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明智的舉動,7個女兒全都嫁給一個人,究竟是怎樣的考慮?

無奈的蒼鷹


曹操的老婆有不少,共有16位,兒子也不少,共有25個。對於女兒,具體有多少位史書中不可考證,能夠為人所知的只有6位。而且這六位無一不是嫁給了三國時期有名有姓的人物。

其中長女清河長公主嫁給的是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安陽公主嫁給的是荀彧長子、荀攸從弟荀惲,金鄉公主則嫁給的是曹操自己的養子何晏,這位也是前大將軍何進的孫子。這三位的名字史書上沒有記載,所以咱也不知道。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建安十八年,操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十九年,並拜為貴人。及伏皇后被弒,明年,立節為皇后。

從後漢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建安18年(公元213年)曹操進位為魏王,將三個女兒曹憲、曹節、曹華送入宮中,嫁與漢獻帝劉協為妃子。第二年三姐妹共同封為貴人,之後伏皇后被殺,曹節順理成章成為皇后。

在這段記錄中,還有一段文字,小者待年於國。說明當時曹操並不是僅僅只將三女嫁與漢獻帝。還有年齡更小者會在長大之後繼續送入宮中,成為劉協的妃子。人數不祥,但是肯定不只三位這麼多。那麼曹操為何要同時嫁這麼多女兒給漢獻帝劉協?

以女兒加強內廷管理,杜絕外戚與劉協串聯

自從曹操迎接獻帝東歸許昌,前有董貴人及其父董承串聯劉備、種輯、吳子蘭、王子服、吳碩等人密謀誅殺曹操,後有伏皇后意圖令其父滅曹操。對於曹操而言,雖可控制宮廷外衛,但是宮廷之內的事情顯然鞭長莫及。這種隱患是曹操所不能接受的,它可的存在,成為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引爆的可能。

因此,曹操以三女同時嫁予劉協為妃子,顯然有讓三女進入內廷進行控制之舉。只有這樣,無論是內外庭,都處於曹操的控制之下,類似於董承之亂的時間才能最大程度的進行控制。減少對自己,以及自己建立的勢力的威脅。

追求一個好名聲

自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他的名聲可謂直落千丈,內外的反對勢力層出不窮。內部有各外戚意圖殺之後快,外有各諸侯以其意圖篡漢自立討伐之。曹操以其女嫁與劉協,在名義上,二人之間就是親戚,外人想再以清君側的名義討伐曹操,顯然就說不過去。這對於其勢力內部的親漢派人士,也是一顆定心丸。

而且從公元210年開始,曹操就開始“自明本志”的說法,表明自身沒有篡漢自立的心思,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協,從側面也將自己的態度表現出來。為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開始惡化的名聲進行改變。

心中仍存有漢室,以女兒加強關係

曹操早年的志向絕對是漢室的忠誠,他曾經說過:意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想要封侯作徵西將軍,希望在其死後,墓碑上寫的也是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他的轉變是來自十八路諸侯討董之時,各路諸侯的不作為。但是從骨子裡來說,曹操是不願篡漢自立的。從他後期有篡漢的資本,卻始終沒有取代可以看出,曹操的心中是有漢室的。

而將女兒嫁給漢獻帝劉協,明顯也有緩和二人關係的意圖所在。換作另外一個權臣,對於傀儡般的劉協,殺之即可。何須將自己的女兒推入火坑。董卓對於漢少帝劉辯不就是先廢后殺的嗎。何況當時董卓的內外環境遠遠沒有達到曹操時期的高度。

所以說,曹操心中對於漢室還是有一份感情存在的,他不願意做那篡漢自立之人,在他的心中,更願意做漢室之忠臣。

大山侃史

曹操嫁女這件事情在歷史上是有跡可循的,而且按照其意圖,明顯不止曹憲、曹節、曹華三人。其背後的意圖也是飽含深意。一為控制內廷,二為保全名聲,三為自己內心對於漢室最後的那一份忠誠。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曹操。

我是【文史侃大山】,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吐槽。一起討論歷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曹操有20多個兒子,女兒也不止7個。曹操的女兒都是政治婚姻,曹操把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目的是為了控制皇宮內廷。

1,曹操的女兒們

在史書上有記載的曹操的女兒們:

曹憲,漢獻帝貴人。

曹節,漢獻帝皇后。

曹華,漢獻帝貴人。

清河長公主,夏侯楙之妻,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兒子。

安陽公主,荀惲之妻,荀惲是荀彧的兒子。荀彧是曹操的主要謀臣,擔任尚書令十幾年。

金鄉公主,何晏之妻。何晏是前大將軍何進的孫子,魏晉玄學的創始人之一。

2,漢獻帝是一個有膽量、有心計的皇帝

董卓帶如狼似虎的西涼兵進京時,路上遇到劉協和少帝劉辯。劉辯嚇得哆哩哆嗦,而年齡只有9歲的劉協卻不畏懼,讓董卓暗暗稱奇。

董卓掌權後,就廢了少帝,把劉協立為皇帝,就是漢獻帝。

建安元年時,漢獻帝15歲,曹操把他接到許昌安頓下來。當時因為董卓死後其部下相互攻殺,各地諸侯割據,漢獻帝的朝廷連飯都吃不飽,是曹操提供了物資。

但曹操有自己的野心,他想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專橫的態度,讓漸漸長大的漢獻帝越來越不滿。

漢獻帝也對曹操說過狠話:

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

你曹操能真心輔佐我,那你是真的厚德;如果不是,請你開恩捨棄我吧!

當時把曹操嚇得汗流浹背,心想:這小子哪天說不定叫人把我一斧子砍了!從此以後,曹操就很少上朝去見漢獻帝。

建安五年,漢獻帝19歲,算是成年了,他想把權力收回來,但手中沒有兵權,連皇宮守大門的都是曹操的人。當時袁紹和曹操正在官渡相持。

漢獻帝覺的時機到了,就讓董貴人的父親董承傳衣帶詔,秘密聯絡王服、種輯、劉備等人,誅殺曹操。

曹操發覺後,就把董承一家人、王服、種輯全部殺掉,連懷孕的董貴人也不放過。劉備因為到徐州做外應而躲過一劫。

這時,曹操對漢獻帝是完全不信任,但曹操也沒有膽量殺掉漢獻帝,一旦這樣做了,曹操就成了第二個董卓。

漢獻帝也體會到深深的無力感。

3,曹操把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目的是為了控制皇宮內廷。

曹操打敗袁紹和他的兒子後,不打仗時,經常住在鄴城,把朝廷的大部分官員也都搬到鄴城。只給許都的漢獻帝留一點充當門面的人。

曹操當然對漢獻帝不放心,留下了一條忠心的看門狗王必來監視漢獻帝。

王必雖然掌握許都的軍權,但也無法天天刺探漢獻帝的內宮生活,這是一個大漏洞!

建安十八年,曹操早已擊敗馬超,在南方也挫敗了孫權,至少統一了大部分的北方。曹操就自立為魏公,加九錫。

曹操的野心早已膨脹得很臃腫了,只是他不想做王莽和董卓,因為他倆都死得很慘!

曹操自己想當“周文王”,必須加引號。曹操的德行與周文王相差十萬八千里,他只不過是給兒子曹丕鋪路而已,曹操自己不當皇帝,讓兒子當皇帝。

為了控制漢獻帝的內宮,曹操就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貼身刺探情報。

很快就有了情報,第二年就把漢獻帝伏皇后的舊事翻了出來。原來董貴人被曹操殺死後,伏皇后非常擔心,就秘密給自己的父親寫密信,策劃怎麼搞倒曹操。伏皇后的父親膽小,閱後即焚,當作什麼事也沒有。

曹操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后不久,就把這個天大的情報刺探出來了。

曹操害死了伏皇后,並且把伏皇后與漢獻帝生的兩個皇子都殺了。

曹操的女兒曹節成了漢獻帝的新皇后 。

朝廷內外都是曹家的天下,等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曹操要將自己的七個女兒嫁給傀儡天子漢獻帝,其實是走了一步很高明的棋。

自從漢獻帝衣帶詔事件爆發之後,曹操殺死了漢獻帝的董貴人,逼迫漢獻帝廢掉了伏皇后,將其幽禁致死,然後將自己的三個女兒曹節、曹憲、曹華嫁給漢獻帝,並立曹節為皇后。這還沒完,曹操還告訴漢獻帝,自己還有四個未成年的女兒,將來成年了也會一併送入宮中。只不過後來這事沒幹成,所以曹操實際上只是同時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

這件事對曹操的衝擊很大,因為曹操不是外戚,他是官宦士族。與衣帶詔相關的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和伏皇后的父親屯騎校尉伏完,他們都是外戚。外戚在東漢歷史上的地位很突出,更何況董承和伏完還都是對皇室忠心耿耿、在臣子當中也頗有威望的人物。這種人很危險,他們上通天下接地,是曹操的心腹大患。

曹操在誅殺了董氏家族和伏氏家族,並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之後,好處有以下幾個:

一、保證自己即是權臣又是外戚。在道德制高點來說,曹操有了外戚這個身份之後,掌控朝政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二、同時讓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甭管質量如何,只要數量上去了,漢獻帝再寵信其他妃子,從而產生新的外戚的幾率就變小了;

三。利於曹操掌控漢獻帝。之前衣帶詔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曹操在漢獻帝身邊無人,這才給了漢獻帝可乘之機。現在自己的三個女兒都進宮了,漢獻帝身邊就有了自己的耳目,那漢獻帝再有什麼新動作,曹操就能提前知曉並採取行動了。

當然,以上都是明面上看得到的。在曹操的內心深處,她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同時嫁給漢獻帝,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我們都知道,曹操乃當世梟雄,當他文治武功到達巔峰、自己也越來越老的時候,要說他不想當皇帝,我看是沒人相信的。可是曹操心裡苦啊,他雖然兵多將廣、糧草充足又位極人臣,但是他始終有一道坎過不去,那就是名聲。

簡單來說,曹操就是太在乎名聲了,所以一直不敢篡位。為何?因為曹操雖然對漢獻帝很不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線。

我們都知道,曹操當年因為刺殺董卓而名揚天下,後來又參與袁紹討伐董卓的行列,儼然一副漢室忠臣的模樣。雖然後來曹操迎漢獻帝還許都,走了當年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老路,但是要說讓曹操篡位於漢室,他是絕對不會走這一步的。因為這是他的底線,名不正言不順的事情他是不能幹的。

為什麼他不能幹?因為曹操祖上蒙恩於漢室,自己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漢室的忠臣,自己不能做出太有損於人臣形象的事,不然就太對不起自己家族的光榮傳統了;再者,曹操接受的教育是忠君愛國的傳統教育,自己又是一個文化水平很高的人,對於思想品德的認知也是很高的。雖然曹操在現實上與忠臣的形象有所偏差,曹操自己心裡也清楚。但是,在這樣的亂世,很多事是迫不得已,是這個世道改變了他。

可是,篡位這件事太過於重大,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是人臣應該做的事。

但是在當時,幾乎所有臣子都在勸他篡位,甚至連他的兒子也在勸他。本來曹操因為這諸多限制而放棄了篡位的想法,可是現在臣子們這麼一鬧,全天下都以為他要篡位了。為了堵住悠悠眾口,曹操做了兩件事來表明自己的想法。

其一,曹操寫了個《讓縣自明本志令》,明確表示自己只想當王而不像當皇帝;

其二,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與漢獻帝成為一家人,表明自己只想當權臣外戚,天下也沒有岳父篡女婿皇位這種事。

曹操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簡單來說一是抓權二是表明不篡位的心意。曹操雖有能力篡位而致死未走這一步,實在是明智之舉,起碼他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圍爐煮酒話春秋


曹操的老婆多,能叫出名字的達16個,而且個個貌美如花,戎馬倥傯的曹丞相從來沒有放棄對女人的愛,導致兒女眾多,留下兒子25個,可考證的女兒也有6個,曹操的女兒中,曹憲、曹節、曹華都嫁給了漢獻帝劉協。


眾所周知,曹操嫁女兒給劉協並非要求女兒恪守婦道,照顧皇帝的生活起居,實則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有安好心”,他是要自己的“小情人”在皇帝身邊做臥底,監督朝廷上的動態再告訴自己,曹丞相常年在外邊南征北戰,開疆拓土,不知道劉協在背後幹啥,安排間諜是必須的!

但嫁過去一個女兒,會被策反的,就加派一個,但二人容易同心,於是又嫁了個,這樣取到了既監督劉協,又相互監督的作用,自此,曹丞在外邊行軍打仗,就不用曾牽掛漢獻帝了。

劉協手無縛雞之力,為什麼曹操對他防不勝防呢,這要從曹操搞的“許田打圍”活動開始講起;打獵時,技術很差的漢獻帝劉協,只射中了空氣,自已尷尬、沮喪,曹操見了,借來劉協的鑲金弓箭,然後一箭中的,一史兔子應聲而倒,眾人以為是劉協射中的,都山呼“萬歲”;這時: 劉協紅臉了,曹操不要臉了,曹操策馬而出接受“萬歲”的祝福, 劉協從此就有了除掉曹操想法。

於是獻帝弄了個“衣帶詔”,準備暗殺曹操,後來,國舅董承幾經鼓搗,發展了七人,其中有劉備,馬騰、王子服等;但暗殺還沒有開始,由於董承與王子服等做事不密,有人發現後向曹操告了密,結果衣帶紹成員被一窩端了。 衣帶詔也被搜了出來了,人證物證面前,劉協抵賴不成。

曹操怒不可遏,下決心“清君側”,不僅滅了國舅董承的三族,還把董承的親妹董貴妃給弄死了,曹操從來不是善良的主,後來伏皇后的也遭 曹操毒手了,如此,劉協身邊驟然清淨下來,曹操又一鼓作氣嫁女兒,而且接二連三的,嫁過去三個,又撤換了劉協身邊人太監,自此,直到魏文帝廢獻帝,劉協再沒搞什麼名堂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曹操作為一代梟雄,老婆眾多,歷史上有記載的老婆便多達16個,而且曹操有一個特殊的癖好,就是搶別人的老婆,並且為此不亦樂乎。他就是不光要征服他的敵人,連他的女人也不放過。曹操有二十五個兒子,女兒有七個,曹操原本是打算將七個女兒全部嫁給漢獻帝劉協,但是隻有三個女兒成功嫁給劉協,其他四個女兒因為年紀小,所以曹操在世的時候並未嫁給劉協。後來曹丕逼迫劉協退位,自己當了皇帝,曹丕自然不能將自己的四個妹妹送入虎口。


漢朝末年天下大亂,曹操為了控制皇權,所以他迎接漢獻帝劉協來到許昌,名義上是保護天子,實際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皇宮之中,處處都是曹操的眼線,文武百官也都是曹操的部下,任何不聽話的官員基本都被曹操除去。

曹操雖然已經完全控制天子,但是他又想留個好名聲,不想讓世人罵他是奸臣。曹操便想了一個招,將女兒全部嫁給漢獻帝,這樣一來他就是皇帝的老丈人。老丈人率兵保護女婿,聽起來合情合理。除此之外,她的女兒們也可以成為他的眼線,隨時監視漢獻帝的一舉一動。前朝由曹操直接把控,後宮由女兒操持,這一前一後讓漢獻帝根本無法動彈。



在官渡之戰時,曹操率領大軍與袁紹決一死戰,漢獻帝認為此時機會已經來了,便讓董貴妃的父親帶兵殺曹操,事情敗露之後,董貴妃與其父親統統被殺。漢獻帝的皇后伏皇后也是想對曹操不利,同樣事情敗露被殺,伏皇后一死,曹操的二女兒曹節也順理成章當上了皇后。只是曹操估計沒有想到,曹節會後來會為了漢獻帝劉協反抗他的哥哥曹丕稱帝。劉協退位之後被封為山陽公,曹節成了山陽公夫人,他們夫妻後來深入民間,當起了郎中,懸壺濟世,也算是過了一段時光的幸福生活。


麥地傳奇


曹操共有二十六個兒子,《三國志》上記載是二十五個,沒有把曹操家鄉老婆生的那個兒子算在內。那麼曹操有幾個女兒呢?應該不止七個吧?既使曹操只有七個女兒,也沒有都嫁給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漢獻帝吧。

曹操的大老婆原配夫人是丁氏,與曹操是譙縣的小老鄉,她為曹操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曹修,是曹操眾多兒子中的老大,可惜在個征討張繡時死了。不然,就沒有後邊曹丕什麼事了。丁夫人只生了一個兒子,她生了幾個女兒呢?這個無考,知道的是最少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後來讓曹操嫁給了夏侯惇的二兒子夏侯琳,分明沒有嫁給漢獻帝嘛。或許這是曹操的第八個女兒?也未可知吧。

曹操把女兒送給漢獻帝,在宮中當貴人此事屬實,但不是把什麼七個女兒都送給了漢獻帝,而是送了三個。這三姐妹的名字分別是曹憲,曹節,曹華。她們開始在宮中都是普通的貴人,並無特殊身份和地位。

後來宮中發生了一件大事,才使得曹操的女兒有了上位當皇后的機會。這件大事就是漢獻帝的老婆伏皇后要殺曹操,結果事情敗露。伏皇后被從夾壁中揪了出來,她與漢獻帝生的兩個皇子,以及伏氏家族一百多人,全部被殺了。

伏皇后死了,漢獻帝皇后位置暫時空缺。曹操大概是被伏皇后嚇著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考慮到皇后的位置十分重要,又很特殊,讓外姓人坐在這個位置上,他實在是不放心,萬一再出現第二個伏皇后怎麼辦?也許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曹操基於安全上的考慮,讓漢獻帝在他三個女兒中選一個做新皇后。漢獻帝無奈,也許心裡暗喜,無考。總之,在那種情況下,漢獻帝選也得選,不選也得選,不然就給你來個拉女配,不如自己主動選一個。於是,漢獻帝就選了曹氏三姐妹中中間的曹節做了新皇后。

這樣一來,後宮這邊曹操可以放心不少了,總不至於親生女兒做出謀害親爹的事吧。這或許就是曹操當初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的原因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曹操的深謀遠慮,精準的預判,置女兒感受於不顧的做法,真的讓人既佩服又不恥。因為,這是一次交易,也是一樁政治婚姻。

在對待女兒嫁人的問題上,三國裡面最讓人佩服的是關羽。孫權面子夠大了,他主動為兒子提親,要娶關羽的女兒,被關羽一句虎女不嫁犬子給頂了回去。因為關羽知道,這是孫權拉攏自己的手段,吳蜀早晚會有一戰,到那時女兒怎麼辦?當父母的不能為了自己把女兒往火坑裡推,在這個問題上,應該為關羽點贊。

曹操的女兒曹節上位做了皇后,頗受中國傳統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理念的影響。她的姓氏無法改變,但她心卻都放在了夫家劉氏身上。曹丕曾幾次派人向她索要傳國玉璽,她都給頂了回去。最後一次,眼見無法推託了,曹皇后乾脆把玉璽摔到了樓下,哭著大罵曹丕;天不會保佑你的。

這就是曹操的女兒,她的名字叫曹節,名如其人,她真的有貞節有氣節。


濱城老王


首先聲明一下史料上曹操被證實的女兒有六個,其中也只有三個同時嫁給了同一個。能同時娶到曹操三個女兒的,也只有當時的皇帝了,他就是漢獻帝劉協。


根據當時的時局,不用說這也是一場政治聯姻了,其目的就是為了監視漢獻帝劉協。

在曹操之前,漢靈帝時期最大的外戚是何進。何進的妹妹靈思皇后受寵於漢靈帝,何進也因此步步高昇,仕途平坦。

而曹操呢,他當時只是宦官之後,直到黃巾起義爆發時才是一個騎都尉,而何進早早就是大將軍了。何進先是依靠外戚的關係節節高升,最後官至大將軍,獨攬朝政。

曹操對此可以說看在眼裡饞在心裡,他也想找一個機會與皇家聯姻,而這個機會終於被他等到了。

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漢獻帝一直密謀要殺死曹操,於是衣帶詔血書董國舅。可不料這被曹操發現了,結果可想而知,國舅被曹操殺害。

而衣帶詔正是伏皇后替皇上交給董國舅的,曹操當然不能放過她,便將其囚禁至死。而董國舅的女兒董貴人,當時懷有身孕竟也被曹操殺害。

直到此時,曹操知道他的機會來了。宮中缺少皇后,他便將自己的三個女兒曹節、曹憲、曹華都嫁於了漢獻帝,並將曹節立為皇后。



三人中曹華最小,被曹操嫁於漢獻帝時還很小,被准許在府中撫養長大待到出閣的年齡再嫁進宮中。

而曹憲性格高冷,對漢獻帝十分冷淡,對於父親送她進宮監視漢獻帝的任務也不屑一顧。種種原因使得監視獻帝的任務只落在了曹節身上,起初有一段時間她確實也做的很好。

進宮之前父親曹操對兩位女兒千叮嚀萬囑咐,讓她們監視獻帝的一舉一動並彙報與他。

曹節當時對父親曹操深信不疑,認為父親是大漢忠臣,扶江山於既倒,救黎民於水火。她為了防止父親遭小人暗算,便將獻帝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連獻帝見了誰說了什麼話都一一傳於曹操。

可以說曹操的聯姻計謀達到了目的,可是隨著曹節被冊為皇后,她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在伏皇后被殺後,曹節成為皇后。

曹節自幼熟讀四書五經,知書達理,很有氣質,並且她心地善良,只不過被父親利用,當成了政治工具。

伏皇后被害後,漢獻帝身邊沒有一個知心人,只能時不時像曹節訴訴苦。而曹節溫文爾雅氣度不凡,很得漢獻帝歡心,每每能幫助獻帝開解心結。

與漢獻帝接觸時間長了之後,他發現漢獻帝為人和藹宅心仁厚。雖然政治上無所作為,卻也不失為一個良善之人。她教獻帝學醫,培養獻帝懸壺濟世之心。

不過獻帝卻一直沒有實踐的機會,直到有一次曹節病了。曹節對獻帝說:“皇上這下有機會試試自己的醫術了。”

而獻帝確認為自己並沒有實踐經歷,不敢給皇后開藥,可曹節卻讓獻帝放心大膽的試驗,獻帝十分感動,最終醫好了曹節。

從此之後,獻帝與曹節感情日漸篤深,曹節最終選擇站在自己的丈夫這一邊,不幫曹操監視獻帝。

在曹操死後,曹丕逼迫劉協禪位於他,然後曹丕分封劉協為山陽公。在禪讓開始前曹節找過曹丕,希望他不要篡漢自立。

而曹丕不聽,曹節沒辦法,選擇鋌而走險拿刀刺殺曹丕。殊不知曹丕穿著軟蝟甲刀劍不入,曹丕對此也是極為寒心,但念在舊情他也沒殺這位姐姐。

曹節所做不止如此,曹丕向獻帝索要玉璽,曹節極為憤怒,將玉璽扔向曹丕派來的使者,並說道:“你們這個朝代不會長久的”。

由此可見曹節早已站在獻帝這一邊,她早已不再是那個監視獻帝的政治工具了。

曹丕稱帝后她跟隨山陽公來到封地。他們體恤百姓疾苦,本來他們是萬戶侯,百姓需要向他們交俸祿,但他們免了百姓的俸祿。

山陽國一直沿用漢代紀年,向魏國上表只講事不稱臣,直到後來魏國滅亡,山陽國依然存在。
曹操的女兒們雖生於名門,在那個時代既是幸事也是不幸。幸運的是她們比別人活的更好,不幸的是只能為了政治目的而嫁與別人。


史之策


曹操的老婆是真的多,有名有姓的就有16個之多,那些無名無姓的,隨便拉過來臨幸的就數不勝數了。

曹操身體好,女人多,慾望強,所以生的孩子也多,兒子生了25個,女兒可考證的有6個,不可考證的估計也得有10多個吧。

曹操的這些有名有姓的女兒中,曹憲嫁給了漢獻帝劉協,曹節嫁給了劉協,曹華還是嫁給了劉協。



曹操的女兒怎麼都嫁給劉協呢?曹操就這麼想當劉協的丈母爺嗎?魏國沒有男人了嗎?

這不算啥,曹操還曾準備再嫁4個女兒給劉協,湊成曹氏七仙女組合呢。只是最後沒能實現,或許是曹操女兒不夠了吧!

曹操嫁女兒上癮了嗎?

不是,曹操之所以嫁女兒給劉協,還一連嫁了三個,是因為劉協老是不服管,老是喜歡搞事情,曹操嫁去的女兒,其實就是去做臥底的。

可是呢,曹操擔心一個臥底容易被策反,於是又派去了一個,後來還是有些擔心,於是又派了一個。三個女人,既監督劉協,又相互監督,這下曹操可以高枕無憂了。



劉協到底幹了啥事?讓曹操如此不放心呢。

其實這事還得怪曹操自己,他閒著沒事非要搞個許田打圍活動,劉協吧,手無縛雞之力,射箭技術差的很,射來射去,連只兔子都射不中,臉上掛不住。

這邊曹操看見了,借了劉協的鑲金弓箭,然後一傢伙射過去,射中了一隻兔子,眾人看到了鑲金的箭,以為是劉協射中的,都山呼萬歲。

劉協搞了個大紅臉,因為不是自己射的,這邊曹操更不要臉了,策馬而出,笑嘻嘻地迎了過去。



劉協心中相當不爽,這是幹嘛呢?曹阿瞞這是有不臣之心啊,他又聯想起曹操專權跋扈的種種表現,於是就想除掉曹操。

於是,劉協搞了個衣帶詔,準備暗殺曹操。後來,國舅董承找來了馬騰、王子服、吳碩、吳子蘭、種輯、董承、劉備七人,成立了秘密暗殺小組。

董承是個強迫症患者,他覺得7個人不好,因為7是個單數,不吉利,他非要湊齊10個人,可能10是他的幸運數字吧!

可是,左湊右湊始終沒湊夠,董承悶悶不樂,於是就找王子服、馬騰等5人在家中商量來商量去。



一來二去,就洩密了。這天,董承看見家奴與他的小妾竊竊私語,他感覺他倆有私情,於是就把家奴暴揍了一頓,攆出去了。

家奴懷恨在心,於是就報復董承,家奴經常看見董承與王子服等在密室竊竊私語,他感覺不對,於是就向曹操告了密,這個暗殺小組就被一窩端了。

結果衣帶詔被搜出來了,人證物證確鑿,劉協想抵賴都不成。

曹操大為惱火,於是開始清君側,把國舅董承三族,還有董承的妹妹董貴妃全給弄死了。

後來曹操又把伏皇后殺了。這下,劉協身邊清淨了許多。緊接著,曹操就把劉協的身邊人全給換了,又接二連三的,嫁過去三個女兒。

從此以後,劉協老實多了,再也沒有亂搞事情。曹操這步棋相當高明啊!


一半秋色


曹操可謂三國時代的“種馬”,他有16個妻妾,可考證的子女為31人,其中兒子25個,女兒6個,所以題目中說的曹操有7個女兒是不準確的。

而這6個女兒也並沒有嫁給同一人,其中:

長女清河長公主嫁給了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楙(就是演義中被魏延藐視的那位)。

老五安陽公主嫁給了荀彧的長子荀惲。

老六金鄉公主嫁給了自己的養子何晏(大將軍何進的孫子,有名的偽娘,曹操娶了他的母親尹氏)。

不過曹操卻把自己的二女兒曹憲、三女兒曹節和四女兒曹華嫁給了同一人。能連娶曹操三位千金的肯定不是普通人,此人正是漢獻帝劉協,而曹節後來還被漢獻帝立為東漢皇后。

這樣一來曹操既是漢獻帝的臣子,又是漢獻帝的國丈,東漢最大的外戚。曹操這樣做的動機很明顯,那就是將女兒們安插在漢獻帝身邊,以便更好地控制漢獻帝。

其實曹操本來不願這樣做,這都是被血淋淋的現實所逼迫的。因為自從196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來,漢獻帝雖然形同傀儡,但仍然有過數次反抗,甚至險些危機曹操的性命,而那些每次反抗的背後都有“外戚”的身影。

比如有名的“衣帶詔”事件,事件主謀董承便是漢獻帝董貴人的父親,計劃洩露後被曹操滿門抄斬。漢獻帝的伏皇后見此甚為憂慮,也希望自己的父親能夠出力剷除國賊。此事被曹操得知後,曹操不僅派人從漢獻帝的身邊將伏皇后拖走,甚至還鴆殺了兩位皇子,斷了東漢的血脈。

曹操心想,既然每次都有外戚在後面摻和,那他乾脆自己成為外戚不就完事了。再加上自己親手斷了漢獻帝的後嗣,也確實有些過分,於是就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同為貴人。

214年伏皇后被曹操軟禁而死後,漢獻帝便很識時務地冊立曹節為皇后。曹操得以徹底將漢獻帝架空。

而曹皇后雖然是曹操的女兒,但她身為東漢皇后,在大是大非面前還是站在漢獻帝一旁的。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後,派人向曹皇后索要國璽。曹皇后對使者破口大罵,不僅說他們枉為大漢臣子,還說你們這樣做是不會長久的。

不過事已至此,曹皇后也就罵兩句罷了,她還是將玉璽交給了使者。曹丕稱帝后,貶漢獻帝為山陽公,曹皇后也就成了山陽公夫人,隨劉協到封地生活。260年曹節去世,以東漢皇后禮儀與漢獻帝合葬於禪陵。


石頭說歷史


古有之言,攻其城先攻其心,奪其天下先奪其志。三國時曹操就為了控制漢獻帝搞了這樣一個小動作,曹操將七個女兒全都嫁給漢獻帝,在這背後他究竟是有怎樣的考慮?為何用自己的女兒去做棋子?聽筆者娓娓道來。

《三十六計》之《美人計》有云:養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曹操的獻女陰謀,用這一計謀可謂是概之以全了

。劉協在當時只是一個傀儡皇帝,但是天下還是劉家的,無論曹操如何想奪取這個天下,他還是要堵住天下百姓的悠悠眾口。他哪怕是最強的梟雄,也戰不過四面埋伏的暗哨。若是輕易拿下王位,豈不是太理不順,名不正了。

但是若是將女兒嫁給漢獻帝就不一樣了,起碼在明面上大家都是親戚,曹劉是一家人,也更方便曹操行事。曹操嫁給漢獻帝的這七個女兒分別是曹憲、曹節、曹華、清和公主、安陽公主、金鄉公主和臨汾公主,這七個人在當時都是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的美女。開始之時,曹操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利,穩定自己的地位,先是將了三個女兒送給了漢獻帝,贏得了漢獻帝的信任,後來還向漢獻帝允諾將自己未成年的四個女兒,也會送進宮中(後來沒送)。

看到這不止讀者感到疑惑,筆者也甚是不解,曹操要達到以上的目的嫁一個女兒給漢獻帝不就好了?為什麼要把七個女兒都搭上呢?真的是為了鞏固女兒在後宮的地位,方便自己篡權嗎?<strong>

筆者認為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曹操在向漢獻帝表忠心,也是在向天下人表示自己匡扶漢室的決心。七個女兒,就算嫁給漢獻帝一個,有曹操這個權傾朝野的父親在,曹操的女兒在後宮根本不可能失寵。

要知道這麼多女兒,在當時聯姻盛行的時候,這是一筆多麼豐厚的資本啊,把這幾個女兒都嫁給荀彧等人的兒子(後來的確嫁了),曹操的地位豈不是會更上一層樓,直接讓漢獻帝成為真正的傀儡也不在話下。

曹操就沒有這樣做,至於原因我們可以從曹操嫁女之後各方的反應來看。首先曹操把女兒都嫁給漢獻帝,以荀彧為首的漢室忠臣肯定比自己兒子結婚都高興,這說明曹操是真的想要匡扶漢室啊。<strong>

漢獻帝方面也吃了一顆定心丸,自己是曹操的親女婿,曹操總不能回手殺了自己吧。曹操帶著自己的一班人馬南征北戰,可是荀彧幫曹操看家,漢獻帝這時候如果想要拉上這些漢室忠臣從背後給曹操一刀,曹操可哭都來不及。

最關鍵的就是各方諸侯了,曹操搖身一變成了國丈,成了皇帝的自家人。這給周圍蠢蠢欲動的諸侯可是潑了一盆涼水,自己想要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難度了不說,就連出兵討伐曹操也找不出什麼好的理由了。

綜上所述,曹操的這一舉動除去前文的表面原因外,筆者在後面的介紹可能也是曹操計劃的一部分,否則曹操怎麼捨得那麼多女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