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哪個省的人最勇武善戰?

真歷史


本來是不想回答的,但是看到南方就那幾個固定的省一直在抱著被誇大其詞的事實說事,我就想笑了。

第一抗日戰爭是全國抗戰,如果要說貢獻每一個省的貢獻都很大,尤其是四川付出的最多,其他省就不要吹了。

縱觀中國歷史,有倆個地方打仗特別厲害。一個是關隴集團,這個集團出現過很多的牛人,可能跟他們的生存環境惡劣有關,又加上他們大多是一些少數民族而且還是遊牧民族,尤其擅長騎馬射箭,身體素質極高,身材又極其魁梧,說關隴集團的戰績厲害一點也不為過。

南方還有一個淮西集團也是極其的厲害,淮西集團幾乎是跟各個時代裡面幾乎是神一樣的對手交戰過,而且都是勝仗。

淮西集團也就是江淮那一片區,近代有將軍縣,古代有帝王將相故里,淮西地區歷史上就出現過三位開國皇帝,這裡名人豪傑更是數不勝數,淮西集團跟少數民族打過,比如著名的淝水之戰在安徽壽春,用的是北府軍。

秦朝末年安徽大澤鄉起義,劉邦項羽也都揭竿而起反秦,項羽的八千江東子弟兵大多來自淮西,楚懷王熊心也在淮西收攏人心,最後項羽亥下之戰,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地方也在安徽。

楚國文化遷移是一條線的,那就是後期楚國士兵跟貴族遷移到了倆淮地區,所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的並不是湖南跟湖北地區。

比如楚國前期都城在安徽阜陽,後期楚國都城在安徽淮西壽春19年之久,壽春被來自西北地區的秦國所滅之後,有一部分淮西子弟跑到了東南地區的江東避難,當然壽春沒有攻破的時候由於長期處於交戰前線,所以也有一部分淮西人跑到江東避難,而這些避難到江東的淮西人就是後來反秦興楚的中堅力量,江蘇是吳國,浙江是越國,在古代沒有群眾基礎,軍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這一點可以從東晉時期,同樣淮西地區屬於交戰前線,有大量的淮西人為了躲避戰亂來到江東,最後這幫難民組成的北府軍戰力爆表。

安徽大澤鄉起義前期成功得益於當地民眾的支持,以及他們的“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同樣張楚政權北伐後期失敗也是因為缺乏當地群眾基礎導致,還有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空洞,人人都要當將相而自相殘殺,完全沒有了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精神領袖。

項羽劉邦正是看到了大澤鄉起義的失敗教訓之後,大家推舉楚懷王熊心出來為共主收攏楚國人心,這遠比陳勝吳廣的什麼虛無縹緲的口號更具有號召力跟凝聚人心的作用。

熊心的都城還是在淮西,後期兵員補充也主要在淮西地區,因為楚懷王玩弄權術壓制項羽壯大,反而讓劉邦做大制衡項羽,導致項羽把楚懷王直接殺了,我甚至懷疑項羽殺楚懷王也為後來項羽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彭城之戰之後,劉邦居然可以迅速恢復實力可見劉邦是多麼的得人心。項羽殺楚懷王熊心失去當時楚國核心地區的民心,至少民心開始分裂,而項羽殺了秦國國君,這樣項羽不僅失去了像韓信這樣的軍事人才,而且還失去了關隴地區的民心。

三國時期皖北淮西地區有安徽曹操集團控制,江東半壁江山有孫堅打天下的淮泗精兵開疆擴土,淮泗精兵初露鋒芒就是把董卓的西涼軍打的落花流水望風而逃,東吳四大都督有三個來自安徽,從中不難看出淮西自古出精兵的現象,意思就是倆淮地區招募來的士兵不光是打勝仗,而且往往都是以少勝多碾壓其他地區的部隊,其實倆淮地區出來的士兵相當於中國古代的特種兵,士兵之中的士兵,你說厲不厲害?

東晉時期有淮西北府軍北伐跟胡人作戰,並且在劉裕的帶領之下先後消滅北方諸國。

唐朝也是被安徽人朱溫給消滅的,安徽皖北有曹丕跟朱溫倆位開國皇帝,淮西有三位開國皇帝,因此安徽不光有中原打手的稱號,也素有王朝粉碎機的雅稱。

南宋後期80萬蒙古鐵騎在淮西安豐塘戰役,合肥戰役,還有滁州戰役被殺的人仰馬翻,讓金國人跟後期蒙古人止步於淮西前線。

到了元朝末年,朱元璋帶領著一支淮西軍團驅趕走了不可一世的蒙古人,後面還有淮西人戚繼光九戰九捷抗倭寇,有明朝在朝鮮半島抗日。

除了淮西人打下的大明王朝之後,清朝後期同樣來自安徽淮西地區的淮軍北伐消滅捻軍之後成為了大清的國軍,戰力屬於當時最能打的部隊,淮軍的實力絕對當時屬於一流水準。

需要說明一下左宗棠收復新疆的錢糧也來自安徽人胡雪巖的幫助,除此之外,到了北洋政府時期,那就是北洋政府推翻了大清朝,北洋政府的班底就是淮軍,同樣來自北洋的新軍也是大清的精銳部隊,皖系軍閥段祺瑞三造共和功不可沒,這就是實力。

需要說明一下淮軍名將劉銘傳曾在福建水師被全殲,臺灣被法國海軍長期圍困的情況之下,幾乎是不佔優勢的情況之下,劉銘傳帶領家鄉淮軍數次擊潰法國海軍,並且最終是保住了臺灣,淮軍將領劉銘傳是臺灣首任巡撫。

北洋政府期間皖系軍閥將領徐樹錚派兵武力鎮壓收復蒙古,如果不是徐樹錚樹敵太多被馮玉祥所殺,可能徐樹錚,段祺瑞等皖系軍閥還能再次崛起,將對中國的近代史產生重大影響。

徐樹錚跟馮玉祥除了私人恩怨之外就是徐樹錚要東山再起,最後再清除阻礙國家統一的軍事集團。徐樹錚周遊西方列國考察探索適合中國發展的模式,同樣徐樹錚也將積極爭取外國勢力的支持之下恢復皖系軍閥實力。

其實徐樹錚是安徽人,徐樹錚殺的陸建章也是安徽人,然後殺徐樹錚的馮玉祥還是安徽人,真是感嘆那個時候安徽人才是何其多?當然現在也是一樣。

抗日戰爭時期淮西人士有孫立人,衛立煌,戴安瀾,張治中,等著名將領,淮西人王亞樵在上海灘創立的斧頭幫那是讓蔣介石跟日本人聞風喪膽的存在,湖南衡陽保衛戰的方先覺都是安徽人。

我黨這邊有李克農等為代表的抗戰人士,淮西金寨縣為全國第二大將軍縣,還有原六安縣將軍縣,需要說明一下我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也是安徽淮西人。

如果說不同的時代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人,而安徽淮西人數千年以來一直崇文尚武內外兼具,淮西文化也從未斷層,數風流人物更是冠絕古今,試問連安徽淮西都這麼低調,你們還好意思爭天下第一嗎?

所以說到厲害那就是關隴集團跟淮西集團,其他南方那些號稱天下第一的跟這些老牌資歷集團做對比的話根本就不在一個級別上,用一句話來形容那些南方號稱天下一下的省份在這些地區對比的話,那就是渣渣!


江邊古城


我是重慶人,我認為廣西兵最能打,古話都說“廣西狼兵雄天下”,淞滬會戰6萬人走路幾個月到上海,三天打光死絕,白崇禧失聲痛哭,想想何等威武壯烈,正兒八經的是屍山血海,確實有種。再一個湖南人,古話說“若要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湖南人出的將最多最雄,那種骨子裡生來的強橫霸蠻現在都是,看那新聞上一個吊車,不管吊不弔,五萬七千塊,不拿錢別想走,這種氣質在戰時就是王,不過和平時期不提倡。再一個四川人,整體國家大義,大局觀強,歷史以來,“川人從未負國”,屬於集體不怕死,不死不算數類型。但是當真單挑,我個人覺得川軍如果將領不行,紀律一定差,所到之處,雞飛狗跳,所以是打不過廣西狼兵的,雖然重慶也是川東。再一個廣東,29軍死守四行倉庫,便證明了其所屬軍團的強悍。當然,抗日全國各省面對外敵都有出工出力,東部省區無險可守,而且首當其衝,並非是沒有賣力,僅僅淞滬一戰死幾十萬,東部省區軍團已經傷亡大半,雖想殺敵卻力有不逮,亦是值得可歌可泣,令後輩敬仰之。


橋家馳



說實話,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

但是我看很多回答都在說廣西,尤其是廣西人在抗戰時期的付出和貢獻。

當然廣西民眾為抗戰勝利確實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和巨大的犧牲,但是要說廣西民眾付出第一,我覺得就太有點不符合事實。

1946年何應欽編寫的《八年抗戰之經過》這本具有官方總結性質的著作公開發行,該書附錄了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徵壯丁人數統計表。

從這個官方統計表我們可以看到,抗戰八年共實徵壯丁14050521人,而廣西省實徵壯丁人數只能排在第七。

那麼,是不是因為廣西人口少,其實廣西實徵壯丁比例最高呢?

也不是,按照1947年人口統計,陝西人口為1001.1萬人,而廣西人口為1463.6萬人,廣西省人口比陝西省多了接近一半,但是實徵壯丁人數陝西省還排在廣西省前面。

抗戰八年,陝西省實徵壯丁888363人,廣西省實徵壯丁808046人。

事實上在我看來,抗戰中貢獻最大以及犧牲最大的是河南人。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是因為河南在抗戰中飽受苦難花園口決堤、1941—1943災荒以及日寇的侵略。


(花園口決堤)

以花園口決堤為例,根據1945年後南京方面的調查,決堤導致河南20個縣受災,20縣因決堤而逃離的人數為117萬人,佔20縣總人口的17.3%,因決堤而死亡的人數為32萬5千人,佔總人口數的4.8%。而黃河決堤另一個重大影響是平原上沉積大量的泥沙往往是豫東肥沃良田變沙漠的首要殺手,原本的中原糧倉逐漸變為旱、漠、沙、鹼的常災區,嚴重影響了河南經濟發展。

1941—1943年災荒,使得河南一度有3000萬災民需要賑濟,戰後南京方面統計,僅僅因逃荒而流落在外的河南人就有五百多萬人,而沒有逃離河南但是無家可歸的河南人也達到八百萬之多。

抗戰中河南難民以及流離民眾幾近1500萬,是全國所有省份中最多的。

而自1937年開始,河南總共111個縣,其中中方只能掌握其中60個縣,其餘全部被日軍佔領,而在整個八年抗戰期間,河南111個縣只有2個縣從來沒有遭到日寇的侵略。

河南即使遭受了如此重大的犧牲,但是河南人依舊做出了抗戰最偉大的貢獻:

整個八年抗戰期間河南實徵壯丁人數達189萬人,為全國第二,僅次於四川省;但是請不要忘記四川在抗戰中是大後方,有5000萬人口,而河南有一半縣城淪陷,抗戰前全省人口為3500萬人。


不僅是壯丁,河南即使在八年抗戰中飽受黃河氾濫以及災荒之苦,但是河南上交公糧數量依然常年保持全國前五。

以1941年為例,此時災荒已經初見苗頭,但是河南當年實徵糧食158萬石,為全國第四,遠超廣西;即使在1942年常凱申都下令減免河南災區徵糧數量的情況下,河南當年實徵糧食數量依然排在全國第五,還是遠遠超過廣西,不要忘記此時河南有一半的國土淪陷。

整個抗戰八年時間,有189萬河南人徵兵,有400萬河南人曾在抗戰時期服役,要知道河南從1938年開始就有一半的國土淪陷。

因此,我認為從抗戰貢獻而言,河南是絕對超過廣西的。


蘭臺


四野的骨幹力量是十萬關內老八路,四野最厲害的是武器,當時接收了日本關東軍大批裝備,還有蘇聯的援助,後勤醫療有很多日本人,作戰還有朝鮮師,還有日軍參加了四野直接作戰,這是某位將軍說的。所以你以四野來證明東北人武勇是站不住腳的。這隻能說明當時毛主席決策英明,抓住了蘇聯打敗關東軍這個空檔,


zzf777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四川民風驃悍,最勇武善戰,辛亥革命就是從四川保路運動開始的。抗戰時川軍出川抗日,英勇善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四川也是盛產戰鬥英雄的省份,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一級戰鬥英雄邱少雲都來自四川。


江山歸一統


單從一個省來講,真的很難。畢竟中國這麼大,每當面臨民族危亡的時候,單靠一省一地是沒有能力拯救中華的。我認為有很多省的人民都很偉大,北方的有山東、河北,自古燕趙之地出豪傑嘛;南方的有湖南湖北和四川、江西,靈山大川出將才,古人誠不欺我,咱們新中國的開國元勳們,多數都來自這幾個地方;中原地區就要數河南、山西和陝西了,這是古中國的發源地,老祖宗就是從這些地方出發,慢慢為我們打下的萬里江山,赳赳老秦,貞觀盛唐,是我們的榮耀。我覺得正是有這些優秀的人們,中華文明才能經久不衰!

我看了很多觀點,很多人吹噓東北能打仗,這個我不能認同。縱觀歷史,東北從來都不是能征善戰的地方。更有近代百萬東北軍面對日本關東軍,未放一槍一彈就逃跑的屈辱。別總拿著張學良說事,他就一個人,假如東北軍全體上下有死戰的決心,完全可以先軟禁了他;還有人拿四野說事。四野確實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你得先看看四野的人員組成。四野的總指揮林彪和羅榮桓,兩位元帥都是湖南人。四野的戰士也多數都是關內人,他們是由關內出發,去東北消滅國民黨的反動軍隊的!這能證明東北的戰力很強大嗎?請不要偷換概念。

最後說說面對侵略者,各地區的反抗意識。首先我聲明一下,我是北方人。但我非常欣賞南方人。自古至今,南方的人民,在面對侵略者的時候,反抗意識和反抗程度都要遠勝北方人民。當然這裡面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南方相對經濟發達,文化進步,絕對不會甘心被蠻族統治;另一方面,南方有高山大河作為屏障,蠻族的騎兵野戰不適合山地作戰,所以淪陷的次數相比北方要少很多,因此也不習慣被外族佔領和支配。

其實提出這樣的問題很無聊,有分裂民族意識的嫌疑。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家,民族和國家的復興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我們不應該去討論哪個地區,哪個種族的貢獻更大。沒有國家的強盛,任何地區、人民再強大,也是水中浮萍,無根之水。胡雪巖曾經是晚清紅頂商人,世界排名第四的富豪,結果最後還是被西方列強瞬間圍殺,為何?“世界人”的概念既可笑又幼稚,沒有國家的強大,一切都無從談起去。你拿著錢跑到天邊去,也沒有世外桃源。真正的世外桃源,就是把自己的祖國建設成富強的國家!

假如讓我說哪個省的人最勇猛善戰,我會說是整個中華民族。江浙、兩廣提供經濟,北方和中原地區提供身強體壯的士兵,南方提供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高超的指揮能力,彙集華夏全部的英才,中國將是不可戰勝的!


途牛山小旋風


海波房車旅行在路上第639天,2018年三月在蘇州出發,以走過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山東省,山西省,河北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新疆,青海省,甘肅省,寧夏,陝西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西藏、已到達雲南……很多美麗風景都在路上,大傢伙能看到每天的故事,各大平臺裡都有(海波在路上),希望有夢想旅行的人不要等啊?立刻就去旅行,這世界我真滴來過……

走過二十多個省份各地區,近代史能證明一下是四川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建立新中國🇨🇳,四川人出來的元帥將領最多











海波在路上


中國歷史,出自東北地區的政權

(簡述,2萬女真,覆滅幾十萬軍隊的大遼國,顛覆北宋;成吉思汗祖父世居今外東北,勒馬東歐與埃及;後世女真滿族,人口不超30萬,卻把握時機顛覆了幾千萬上億人口的明朝)

1.黃帝可能出自東北赤峰紅山文化,鮮卑等胡人可能華夏同源(玉雕龍,華夏銀行標誌,驗證了黃帝、蚩尤涿鹿之戰為何在邊塞打)

2.鮮卑出自東北,建立北齊、北周,統一中國,並深刻影響了隋唐(隋朝獨孤皇后,唐朝尉遲恭、長孫無忌等,都是鮮卑人,隋煬帝、唐太宗都有鮮卑血統)

3.契丹來自東北,建立遼國

4.女真來自東北,建立金國

5.成吉思汗父祖世居今外東北,建立元

6.女真(滿清)來自東北,十餘萬人,把握時機,征服了七千萬人口的的明朝


以理觀史and以情嘆史


古代,浙江省北部的人最能打,其次是江南地區的人。

明清之交,江南多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慘案,和民風強悍有直接關係;有人振臂高呼,餘眾要有百應才行!臺上人,慷慨激昂!臺下人都在低頭玩手機,就沒戲了!

蒲松齡說,“百二秦關終屬楚,三千越甲可吞吳”。據《方輿考·山川》載,“義烏之民,因以勇武稱,而兵事之多亦自此始”。

戚繼光於明嘉靖38年(1559)8月奏本上書《議練義烏兵》,“乃今烏合者不張,徵調者不戢,吾不知其可也。聞義烏露金穴括徒遞陳兵於疆邑,人奮荊棘御之,暴骨盈野,其氣敵愾,其習慓而自輕,其俗力本無他,宜可鼓舞”。

古今,江南地區最富裕,和當地人敢於直面社會現實有直接關係,平時要解決貧窮問題,戰時就要解決敵人進犯,反映的是地域文化,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促進作用;勇於面對,不迴避困難,積極進取之心,鑄就了戰場上的無畏,商場上的成就。

近代,廣西人最能打。川軍是出兵最多,犧牲最大。歷史上,湘軍不比淮軍特出,也就談不上能打。

當年紅軍有一句順口溜:“滇軍黔軍兩隻羊,湘軍是條狼!廣西猴子是桂軍,兇似老虎惡似狼”。日本軍人描寫桂林人,“這些土著武裝的裝備雖差,但是極為兇悍,至死決心甚濃,其勇猛為我軍遠遠不及,我軍士氣低落到極點。”一名日軍中佐更是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從南京天堂來到了地獄,這裡就是地獄”。

縱觀歷史,總體上,就兵的個人素質,長江以南的兵,比北方兵要強悍些,也就是“蠻”;南蠻,絕非虛名,反映的是固執,頑強,強悍,以致於不想聽你的道理;“野蠻”並用,也說明南方兵的性格特徵。

1621年,瀋陽戰役·渾河之戰,明朝川軍秦良玉的3000白桿兵和浙軍4000戚家軍合股徵調北上,對陣後金多爾袞的正白旗和正黃旗,共50000東北軍王牌嫡系,“

女真滿萬不可敵”;進關前,就是這50000人力戰割據,進關後,就是這50000人督戰,驅使以“四王”為代表的漢人打天下。而“瀋陽戰役·渾河之戰”,家門口本土作戰的後金軍,卻慘敗於勞師遠征的,僅7000人的“南方川浙聯軍”,無奈!最後,後金調投降的明軍炮隊助陣,轟擊白桿兵陣地,致川軍主將周敦吉、秦民屏戰死,兵敗;由此戚家軍側翼面敵,全軍死戰不退,而朱萬良(虎皮驛總兵)、李秉誠(奉集堡總兵)率領的30000遼寧河北籍援軍到達後,只觀戰不參戰,“既不能解瀋陽之圍、又不能救南兵之覆”,(一個字告訴你戚家軍殘兵的境地),畏戰總是有理由的;遼東經略(最高軍事首長)袁應泰聞知後金軍進逼瀋陽,“畏敵多,主守”(擔心敵人太多,不能進攻;而此時,他手上有13萬人);而數百戚家軍殘兵此時被數萬東北軍圍毆,“萬矢環集,(浙軍陳)策、仲揆等猶揮刃衝突,各殺十餘人乃死”,餘眾皆各自為戰,無一人投降,直至最後浙兵戚家軍全部陣亡,從此史無戚家軍。

舉例“渾河之戰”,就能看出南方和北方(華北、東北)兵的差異。

所以,金朝第五位皇帝完顏烏祿(雍)就說,“南人勁挺(固執),敢言直諫者多,前有一人見殺,後復一人諫之,甚可尚也”見《金史·世宗本紀》。南方文化中的蠻的特質,即使現代,尤明清至民國,宗族間械鬥,都是你死我活,昨天還哥倆好,固執起來,一交手就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隨即二姓宗族之間大規模武鬥,不是二個家庭打架,是同姓的數個村莊和另一姓的數個村莊之間武鬥;古代更是輕易割據,彼此各不順眼,各過各的;故北有五代,南有十國。

反觀中國歷史,幾乎都是北方統一南方,北方部落、割據軍隊、地方武裝,大家一交手,比劃幾下,坐下一頓酒,何必你死我活呢?都是一家人!(此處有笑聲),形成了規模優勢,再南下,千鈞壓頂,各個擊破,一統天下!

歷史是人書寫的,而人是由性格決定的,性格是由環境養成的,大抵如此!

提示】本文僅討論地域文化、人群特質,與戰爭的關係,沒有地域歧視之意,中華民族各族群皆吾同胞!謝謝!


大漠孤雁入胡天


要論最勇武善戰的話,有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那就是貧困,越是貧困越能激發戰鬥力,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 古有吳越勇士,戰鬥力比較彪悍,自打富裕起來後,戰鬥力嚴重下滑,直到後來戚繼光的絕妙陣法,才讓義烏勇士擊敗倭寇,戰鬥力也算強悍,可惜,鴛鴦陣法所擊倭寇,僅僅丘陵地區的小規模戰鬥,實在算不上殘酷的生死之戰。

  • 新中國的建立,有一個群體的功勞特別巨大,那就是從橫跨數省的大別山區,走出來的革命隊伍,打過無數惡戰,出過最多將軍,我相信大家心裡也有數,山區的貧困,不是人不努力,而是自然條件不允許,這些山區的人出山後,成為最敢戰之軍。
窮山惡水鑄就的堅韌不拔的個性,家徒四壁更加渴求出頭之日,而和平年代,階層固化,在封建等級森嚴的制度下,越貧困,越要為家庭人人不捱餓而努力,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難有作為。

但是戰亂年代就不一樣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隨著戰亂括大化,人人自危,這時候,誰不怕死,又有方法,誰就能成為最勇武善戰的。



如果論哪個省最勇武善戰,這一方面是在比勇武,其實另一方面也是比窮啊,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為勇武善戰不僅僅敢拼命,還得有智慧,所以領袖很重要,所以不同時期,情況也有所不同。

  • 秦末漢初之際,漢高祖劉邦能打下天下,一方面是他能力出眾,另一方面是跟著他共同起事的江東子弟,武將能臣絕大多數是其同鄉,在那個年代,江浙之地,勇士無數,不但劉邦團隊厲害,項羽也是江東之人,其嫡系也多是江東人,同樣厲害。
  • 元末明初之時,朱元璋崛起鳳陽,攻下南京,先後擊敗陳友諒,張士誠,其後北伐,將元朝徹底擊敗,成就一番帝業,那個時候戰鬥力最強的省份,就是如今的安徽,當然那時候還沒有安徽這個稱呼,因為朱元璋是安徽人,他所率領的嫡系,就是同鄉,所以那時候安徽人最彪悍。


有時候我不願意承認,是貧窮讓人變得勇敢善戰,但是現實處處在告訴我們,不拼命,不拼頭腦,真的難有出頭之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