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姜尚、孫武、吳起、韓信、衛青、霍去病、關羽、李靖、岳飛中選一人為武聖,你會選誰?

明天會更好1828553


武聖的稱呼眾所周知是給予了關羽的,但是不少人都很清楚這其實是有點水分的,因為後世因為關羽忠義美名才多次對關羽造神,難免不能完全服眾,如果要讓筆者來僅僅從武功上來分析,在姜尚、孫武、吳起、韓信、衛青、霍去病、關羽、李靖、岳飛中選出一個最合適的,那麼筆者也會很為難,因為這些這些個人全是一代名將和大佬,哪個都不是易與之輩。要想幹淨利落的尋找一個最厲害的,無疑需要一個個的列出來挨個比較。

先說姜尚,姜尚又被稱之為姜子牙,是有名的《封神演義》裡面的一個重要角色,但是實際上姜尚作為一個歷史名人,其經歷則更加傳奇,姜子牙在小說中靠著呼風喚雨以及諸位擁有神通的奇人異士方才能攻無不克,但是在歷史裡面,姜尚靠著自己獨特的軍事才華,幫助周武王平定了大量的敵對勢力,功勳之大,甚至讓周武王一口氣就給姜尚的後人一個比肩宗室封地的齊國之地,更不用說姜尚後來還曾留下《太公兵法》這樣的軍事理論鉅著。

事實上,姜尚在兩宋之前,一直是穩居武聖一位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在今天很多時候出土的文物裡面也多次能證明這一點。

再說孫武,孫武作為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著名軍事家,其作戰手段已經被歷史證明過了,且也留下過《孫子兵法》這類的軍事理論著作,但是按照同時代的人進行評價,我們會發現,孫武的評價絲毫比不上齊國的姜尚這位先祖,一來是因為姜尚作為先祖,很多時候自然佔有碾壓地位;二來是因為姜尚是輔佐周王立國的大功臣,而孫武窮盡一生也不曾達到一統河山這種功績。

接著來談談吳起,這個人殺死妻子歷來被人詬病,認為此人厚顏無恥,但是這個人雖然私德有虧,但是在軍事方面毫無指摘之處,不管是在魏國練出魏武卒從而把秦國打得落花流水還是在楚國籌備變法強國,都證明了此人在軍政上的天賦出奇的高,但是既然是武聖,卻不能拋開私德,很明顯,吳起是配不上武聖當中的聖字的。

然後我們再講講韓信,韓信論起軍事才華,那當然當屬當時一絕,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俗語至今仍在流傳,這其實反應的就是韓信這個人領兵統御能力遠遠超出常人,並且我們從歷史上韓信打過的那些戰役也不難看出韓信的戰爭指揮藝術和心裡洞察能力。

但是韓信的結局實在太慘了——所謂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一代戰爭大師落幕的結果實在太過於悲劇,不適合作為武聖進入大眾視野,且最後韓信的罪名是謀反,在封建社會當中,反賊的形象是天然的紅線。

接著再說衛青和霍去病,這倆人必須要連在一起說,因為這倆人湊一起才會是“帝國雙璧”,他們在打擊匈奴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衛青的大軍團作戰,還是霍去病獨創的長途奔襲,都有力的打擊了不可一世的匈奴人。

但是衛青和霍去病在大方向來看影響力到底還是不夠大,匈奴在武帝一朝還是沒有得到完全的解決,霍去病更是英年早逝,且武帝朝後期的巫蠱之亂更是讓衛家樹倒猢猻散、霍家後來有了個權臣霍光,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倆人也不太可能被稱之為“武聖”。

最後談談李靖和岳飛,李靖這個人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算的上唐朝初年的著名大將了,擊滅東突厥的功績使得他成功的進入了凌煙閣,但很不走運的是,彼時的李世民的戰功其實比李靖還要高得多,如果說李靖是武聖的話,那李世民的地位就很尷尬了,再者說了,李靖軍事上的才能雖然突出,但在名將如雲的唐初,確實只能屬於那種著名的將軍,且很多時候也非常依賴唐軍的優勢。

至於岳飛,我們上文其實已經說過了,姜尚在兩宋之前一直穩穩的坐在武聖一位之上,只是在有了岳飛之後才開始動搖,那麼,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岳飛在兩宋到清朝這段漫長的歷史時期當中,被人們選擇為“武聖”——岳家軍餓死不擄掠的軍紀、岳飛精忠報國的道德、直搗黃龍與十二金牌的傳奇。所以若要筆者來說的話,這個武聖也就是岳飛和姜尚莫屬了。


無筆


何謂武聖?武將中最牛逼的人。文聖孔子,毫無爭議。武聖歷史上有三個,唐以前是姜尚 ,清以前是岳飛,清後是關羽,現在民間崇拜的是關公。姜尚、岳飛和關羽,都是被神化的高大尚,與歷史真實的人物,相差甚遠,即是說此三人被過度包裝。

古代論真本事和戰功,無疑韓信是武聖的不二人選!只一條,誰統過百萬大軍,幾乎憑一已之力打下江山社稷?唯韓信也!

號稱古今第一神勇的項羽,完敗給韓,誰還敢言勇?!

號稱最能打殲滅戰的白起,比起韓信的十面埋伏,小巫見大巫,何人還敢稱智?!

智勇雙全、百戰百勝的,自古至今,唯韓信耳!

像孫子不過是軍師(參謀長),姜尚丶岳飛、關羽打的仗,給韓信提鞋都不配!須知封侯的猛將樊噲(類似李逵、張飛的角色),對韓信崇拜得五體投地,跪下接送淮陰侯(韓已被撤王降侯,軟禁於京城),可見兵仙韓信的威信有多高!

大漢江山,幾乎是韓信一人包打下來的,即使號稱史上最能打仗的唐太宗李世民(毛偉人欽點),也無此輝煌戰功,更何況次之的朱重八之類的帝王將相?

功高震主,功績無賞(韓是王侯將相兼有的大滿慣,所謂的位極人臣),人稱神聖就是送死的節奏。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正是韓信臨死呼出的悲壯,他不死,劉邦死後誰能制之?歷史的死扣,無解!

平生一知已,生死兩婦人!




腳踏一枝梅


中國歷史上有三四十個“聖人”,如果單說“文”和“武”的話,文聖是孔子一般都沒有爭議,但是中國歷史上的武聖卻至少有三位,他們分別是輔助周武王滅商建周的姜子牙、輔助劉備建立蜀漢的關羽以及在抗金戰爭中取得不錯的成績的岳飛。

現存歷史記載中,姜子牙一生最重要的戰爭就是指揮了滅商的決定性戰役——牧野之戰,不過由於歷史太過久遠,這場戰爭的具體情節已經非常模糊,我們通常尊姜子牙為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甚至是“百家宗師”,但確實難以找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了。

另外兩位武聖,關羽和岳飛都被後世誇大太多,幾乎都被封神了,他們被尊為武聖主要還是因為“忠”和“義”的性格,比較符合封建社會的統治需求。但是他們二人所做的貢獻基本上都是限於他們在世的那幾十年時間,並未對所在的歷史時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並未能夠改變當時的政治局面。題主提到的其他將領對其所在的朝代做出的貢獻,都要超過關羽對蜀漢以及岳飛對南宋。

之所以出現多個武聖,主要還是因為“武聖”太難定義了。若說文聖的功績在於教化萬民,那麼武聖的功績是不是在於殺敵滅國?這樣的話歷朝歷代都可以出現一個武聖,比如題主提到的白起,他在針對山東六國的戰爭中,殺敵數十萬,幾乎讓後世所有的將領都無法企及。

但是“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上兵伐謀啊,在中國歷史上又有很多用兵如神,甚至是無師自通的將才,比如韓信、衛青、霍去病、李靖等人,他們在各種戰爭中幾乎沒有打過敗仗,並且多次以少勝多,給整個中國歷史起到了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積極推動作用。

所以,如果要選舉一個武聖出來,我們可能還得參照文聖的規則——開創一個學派並對後世起到教科書式的模範作用,所以最可能當選的應該還是孫武。


國史通論


武者,止戈也,能以暴制暴安天下者,可稱為武;武聖必能文治天下則民安,武治四海則兵息。縱觀姜尚、孫武、吳起、韓信、衛青、霍去病、關羽、李靖、岳飛九子,能為武聖者只吳起一人,餘者皆不可稱之武聖。吳起武功赫赫,魏國三分疆土有兩分是吳起所得,身平大小七十四戰,無一敗績;吳起文治煌煌,治楚九年而楚國威震華夏,楚國國治而兵強,諸侯恐懼!

姜尚八十餘歲方出山,經牧野一戰而安西周天下,之後姜尚就任齊國國君之職。西周第二代國王周成文之時有了管蔡之亂,周公旦力平叛亂,再分封天下,以禮治天下,故得周朝八百年國運,可見姜尚名聲雖高,實際功績不如周公旦。孫武軍事理論家,強吳國而伐楚,吳軍攻破楚國都城,如果不是秦國出兵救楚,則楚國亡矣。之後孫武助吳國擊敗勾踐而引退,孫武軍事天賦雖高,但是實際戰例過少。

韓信天生軍事奇才,漢家天下三分,而韓信攻取兩分有餘,也就是說除巴、蜀、漢中三地外,其餘漢家天下皆韓信所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韓信率漢軍一舉擊潰三秦,滅章邯而取秦地。出關後直接滅了韓、魏兩國,又在井陘以背水一戰滅了趙國,之後率軍擊敗齊楚聯軍,水淹龍且,大敗楚軍。韓信最終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陣殲滅項羽於垓下,至此漢朝平定了天下。然則韓信無治國之才,只有軍爭之才,不久就被呂后安排宮女棒殺了!

衛青、霍去病乃西漢帝國的兩柄利刃,兩人重創匈奴,使得漢朝對匈奴有了絕對優勢,乃世之名將。但是衛青、霍去病舉全國之力伐匈奴,並沒有文治之功,故稱武聖不妥。關羽乃萬人敵,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但是關羽的戰績跟武林大俠差不多,只能說個人武功蓋世,義薄雲天,稱之為名將尚且不能,更不要說武聖了。評心而論關羽的軍事才能遠不及霍去病,更不能跟韓信相比,只不過《三國演義》神化了關羽,最終後人將關羽當作武聖。

李靖、岳飛二人皆是國之名將,李靖擊敗強大的突厥,岳飛擊退強大的金軍,其軍事能力不用置疑。岳飛在國破家亡之際,提一旅精兵北伐,將戰無不勝的金朝柺子馬、鐵浮屠擊敗,殺得金軍望風而逃,皆曰“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可以說宋朝之能將莫過於岳飛者,但是岳飛在軍事上的成功沒有得到南宋的支持,故不得不撤軍;最終岳飛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於風波亭,其精忠報國之志傳於後世。因此岳飛雖有軍陣之才,但是畢竟沒有做到止戈,故不能為武聖,宋朝名將可也,民族英雄可也!


大秦鐵鷹劍士


選武聖,必須具備以武服眾,以德扶人,以忠孝仁義為人,選《三國》關羽。


翁怡澤


百度了一下,“武聖”二字竟然沒有實意註解!個人認為,武聖必須要具備軍事家的才能,要有貫穿一生並由自己親自帶兵指揮的無數經典戰例,且是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更重要的是,他在軍事上必須對時局產生較大的影響力,甚至引領和改變歷史發展進程。(一)吳起著有《吳子兵法》(可惜沒有完全傳世),是春秋時期戰績卓著的軍事家之一,就連他的死都充滿了軍事智慧。(二)韓信的功績在於幫助建漢定國,推動了時代的發展。(三)岳飛能文能武,假如不是風波亭遇難,軍事上應該會有更大的豐功偉績。以上三人絕對可以劃為武聖候選人,但不知為什麼提問者沒有將“人屠”白起圈進來?個人認為,白起最善於用兵,軍事才能堪稱一流,戰例可謂經典,他先後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決定性的基礎,左右了歷史的發展進程。白起一生攻陷城池70多座,殺敵百萬,被秦封為武安君,是一生未嘗敗績的常勝將軍。雖然白起殺降惡名狼藉,但如果非要選一個武聖出來,也只能非他莫屬了。


吞雲吐霧jtj


我會選關羽。

眾多英雄中之所以選關羽,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俠肝義膽,更為重要的是關二爺的悲情結局。

每一個人在讀關羽的時候,他心中的側重點一定是不一樣的。

或關於武藝,或關於忠義,或關於悲情結局。

2013年第一次在電視熒屏中認真的看整部《三國演義》的時候,其實那個年紀的自己並沒有被其中的打鬥場面所感動,但是當關羽在錯失荊州之地,無奈奔襲麥城的場景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英雄的落寞,總要顯得悲情一點。

那個時候的我並不理解:

為何作為英雄的關羽,他的結局竟會是如此的悲情。

長大後才漸漸明白,不是關羽的落幕比較悲情,而是一切生老病死的落幕都略顯悲情。


關羽,幾乎為將一生。

他從漂泊中來,也從漂泊中去,這似乎是一生註定的宿命。

第一次認識劉備的時候,關羽還是作為亡命之徒四處顛簸,好在他遇到讓他能夠肝膽相照的兩個兄弟,真正的踏上了刀口舔血的日子。這些日子雖然顛沛流離,可是倒也輕鬆自在,逍遙舒坦。

可是三兄弟創業之艱辛似乎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也許沒有赤壁之戰,他們三人一輩子都是顛沛流離的生活,居無定所。幸運的是,這場世紀大戰反而成就了他們兄弟三個人,也讓他們成為了三國之中有頭有臉的將軍。

角色、身份的轉變,讓關羽時時刻刻的在成長,可是這份成長也包含了他骨子裡的傲氣,關羽成長的越快,他骨子裡的傲氣被激發的也就越快。

所以,上了年紀的人都會慢慢理解關羽骨子裡的那股傲氣。

它不是傲氣,而是作為武聖的靈魂所在。


關羽之所以能夠成為武聖,和他的忠勇、義氣是萬萬分不開的。

人性最為簡單而純粹的一面就是“趨利避害”,喜歡乾淨而純粹而又略帶正義感的東西。關羽身上所被人們強加賦予的正是這些極具正義感的東西。

封建王朝的民眾總要嘗試著取尋找精神上的歸宿,而關羽恰恰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古代的將領們幾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絡繹不絕,數都數不過來。

但是能夠真正稱得上是“武聖人”的也唯有關二爺一人而已。

這不僅僅是一份殊榮,更是平民百姓心中的精神象徵。


比起姜尚、孫武、吳起、韓信、衛青、霍去病、李靖、岳飛等人,關羽的角色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情感在裡面,他讓人們感覺到他先是一個從平凡生活中走出來的人,其實才是所謂的“武聖人”。

和其他的角色相比,他們僅僅能夠稱得上是“絕世謀臣”或者“絕世武將”。

像關羽這種被民間百姓強行注入靈魂的武將還是少之又少。


歷史總探長


時勢造英雄,題目所列出的任何一位將軍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但是他只屬於他自己的時代。如果一定要從中“拔”出一個佼佼者,那就要看他給後世帶來的“軟實力”影響有多大和有多久,這樣一來,孫武就“脫穎而出”了。

比單純的軍事功績,孫武不如所列的其他人,因為吳王闔閭是靠孫武和伍子胥兩位名將滅越震楚,闔閭本人也是文韜武略俱備的,而吳王夫差則基本上不再重用孫武,但是《孫子兵法》卻指導一代代將軍(包括題目中列到的晚於孫武的將軍)走向勝利,近代以來,該書更成為軍事、政治、經濟(商業)、人生勵志等許多領域的指導用書,儼然已經成為哲學名著。


董元奔古典情懷


題主提出的這九個人,他們都是我國曆史上不同時期頂呱呱的戰神,要讓必須選一個我選韓信。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是江蘇淮陰人,(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是個布衣,家境貧寒,吃飯都要去別人家蹭,啥都不會幹,整天挎著個劍,估計也是個破落貴族的公子哥,轉來轉去,碰到集市上一潑皮耍賴,要麼一劍刺死他,要麼從他侉下爬過去來羞辱他窮開心,後來成了成語,跨下之辱。

在秦未各地的反秦起義中,韓信先投奔項羽不被重用,後又投奔劉邦幾經周折,輾轉無果,正當他心灰意冷準備隱居去時,被伯樂蕭何相中,長途跋涉連夜把他追回來推薦給劉邦。

從此韓信的軍事才能暴噴,出陳倉,定三秦,降燕,伐齊,破代,滅趙,直至最後在垓下設十面埋伏,全殲楚軍,逼著一代戰神霸王項羽斷頸自刎,這星何等的霸氣劉邦稱其為(國士無雙),在楚漢紛爭約戰場上顯示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我來評價把韓信選為武聖的特點。

一,韓信的每一場戰爭,都是一個經典的成語,也是歷史上創造出成語最多的戰神,跟韓信有關的成語有,胯下之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推陳出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等等,從這點正明韓信是故事最多的武聖。

二,韓信幫劉邦建立的漢朝,是我炎黃子孫的精神之柱,為鞏固漢語言文字起到懲前毖後的作用。

三,韓信在十面埋伏中,隨然其中摻和著水分,可是他的野戰騎步兵多兵種大規模混合作戰模式,在歷史上是,獨創竟有的,只有在近代二戰中美國前蘇聯在對德戰爭中才用過。



光是有多少士兵他都能指揮自如,歷史上稱為兵神,兵仙,光憑這一點韓信是真正的武聖。


張峰149764346


千年一度的武聖選拔大賽開始了,各位來自歷朝歷代的參展選手都已經迫不及待了,首先出場的是主持人——至聖先師、公認文聖的孔子。孔子表示可以開始了,於是各位選手次第進入賽場。


第一位選手是來自西周的“老人家”姜子牙或者可以稱作姜尚,姜尚很謙虛,搖了搖手:“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我就是大家嘴裡常年唸叨的那位釣魚的阿公,大家也可以叫我姜子牙,顯而易見,我不會法術,沒有打神鞭子和封神榜子。但是我確實輔佐周武王伐無道紂王,建立了大周,我是一個來自西周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我還是一個兵家的奠基人,在座的其他選手理論上你們都是我的晚輩,說到晚輩,我就很氣,我的子孫後代稍微有點不爭氣,姜姓齊國變成了田氏齊國。我當年在位期間頗好殺戮,從不手軟,奉行的是斬草除根,要是當年我還在世,哪裡容得下田家崛起!”


第二位出場的是來自春秋時期的孫武,他接過姜尚的話筒,“姜尚先生說的很對,我就是姜尚先生的晚輩,嚴格說起來,姜老先生極有可能是我的祖先——我就是齊國貴族,我這一生的經歷可以說平平無奇,只不過寫了幾本書,比如什麼《孫子兵法》什麼的,論起打仗實操,只不過攻破過一次楚國,這實在萬萬及不上姜尚老先生的九牛一毛啊,所以依在下看,武聖非姜尚老先生莫屬啊,有人有不同意見嗎?”

“我不同意。”下面一個選手跳了出來,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吳起。吳起一把奪過孫武的話筒,開始侃侃而談“我吳起,才最應該成為武聖!”“喲呵,您配嗎?”吳起還沒來得及說出下一句話就被下面的韓信一口唾沫吐了過去,吳起暴怒:“我怎麼就不配了?我的《吳子兵法》哪裡比不上《孫子兵法》了,我強魏扶楚、奪秦河西、楚國變法,哪裡就不配武聖了!”韓信呵呵冷笑:“武聖得有大德,你吳起一生有什麼德行,為求名利,殺妻割首、邀功反覆,這樣的人,配聖人二字?”吳起愣住了,心想這人什麼來頭,居然對自己這麼瞭解。


韓信卻不願意繼續和他扯皮,一把奪過話筒,再一腳把吳起踹下去,“還變法,變到陪你的君王屍體一起被射是嗎?”韓信做了短暫的自我介紹:“大家好,我就是韓信,那個能夠統兵百萬多多益善的韓信、那個能夠百戰百勝的韓信、那個正面擊敗西楚霸王的韓信、那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韓信、那個被漢王劉邦雲夢澤綁縛的韓信。”坐在下面的衛青、霍去病、關羽、李靖、岳飛一致站立起來為他鼓掌。

韓信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我認為,我雖然軍事才能無敵,但還是配不上聖人,武聖武聖,不單單要看軍事才能,還要看他的德行和下場,我德行不夠。”下面的岳飛小聲嘀咕了一句,“鳥盡弓藏啊。”韓信只是嘆了一口氣,慢慢離開了。

下一位登場的是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一定要一起登場,他們驕傲的宣佈,“我們打得遊牧民族嗷嗷叫,漠南從此無王庭,匈奴人看見我們就害怕啊!”下面的姜尚、孫武、吳起、韓信、關羽、李靖面無表情,並很輕鬆的聳了聳肩膀,倒是岳飛激動地為他們鼓掌,霍去病看到下面如此不給面子,剛想發怒,衛青拉住了他,“算了,我剛剛想了想,下面的好像真沒對遊牧民族慫過。你的封狼居胥好像吸引不了他們。”



在之後的選手是關羽,關羽剛準備謙虛一番然後學著之前的幾位宣佈棄權,主持人孔子急匆匆的趕來,拉著關羽的手,單方面宣佈已經內定好了啊,這位就是武聖,這可把一直老神在在的姜尚搞急了,孔子也拉起姜尚,說這也是被內定的“武聖”,下面一直沒發言的李靖很惱火,李靖大喊“我有兵書也有實操,品德也有,憑什麼做不成武聖?”岳飛安慰他,“我早就知道了,姜尚關羽早就被內定了,咱們生得太晚了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