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死前為什麼不殺了黃皓?

笑口常開9046874


諸葛亮,一代明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因為有了諸葛亮,才勉強在曹操面前有點抵抗之力,直至最後漢中之戰擊敗曹操,奠定了蜀國的基礎。劉備在夷陵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差點丟了性命,又是諸葛亮佈置了八卦陣阻擋了陸遜的追擊,可以說蜀漢都是靠諸葛亮一人在撐著。白帝託孤後,諸葛亮的擔子更重,北伐戰爭掏空了他的身體,直至病死五丈原。

諸葛亮臨死前都不忘幫劉禪佈置後路,先用計除掉了蜀軍中最有威望的將領魏延,安排了一系列人才輔助劉禪,諸葛亮做了這一切本來以為應該是萬無一失的,但諸葛亮殺了魏延,還有一個黃皓。

此人是一個太監,劉禪聽信讒言,蜀漢後期的軍政大權都交與他掌握,連姜維都不敢回到成都,此人如此厲害,諸葛亮死前為什麼不殺了他呢?

第一,諸葛亮死太早了,黃皓雖然是個大宦官,但諸葛亮在世時,卻不敢造次,甚至是默默無聞,再加上,諸葛亮在世時,朝廷軍政大權都在他手裡,黃皓根本沒有機會參政。

第二,諸葛亮死錢,培養了董允,朝廷的大權在董允手裡,董允為人正直,繼承諸葛亮的策略、政策,蜀國內部還是很平穩的,黃皓翻不起風浪。

第三,諸葛亮對劉禪有信心,諸葛亮常教劉禪親賢臣,遠小人,相信劉禪也懂得了,再者,諸葛亮常年在外,並不注意到皇宮內部的變化。

黃皓沒有被殺掉,最後也是他一手導致了蜀國的滅亡,但有什麼辦法呢?只能說諸葛亮走得太早了。







lishi的鏡子


諸葛亮的臨死決斷,黃皓逃過一劫,魏延卻倒了黴

關注我們,不定期抽獎送現金紅包

提到三國這段歷史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精兵悍將龍爭虎鬥、一段朝代更替的歷史家喻戶曉,併為世人所高度傳唱。今天我們還是要來聊聊蜀國的二三事,說起蜀營裡一位驍勇善戰的大將——魏延,大家肯定也都不陌生,魏延其人武功高強,善騎善戰,按理說該是受到重用的人才,但最後還是在馬岱刀下身首分離,這讓許多朋友感到十分不解。

諸葛亮臨死前,特意囑咐要殺魏延這樣一位強將,卻放著亂法亂綱的黃皓不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不應該是迅速處理掉像黃皓這種無法無天的人麼?

先說說蜀國那時候的情況。蜀國後來的整體情況每況愈下,蜀國原本的人才情況就令人堪憂,特別是比起人才濟濟的魏國來說,蜀國就只有諸葛亮和五虎將算得上是亮點,其他兵將不是莽夫就是懦夫,存在很大的用人問題,這也成為威脅蜀國的一大隱患。

蜀國極度缺乏人才這件事,是被所有人公認的。當時,劉備對自身與他人之間的差距具有十分客觀的認知,凡是人才必須重用,於是殺了前主公後歸降的魏延也就不意外了。魏延其人,的確有高強的武功在身,能打能抗,對劉備也忠心不二。雖說劉備最初對魏延抱有憂慮,但後來逐漸消除顧慮,開始愈發重用他。

不過諸葛亮在這點上還是稍微高瞻遠矚了些,作為一名謀士,必然為了主子的大業著想。諸葛亮從最開始就覺得魏延不行,想必日後有很大可能會謀反,所以安排了心腹下屬盯死了魏延,在自己去世後,這魏延一旦有什麼動靜,就立刻處決。

魏延雖然不討諸葛亮開心,但他好歹也是一員猛將,在領兵作戰的能力方面不輸他人,可以說魏延是繼五虎將之後,蜀國鮮少能靠得住的大將了。再怎麼說他也是個可用之才,為什麼諸葛亮偏偏就想要除了他呢?

這和魏延的個人性格有著很大關係。魏延其人武功高強,他在自己心中也掂量過自己的水準,自古以來,無論是什麼樣的驕兵悍將,都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到最後不聽勸阻和安排,甚至會覺得國家領導無方,策略不行,才導致軍隊屢吃敗仗。

實力強歸實力強,但如果將領逐漸變得目中無人,那就是另一種情況了。諸葛亮就是看出了魏延的這點小心思,遂一直提防著魏延謀反,從大局的角度考慮,如果留著魏延不管,蜀國的社稷遲早要被他反了。平日在營中,魏延的人際關係其實也很一般,因為目中無人而沒什麼朋友,這樣的人野心一旦變大,後果將一發不可收拾。

而談起禍國殃民的黃皓,諸葛亮卻沒怎麼管他。這個道理也很好理解,魏延的趾高氣揚表現在外,很容易引起注意,而黃皓的心機不軌只藏在肚子裡,並沒有向自己主公表現出過分的野心,自然也就逃過一劫。


歷史雲頂


蜀漢是個小朝廷,人口少,官員也少,宦官更少,談不上什麼勢力。諸葛亮在世時,宦官黃皓安份守紀,沒有什麼過錯,諸葛亮憑什麼殺他。諸葛亮在先主去世後,一心治理好國家,只是把李嚴的兵權架空收回,叫李嚴駐守永安,加強中央集權。後又平定南中三郡及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叛亂,回到成都又擬定北伐計劃。向後主上出師表,希望後主像先漢賢主一樣,親賢臣,遠小人,奮發圖強,君臣一心,完成先主遺願,北進中原,還於舊都。從228年到234年諸葛亮一心撲上北伐工作上,朝中之事由蔣琬,費諱管理。只是對魏延不大放心,為蜀漢不留隱患,在彌留之際設計除掉魏延。楊儀個性張揚,想掌管軍政大權,能力與理想不符,誹謗朝廷,被降罪自殺。黃皓自後主為太子時就侍候後主,到諸葛亮逝世侍候後主十二年了,年齡可能在二十五歲上下,宦官是近臣,主僕接觸的時間多,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可向他傾訴,日久信任,日久生情。諸葛亮與黃皓沒什麼交接,不可能無故將他斬殺,來傷後主的心。黃皓後來在蜀漢的情況與秦二世時期有的類似,但趙高有丞相李斯的支持膽敢廢立,能左右皇權。黃皓在蜀漢沒有多大的地位和勢力,只是受到後主的寵信,慢慢把持朝政,為害蜀漢政權,連大將軍姜維都非常忌憚,在踏中屯田避禍。在歷史上宦官勢力把持朝政,塗毒生靈,在東漢就特別突出,外戚專權用宦官制衡,宦官專權又用軍閥逐除,搞得生靈塗炭,民不燎生,國家滅亡。更甚的是唐代後期,宦官善自廢立,國家與皇帝在宦官的掌控之中,宦官的專制時代達到頂峰。黃皓雖禍亂蜀漢,但他不能控制後主,只能蠱惑後主,從中取利,把瘦弱的蜀漢弄得奄奄一息。算無遺漏的諸葛丞相算不著霄小宦豎黃皓危害蜀漢,不如當年一刀斬之,以絕後患。


劉坤忠120


這個如果問題是這樣:董允在臨死前為什麼不殺黃皓?應該是更貼切。

首先,在246年一直壓制黃皓的董允死後,黃皓才逐漸被劉禪重用。

董允在世前,也就是公元246年之前,曾多次責備黃皓,那時黃皓的官職是黃門令,東漢宦官的官職分為大長秋,中常侍,小黃門。黃門令就是小黃門,是宦官裡官職最小的。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小黃門根本靠不上邊,所以,董允當時雖然意識到了黃皓的危害性,但也只認為最多是“切膚之痛,而非心頭之患”,一個小黃門“能興什麼風,作什麼浪呢?”。當時,黃皓官小沒權利,也沒有能違法犯罪的權力,同時,董允也沒有太合適的理由殺掉他,所以,董允在臨死前也沒能處置掉他。

其次,234年,諸葛亮死時,黃皓還只是一個打雜的。

我們看諸葛亮,諸葛亮在234年的最後一次北伐中就病逝了,那個時候軍中府中,大事小事,皆丞相一人說了算,當時在劉禪身邊,可能連端茶倒水還輪不上黃皓,就是他的前任在劉禪身邊也不會有什麼作為,因為當時劉禪還沒有多少實權。所以諸葛亮當時根本甩不著誰叫黃皓。更不用說殺他了。


讀史思辨


諸葛亮為啥不把黃皓殺掉,豈不是絕了後患?

看三國志--劉禪傳:【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黃皓始專政】從這裡看出,黃皓在景耀元年(238)年才得勢,而諸葛亮早在四年前的建興十二年(234)就去世了。可能諸葛亮在世時,黃皓也在宮中,只不過可能只是一個小宦官,諸葛亮事務繁忙,根本無暇顧及此類人物,只有多下功夫,重複勸誡劉禪親君子,遠小人。



注意:這一年史官說了句話,就是景星見,這是天象學,意思是有大變化。這其中也包含了古人總結的經驗,不過一般普通人很難參透其中玄機,直到最終結果顯露,才覺得確實奇怪。黃皓受寵幸的238年,距離蜀國滅亡的炎興元年(263)還有二十四,五年之久,說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絕非危言聳聽。

當然,現實當中,有人對劉禪,甚至黃皓很感冒,認為這才是會生活,值得擁有羨慕。不過,黃皓最終沒有免掉一刀,下場不好。劉禪雖然昏庸糊塗,但看來沒忘老爸劉備先生的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沒作太過惡劣的壞事,總算得以善終。



諸葛亮最終其實也明白,阿斗靠扶是難以持久的。演義117回寫鄧艾偷渡陰平後,見到道旁一座石碑,上有“諸葛武侯題“字樣,其文曰:【 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鄧艾大驚。這說明諸葛亮對這個結果是有預料的。二火就是“炎“字,初興就是改元剛半年不到,蜀就亡了。(4:49)


流譽後


諸葛亮殺不殺黃皓沒有任何意義,問題出在劉禪不在黃皓,諸葛亮總不能臨死前去把劉禪給殺了。

黃皓本只是劉禪身邊無足為重的宦官,侍中董允死前,黃皓都沒什麼權勢。至延熙九年(246年)董允病逝,陳祗取代董允做了侍中,跟黃皓互相表裡,二人才漸漸開始壟斷中樞決策權,但這個過程起碼也要有五六年之久,自大將軍費禕死後才徹底失控,這時已經是253年,距離諸葛亮病逝已有十九年之久,諸葛亮再怎麼智謀超群都沒法判斷到一個無足輕重的宦官會禍亂蜀國朝政。

諸葛亮死前,蔣琬、費禕分掌軍政,董允執掌宮廷,其中樞行政系統非常穩定,蔣、費遵循諸葛亮遺法治國也得到歷史好評,諸葛亮對後事的安排近乎完美。如果蔣琬、費禕二人長期執政,後來的官員也品德清正,有沒有黃皓也影響不到蜀漢朝政。


在意義上來講殺了黃皓也是沒意義的,無論是陳祗還是黃皓都是在劉禪扶持之下上臺,侍中董允在位時常常制約劉禪,不允許劉禪納太多妃子,而陳祗、黃皓能夠迎合劉禪心意,才得到重用,也就是說就算沒有黃皓,劉禪也會在董允死後任命會迎合自己心意的官員執掌宮廷事務。


蜀漢依舊逃不開東漢皇帝需要倚重宦官的命運,天下人皆知宦官擅權是禍害,而自桓、靈二帝卻越來越倚重宦官,還給常侍數量增員,因為宦官的權勢都是皇帝所賦予,他們必須忠誠於皇帝才能保持自己的權勢,因而二者總是趨勢於互相扶持,因而殺不殺黃皓根本沒意義,除非劉禪壓根不信任宦官。

還有一點是劉禪晚年把女婿諸葛瞻拉入侍中寺,又走上東漢依靠皇親國戚輔政的老路,然而諸葛瞻當時的能力還不足以執掌中樞,他無力剷除黃皓勢力,只能看著朝政日益衰敗。

根據吳國使臣薛珝返回對皇帝孫休說蜀漢朝中不聞正言,可見劉禪後期的朝廷裡都是些說好聽話的人,沒人敢說直言,這樣的局面歸咎於劉禪本身,黃皓無非是依附在劉禪權勢下的寄生蟲罷了。

想想諸葛亮給劉禪留下的都是品德很好的官員也知道,蜀漢後期的弊端都是在諸葛亮留下官員幾乎死光後才出現,即便是這樣,連最後的重臣董厥、樊建都是諸葛亮時期提拔的官員,只能說劉禪一直在啃老本,壓根找不出什麼新人才。


蘇沉船


在本質上黃浩和諸葛亮都是劉禪的寵臣。諸葛亮開府,有實權,在蜀國內政外交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諸葛亮權力慾望過重,對劉禪有諸多的限制,最主要的依靠就是董允。此時黃浩只是一個小太監,靠著陳抵上位,董允死後逐漸嶄露頭角。因此黃浩和諸葛亮之間應該不會發生交集。至少黃浩的級別還輪不到諸葛亮來操心和處理。

黃浩說到底是代表了劉禪利益,代替皇帝在發表意見,應該說黃浩還是很忠心的。只是劉禪在權力回收過程中遇到了太多阻力,無法達成預定目標,無論是益州派、東洲派還是荊州派都形成了密集的利益體,矛盾日益激烈。皇權收復工作非常艱難,最後不得已讓黃浩背鍋來平息眾怒。所以黃浩是有點冤枉的。


小屋253315373


首先我們先來說下黃皓這個人,黃皓是誰?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一名宦官,在劉禪登基後,便開始對這位君主阿諛奉承。黃皓此人,嘴皮子功夫非常厲害,經常給劉禪拍馬屁,拍得那叫一個天花亂墜,而劉禪天生就想的少,沒有那麼多心機,所以也吃這套,慢慢地就相當寵幸他的這位大臣。



那麼有這樣一個人在劉禪身邊,為什麼諸葛亮沒有殺掉黃皓呢?這裡得詳說下,黃皓專權的時候諸葛亮早死了,諸葛亮和黃皓專權不在同一時期呢。諸葛亮死時候黃皓還是個孩子呢,他們倆不是同一時期的人,諸葛怎麼去殺奸臣黃皓。

那假設黃皓專權和諸葛亮在同一時期,諸葛亮會不會殺黃皓呢?

我的回答是不會殺,但會勸誡遠離黃皓,因為諸葛亮是個忠臣,若是劉禪決意不殺他,那麼忠於君主的諸葛亮,也是不會下手的,畢竟“臣威逼君”,這不是一件忠臣會選擇去做的事情。但諸葛亮會一直留心他,通過自己的手段不會讓他胡作非為。


夏目歷史君


諸葛亮在世時,黃皓還不是個奸臣,諸葛亮所說的親賢臣,遠小人,也只是在告誡劉禪,要這樣做,劉禪登基的時候才十七歲,還未加冠,當時的黃皓就是個小太監,伺候劉禪而已。

即使在諸葛亮死後,黃皓也沒有得以專權,因為有當時董允在,黃皓特別害怕董允,見了董允像耗子見了貓一樣。

董允對黃皓也深惡痛絕,多次向劉禪進諫,要遠離黃皓,但是劉禪沒有聽。



到了董允去世,陳詆繼任,不在與黃皓為敵,黃皓膽子也大起來,開始欺上瞞下,連大將姜維為了防止黃皓陷害不敢在成都待著,在外屯兵。

史書記載,黃皓是一個能說會道,口才很好的人,他總能討的劉後主的歡心,而且他很擅長察言觀色,諸葛亮和董允在世的時候他都是非常低調,不敢表露出來一點點弄權的跡象,而且當時諸葛亮的地位可以說是萬人之上,一人之下,就連劉禪都要聽諸葛亮的,當然,諸葛亮是一心為國家,沒有專權和篡位的想法,所以那個時候的黃皓即使有心,也不會表現出來,而且他又是劉禪的內臣,諸葛亮最多也就認為黃皓是個小人,絕對不會想到他後面會專權,沒有弄死他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當時黃皓是個奸臣,我想即使它是內臣,諸葛亮也會想辦法把他處死的,雖然這會惹得劉禪不高興,但是諸葛亮是人臣典範,一心為公,任誰也說不出什麼來,而且諸葛亮確實是在殺掉危害國家的人,就算劉禪不高興,他也會這麼幹。

這也是黃皓的聰明之處,一直龜縮隱忍,直到熬死了所有反對他的人,才出來弄權,可以說蜀國之亡,就亡在黃皓身上,劉禪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感謝大家指正,我把錯別字修改了,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百家爭鳴


大家想必都知道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名聲,他對三國時代的大局產生過非常大的影響,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的才能十分突出,是三國時期劉備的倚仗,他幫助了蜀國的建立和發展,並且能夠讓蜀國在這亂世中立足。他的品德和言行也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但是他在去世時,殺死了將軍魏延,卻放過朝廷裡一個大宦官黃皓。

諸葛亮早年間就和古代的賢人自比,但當時沒有人相信他的話,只有他的好友徐庶相信他的才能。後來劉備也是通過器重徐庶才得知諸葛亮的名聲。劉備三次拜訪他並和他交談,兩人的關係更加的親密,於是諸葛亮決心輔佐。當時曹操率領大軍一路南下,接連攻破了多個地方。

曹操所在的北方局勢已經穩定,如果再攻破南方,就沒有能和他匹敵的。於是諸葛亮和孫將軍聯手,利用地勢,通過火攻將曹操大敗,南方的局面緩和下來,劉備才有機會得以稱帝。在當時,劉備的勢力是最弱的,他佔領的蜀地有地理上的優勢,軍隊想攻打上來非常難,於是諸葛亮慢慢積累家底,為劉備招攬了各路英雄,其中就有魏延等猛將,魏延在這時還是一心一意輔佐劉備,也是朝廷的功臣。

他們通過攻打下來益州建立起來的基業,於是劉備稱帝。這時劉備手下有各路猛將,也有最頂級的智囊諸葛亮,可以說勢力雄厚。但是人總有算不到的時候,即使諸葛亮在再聰明,也不會算到關羽被曹孫聯合圍攻被殺劉備一怒之下率領大軍攻打孫權。這樣冒進的行為肯定會失敗。這時蜀國開始走下坡路。劉備東征失敗不久便去世,諸葛亮只能擔起整個重任,他任重道遠發展生產多年,積累了力量開始實現先帝的遺願。

但是他終究還是沒有完成自己的理想。他臨死前需要為整個國家做下鋪墊,於是他將一生所學傳授於人,不至於他死後無人繼任。他還將國內有異心的大將魏延斬首,為朝廷除去了一個最大的威脅。但當時朝廷裡還有一個奸臣名叫黃皓,諸葛亮卻沒有除去,他有自己的考慮。因為他在去世前為朝廷培養了一眾名臣,他們會為朝廷的運作作出決定,一個宦官還不至於翻起什麼浪,但是他還是沒有算到他死後黃皓的所作所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