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殺了嚴世蕃,為何大臣反覆彈劾,嘉靖皇帝都堅決不殺嚴嵩?

歷史一書生


嚴嵩一直以來在大家的眼中便是一個奸臣形象,說他惡貫滿盈,說起手段殘忍,在位20年期間除掉了不少的政敵,也解決了很多反對其的勢力。有人形容嚴嵩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也有人說他是大明王朝的蛀蟲,損害了朱家集團的根基,但當中的事實並沒有那麼的簡單。

與嚴嵩相呼應的,還有他的兒子嚴世藩。嚴世藩可能從小便是“官二代”或是因為自己的天賦過人,在父親的薰陶下、在身處官宦世家的耳濡目染中,這個年輕人漸漸對權謀有所懵懂,手段計謀的使用更是出神入化,在嚴嵩老年後,嚴世藩更是有一種“後浪拍前浪”的態勢。

最終,在嘉靖王朝的後段,嚴嵩的政權倒臺,嚴家的勢力散的散,反的反,儼然一副人走茶涼的態勢。嘉靖因徐階和三法司的一紙訴狀,一怒之下將嚴世藩殺死,可在對待嚴嵩上,嘉靖遲遲沒有動手,百官和嚴嵩之前的政敵看不下去了,便一起上書想要將嚴嵩徹底消失。可在這時,嘉靖帝面對百官的奏摺是何等的平靜,他沒有,也不能對這個老臣下手。

嘉靖皇帝也是人,是人也是有感情的,他知道手下的文官集團都反對其修道,都在私底下說自己是在“挑戰不可能”,可就是在這個時候嚴嵩跪在其的面前,不僅寫的一受好青詞討的其開心,還拖著自己老破殘軀為嘉靖皇帝試吃剛剛練出的丹藥,就當夏言拿著自己賞的香葉冠不當回事的時候,嚴嵩卻將這個頭冠視作珍寶,逢人便拿出炫耀。如果拋開臣子的關係來說,嚴嵩簡直就是嘉靖帝的知心小夥伴啊!而且這個小夥伴一陪就是二十年,這二十年的時間就算他是君王,擁有鐵石的心腸,但也會有所眷戀。

嚴嵩作為一代首輔,執掌了內閣大印20年,也就漸漸成為了嘉靖皇帝想做而又不能做的兇器。例如嘉靖年間的“沈煉事件”,嚴嵩便是做了皇帝想做又不能做的事,所以為了維護皇帝的權威,為了幫助皇帝逃避責任,嚴嵩將此人誅殺,群臣自然也就怪不上嘉靖,也就只能去找嚴嵩撒氣。所以說,對於自己手下一個這麼好用的臣子,一個這麼懂得自己的人,一個敢於為了自己做人肉盾牌的人,自己又怎麼會不喜歡呢,有了這份情誼,他深知嚴嵩的不易,所以念及舊情皇帝便沒有再動這個老人

在一些清流人士中,這裡包括了徐階、高拱和太嶽,他們都會說嚴嵩將所有的事都綁上了皇上,所以他們才不好對嚴嵩下手,其實這句話他們是說反了,不是嚴嵩非要將一些事情綁上皇上,而是皇上的一些事情都綁上了嚴嵩,由此可見皇帝和嚴嵩的默契和信任是那些臣子所沒有的,而之所以在後來嘉靖皇帝會“倒嚴”,那是因為他自己知道,自己不可能償命百歲,還要給自己的兒子做鋪墊,其在最後沒有殺了嚴嵩,也是出於不讓替自己辦過事的人寒心,不讓那些大臣對皇室寒心。


木劍溫不勝


嚴嵩抓住了皇帝這一點,不理朝政的機會,把所不喜歡和作對的人,扳倒加害,巨斂錢財,培養勢力,胡作非為。嘉靖帝也抓住了嚴嵩的優點,聽話,會討他歡心,會辦事。這就是嘉靖帝離不開嚴嵩的理由,投其所好,互贏互利。嚴嵩父子的所做所為,引起了人們的共憤,嘉靖帝心裡明白,嚴嵩所做所為都是自己縱容出來的,千絲萬縷都與自己有瓜葛,為了自己的尊嚴不的不丟車保帥了,給天下百姓和大臣們一個交待,把嚴嵩兒子殺了,沒收財產,把嚴嵩削職為民,嘉靖帝也不願殺這隻忠於自己的狗,必經為自己背了二十年的黑鍋,什麼罵什麼壞事,都有這狗去做,而且任勞任願,再說也80多歲了,活不了幾天了,送個人情吧,也算沒有白替我背二十年的黑鍋,算是回報吧。最後嚴嵩失去了兒子,狐獨傷悲的從生,在人們唾罵中死去。



七星印月



森林小草


嘉靖帝朱厚熜堅決不殺的嚴嵩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嚴嵩一生所做所為沒有達到嘉靖帝要殺他的程度!在清朝人編寫明史時,對於把嚴嵩是不是列入奸臣傳,還是經過一番爭論的。歷史上所列的奸臣都有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對皇帝不忠;抑或是表面忠,但究其根本,所做所為,幾危社稷,仍然是不忠。而嚴嵩的情況有些複雜,他唯嘉靖馬首是瞻,誰與嘉靖好,他就與誰好;嘉靖喜歡誰,他就親近誰。嘉靖的愛好,就是他的喜好;嘉靖的需要就是他的工作。而嘉靖本人並不糊塗,而且絕頂聰明。對此,他是一清二楚的。殺夏言、殺楊繼盛,嚴嵩是殺不了的,都是嘉靖親筆裁定的。至於嚴嵩內閣運行中有失誤,有拉幫結派表現;失誤是不夠殺頭的,拉幫結派朝廷時時刻刻都存在。嚴世蕃私離訊地,違制該殺,那已經殺了。在古時信息不暢的時代,嘉靖認為嚴嵩沒有多少責任。所以,從嘉靖的立場出發,堅決不殺嚴嵩是沒有問題的。相反,從工作方法上說,還是對頭的。試想,一個比皇帝大二、三十歲的老頭,冒著被大臣們參劾的風險,早起晚睡,成天忠實執行皇帝的旨意,結果到頭來,落得個殺頭,那誰以後還一切以皇帝為中心熱情服務呢?


二曲人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嚴世蕃為何會被嘉靖帝處死而且這麼晚才動手。

熟悉明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嚴世蕃這個人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而且是很厲害的壞人。


但凡能夠身居高位一時間呼風喚雨的人都是有著超群的智慧以及出眾的辦事能力,而這類人一般都是分為以下兩種:

1:業務能力強悍的好人,這裡面就包括被嚴嵩幹掉的前內閣首輔夏言,現在排在次輔位置的徐階,以及後面的李春芳高拱張居正等。這類人雖然能力超群,但是正直敢言,時不時會頂撞一下領導來表明自己的觀點以及提醒領導,領導雖然知道他們無過錯,但是作為說一不二的最高領導人,被下屬這樣子說總會心裡不快,但是又不方便發作,不然分分鐘就落下一個不好的名聲。



2:業務能力強悍的壞人,最首當其衝的就是嚴嵩嚴世蕃父子,還有後世天啟年間的魏忠賢,這類人深諳領導的心思,為領導排憂解難是他們為官之道以及富貴之道,常常把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還讓領導心裡舒坦,即便是領導知道這人不是好人,但是這人好用,才是最實用的。

嚴嵩父子當朝以來,導演了一系列的貪汙腐敗以及冤假錯案的大戲,朝野上下人人皆知,只是畏於權勢而不敢做聲,偶爾有幾個膽子大的上書彈劾,也被穿了小鞋滅了口,就連身居高位的內閣次輔徐階也是唯嚴嵩馬首是瞻,當然,從後面徐次輔的行為來看,這些都是為了扳倒嚴嵩而隱忍做準備。



而終於這一天,也算是嚴嵩父子的氣數已盡,那些藏在暗處的勢力已經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成長成了一個龐然大物,可以公開與嚴嵩父子叫板,一時間所有的彈劾奏疏紛紛遞到皇帝的書桌之上,嘉靖帝這個時候才知道,要想朝局穩定,就不得不做出某種決策了。

嘉靖四十三年(1564),嚴世蕃被御史彈劾“通倭謀反”,嘉靖帝大怒,將嚴世蕃逮捕下獄,第二年案結,嚴世蕃被斬 。

其實嘉靖對嚴世蕃的不滿由來已久,只是一直忍著沒有處理他,就如前面所說,這傢伙特聽話也特別會來事,懂得領導想要什麼就默不作聲的獻上什麼,比如嘉靖修仙想長生不老,嚴世蕃就獻上祥瑞神獸配合領導的這種愛好,還有其它的種種揣摩領導心思而不戳破,這樣的下屬怎能讓領導不愛。

但是時局已變,考慮到太子以後登基的環境,考慮到自己昏君還是明君的名聲,不得不清除掉這些極有可能產生威脅的勢力,所以,只能殺掉嚴世蕃。

而不殺嚴嵩的原因在於嘉靖一方面對他還是有著深厚的感情的,另一方面,嚴嵩已經年過八十,殺掉嚴世蕃之後,嚴嵩最強有力的羽翼被剪除,已經對時局產生不了任何的影響了。

其實在《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裡,嘉靖帝就對他的用人理念做了最好的闡釋,他說:黃河之水渾濁,長江之水清澈,同樣是養育著兩岸的田地老百姓,豈能以黃河的渾濁而偏廢。

這世上本來是黑白共存,才平衡這萬事萬物,如日月交替平衡著白天黑夜。

帝王之術,在於馭人之術,古今皆然。


電飯鍋的魚


所有古代的皇帝,其實都自覺或者不自覺的成為了一個政治家。

其中有成功的甚至是偉大的,比如我們經常說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等。當然更多的是失敗的,甚至根本不能稱為政治家的。這種例子就舉不勝數了。

不過我們在任何時候討論這些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政治家”舉措的時候,都應該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才能對這種舉措做出客觀、恰當的判斷。

那麼我們回到這次這個問題來,為什麼嘉靖帝殺掉嚴世蕃以後,沒有接著殺掉嚴嵩本人,而是放逐了他,讓他自生自滅呢?

我們主要應該從嘉靖帝本人的角度來分析。首先,嚴嵩嚴世蕃父子,為自己站臺20多年,確實為自己擋了很多箭,接了很多唾沫,做為“功狗”來說應該算是功不可沒。所以嘉靖帝看在嚴嵩即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放過了嚴嵩本人;

其次,做為首惡的嚴世蕃已經被殺,意味著第一,嚴嵩背後的智囊沒有了,靠自己翻不出多大水花,第二,白髮人送黑髮人,已經是很大的懲罰,第三,嚴嵩已經80多歲高齡,已經是廢人一個。所以殺不殺已經不重要。甚至不殺反而能彰顯皇恩浩蕩;

再者,嘉靖帝號稱是有明一代最聰明的皇帝。他太清楚下邊的大臣之間爾虞我詐的鬥爭。嚴嵩父子的被舉報,在嘉靖帝看來不過是臣子之間又一次權力鬥爭而已。所以雖然嚴嵩父子的倒臺,也符合他本人的現實利益,但是在根除了嚴嵩一方後,嘉靖帝也不想讓鬥爭的另一方完全遂了心願。畢竟自己是皇帝,我想殺誰就殺誰,不想殺就不殺,不是你們臣子能夠左右和影響的。

綜合來說,嘉靖帝通過縱容嚴嵩父子幾十年來壓制其他大臣,又通過其他大臣的抗爭反過來壓制嚴嵩父子,然後再通過對嚴嵩父子不徹底的處理,讓勝利的一方感受到天威難測,應該說是政治手腕非常高超了


木野狐蹤


朱載垕,嘉靖皇帝的第三子,嘉靖皇帝死後繼位,即明穆宗。

這裡為什麼要提明穆宗朱載垕?明穆宗朱載垕當年還是裕王的時候,因其母親的原因而遭嘉靖皇帝冷落,當時嚴世蕃還掌管著皇室宗族的歲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日常的生活費。嚴世蕃就因著朱載垕混的背而一連三年都不發給朱載垕歲賜,可憐這位未來的皇帝還東挪西湊了1500兩銀子給嚴世蕃行賄,嚴世蕃才點頭讓戶部補發了拖欠朱載垕三年的歲賜。

事後,嚴世蕃經常對人說,連天子的兒子都得靠給他送禮才能過活。

嚴世蕃太過狂妄,所以必死無疑。

嚴嵩和嚴世蕃父子把持朝政20多年,這20年期間不斷有人向嘉靖皇帝彈劾,但嚴氏父子穩坐朝堂而不倒,反倒是揭發彈劾的那些忠良之臣非死即廢,不是被誅殺就是被髮配邊疆充軍。

這充分的體現了一個事實,嘉靖皇帝對嚴氏父子的極大寵信。



後來嚴世蕃因“犯上”和“通倭”罪被斬首,嚴嵩被沒收家產、削官回鄉,雖兩年後病死,但最終沒有被皇帝砍掉腦袋,還活了87歲,也算善終。

嘉靖皇帝斬殺嚴世蕃的罪名是“犯上”和“通倭”,隻字不提其禍國殃民的事兒,這樣一來給天下的交待便是嚴嵩管教不嚴而皇帝出面管教,彰顯了皇帝的威嚴和公正。嚴嵩能生不如死的留下性命是嘉靖皇帝不想被人揭了老底兒,還得顧及自己的臉面和名聲。


畢竟,嚴嵩父子之所以能一手遮天、把持朝政20多年是誰之過;這對父子禍國殃民幾十年而不倒又是誰之過。


野釣魚倌


明朝中後期多是腐敗的君王,有些想著煉丹,有些想著做木匠,有些乾脆不上朝了。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即使你大臣再清廉,小人看見了也會參你一本。

為什麼最後皇帝不殺那個嚴嵩也是迫不得已,嚴黨嚴黨,他門生遍地。他錯了,是要懲罰,但是你要殺他們頭頭,這些地下的阿貓阿狗就會跳出來,你就不得安寧,還不如保他一條命,還自己一個清靜。

自古就是官官相護,頭目被打到了,說不定就牽扯到自己了,橫豎都是死,還不如出一下頭,讓皇帝屈服。皇帝也不傻,給自己和其他大臣一個臺階下,以後我還是你的君,你還是我的臣,大家心照不宣的和和氣氣過下去吧。


小彭說說那些年


任何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運用權力都是為了政治利益服務,殺某人,不殺某人,提拔某人,貶黜某人,無關道德,根本在於這個人符不符合這一時期的政治利益。天下的總財富就那麼多,皇帝,政府,百姓三者要達到一個動態平衡,國家才不至於崩潰。皇帝想要得多,就得任用嚴嵩這樣的人,拿得多了,政府,百姓必有怨言,則推出嚴嵩背鍋。徐階扳倒嚴嵩,一家獨大,皇帝要搞政治平衡,不殺嚴嵩,始終留有後手,雖然徐階乘隙殺了嚴世藩,釜底抽薪,最終除掉嚴嵩,但不久之後,徐階就被高拱替代,權柄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嘉靖不殺嚴嵩就是為了牽制徐階,而無關其貪墨與否。徐階一定是要殺嚴嵩的,是擔心萬一哪一天嚴氏父子重回朝堂,展開政治報復,那是要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


曉說古今


個人以為,厚聰還是比較念舊的,畢竟那麼些年,就是養條狗也有感情了。你看他當朝初期的張聰,幫他掙了個爹的名分,說實話張大人的水平和後邊的一堆人精壓根就沒法比。結果聰哥僅僅是把他趕走了事,這算起來張大人的結局還算好的。

後面的夏炎純屬自己作死,一心撲在工作上,連聰哥給的香葉冠都不屑,還勸聰哥別沉迷此道,這不自己主動拉開和領導的距離嘛。

要說宮女刺殺,更主要是聰哥壓根沒拿她們當人看,所以激起民憤唄。至於那些心腹重臣,聰哥應該還是比較倚重他們滴,如張聰夏炎嚴嵩徐階等等。

個人觀點,純屬娛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