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荊州明明是劉備打下的,為什麼又說是借東吳的呢?

A-騩騩


荊州大部分地區確實是劉備打下來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從孫權手中借來的。不過其中的原委比較多,咱們下面詳細的敘述一下。



首先說一下,荊州最初為七郡,分別為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

赤壁之戰前,荊州已經開始有所變化。東吳孫權為了報殺父之仇,起兵攻打駐紮在荊州江夏郡的黃祖,最終殺死黃祖,並且佔據了江夏郡的江南一部分。這時劉表的長子劉琦自告奮勇請求鎮守江夏郡的江北部分。

其後,曹操南下,劉琮投降,此時的劉備實際上是準備逃往江陵,結果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擊潰,最終無奈投奔劉琦。而曹操大軍已至,江夏的江北部分也被曹操奪取。留給劉備等人的僅有江夏郡夏口的一小部分土地。



曹操奪取南郡的江陵後,迅速派出了人馬收取荊州南部四郡,並且準備徹底消滅劉備,迫降孫權。在這種危急時刻,劉備和孫權聯手在赤壁之戰中大勝曹操,最終曹操勢力收縮,荊州江南部分出現了權力真空。

此時劉備和孫權都針對荊州開始了自己的行動。孫權方面由周瑜全權負責荊州事務,周瑜選擇武力攻打鎮守南郡地區的曹仁部隊,與曹仁硬碰硬。

而劉備卻擁立劉琦為荊州牧,經過和周瑜的商議駐軍於南郡江南部分的公安。之後劉備派遣軍隊南下攻打荊州南部四郡,南部四郡望風而降,劉備因此佔據了零陵、貴陽、武陵、長沙四郡。

劉備佔據四郡之時,周瑜也逼走了曹仁,攻下了南郡治所江陵。江陵這個地方是北上伐曹、西進攻蜀的樞紐地帶,其戰略位置異常重要。因此劉備和孫權商議,以手中三分之一的江夏郡換取江北的南郡。



這個買賣絕對是東吳鉅虧,但魯肅卻勸說孫權換給劉備。原因在於東吳僅僅佔據了南郡的北面,這個地區需要直接面對北面強盛的曹操,而且還要提防南面新崛起的劉備,可以說東吳手中的半個南郡是一個四戰之地、兩面受敵。

思來想去,孫權也覺得在南郡投入的兵力巨大,卻換不回來相應的效益,於是同意了劉備的請求。以半個南郡,換取了劉備手中三分之一的江夏郡。形成了下圖的戰略形勢,這就是借荊州的由來。


後來劉備奪取益州後,孫權通知劉備歸還荊州,劉備說需要奪取涼州之後才行。孫權因此氣憤不已,派呂蒙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聽說後,親自率軍5萬援助關羽,準備和東吳展開一場大戰。

結果曹操助攻孫權,派人攻打漢中,劉備迅速與孫權議和,雙方以湘水為界限,東邊的江夏、長沙、貴陽歸孫權。西邊的南郡、武陵、零陵歸劉備。至此孫權在荊州也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借荊州一事也就不在提起。

不過南郡位置實在太重要,對於東吳而言如哽咽在喉。所以孫權選擇在關羽北伐之時,背棄了盟約,派遣呂蒙偷襲江陵,最終奪取了整個荊州地區。劉備的勢力也因為關羽之死退出了荊州。


我是越關


第一個問題:荊州是不是劉備打下來的?不是。

第二個問題:劉備從孫權手裡借來的是整個荊州嗎?也不是。

這裡的荊州,指的不是某一座城池(如現在的荊州市),而是東漢13個州之一的荊州刺史部,它是由7個郡組成的,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

先來盤點一下赤壁之戰前的形勢:當時荊州的7個郡裡,有6個是在劉表的控制之下。不在劉備控制下的是大半個南陽郡,它在曹操的控制中,還有少半個江夏郡,隨著前江夏郡太守黃祖被孫權消滅,至少有半個江夏郡在孫權手中。

赤壁之戰主要集中在南郡和江夏郡展開,襄陽、當陽、長坂坡、江陵、赤壁、華容這些耳熟能詳的地名都在南郡,夏口、樊口在江夏郡。

赤壁之戰的爭奪其實只集中在南郡、江夏郡,赤壁之戰本身打得很簡單,關鍵是戰後擴大戰果,周瑜率兵進攻江陵,目的仍是爭奪南郡。

周瑜進展得很順利,將曹仁逼出了江陵,佔領了大部分南郡,但南郡北面的重要城市襄陽仍在曹操手中。

這時孫權佔地盤的速度極快,因為周瑜是孫劉聯軍的總指揮,有指揮上的便利。孫權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駐守江陵;任命程普為江夏郡太守,駐守沙羨;任命呂範為彭澤郡太守,駐守柴桑。

這個彭澤郡是孫權新設的,以柴桑為中心(後來郡治改為彭澤),大部分是揚州刺史部豫章郡的地盤。也就是說,今湖北省的宜昌市、荊州市、武漢市一直到江西省的九江市,近2000裡的長江沿線全被孫權佔領了。

但是, 就過去的荊州七郡來說目前的爭奪仍限於南郡和江夏郡,孫權新佔的所謂3個郡,其實是江夏郡的大部分和半個南郡,南郡和江夏郡北部的一部分仍在曹操手中。

荊州七郡其它各郡情況是:南陽郡已全部被曹操佔領,江南的四個郡目前處於自治狀態,不屬於孫、劉、曹中的任何一位。

劉備在做什麼呢?劉備由於實力有限,再加上對能否打贏赤壁之戰沒有把握,所以赤壁之戰後行動較為遲緩,只佔領了一個叫油江口的地方。

油江口就是油江匯入長江的入江口,是一個鎮子,連縣城都不是。這時孫權表奏劉備為荊州牧,按理說劉備應該到襄陽去上任,但襄陽在曹操手中,劉備只能在油江口建立“臨時州政府”。

劉備把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升格為縣城,但也僅是個縣城,它歸南郡管,南郡太守周瑜就在離此不遠的江陵,隨時監視著劉備。

劉備覺得自己在赤壁之戰中立下大功,分到這點兒地盤實在不合理,所以跑到京口向孫權借地盤。為什麼要借?因為地盤是人家打下的,比如江陵,那是周瑜拼了命才換來的,與劉備無關。

但劉備要借的不是整個荊州,如上所述,孫權在荊州手裡只有半個南郡和大半個江夏郡(彭澤郡不屬於荊州),劉備的目標是這半個南郡。

孫權後來把半個南郡借給了劉備,劉備以此為根據地,迅速渡江去搶佔了江南四郡,劉備在荊州迅速發展為4個半郡。剩下的2個半郡,曹操佔了1個半還多,孫權只剩下不到1個。

孫權當然後悔了,所以不停地要劉備“還荊州”,後來發生了湘水分界事件,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劉備,江夏郡、桂陽郡、長沙郡歸孫權。而曹操從所佔領的南郡的一部分地區及南陽郡中又分出襄陽郡和南鄉郡(一說章陵郡),再加上南陽郡,荊州七郡變成了後來大家所熟知的“荊襄九郡”。

孫、劉、曹三家每家3個郡,實現了“三分荊州”,這種格局維持了很長時間。後來關羽失荊州,其實失的也不是整個荊州,而是劉備所佔領的荊州的3個郡。


南門太守


打個比方,劉備和孫權二人手上都有一張硬座火車票,又正好是坐在一起的雙人座。但是,有錢的孫權在沒退掉硬座票的情況下,又買到一張臥鋪票。這時,劉備又非常疲憊,很想躺下來睡一覺。便找到孫權商量,想借他的座位睡一會兒。

孫權想想,反正硬座暫時對自己作用不大,自己又沒有空來坐,那就借給劉備睡一覺也無所謂,這樣劉備睡的兩個硬座便成了劉備借孫權的。但是,劉備非常無賴,霸睡不還,一會兒說讓他再睡一會兒就還,一會兒又說等到站了再還。因此,這下氣到了孫權,在無維權組織的情況下,孫權便採取了強硬手段,趁其上廁所的功夫,讓一個好朋友迅速佔住兩個座位霸睡。

也就是說,荊州劉備打下來了一半,另一半則是孫權所借。而上面所說的兩個硬座,則是荊州的核心之地“南郡”。

同時,劉備採取了一軟一硬一騙一情四個策略,迫使孫權將半個南郡借給了自己。

一軟是指,你可以先將半個南郡借給我,但我也不會白借,待我攻取西川益州後,便將整個荊州之地還給你;

一硬是指,如果我一直沒有一個立足之地,萬一曹操前來報赤壁大敗之仇,就只能靠你自己去對付了;

一騙是指,你將荊州借給我,我也可以對曹操的宛洛這地形成威脅,減輕曹魏對江東的壓力;

一情是指,我們本就是連盟的盟友關係,更何況我們還是親家關係(孫權將孫尚香嫁於劉備)。

而此時的孫權,剛剛經歷了赤壁大戰,雖然大勝,但是由於此戰是起傾國之力,國力耗損極其嚴重。同是,自己非常倚重的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名將周瑜又因病而亡,且曹魏還不時揚言將報赤壁大敗之恨,很是擔心獨立能支。此外,孫權計議後認為劉備不可能奪取益州,就先借於劉備立足,也好幫助自己對付宛洛一線的曹魏勢力,待自己緩過神來,再將荊州奪回來也不遲。

基於以上原因,孫權明知荊州是江東的南大門,劉備隨時都可打開江東的南大門進入江東腹地,無奈也只好相借了。

誰知,當漸漸緩過勁來的孫權想要找劉備算帳之時,入川的劉備竟然出乎意料的順利。劉備從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入川,至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不但降服了西涼馬超,還一舉逼降了同宗劉璋。

此時,劉備大勢已成,孫權又同曹操處於敵對關係,便不好用強奪取荊州,只好以先前雙方約定之言“待取得西川,便將荊州歸還”為由,派使者進入成都向劉備討要荊州。

但是,此時劉備卻耍賴道:“待其取得漢中之地,便會歸還荊州”。為此,孫權大怒,派都督呂蒙率領大軍攻打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而此時的劉備,士氣正盛,豈會怕了孫權,緊急抽調馬步軍五萬進入公安馳援關羽,準備對付孫權。但是,就在這時,劉備又聞探報說,曹操已經平定漢中,不日將兵犯西川。

同樣不想兩面樹敵的劉備,只好忍痛將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歸還孫權,以暫息孫權怒火,但是荊州重地南郡依舊霸佔不還。

這下,雖然孫權的怒火漸漸消了下去,但依然感覺南郡之地如鯁在喉,一天不收回,就一天難以心安。一方面,江東的基本國策就是全據長江天塹,克成帝業。所以,荊州之地關係到江東安危,又怎麼可能不予奪取呢。

所以,在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夏,當劉備再次奪取漢中之地後,孫權再次派出使者又以“待其取得漢中之地,便歸還荊州”為由,向劉備討要荊州。

但是,劉備再次耍賴道:“待其取得西涼之地後,便會歸還荊州。”這下,孫權的怒火已被全部點燃,再也顧不得什麼盟友之義,親家之情。

公元219年8月,時刻關注荊州動向的孫權,當得知鎮守荊州的關羽已經離開,並與曹軍大戰於樊城。聞此,孫權一邊同曹魏結盟,又一邊派遣呂蒙率領大軍襲取荊州。而呂蒙則採用陸遜所獻“白衣渡江之計”,殲滅了荊州用於傳信的烽火臺,進而大軍突然逼近荊州,荊州守將治中潘濬見東吳勢大,隨舉城皆降。其實,在此之前,王甫曾勸諫關羽任用潘濬總督荊州十分不妥,奈何關羽不聽其言。

之後,便是關羽敗走麥城,接著又被孫權擒獲,勸降不成,則將其斬首。後來,劉備為報關羽之仇,令張飛起江州之兵,劉備起成都之兵,準備兩路攻伐江東,誰知天不遂人願,因張飛報仇心切,酒醉後鞭撻士卒,竟然被貼身小將範江、張達將張飛殺死於軍帳之內,並割其頭後投降東吳。最後,劉備不聽眾諫,強起傾國之兵,征伐孫權。大戰中,卻被陸遜一把火盡毀其七百里連營,大軍皆沒,劉備也差點喪命夷陵。

也許,這就是賴賬不還的因果報應吧。

這些,也就是借荊州引發的連鎖反應。

對此,你怎麼看?


祥子談歷史


帶著這個問題,拋開三國演義,來走進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探尋這個真實的緣由吧。

荊州由來

荊州這個地方面積比較大,拿今天來做比較的話,北部到河南信陽一帶,南部可以延伸到廣東的韶關,西部到貴州,東部可以到江西和湖北交界一帶,地域可以說十分廣闊。

三國時期的荊州共分七個郡,分別是:南郡、南陽、江夏、零陵、長沙、武陵、桂陽。

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經濟發達,人口稠密。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三國時期的荊州市由劉表佔據的,劉表死後,留給了他的兒子劉琮。

曹操佔領荊州

建安十三年,這年冬天,曹操平定了北方各地,率領大軍進攻荊州,劉琮自己知道自己不是曹操這個老狐狸的對手,便不戰而降。

把荊州獻給曹操。所以,大夥兒看到了,此時的荊州成為人家曹操的了。曹操到荊州接受降書,對降將進行封賞。收編了荊州的七萬水軍。沒想到這麼輕易就把荊州拿下了,一時間當然笑得合不攏嘴。

於是開始對東吳有想法了。也有人說是對東吳的大喬和小喬有想法了。畢竟曹操是個人妻控。不管怎麼著,曹操是下了決心要去南京逛逛的。無論你孫權是投降還是抵抗,隨便你。以此同時,在逃跑途中的劉備讓諸葛亮去說服孫權和他聯合起來共抗曹操,並用激將法說曹操可是好人妻的主兒。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終於孫權任命周瑜為大都督領兵3萬,同劉備合兵一處。共同抵禦曹操的進攻。向來還是真實曹操點背,看不起孫劉聯軍,放鬆警惕,驕傲情敵。

聞名古今的赤壁之戰。曹操被周瑜一把大火燒個乾乾淨淨。自己倉皇逃竄,周瑜的軍隊追擊曹操的主力,收割人頭。劉備的軍隊則在路上負責埋伏。

赤壁之戰後,孫劉瓜分戰利品

就這樣,他們倆把曹操趕跑了,那麼荊州此時是真空的,沒人佔得地方,只有周瑜佔了半個南郡,但劉表還有個二兒子,劉琦,於是劉備上表讓劉琦領荊州。

地球人都知道,劉琦就是劉備的代言人。此時,周瑜在赤壁之戰中佔領了半個南郡。也不給劉琦。曹操佔著南陽郡。孫權把南郡長江以南的地方借給劉備立足,就是公安。

劉備搶先一步,佔領荊州南部四郡

劉琦一死,荊州這塊肥肉自然誰都想吃。曹操最先被趕跑,剩下孫劉兩家。劉備此時立足不穩。

跟他的大舅子孫權說:我現在沒地方,就先把荊州南部的幾個郡先佔一哈,哥們兒最終還是要去天府之國的。聽說那兒的火鍋賊好吃。到那個時候,荊州都是你的。

孫權一聽,到也行,況且自己去攻佔那些地方還得派兵,比如先讓給他。於是劉備就攻佔零陵,桂陽,武陵和長沙四個郡。所以說,劉備真正從東吳借的地盤只有半個南郡,其餘的地方是在劉備和孫權瓜分戰利品的時候,劉備搶先一步憑本事攻下來的。

但孫權想的是,赤壁之戰我出工出力最多,荊州這塊地方理應是我的戰利品。要不是我當時心軟,提前就把你劉備給收拾了。哪還有資格跟我搶荊州。

湘水為界,共分荊州

劉璋把劉備引狼入室。建安二十年,劉備打敗劉璋,佔領了益州,孫權就急忙派人來商量荊州的事情:妹夫,你益州也佔了,火鍋也吃了。是不是該把荊州給我了。

劉備一聽:納尼(什麼)?我剛攻下成都,連都屁股還沒坐穩,你就跟我要,我現在兵強馬壯,不收拾你我還是大耳朵劉備嗎?但是這個時候曹操已經佔了漢中,無奈,不能雙線作戰,還是要穩住孫權。

於是做個妥協,大舅子,咱們兩家以湘水為界,江夏南邊是你的,南郡南郡南邊是我的,你看行不?做人留一線,日後好見面啊。

最後孫權接受了這個提議。

此後,劉備跟曹操在漢中展開廝殺,虎口拔牙,艱難的從曹操手中佔領漢中。此時關羽已經跑到曹操的地盤把樊城圍了個水洩不通,又是擒于禁,又是斬龐德。忙得不亦樂乎。威震華夏,把曹操嚇得想要遷都了已經。孫權這個時候犯了嘀咕,想了很久,終於明白了劉備集團的意圖,脊背陣陣發涼。

這個大耳賊當真陰險,關羽北伐若是成功,佔領樊城和襄陽。與益州的通道打通,便會佔據有利地勢。到時候,向北可進攻曹操,向東可幹我東吳。到時候的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趁著你去北伐,我就偷襲公安和江夏。孫權不僅幹了,還成功了。至此,荊州全境悉數歸於孫權手中。佔領了荊州,孫權這覺才睡的安穩。

所以,由上面的故事可知,劉備並沒有跟借過整個荊州,荊州又不是孫權家祖傳下來的。劉備是靠本事打下來的,只不過,由於荊州對於孫權來說太重要了,他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拿下。

至於說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這句話的來歷。是因為吳國的史官為了使東吳佔荊州顯得更加合法。才編排出這麼個歇後語。這一句話,愣是讓劉皇叔背了一千多的黑鍋。






說不盡的三國


“劉備借荊州”的說法出自小說《三國演義》,歷史上的真相是,劉備從孫權處借得的是荊州南郡而不是整個荊州。東漢末年,荊州轄有7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和桂陽郡。



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已經得到了南陽郡(張繡割據)。在207年,曹操南征荊州的劉表、劉琮父子,從而得到了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5個郡。不過,當時劉表的大兒子劉琦割據江夏郡北岸,而江夏郡的南岸則被孫權攻下了。所以,當時的形勢是曹操佔有荊州的大部分地區,劉備和劉琦控制江夏郡北岸,孫權控制江夏郡南岸。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回北方,分兵把守荊州各郡。孫權派遣周瑜攻下了荊州南郡的江陵部分,而劉備則攻下了荊州南部的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4郡。南郡是整個荊州的治所,地處整個荊州核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魯肅出於聯劉抗曹的想法,便勸說孫權將南郡的江陵部分借給了劉備。於是這樣一來,劉備就得到了包括整個南郡、江夏郡北岸、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在內的整個地區。



不過,後來孫權多次向劉備索要南郡不成,就趁劉備入川的時候派魯肅、呂蒙等人攻下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立即從川地回師,幾乎要與孫權兵戎相見,但迫於漢中方面(曹操)的軍事壓力,最後和孫權平分了荊州,這就是公元214年的孫劉“湘水劃界”。荊州7郡中,除了曹操牢牢控制的南陽郡以外,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歸劉備,湘水以東的江夏、長沙、桂陽歸孫權,雙方的矛盾暫時擱置下來。
(湘水劃界)


219年,劉備在益州漢中戰勝曹操,鎮守荊州南郡的關羽也向襄陽、樊城等地發起進攻。結果曹操與孫權秘密聯合,夾擊關羽。呂蒙趁關羽圍攻樊城的機會,出兵奪下了關羽鎮守的南郡、武陵、零陵。關羽腹背受敵,最終被殺。至此,荊州的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全部落入孫權手中。

因此,“劉備借荊州”所借的只是一個南郡江陵部分,而孫權從劉備奪取的卻是荊州的南郡、江夏北岸、武陵、零陵、長沙、桂陽。由於失去荊州,劉備實力大為削弱,只能困居西南。到這裡,實際上已經標誌著諸葛亮原先在《隆中對》為劉備所規劃的從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北伐中原的計劃失敗了。



歷史的荒野


民間俗語講“劉備借荊州”,實際上,這句話是不準確的。劉備不是借整個荊州,而只是荊州七郡中的一個郡——南郡而已。其實荊州從劉表死後就一直沒有完整的在一家勢力手中過,所以更準確的說法是“劉備借南郡”。南郡確實是東吳打下來的,雖然劉備也有出力,但主要還是東吳的功勞。而劉備也真的“借”了。這要從赤壁之戰開始說起。

(荊州七郡)

荊州一共七個郡,分別為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赤壁之戰前,劉表為荊州牧,至少在名義上擁有全部七個郡。後曹操南征劉表,正逢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接位,投降曹操。當時客居荊州的劉備被曹操打的落荒而逃,到江夏的夏口投奔盤踞於那裡的劉表長子劉琦。同時聯絡東吳。孫權同意聯劉抗曹,孫劉兩家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曹操退走,於是荊州開始被三家勢力瓜分。

曹操雖然敗退,但仍然擁有荊州最北面的兩個郡——南陽郡、南郡。周瑜也進駐江夏郡,開始攻打南郡,同時劉備派出關羽協助周瑜絕北道,自己以1000兵力換周瑜2000士兵,立劉琦為荊州刺史,以劉琦的名義南征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守將係數投降,幾乎不戰而勝,不久,劉琦去世,劉備獨佔四郡。後周瑜經過擴日持久的大戰,擊退曹仁,打下南郡。從此,荊州七郡的局面就變成了,曹操佔最北面的南陽郡;東吳佔南郡;劉備佔最南面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個郡;江夏郡孫劉都佔有部分。


之後,“借荊州”的事情就發生了。劉備以荊南四郡太偏遠,不利於發展為由,希望東吳將南郡借給自己,在魯肅的勸說下,孫權同意,雙方約定劉備打下益州後歸還南郡,這就是所謂的“劉備借荊州”。這是真實發生的。

(湘水劃界後局勢)

此後,劉備以南郡加荊南四郡為根據地,果然打下了益州。孫權要求劉備交換南郡,劉備不肯,表示還要打下西北涼州再歸還南郡。孫權大怒,陳兵荊州邊界要與劉備一決雌雄。劉備率軍趕回,正欲開戰,突然傳來消息,漢中張魯投降曹操,曹操得隴望蜀,派張郃攻打益州。劉備無奈,不能兩線作戰,於是與孫權會談,湘水劃界,以長沙、桂陽二郡代替南郡還給東吳,並且完全從江夏撤兵。達成協議後,孫權退兵。此時,劉備擁有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孫權擁有長沙郡、桂陽郡、江夏郡;曹操擁有南陽郡。

也就是說,後來關羽打的襄樊戰役,就是要奪曹操的南陽郡,而後來呂蒙奪的荊州也就是關羽鎮守的劉備手中的南郡、零陵郡和武陵郡。殺關羽奪荊州後,南陽郡和小部分江夏郡在曹魏手中,其餘都在東吳手中,這個格局一直保持到三國滅亡。這就是所謂“借荊州、討荊州、奪荊州、失荊州”的情況。


伊耆角木


有個社會老大姓曹,挺狂,好打架。有個混混劉小三不服,雙方各帶了兄弟掐架。結果曹老大兄弟多,劉小三人少,被曹老大狂毆了一番。

劉小三衣服都扯破了,只剩背心,差不多光膀子了,敗下陣來。

劉小三不服氣,碰上了另一混混孫小二,便挑唆孫小二,說曹老大人黑還好色,你不有個寡嫂挺漂亮嗎,他早眼饞了,沒安好心,早晚也會找你的事。咱一塊聯起手來收拾收拾他唄。

孫小二本來就看著曹老大得瑟,不順眼,被劉小三連說帶激,就答應了。(其實內心也想較個勁,殺一殺曹老大的威風)

於是二人聯合又與曹老大約架。也巧,那天曹老大那邊有幾個兄弟鬧肚子,孫小二這邊打仗前又帶了不少二踢腳,一陣亂放,煙霧巨響中,孫小二劉小三拎著菜刀、板磚就衝了上去,以前掐架很少吃虧的曹老大總算懵了迴圈,被打的丟衣扔刀,敗了下去。

大冬天的,還光著膀子的劉小三,一看曹老大掐架前手下兄弟放在一邊沒顧上帶走的七八件鴨絨服,就說,照顧照顧我唄,這幾件衣服我要了。當時孫小二想平分,好歹拿幾件回去炫炫,再說天冷,誰不想白撿幾件。正想怎麼開口呢,劉小三又說了,這次打架不容易,這幾件衣服我先要了,就當借你的,等以後哥們混好了,給買幾件新的還不成嗎。

孫小二一捉摸,說不定曹老大還殺回來,與劉小三弄的不和也不好,就隨便拿了一二件,把其餘的都給了劉小三。不過出來混的,心裡不傻,也追加了句話:小劉,以後你混好了,可別忘了這人情哦。劉小三連連拱手:那是那是。

後來,劉小三真闖蕩混的不錯了,金鍊子貂皮衣,孫小二就找他,你現在不差幾件鴨絨服的錢了,當年照顧你,是不是該意思意思掏點回謝了。

劉小三就不想給,軟託硬拒的拖拉著。孫小二就煩了,出來混不缺那倆錢,為的是口氣。雙方就磨擦了,動上刀了。結果劉小三被孫小二御了一條`胳膊‘,孫小二自家也耗了不少元氣,為防著曹老大報復,還得笑臉給曹老大那邊逢年送禮,認做大哥。劉小三呢,氣的吐血,大好的金鍊子也在負氣鬥毆中丟失了。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許多人對劉備借荊州這個事情存在誤解,認為荊州是劉備打下來的,孫權為什麼要劉備歸還荊州呢?到底誰是無賴?讓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荊州原來是劉表的,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征討劉表,劉表嚇死。劉表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劉琦,小兒子劉琮。劉表死後由劉琮繼任荊州牧。

這時劉琮鎮守荊州治所襄陽,劉琦鎮守江夏郡的夏口,劉備鎮守樊城。襄陽和樊城隔漢水對立,離得很近,互為犄角之勢。

荊州原來有七郡,看下圖,分別是漢水以北的南陽郡和江夏郡。漢水和長江之間的南郡,以及長江以南的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

後來,劉琮沒有通知劉備就投降了曹操,致使劉備被曹操趕到了江夏郡的夏口和劉琦匯合。曹操奪取了江陵以北的全部荊州區域,江陵以南的區域也正派劉巴去收復。隨後曹操和孫劉聯軍進行了赤壁大戰,戰後曹操敗退。孫劉聯軍乘勝追擊,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奪取了江陵,曹仁敗退到襄陽固守。

這樣的話,荊州兩座重鎮,襄陽和江陵分別被曹操方和孫劉聯軍所佔領。江陵被攻佔後周瑜出任南郡太守,負責防禦曹軍的進攻。劉備怎麼安排呢?畢竟人家也出了力。於是為了安撫劉備,孫權將長江南岸的一個油江口的小地方借給劉備,讓劉備去安家。劉備將油江口改名為公安。看上圖。

此時,劉琦還沒有死。劉備表劉琦為荊州牧,借劉琦這個旗幟開始招攬荊州的舊部。於是荊州原來的勢力都去歸附劉備。劉備趁機打著劉琦的旗號奪取了長江以南的四郡,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

劉備這時擁有了荊州四郡的地盤,此時劉琦病死,劉備正式取代劉琦成為荊州的新貴。孫權有點忌憚,於是和劉備結好,將妹妹嫁給劉備。

周瑜死後,魯肅代替了周瑜的位置。而此時劉備以公安地方太小,做治所不方便為由向孫權借江陵。劉備去見了孫權多次,在魯肅的極力勸說下,孫權將江陵和漢水與長江之間的南郡借給了劉備。所以,借荊州其實就是借南郡。那麼孫權為什麼會同意將南郡借給劉備呢?

其實孫權也不傻,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是為了讓劉備去抵擋曹操的進攻。孫權沒有料到的是劉備後來攻取了益州。這件事情是孫權最為惱怒的。為什麼呢?

因為孫權早就跟劉備提過,要求雙方共同攻取益州的劉璋,然後平分益州的土地。劉備以同是皇室宗親,況且劉璋沒有什麼過錯為由拒絕了。後來,孫權想單獨去進攻劉璋,劉備派人堵住長江水路,不讓吳軍過境。但是隨後劉備被劉璋邀請去幫助防守張魯,劉備趁機奪取了益州,實力大增。

這時,孫權不樂意了。益州本來說好的大家都不動。你劉備偷偷的佔領了。那麼你將南郡還給我吧。這時劉備開始耍無賴,說等漢中攻打下來後再還給你。孫權相信了。

等到劉備擊敗夏侯淵,攻佔了漢中。孫權又派人去討要南郡,這時劉備又說等到我攻取了涼州再還給你。孫權徹底惱了,認為自己被耍了,於是派人去強取荊州南部的四郡。

劉備趕緊回來防守,雙方在湘水邊對陣,戰爭一觸即發。此時曹操率軍來奪回漢中,劉備陷於兩線作戰的麻煩,為了減輕壓力,劉備做出讓步,把湘水以東的長沙郡、桂陽郡割讓給孫權,湘水以西的零陵郡、武陵郡歸自己。

說到底,南郡仍然沒有歸還孫權。那麼劉備為什麼不歸還南郡呢?因為南郡對於雙方都太重要。南郡遏制長江上游,北上可以防守曹操,東下可以進攻孫權。地理位置優勢太明顯,因此劉備打死也不會放棄的,但是這也為後來孫權偷襲關羽埋下了伏筆。

劉備不捨得,孫權更不捨得。南郡是周瑜拼了一條命換來的(周瑜攻打南郡時受了箭傷,後來傷口復發,病死。),被魯肅輕易的讓了出去,現今要不回來,這個仇遲早要報,於是就發生了後來的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事情。這就叫前有車後有轍,劉備不義在先,孫權無恥在後。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借荊州其實借的是南郡,劉備以公安地方狹小為由借了南郡,孫權出於讓劉備幫助防守曹軍的目的借了出去。後來雙方因為益州的土地產生矛盾,孫權索要南郡,劉備不給。經過劍拔弩張的戰爭和談判,劉備只給了孫權長沙郡和桂陽郡,孫權心中不忿。後來偷襲了荊州,算是報了一箭之仇。


每日趣評


三國時期,大家所說的荊州共有七個郡,最北部的郡是南陽郡,而緊挨著南陽郡的,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城池,名叫襄陽,也是荊州地區的軍政中心。在赤壁之戰後,曹操佔據南陽和襄陽,孫權佔據江陵,劉備則佔據江陵以南的武陵、長沙、桂陽和零陵四郡。從地盤的廣闊程度看,自然是劉備佔據優勢,但問題是,荊州最重要的兩個軍事重鎮襄陽和江陵,分別被曹操和孫權佔據。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當時的劉備是一點前途也沒有。因為曹操佔據襄陽,等於斷了劉備爭奪中原的念頭;而孫權佔據江陵,就意味著整個荊州地區的長江水道,完全控制在孫權手裡,在這種背景下,劉備哪敢向西發展,因為關鍵時刻,孫權只需要從江陵派一支水軍過來,劉備那是連防守的地方都沒有,到時他還能不能從益州活著回來就成問題。

後來劉備所謂的借荊州,其實就是劉備讓孫權把江陵給讓出來。因為只有孫權讓出江陵,劉備才能控制荊州地區的長江水道,也就意味著孫權的水軍被阻擋在了荊州門外。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在向西發展的時候,他的背後才會顯得有安全感。否則,劉備哪裡都不敢去,只會讓孫權死死壓在荊州四郡無法出頭。

當然,孫權也不是活雷鋒,他之所以願意把江陵讓給劉備,一則是因為孫權佔據江陵,自然可以把劉備壓得無法出頭,但問題是,只要劉備寧死不低頭,那孫權想牢牢控制江陵地區,就需要把有限的軍事、政治、經濟資源大批調集到這裡來和劉備對抗。

而且,江陵北部的襄陽又還在曹操的控制之下,這樣孫權又不得不調集大量的軍事力量在江陵部隊防禦曹操。這就意味著,孫權佔據江陵,既要對抗劉備,又要防禦曹操,這種成本消耗是驚人的。如果孫權其他地區一片太平,孫權自然敢在這裡耗著。但問題是,在淮南地區,因為合肥被曹操所佔據,孫權的都城建業,也面臨曹操的嚴重威脅,所以孫權還需要在合肥一線投入大批的人力和物力。而且,當時處於南部的交州,孫權也還沒有實現有效的統治。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和劉備在圍繞江陵對峙了整整一年後,發現這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所以在魯肅的牽引下,孫權便將江陵讓給了劉備,這樣孫權既不用和劉備對峙,也不用防備襄陽的曹軍,因為在孫權退出江陵後,來自襄陽方面的威脅,就得劉備承擔起來了。這樣一來,孫權就可以全力爭奪合肥和交州。事實上,在割讓江陵後的第二年,孫權就斬殺了蒼梧太守吳巨,統一了交州。

另外,孫權將江陵借給劉備,顯然還會提一些附加條件。總而言之,荊州是借給你的,後面自然要連本帶利還回來,當然不僅僅還江陵,還得把其他四個郡的地方,也割幾塊給孫權。而且從實際操作上來說,孫權也不害怕劉備不歸還,因為劉備在奪取益州後,他對荊州的控制就會顯得鞭長莫及。到時,孫權在和劉備爭奪荊州時,不僅機會多多,而且劉備往往會力不從心。


小玲子說點史


人們都說劉備借荊州,實際上劉備只像孫權借了一個南郡,並非整個荊州。但孫權日後卻要劉備歸還所佔據的荊州各郡,這就有點耍無賴了。

一、荊州並非劉備打下來的

荊州是劉備打下來的麼?不是的。在赤壁之戰爆發前,荊州的情況是這樣的:

曹操南征,荊州牧劉琮投降曹操,荊州歸於曹操所有。不過曹操只實際控制著長江以北的南陽、南郡二郡。江夏郡被劉備(佔據夏口)和孫權佔據。長江以南的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還是半獨立狀態。

這時賈詡建議曹操停止用兵,在荊州收買人心,但曹操不同意,執意要拿下江夏郡,順手消滅劉備,迫降孫權。於是劉備同孫權聯合,在赤壁擊敗了曹操。

曹操兵敗後撤回許昌,留曹仁、徐晃駐守江陵,樂進駐守襄陽。周瑜和曹仁打了一年多,曹仁捨棄江陵退守襄陽。

據《孫權傳》記載,拿下江陵後孫權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孫權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南郡。而劉備則趁勢推舉劉琦為荊州牧,駐軍公安,並以他的名義奪取了荊南四郡。不久劉琦去世,群臣共推劉備為荊州牧。

可見劉備只是打下了荊南四郡,並非整個荊州。而荊州最重要的南郡則是孫權打下來的。

二、劉備向孫權“借”南郡。

而此時劉備雖然自領荊州牧,但只佔據了貧瘠的荊南四郡和夏口,自己駐紮在狹小的公安縣,這荊州牧有些寒酸。所以劉備甚至到京口親自拜見孫權,希望得到南郡來安置下屬。當然這不是無條件的,劉備讓出夏口,並上表推舉孫權為徐州刺史。

對於劉備的做法,孫權內心自然不樂意,好不容易拿下的南郡豈能拱手相讓?不過南郡對於孫權來說確實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一來拿下南郡後孫權就直接和曹操在東西兩線交鋒,戰線太長。二來,面對日益強大的劉備,孫權也有所顧忌。

當時的孫權還沒有這個實力,於是孫權同意了劉備的條件,認可了劉備的荊州牧身份。同時為了拉攏劉備,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他。

這樣一來,劉備實際上成了赤壁之戰最大贏家,從一無所有到佔據荊州五郡併成為荊州牧。孫權也不虧,拿到了整個江夏郡,還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合肥一線,讓劉備在荊州這裡抗傷害。至於曹操,雖然沒有拿下整個荊州,但也得到了襄陽,並不是一無所獲。

三、孫權向劉備討還荊州

孫權在合肥和曹操罷兵後,便把注意力放在了益州。應周瑜和甘寧的要求,孫權向劉備提出要一同進攻益州,並對半平分。

對於劉備來說,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規劃,益州是自己的地盤。但面對孫權的要求,劉備又不好拒絕,所以託辭劉璋是漢室宗親自己不忍下手,請孫權自己去奪。但周瑜走到巴丘就去世了,孫權只好放棄了奪取西川的計劃。

不過劉備卻在214年拿下了益州,這讓孫權十分不爽。215年,孫權多次向劉備提出歸還荊州。劉備對孫權說,等我拿到涼州就還。

孫權大怒,派呂蒙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並要求劉備歸還荊州其他地盤。劉備一看形勢不對,便火速率兵5萬至公安,讓關羽出益陽,孫劉大戰一觸即發。

此時曹操卻來了神助攻。同年,曹操迫降了漢中的張魯,益州危急。劉備只能和孫權議和,雙方在湘水會盟,劉備割讓長沙、桂陽二郡給孫權。孫權則歸還此前佔領的零陵郡給劉備。

湘水之盟的達成,意味著孫權認可了劉備對南郡的佔有,也就不存在還不還的問題了。而此前孫權只佔據南郡一郡,現在用南郡換來了長沙、桂陽二郡,而且繼續讓劉備吸引曹操火力,要比之前划算許多了。

不過孫權放棄南郡在戰略上還是有消極影響的。第一,基本意味著放棄了對益州的爭奪,因為只剩從交州奪取益州這一條路了。第二,南郡直接威脅東吳的中軸線,使孫權如鯁在喉。

所以孫權始終在尋找機會拿下南郡。219年末,駐守荊州的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孫權和曹操達成了秘密協定,從背後捅了關羽一刀子,奪取了劉備佔據的荊州全部地區。

孫權這樣做是有點不仗義,但政治不講道德,只論勝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