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雄武一世,手下將相如雲,胡亥為何能登上皇位?

董宏陽


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繼他之位的是無能的胡亥,大概會氣得掀起棺材板活過來吧。

胡亥登上皇位的過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巡遊天下。胡亥想出去玩一玩,求父親讓他跟從,秦始皇同意了。

到達平原津時秦始皇生了重病,傳書長子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意思是讓他回咸陽參加喪禮。在秦始皇心裡,扶蘇是大秦的繼承人,喪禮結束當然就是繼位登基。

但是,秦始皇沒想到的是,趙高竟然如此大膽,扣下了那封詔書沒發出去。他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扶蘇為人正直,很看不慣他的一些行為,他擔心扶蘇即位後殺了他。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沙丘平臺逝世。趙高勾結了丞相李斯,打算擁立隨行的胡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隱瞞秦始皇的死訊,偽造詔書逼死了扶蘇和蒙氏兄弟(蒙恬、蒙毅),並殺了秦始皇的二十多個兒女,掃清障礙之後,胡亥回咸陽登基了。

趙高選擇胡亥,是因為胡亥胸無大志,貪圖享樂。當上皇帝后,胡亥對趙高說:“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終吾年壽,可乎?”

意思是“人生太短,我既然已經當了皇帝,就應該盡情歡樂,直到死去。愛卿覺得這樣可以嗎?”趙高覺得這實在是太可以了。

從此胡亥以玩為主,朝政就交給趙高管理,在他的管理之下,陳勝、吳廣起義了,六國舊貴族造反了,秦朝二世而亡了。

所以後世很多人覺得,如果當初登基的是扶蘇,強大的秦朝不至於這麼快就滅亡。也許吧,但是,胡亥登基的罪魁禍首表面上看是趙高,實際上就是扶蘇!

一個強大帝國的繼承人,接到父親要自己死的詔書後,他的第一個反應竟然不是找父親問一問,而是立刻打算照做!這是孝道嗎?不,如果詔書是真的,這是陷父於不義,小受大走的道理他不懂嗎?如果詔書是假的,他的自殺就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他一死了之,卻沒想過父親留下的龐大帝國該怎麼辦。

當時蒙恬極力阻止,勸他問清楚再死,扶蘇卻說“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意思是父親賜兒子死,當兒子的還有什麼話好問。

只要扶蘇不死,胡亥就無法順利登上皇位,但他不管不顧,就這樣自殺了。後來蒙恬也不得不自殺,因為沒有扶蘇,他就沒有過問真假的權利和立場。其他將領同樣只能接受胡亥登基的事實,畢竟胡亥也是秦始皇的親兒子,有資格繼承大統。

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扶蘇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所以,就算他登基,大概也無法挽回秦朝的頹勢。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胡亥之所以能登上皇位跟兩個人密切相關,一個是中車府令趙高,一個是丞相李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天下,行至沙丘突然病重,這是一向追求長生不老的秦始皇沒有預料到的,鑑於形勢緊急,他緊急召見趙高,要求他發一道詔書給自己在外監軍的長子扶蘇,要他儘快返回咸陽,如果自己發生不測,由扶蘇主持喪事,這個詔令基本上確認了扶蘇的接班人地位。


由於秦始皇沒有預料到,他的病情發展的如此迅速,親信大臣並未全部在身邊。當時跟隨秦始皇出巡的是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趙高等一干人等,但是他最為信任的蒙恬和蒙毅兄弟不在身邊,蒙恬當時和長子扶蘇正在北方修築長城,蒙毅受秦始皇的指派前往祭祀名山大川。號為忠信的蒙氏兄弟都不在身邊,始皇帝身邊靠的住的人也就趙高和李斯二人,他以為趙高會將此詔令傳給扶蘇,但是他萬萬沒想到趙高會因為私心扣押他的詔令,一直等他死後,密不發喪,期間威逼利誘丞相李斯,在李斯同意後,二人又與胡亥密謀,發佈假詔令賜死扶蘇、逼迫蒙氏兄弟自盡。

在蒙氏兄弟死後,朝中重臣,沒有一個敢反抗的,大將王離、李信、章邯等人幾乎沒有一個敢站出來,這些人平時深知秦始皇用法嚴苛,依據秦律,反抗者斬。既然扶蘇已死、胡亥繼位,他就是二世皇帝,況且權傾天下的蒙氏兄弟都被逼自殺,反抗也沒有什麼意義。胡亥繼位後對他的兄弟姐妹進行了殘酷的屠殺,秦始皇的子女幾乎被他屠戮殆盡。後來,趙高大權在握,丞相李斯也被趙高處死,趙高完全控制了秦國,用法較始皇帝更為嚴苛。

終於導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之後影響到了全國,自此天下大亂,六國貴族捲土重來。後來劉邦攻破函谷關進逼咸陽,秦王子嬰投降,秦國滅亡。短短的幾年,空前強大的秦王朝瞬間崩塌,秦皇嬴政想將天下傳之萬世,沒想到二世而亡。令人扼腕嘆息,他一生雄才大略,功蓋天下,百萬虎狼之師先後滅了六國,在幹掉了所有的敵人後,自以為金城千里、江山永固。萬萬沒有想到這個龐大的帝國會被小小的趙高給搞垮,使人無限感慨。


大飛哥愛歷史


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第五次東巡的車隊行走到沙丘平臺附近的時候得病去世。

死之前秦始皇交給趙高一份詔書:

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意思是知道自己時日無多,讓扶蘇把軍隊交給蒙恬,然後趕緊回來主持喪事。


遺詔篡改的條件

  • 一、

因為秦始皇坑殺了四百六十多個術士,而扶蘇針對這一事情曾經上書勸諫秦始皇。這一下就惹惱了秦始皇。

因為扶蘇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對於秦始皇的政策提出反對意見了。於是秦始皇一怒之下就將扶蘇發配到北方,讓他去監督蒙恬軍隊。

始皇怒,使扶蘇北上監蒙恬於上郡

所以秦始皇死的時候扶蘇根本不可能得到第一手消息。

  • 二、

本來在正常情況下,蒙毅是在秦始皇身邊的。這個時候蒙毅官拜上卿,深得秦始皇的信賴。

次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小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

但是就是因為秦始皇這次病的太嚴重了,就派自己最親信的蒙毅去代替他祭祀名山大川,替他祈福。

道病,使蒙毅還禱山川,未返

所以這個時候蒙毅根本不在秦始皇的行駛車隊中!!這就使得趙高等人一旦串通,根本就無人可以監管。

  • 三、

李斯出於對國家政局穩定方面的考量,根本不敢把秦始皇病逝於途中的消息傳遞出去。

因為他知道一旦消息傳出去,那些在咸陽城中的王公貴族還有皇子們必定會心思活泛,趁機謀權篡位——從古至今,同樣的事情發生了很多次。

還有那些一直對於秦王朝心存不滿的原東方六國的貴族們,一旦知道現在秦朝的中央政府處在無人監管的狀態,必定會順勢而其。天下將大亂。

丞相斯以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

李斯秘不發喪的行為也給篡位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篡改遺詔的動機

當時秦始皇的這份遺詔就攥在趙高手裡。秦始皇死亡的實情也只有胡亥、趙高和他幾個親信的宦官自己李斯這寥寥數人知道。

這就給他們篡改詔書提供了便利。


1.趙高的動機

秦始皇最信任的就是蒙恬、蒙毅兩兄弟。家底清白,能文善武。蒙恬在外領軍,而蒙毅隨侍在秦始皇左右。

但是趙高曾經差點被蒙毅殺掉,所以趙高和蒙家有仇。

趙高恐蒙氏復貴而用事,怨之

而公子扶蘇又和蒙氏兄弟關係非常好,扶蘇即位,蒙家得勢,趙高就將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趙高是萬萬不能讓扶蘇繼位的。這是趙高篡改詔書的動機。


2.胡亥的動機

胡亥和趙高的關係自不必說,倆人從來就是一夥兒的。

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胡亥從小就被趙高教導,胡亥非常信任他。

而且,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時機上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趙高勸說胡亥的時候就說:

長子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奈何

趙高給胡亥灌輸了一通憂患意識。你將來一塊封地也沒有,到時候你怎麼辦?

這一下就把胡亥給說動了。


3.李斯的動機

趙高是怎麼勸說李斯的呢?其實二人當場進行了一番激烈的唇舌交鋒,只不過李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和項上人頭就向趙高妥協了。

你的功勞以及與扶蘇的關係都不及蒙恬,一旦扶蘇即位,你的丞相位不保;而且秦國一向刻薄寡恩,想保留爵位退休,頤養天年也不可能,下場一定很慘。

李斯為了保位保名,也決定和趙高他們合謀。

這可以說是李斯這輩子做的最錯的一件事情。

後來的事情就不用說了,扶蘇自殺,蒙恬被囚,胡亥輕鬆篡位成功。

總結

  • 李斯秘不發喪的行為,給篡位創造了條件

  • 蒙毅的提前離開給秦始皇死後出現了致命的權利真空,沒有人能夠制止李斯和趙高,直接導致篡位成功。

  • 秦始皇的郡縣制,讓胡亥產生了憂患意識。

  • 趙高與蒙家的仇怨

  • 李斯對於自己地位的不捨


沙丘之謀是怎麼傳出去的

那麼既然這是一場密謀,太史公司馬遷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答案還在李斯身上。

李斯被趙高坑害入獄的時候曾經破口大罵,直接將“沙丘之謀”的老底子給揭開了。

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

這是李斯的原話。

流言的流傳速度是很快的,尤其是像這樣的驚天內幕。

不過李斯入獄的時候是在公元前208年,再過一年劉邦就領著人進駐咸陽。也可能是這個時候被人聽到記下來了吧。


有疾的歷史空間


這就不得不提秦始皇巡視天下、病死沙丘了,秦始皇詔書本意立公子扶蘇為帝,然而胡亥、趙高、李斯三人密謀篡改遺詔,密不發喪,賜死扶蘇,待返回京城,扶胡亥上位。雖然“沙丘之變”胡亥,趙高之流佔據了先機,但其實公子扶蘇本是有機會反敗為勝的,畢竟扶蘇賢德,廣受天下人愛戴,又與蒙毅在邊境統軍三十萬,只因接到了賜死的假詔書,未辨真假就拔劍自刎,可以說是愚忠、愚孝害死了扶蘇。扶蘇一死,群龍無首,蒙氏一族等忠臣良將也就被胡亥一網打盡,從而坐穩了自己的皇位,秦朝二世而亡也就不可避免,實乃時也,命也!


人物時光機


因為他遇見了趙高這個演技極為出色的臥底,這個臥底以消滅秦朝為己任。

如果秦始皇有劉邦一半的識人之能,那麼只比他小三歲的劉邦可能永遠就是沛縣一小流氓


賈甄矜


儘管將相如雲,但最厲害的還是趙高與李斯,趙高與李斯篡改遺囑,掌握了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