憲宗即位後的第23年,萬貞兒去世。憲宗聞訊悲痛欲絕,當時有“貞兒已去,朕也命不久矣。”的言語。不曾查,才過了幾個月,就一語成讖。朱見深也病重駕崩,隨萬貞兒而去。

朱見深的一生,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唯萬貞兒一人。此為回答問題,不涉及萬貞兒的人品。


希望星晨58298869


萬貴妃名叫萬貞兒(1430一1487),四歲進宮,年幼的萬貞兒十分懂事乖巧,深得孫皇后的喜愛。當萬貞兒19歲時,明朝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帝朱祈鎮被瓦刺捕去了,這時,已升任太后的孫皇后做出了二項按排,一、以朱祁鈺替代原皇帝,遙尊朱祈鎮為太上皇,二、立朱祈鎮2歲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由萬貞兒照料。後來朱祈鈺又把朱見深廢了,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直到1457年,“奪門之變”爆發,朱祈鎮重新當上皇帝,朱見深才又復立為太子,可見朱見深從小就經歷了人生的磨難,朱見深就是後來的明憲宗。


明憲宗對於萬貴妃就是現在“媽寶”式的戀母情結,萬貴妃做了一個母親對兒子能做的一切,要知道明憲宗10歲以前,並不是一直處在養尊處優的地位,被廢后而是時時受刁難、排擠,處於恐慌的境地,雖然那時還小,體會不深,但萬貴妃一定會把所受的屈辱告訴給他,萬貴妃充當的是母親扶養、保護兒子的角色,但她畢竟不是他母親,明憲宗由戀母情結轉化成愛情是很正常的事,我們為什麼非要把那麼多誹謗用在萬貴妃身上?難道不能把他們看作是愛情嗎?我們不必糾結於萬貴妃長的好不好看,漂亮也好,不漂亮也罷,明憲宗愛她、寵她是事實就夠了,我們也不要老是拿大17歲說事,明憲宗18歲即位時,萬貴妃35歲,35歲的女人是最靚麗的時候,明憲宗愛她是很正常的,不存在變態的問題。


至於說萬貴妃妒忌心強,當得知別的嬪妃懷孕就千方百計進墮胎藥湯,使其不能生子,我是一百個不相信,那怕真的記載在明史裡,我也不相信,首先藥材從哪裡來?太醫敢開嗎?沒聽說宮中自己可以煎藥的,還有,即使煎成了湯藥,又怎麼讓懷孕嬪妃去喝?,難道硬灌不成?這一切仔細想想,沒有一樣是可以輕而易舉完成的,如果都能順利完成,就近似於公開的行為,在明憲宗眼皮底下作案,那豈不拿皇帝當傻子了嗎?

還有就是與事實不符,明憲宗和萬貴妃生的兒子11個月就死了,3年後和賢妃生了第二個兒子,活了三年,後來又生了朱祐樘、朱祐元等十一個兒子,其中還生了7個女兒,事實上明憲宗的生育就從未停止過,可見這是對萬貴妃的玷汙,為什麼要誹謗、玷汙萬貴妃呢?,主要是因為她出身太低,年齡又太大,這些都不符合常理,歷史又都是些受傳統觀念教化出來的人寫的,所以髒水、汙水都潑在了萬貴妃身上,而恰恰忽視了愛情這個最純真的情感,如果從愛情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得出明憲宗的確是真的愛萬貴妃,這種愛已經達到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地步。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58歲的萬貴妃病逝,明憲宗不禁嚎啕大哭,他哀嘆道“貞兒不在了人世,我亦命不久矣”,8個月後,鬱鬱寡歡41歲的明憲宗也駕崩了,在眾多野史和影視作品人,萬貴妃成了妖妃惡女,被世人唾棄,而明憲宗也成了被萬貴妃把控的傀儡皇帝,而恰哈忽略了明憲宗內心的真、善、美,和對愛情的一網情深,萬貴妃也因愛明憲宗留下了一世罵名。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一隻在亞馬遜河流域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便是所謂的蝴蝶效應,即是指在某個系統當中,一個微小的變化,都將對這個系統帶來長期巨大的疊加效應。發生在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給明朝帶來的不僅是國勢上的衰退,而且還影響著後世的皇位。

立為太子

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遠征蒙古瓦剌,在在土木堡的地方,明軍大敗,英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英宗轉眼變成了階下囚。迫於形勢,英宗生母孫太后命:英宗弟弟朱祁鈺監國;立英宗長子,年僅兩歲的朱見深為太子,派出身邊親信,時年19歲的萬姓宮女,加以細心照料。這朱見深便是後來的憲宗皇帝,萬姓宮女即是後來的萬貴妃。如此,在時任兵部尚書于謙的指揮上,同仇敵愾,上下一心贏得了京城保衛戰。

童年陰影

瓦剌部首領退欲求其次,將英宗作為人質,以換得明朝的一些實際利益。為免受瓦剌的敲詐,明朝高層改立朱祁鈺為皇帝,是為明代宗;尊英宗為“太上皇”,馬上變成了“過氣網紅”。此後原本宅心仁厚的朱祁鈺,一旦嚐到了權力的甜頭,變得權慾薰心,全然不顧手足之情,對於迎回英宗態度消極。還籠絡大臣,於1452年廢黜了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兒子。一朝鳳凰變山雞,不能經常與母親相見,父親也被迎回後軟禁在在南宮,境遇極慘。可見朱見深的待遇也好不到哪裡去,曾經的榮華富貴,如今變成了寂寞冷清。還是孩童的朱見深,肯定也能敏感地感覺到前後的巨大落差。還好有祖母深謀遠慮,派出的萬宮女,為其遮風擋雨,免去了一些責難,這樣的時間從景泰元年持續到了景泰八年(1450年—1457年)。

戀母情結

“戀母情結”是一種隱性的對父母親的依賴,隨著年齡增長與學習,這份依賴感會減弱。這裡的父母不一定是生理上意義的父母,而是經過加工後,趨於完美的心理意象。分為:第一戀母情結(3-6歲)、第二戀母情結(青春期)、第三戀母情結、第四戀母情結。而發生在朱見深身上,那段宮廷權力更替的時期,正好在第一戀母情結(3-6歲)。英宗1457年復辟後,這份依賴又在11歲的朱見深身上得到延續,跨進了第二戀母情結(青春期),由依賴變成了依戀,由戀母情結髮展成了情人關係。如此,萬氏既有無私的母愛,又有成熟女性的溫馨,自然成了朱見深的全部感情依託,朱見深也成了現在俗稱的“媽寶”。

受寵跋扈

《明史 后妃傳》:恭肅貴妃萬氏,諸城人。四歲選入掖廷,為孫太后宮女。及長,侍憲宗於東宮。憲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機警,善迎帝意,遂讒廢皇后吳氏,六宮希得進御。帝每遊幸,妃戎服前驅。

這倆人由母愛及戀人的複雜情感,萬氏非常瞭解憲宗的心思,因共過患難,變得牢不可摧。如此,1464年朱見深繼位後,是為憲宗。即便是不倫之戀,在他的力排眾議下,冊立萬氏為妃。萬氏由此也變得跋扈:

  • 先是時年只有17歲的皇后,不知深淺,將萬氏杖則了一頓,萬氏告到了憲宗那裡。於是,皇后由冊立時的“端莊溫和,賦質純粹”變成了“言動輕浮,禮度粗率,學為邪蕩”,剛冊立32天,被憲宗廢黜;
  • 自此後宮之中,無人敢與萬氏作對。許多太監和大臣,將萬氏作為升官的“綠色通道”,挖空心思討好,一定程度上,干預到了朝局。如西廠提督,大特務頭子汪直,原本只是萬氏的內侍。還有既沒水平又沒品德的大學士萬安,為攀關係,竟然自稱萬氏的侄子,每逢憲宗召見,不奏政務,只會高呼萬歲,人稱“萬歲閣老”。反過來這些人又假託聖旨,在民間搜刮民脂民膏;
《明史 后妃傳》: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諸山川,遂封貴妃。皇子未期薨,妃亦自是不復娠矣。......中官用事者,一忤意,立見斥逐。掖廷御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
  • 1466年,萬氏所生皇子病故,自此未再生育,為保證榮寵,先是毒死了柏賢妃的皇子(已立為太子)。不僅如此,凡是有後妃懷孕生產的,萬氏都千方百計墮胎、毒殺,大有一了百了,絕跡江湖之勢。

結局

上天有好生之德,憲宗曾臨幸過的紀氏,生下了後來的孝宗皇帝。這中間發生的故事令人感動:紀氏懷孕之時,萬氏已令太監張敏前去墮胎。張敏為保護憲宗血脈,謊稱紀氏是“飽脹病”,在紀氏生產後,迫於萬氏的淫威,交由張敏溺死,張敏再次挺身救下。宮中之人瞞著萬氏將孩子養大,到張敏冒死告知憲宗皇帝時,已是6歲,也包括了那位被廢的皇后。

《明史 后妃傳》: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貴妃致之死,或曰自縊也。諡恭恪莊僖淑妃。敏懼,亦吞金死。敏,同安人。

事畢,紀氏被毒害、張敏自盡,孝宗經太后保護才得以成年。自此,萬氏也不再阻攔憲宗寵幸之事,於1487年暴病而亡,一年後,憲宗鬱鬱而終。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萬貞兒的歷史結局。

萬貴妃即歷史上的萬貞兒,她是明憲宗的貴妃,比明憲宗大17歲,還是宮女出身,可是很神奇的是她卻得到了明憲宗的寵愛。為何會這樣了?因為明憲宗的朱祁鎮曾經被瓦剌捕去,暫時失去了皇位,明憲宗朱見深曾經被廢黜了太子之位,在淒冷的宮中,萬貞兒一直陪著他和朱見深有了很深厚的感情,所以朱見深再次被封為太子,最後登基成了皇帝之後,就封她為貴妃,萬貞兒後來又因為生皇子被升為皇貴妃。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萬貴妃病逝,明憲宗輟朝七日大辦葬禮,悲痛欲絕的明憲宗沒過多久也去世了,明憲宗專寵了大他17歲的萬貴妃一輩子,可以說的確是很傳奇的一段故事了。

萬貞兒照顧年幼的朱見深。

萬貞兒的出身並不好,她的父親當時是被謫居霸州的,只是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前途,他把年僅4歲的女兒送進了皇宮。這一步走得非常好,因為萬貞兒乖巧懂事,得到了孫太后的喜愛。

正統十四年,朱見深的父親朱祁鎮被瓦剌捕去,郕王朱祁鈺暫替成了皇帝,朱祁鈺做了皇帝之後就廢黜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這個時候的朱見深是孤立無助的。而萬貞兒剛好被孫太后指派去照料年幼的朱見深。朱見深和萬貞兒在朝夕相處中,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互相傾心了。

明憲宗朱見深寵愛萬貞兒。

朱見深的父親朱祁鎮再次做了皇帝之後,朱見深又被立為太子,並且在天順八年,明英宗崩後即位成了皇帝,也就是明憲宗。明憲宗朱見深做了皇帝之後,就想封萬貞兒做皇后,可是萬貞兒的出身太低,遭到了太后等人的阻止,於是朱見深就吳氏為皇后,立萬貞兒為貴妃,後來又被升為皇貴妃。吳皇后看不慣萬貞兒獨得寵愛,於是就找藉口對她動用了杖刑,朱見深大怒之下廢黜了吳皇后,再次立的王皇后很聰明,她非常尊敬萬貞兒也不招搖,幾個人倒也相處和諧。

萬貞兒病逝,明憲宗抑鬱而終。

萬貞兒和明憲宗的感情非常好,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58歲的皇貴妃萬貞兒病逝,明憲宗輟朝七日大辦葬禮,萬貞兒的葬禮如同皇后之例。明憲宗還傷心地說:"貞兒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果不其然,半年之後,年僅41歲的明憲宗就抑鬱而終,追隨萬貞兒去了。


湘西小木魚


明憲宗朱見深對萬貴妃“萬千寵愛於一身”,不是無緣無故。這還不得不從一段令人心酸的宮中往事說起,作為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一出生便被立為皇太子,堪稱大富大貴。說到底人家朱見深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朱見深兩歲的時候,蒙古瓦刺首領也先率兵進犯大明,他父親明英宗不聽朝臣勸阻,在親信宦官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同時命他的弟弟朱祁鈺監國。



不料,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刺軍俘虜,明軍大敗,整個京城一片恐慌。為了穩定局面孫太后在大臣于謙的支持下,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帝,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改年號為景泰。為了收買朝臣之心,景泰帝繼續立朱見深為太子。但在打敗瓦刺後,朱祁鈺卻想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朱見深的 父親被擄,叔叔又對自己處處防範,他的母親周貴妃為避嫌,也不敢和他相見。幾歲的孩子生活在刀光劍影之中,其心理可想而知。這時候一個比他大十七歲姑娘,卻對他形影不離,呵護備至,處處給他溫暖,成為一個孩子安全的港灣。同時也使幼小的朱見深對她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這個姑娘就是後來的萬貴妃。



朱見深即位後,對萬貴妃寵愛有加,並不是像有人說的什麼戀母情結,什麼萬貴妃善於獻媚迷惑皇帝。他們必竟在一起經歷了景泰時期長達八年的血雨腥風,朱見深當時看似平靜的生活,其實無時不刻在提心吊膽中度過。那個時候如果沒有萬貴妃不離不棄在身邊陪著,估計朱見深有沒有信心活下去都很難說。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明憲宗為什麼那麼喜歡萬貴妃了。甚至明憲宗在臨死前都喊著她的名字。至於史書上說萬貴妃毒害憲宗的兒子,對有身孕的妃子墜胎,這個我們不能完全相信,盡信書不如無書。

萬貴妃先於明憲宗兩年病逝,終年五十七歲,算是壽終正寢了。明孝宗即位後,有大臣上書要求將萬貴妃的弟弟治罪,卻遭到了孝宗的訓斥。可見萬貴妃並不是史書上說的什麼蛇蠍心腸,慘害後宮十惡不赦。她不過是一般女人的爭風吃醋而已。


大漠漫談


無論當時還是現在,對於萬貴妃大明憲宗17歲,卻“萬千寵愛獨淋雨露”的原因,大多都認為是“心理追求安全感”的“戀母情節”。萬貴妃是和平的死去、死後雖有被追廢的危險,但明孝宗以“證據不足,不要聽風言風語”為由拒絕了。

(1)《明史》中的記載並非造謠也並非抹黑明朝,乃是萬貴妃活著的時候就有類似議論和記載。萬貴妃的心聲:自打我進宮以來,就獨得皇上恩寵。這後宮佳麗三千,皇上就偏偏寵我一人,於是我就勸皇上:一定不要雨露均霑呀

《明史》是近現代最被人詬病的正史了,但詬病的人大多都沒看過該史書。後朝修撰前朝的歷史,都有各種各樣的“抹黑”這很正常。

萬貴妃影視形象

但絕不可能像某些人說的從朱元璋開始就抹黑,一直抹到崇禎。作為封建社會皇帝,為了自身穩固,強調帝位的不可侵犯。後朝都不可能對前朝進行無邊無盡的抹黑。特別是皇朝的中前期。

針對萬貴妃段落,有些人比較不滿,說萬貴妃沒幹過《明史》中的那些話,例如:藥物給宮中人墮胎;殺害孝宗母親紀淑妃等。

但這些人似乎忘記了“後宮”是什麼地方?萬貴妃所面臨的是小17週歲(萬貴妃生於1430年;明憲宗生於1447年)的皇帝,面對的是後宮佳麗,比明憲宗還要小、比萬貴妃還要漂亮的妃嬪。

而實際上,如果沒有萬貴妃的某種手段,明憲宗也不會有14個兒子、6個女兒,被臨幸且有生育的后妃有八人以上,而且宸妃邵氏(嘉靖的奶奶)、德妃張氏就生了三個兒子。由此可見,以萬貴妃的資歷如果沒有手段、沒有對其他妃嬪的排斥是不可能“獨寵”的。

(2)《明史》是根據前朝的各種歷史資料,也就是明朝人的各種歷史記錄而成的。例如關於萬貴妃的記錄,就有與萬貴妃同時代的人、萬曆朝的人的觀點。

《明英宗實錄》的撰寫者尹直在其著作《謇齋瑣綴錄》就談及:憲宗聽說自己竟然有一個孩子在西貢,派人暗中打聽,並懷疑萬氏嫉恨——上心甚念之,然慮為萬氏所忌。後來,萬貴妃也同意了太監上報憲宗有孩子的事情。但她為何要同意呢?看看這個生兒子記錄就行了。

1466年,萬貴妃的兒子死了,結果日後不能懷孕;

1469年,萬貴妃強抱二子朱祐極,結果1472年病死;

1476年,沒有子嗣的朱見深很著急自己沒兒子兒,這時,朱佑樘出現,雖是老三但實際上卻是長子。萬貴妃仍然希望強抱,結果被太后抱回。

1476年7月,嘉靖皇帝的父親朱祐杬出生。

在當時,民間、官場就對萬貴妃有所懷疑,更何況一百年以後的禮部尚書于慎行、清初的毛奇齡等,毛奇齡在撰寫《明史》相關部分內容的時候,必然參考了于慎行(萬曆時禮部尚書)、王直等人的作品。

因此,萬貴妃在《明史》中形象不用質疑,只不過,其程度未必而已。例如“獨寵”你就不能理解為:就寵她一個人。可以理解為“寵之最深最愛”。


坐古談今


歷史上得寵的妃子數不勝數,但多以純粹的美色取媚,少有像明憲宗愛妃萬貞兒那樣的,歲月再老卻依舊得寵如初。

所以後世不少人將生活在明英宗和明憲宗時期的萬貞兒視為謎一樣的女人,大傢伙搞不明白,一個沒有驚人美貌,沒有顯赫家世,也沒有二八妙齡的女人,憑什麼獨受寵20年?

而且還是這種程度!

《明史》中有句話把萬貴妃受寵的程度說的很明瞭,“六宮希得進御”,有了萬貴妃,後宮三千佳麗統統看不上了,足見明憲宗對她的寵愛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要不是因為出身太低微,恐怕她早已成了皇后,這一點從她幾次從旁挑唆,“讒廢皇后吳氏”,最後明憲宗真的就把皇后給廢了,也可見一斑。

更不可思議的是她受寵之後的跋扈、惡毒,明憲宗居然一生視而不見。

萬貞兒曾為明憲宗生過一個兒子,憲宗非常高興,馬上封了她貴妃。

可惜不到一月,皇子夭折,此後萬貞兒就再也沒有懷過龍子。

按理說,這種處境應該是減損萬貞兒跋扈資本的,但到了她那裡,卻成了跋扈嫉妒,近乎明目張膽地作惡。她不僅霸道阻止其他嬪妃接近明憲宗,更有甚者,哪個嬪妃偶得明憲宗寵幸,有了懷孕的跡象,她便千方百計地逼令其喝下打胎藥。

如果此時明憲宗有了兒子,她是強勢皇后也就罷了,關鍵是弄的明憲宗沒有一個子嗣,憲宗亦不責罰她,相反還一再退讓。

究竟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曾經的苦難讓明憲宗成了一個軟弱的病人,萬貞兒餵給他的溫暖之藥徹底將他俘虜了。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明憲宗有強烈的戀母情結,而且一段苦難歲月將他的戀母情結無限放大了。

明憲宗是萬貞兒從兩歲開始帶大的,而且明英宗經土木堡之變被瓦剌囚困後,明憲宗曾遭受過一段被叔父廢掉太子之位的艱難黑暗時光。

那時,只有萬貞兒陪在他身邊不離不棄,兩人耳鬢廝磨久了便產生了複雜而真摯的情感,萬貞兒在他那裡,身份既特殊又重疊,不僅是母親,還是保姆兼情人。

被這種複雜的情感裹挾,萬貞兒可以說就是明憲宗的支柱,沒有萬貞兒,他的世界幾乎就是崩塌的概念。

所以,他才會對這個女人無原則、病態的依戀。

除了常人難以理解的情感外,萬貞兒善用心機,想法設法地綁架憲宗的情感心理也是她常年得寵的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惡,這個女人的黑智商、黑情商卻很高。

舉個例子。

萬貞兒因為自恃受寵,每次遇到吳皇后都板著臉不給面子,吳皇后非常生氣。起初還能容忍,忍到二十多日後,實在忍不住了,免不了要斥責她目中無人。

可萬貞兒非但不知收斂,相反對吳皇后反唇相譏,大有要徹底激怒對方的意思。

果然,吳皇后被徹底激怒了,於是動用皇后威儀,命宮人將萬貞兒拖倒在地,親自取杖懲罰。

被杖罰後,萬貞兒回到宮中,哭泣不止。

明憲宗問她為何哭泣?

萬貞兒故意不說,最後勉強讓侍女說明原由。

轉怎麼一道彎後,明憲宗果然大怒,執意要去找吳皇后評理。萬貞兒卻在這個時候扯住了憲宗的衣服,佯為勸慰。

這就是聰明女人的反激。

見萬貞兒如此,憲宗又憐又恨,再解開萬貞兒的衣服一看,一道道杖罰的血痕歷歷在目,於是便發下廢后誓言。

萬貞兒則繼續反激,妾已年老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還請陛下命妾出宮,以免皇后生氣,妾也省得受那杖罰。

憲宗聽了,徹底成了木偶,當場撂下狠話,明天就廢那潑辣婦。

病態的人,在一端病態的軟,在另一端便會病態的硬。

第二天,對兩宮太后拋下不廢后,就出家的要挾硬話後,太后一服軟,吳皇后就真的被廢了。

因為特殊的情感,萬貞兒屢次得逞;因為黑情商,萬貞兒屢次得逞。

而無原則地一再滿足對方,屈從對方,最終的結果便會是跪在地上起不來。

這同樣是一種病態。

在萬貞兒那裡,別看明憲宗是天子,其實他是跪在這個女人面前起不來的病人。

人的情感有時候是最不能細說的。

最後說說萬貴妃的死。

59歲暴疾而亡。

囂張跋扈,因小事被宮女氣死的。


黑句本


謝謝!是大18歲!

乳母愛人:萬貞兒4歲被送入皇宮,她面目清秀,聰明伶俐,入宮後在英宗的母親孫太后宮中服侍。孫太后很疼愛她。朱見深出生不久,便被立為太子。朱見深立太子以後,孫太后便派萬氏去待侯太子。朱見深小萬氏18歲,他在乳母萬氏的精心照顧下,漸漸成為一個少年,兩人從未有一刻分開過。

聰明的萬氏深知朱見深的價值,她要牢牢地將他掌握在自已手裡。無微不至地照顧朱見深的衣食住行。可以說,朱見深是在她溫柔的懷抱中長大的。萬氏像母親一樣照顧著他,又像情人一樣包圍著他,讓他縱情歡樂,別無煩惱櫳愁。

朱見深17歲登基。此時的他,對萬氐的愛情中混雜著纏綿的"戀母情結"。34歲的萬氏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女性都取代不了的。但特殊的環境,萬氏不能做皇后,但有朱見深的寵愛,萬氏無名有實地把持了後宮。

隨著年紀的漸長,萬氏卻依然能夠抓住皇帝的心。成化二年,萬氏為朱見深生有一子,被冊封為皇貴妃。可是好景不長,美夢易碎,兒子在一年之後就突然夭折了。

萬貴妃58歲時,由於身體太過肥胖,心臟不勝負荷,競然因氣一時背過氣去,再也沒有醒來。憲宗聞迅趕來,不禁肝腸寸斷,傷心欲絕。他下令輟朝七日,用皇后的禮儀安葬了萬貴妃。

從此憲宗皇帝鬱鬱寡歡,常常獨自發呆,長嘆著說:"貴妃已去,我又怎能久在人世呢。"。不到一年,憲宗因思念成疾,追隨萬貴妃去了,死時才40歲。他們這樣的生死相戀,誓死追隨的深情在歷代貪圖美色的皇帝中是極為少見的。

民間故事,請評論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