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得到諸葛亮的不是劉備而是曹操,那曹操一統天下會不會易如反掌?

總裁7c


既然是假設,那麼根據我對歷史的研判,諸葛亮對曹操不能起到他在劉備陣營的作用,此司馬徽所謂“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的意思,亦即劉備缺乏人才,諸葛亮才能在其陣營中發揮重要作用,諸葛亮本人的願望也是要成為如此呼風喚雨的人物,這在人才濟濟的曹操陣營中是不可能的,何況曹操本身才智就在諸葛亮之上,他不需要企圖把持自己決策的人,因此曹操不會去求取諸葛亮,諸葛亮靜臥也只能等劉備,劉備才是他瞄凖的主子,是他拜託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自己的。“得其主”,是他找到了需要他的主子,“不得其時”,是知道他註定不可能成功,時勢不在劉備那邊。


TonyDeng


三國其實是個“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時代。

三國時期所謂的政治家,管理人口最多不過幾百萬;所謂的軍事家,領軍最多不過十來萬。三國三大戰役,交戰雙方總兵力不超過三十萬。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三國不過是一朵小浪花,其複雜程度遠不如其後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國。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的名臣,也不過是矬子裡的將軍。

先說行政能力。諸葛亮處事比較公道,廉潔自律,但領導藝術欠佳。事必躬親是諸葛亮的特點,但也是領導者的大忌。同時,作為丞相,諸葛亮識人用人培養人才的能力差強人意。

再說戰略能力。諸葛亮以《隆中對》而贏得劉備的初步信任,但隆中對自相矛盾,根本不具備可行性。既要聯合孫權,又要佔領荊州,完全是一廂情願。事實上,諸葛亮最後也放棄了隆中對,與東吳相互承認稱帝的合法性。

至於軍事能力,諸葛亮除了欺負一下未開化的蠻族,幾乎沒打過勝仗。不過,他治軍能力不錯。打個比方,他是趙剛,而不是李雲龍。

諸葛亮最出色的是外交能力,他是蘇秦張儀式的人物。

如果諸葛亮投靠曹操,自然會得到重用,不過充其量就是一個州牧。曹操還是統一不了天下。



江南俗士1972


曹操從公元175年(熹平四年)被授洛陽北部尉開始,到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降服代郡烏丸行單于普富盧、上郡烏丸行單于那樓,歷經三十二個春秋的東征西討,最終統一了中國北方,實現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梟雄霸業。

同樣在這一過程中,曹操也組建了自身的班底團隊。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劉曄、戲志才、滿寵等治世之才;武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于禁、張遼、徐晃、張郃、李典,樂進、賈逵等能征善戰之將。

在此期間,諸葛亮還在草廬鑽研治國之道,直到公元207年冬,二十七歲的諸葛亮才在劉備的誠心相邀下出山相助。所以,無論諸葛亮是提前幾年出山,還是此時投靠曹操,已然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階段。正如諸葛亮投靠劉備之時,水鏡先生司馬徽所嘆:“孔明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

一、天時不利

司馬懿出生於公元179年,諸葛亮出生於公元181年,司馬懿長諸葛亮兩歲,但公元208年赤壁大戰之後,曹操才強闢司馬懿進入丞相府,而且以司馬家族在河內郡溫縣的強大勢力,其職位才僅為文學掾之職。同樣,如果以諸葛亮的年齡,進入曹操的丞相府,在沒有真正展示自己才能機會的前提下,不過就是一個默默無名、依託草廬為生的小青年,一無家世,二無名望,同樣不會受到曹操的重用。正所謂:懷才猶如懷孕。就算你再有才能,也同樣需要老闆有一個瞭解你的過程和你自己展現自己的一個過程。

而這時的曹操班底團隊,不但人才雲集,而且十分強大。所以,就算諸葛亮沒有投效劉備,反來投效曹操,以曹操的識人之能來說,也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又怎麼可能給予重用呢。但是,諸葛亮之所以能夠得到劉備的重用,正好處於劉備急需政略人才的存亡關口,因此當諸葛亮的“窿中對”一出才立即驚豔劉備。其實,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記載,並沒有諸葛亮出山時的任何職務說明,也就證明當時諸葛亮出山初期,劉備沒有明確其職務,最多算個幕僚吧。只是次年,當劉備奪得江南四郡之後,才開始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

所以,在如此不利的時機下,諸葛亮在曹操的陣營想要有自己的表現機會,可能都很難。

二、地利不利

有人可能也會問,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戰之時,如果諸葛亮在曹操軍中,曹操是不是就不會大敗?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因為,此時的曹操已然躊躇滿志,自大猶如當初的袁紹,就算諸葛亮在曹操軍中,也會同樣處於“只緣身在此山中”,一方面並不能證明諸葛亮就能看破周瑜的計策;另一方面曹操也不一定會聽其諫言,畢竟當時的諸葛亮沒有一點名望,可能蔣幹的名聲都比他高。

其實,事實也是如此。當時就算曹操的老臣程昱和荀攸勸諫曹操要防備孫劉聯軍火燒水寨,但自大的曹操卻認為冬天不可能有東南風,根本不予理睬。

同樣,在曹操打算征伐江東之時,賈詡也曾諫言曹操不可操之過急,但曹操依然如故。

之後,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十一月初,當曹操奪取張魯佔領的漢中後,主薄劉曄和司馬懿獻計曹操,應當以漢中大勝之機,趁著劉備立足未穩之時,順勢征討益州劉備。但是,曹操聽後卻調笑二“既得隴,復望蜀。”

從這些也可以證明,後期的曹操不太能聽進謀士的諫言。

所以,關乎曹操一統天下的轉折點的赤壁大敗之敗,並不是有沒有諸葛亮的問題,而是曹操的主觀問題。

正所謂:主動權在彼,不在此。

三、人和不利

公元207年,當諸葛亮投效劉備後,將“窿中對”作為劉備集團發展的方針更重,並通過其獻計獻策,諸將士效命,最先奪取荊州以立足,接著又輔佐劉備奪得益州,從而實現了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人生霸業。

就算在如此功勞的情況下,無論是關羽、張飛,還是魏延等跟隨劉備的諸多先期大將,其實並無幾人看重諸葛亮。所以,如果以當時諸葛亮的 “無名白身”的身份進入曹操陣營,在如此眾多成名已久的諸文臣武將之中,其想要站穩腳跟怕也需要下一番功夫吧,更別說什麼輔佐曹操建功立業的大志了。

可能有人說,諸葛亮偏重執政,弱於軍事。其實,這也是那拿諸葛亮自身的政與軍的比較,並不能說明在當時的環境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就比較差勁,反而確實很強。

作為諸葛亮死對手的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通過觀察其營壘佈局,也連連稱讚其為:“天下奇才也。”之後,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就曾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並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同時,在唐朝也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將其與白起、韓信、張良等九位歷代兵家地位同列。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還是十分強大的,只是性格太過謹慎罷了。

或許,在曹操死後的曹魏後期,諸葛亮如果能同司馬懿和諧共進,曹魏一統天下的可能性應該會非常高吧。

所以說,曹操能否一統天下,和諸葛亮並沒有什麼太直接的關係。

對此,你有何看法?


祥子談歷史


這個假設,要分析回答,重點應該先不要放在曹操得到諸葛亮會怎麼樣,而是要考慮劉備失去諸葛亮會如何。

 

劉備大半生顛沛流離,東投西奔,得到諸葛亮相助後,事業才算開始走起了上坡路。《三國演義》雖然有些神話誇張諸葛亮,但諸葛亮在蜀漢集團居功至偉,不容置疑。要不然,劉備臨終也不會託孤於諸葛亮。

 

劉備得到益州後,為確保穩固,傾全部人力、物力,與曹操展開了漢中一戰。此戰諸葛亮雖然不在前線,但在後方負責後勤支援和調度政務,擔子一點兒不輕。劉備初得益州,荊州派與益州派還並不融洽,穩定因素還不高。是諸葛亮鞠躬盡瘁,無論協調內政還是支援前線,都出色的完成了“大管家”的職務。

 

諸葛亮流芳後世,為人讚譽,絕是大賢大智之人。劉備得其力,已不是左膀右臂那麼形容了,而是脊柱。脊柱一失,劉備還能站直了?實力肯定是大打折扣。

 

曹操若是得到諸葛亮,就算不重用,或是諸葛亮不出策。原本蜀漢因諸葛亮的存在,曹劉對峙略顯平衡的態勢也被打破。就像兩個棋力相當的人,一方讓出了車或馬,讓方定輸無疑。

 

再者,曹操具備一統天下的氣魄與胸懷,現實中未能實現,只能說,時也、運也。曹操一統北方,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注重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其時在民生民計上有很多向上的一面。說句過分的話,曹操不出,中原真的或許戰亂不止。

 

地理上分析,曹魏地盤最大,人口最多,這是硬件。曹操只要養精蓄銳,定好方策,拿下少了脊柱的劉備,只是時間問題。真實的歷史也證明,曹魏歸晉後,晉朝最終不也是隨形隨勢,拿下蜀、吳了嗎。戰爭最終根本還是經濟戰,財力雄厚的,總會笑到最後。

 

囉嗦了不少,但觀點已亮出了。假設劉備無諸葛亮,曹操必將擊潰劉備,然後厲兵秣馬,看好時機,再拿下東吳,心中霸業可成。

 

然而假設畢竟是假設。三國鼎力是不容假設的事實。其中命也、運也、勢也,都已是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有些事態發展,也得信天道。天道酬勤。劉備雖然大半生不順,但他百折不撓,矢志不渝,始終抱定一番自己就該是人主的信念,最終闖出一份天地。某種宿命論上來說,是不是老天也感他不易,安排了個諸葛亮,算是給他的一份回饋。事實歷史上很多經驗已經告訴世人,堅持與執著,就算沒達到起初想要的結果,上天好像也總會有一份回饋補報與你。

 

答題上不少友友,回答此題,不贊成曹操得諸葛,劉備失諸葛,就能統一,各有各見,很正常。但有一點,很多友友,真的是熟讀三國,熟知三國,正因為太看多,無形中已受羅氏影響太深,內中已暗生善惡情結,一覺得劉備失利,曹操得益,就覺得心有不暢。羅氏《三國》尊劉抑曹,表善祛惡,是該書被奉為經典的大因素之一。人心向善,喜仁義厭奸詐,人皆有之。但演義是演義,史實是史實,還是應該有區分的。

 

劉備百折不撓,執著不渝,終成人主,值得後人學習。曹操文韜武略,揮槊賦詩,一統中原,值得後人敬慕。方才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假設,百鍊成金才應是我輩堅持。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並不會。

諸葛亮就是那樣的王佐之才。得一人而得天下!

但是,再牛的人才,也需要時間。不可能短期內就扭轉局勢。

具體的講,就算曹操得到了諸葛亮,赤壁之戰他還是會失敗。而輸了這一仗,至少十年之內,是不可能征服江東的。


為什麼有了諸葛亮,曹操還會在赤壁打敗仗呢?

曹軍戰敗,主要是因為不善水戰、疫病流行、東吳兵精善戰,這些問題都不會隨著諸葛亮的到來而改變。

諸葛亮自己也不善於打水戰,肯定不是周瑜的對手。


而且,他只是剛剛投靠,曹操肯定不怎麼信任他,也未必會聽他的建議。

赤壁戰敗,短期內不可能統一天下。

不管劉備集團還在不在,赤壁大戰以後,東吳都會佔據東南半壁。十萬精兵,加上長江天險。足以與曹魏相抗衡。這樣的實力對此,不是哪一個人可以在短時間內輕易改變的。

所以,如果諸葛亮投靠曹操,那麼歷史的進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曹操會赤壁兵敗,然後與馬超在關中死磕,然後佔領涼州、漢中,進取兩川。孫權會佔領荊州部分地區。

最大的輸家,可能是劉備集團。沒有諸葛亮的出謀劃策,劉備可能在長坂坡就被消滅了,也可能在赤壁之戰以後被東吳消滅。也有可能像歷史上那樣橫跨荊州、益州,虎視天下。

當然,諸葛亮在曹魏,曹操打很多仗會更順利。統一天下的進程也會加速。最大的好處可能是,諸葛亮會取代司馬懿成為將來曹丕、曹睿的託孤大臣。那樣的話,魏國也許會成為東漢之後又一個偉大的大一統王朝。


上將噯福斯


我似乎對這樣的話題,特別感興趣,總想哼幾聲。其實,我跟你一樣,從沒研究過,也就是一陣亂侃,後來才知道自已在說活,而且說得很認真,很確定,很滿意,只是浪費了自已的時間,也消耗了你的能量,讓人有些墜墜!曹操如果有了渚葛亮,那也就是劉備沒有諸葛亮,孫權是不需要諸葛亮的,他連龐統都不用,諸葛瑾在東吳用在那裡呢?最多是一個跑龍套的。劉備沒有渚葛亮,也還可以求著別人,龐統肯定跑不掉的,沒有高人撐門面,他做不了大事的,甚至還會請到別的人物,那麼能否三國鼎立,或是蜀漢一統,不得而知!可是諸葛先生投到曹操那裡顯然是摸錯門了。曹操手下謀臣眾多,而且都是高手,一鄉村野夫夾在門第高尚的高人當中,他能說話麼,曹操會聽他的麼,在曹操眼裡那就是個腐儒,連劉備有了一點家底都要踢開的人,想那曹操氣勢恢宏,讓你指手劃腳,開玩笑,不要看是什麼地方,什麼場合,跟誰開的麼?楊修還是士林人士,最後還被曹操宰了,諸葛先生連那個機會也掙不來的,所以水鏡先生說他遇其主不遇其時,沒錯的,想來諸葛先生也想過,只是賣不了,所以才沒有出戏。說一句話,用你的人,往往不僅看你的本事,還看你的背景,出處。


用戶5517477622686


孔明歸曹操得天下易如反掌,孔明有這麼大本事嗎?

這裡有一個誤區,決定政策的人如曹操,孫權,劉備,才是關鍵,並非任何一個謀士及部下所左右的,一來是曹操的一類謀士成群,不少一個諸葛亮,加上曹操本是一政治家,軍事家,謀士心愎謀士必竟是部下。

再看看諸葛亮在劉備之處,夷陵之戰諸葛亮深知劉備是發生了一個不該發生的戰爭,此戰對蜀漢有百害而無一利,對蜀漢是至命的打擊,諸葛亮曾經力勸劉備,但無效,諸葛亮也無可奈何,這一戰損失五萬多人馬,荊州失利損失三萬多,可憐蜀國總兵力才十萬左右,後病故在白帝城,此時蜀國己成長爛攤子,也就是說諸葛亮即使歸曹操也不能改變什麼,諸葛亮是人不是神,劉備死後基本上蜀漢由諸葛亮掌權,使盡混身本事同樣改變不了蜀漢命運,閒聊,再見!




9紫氣東來


得到天下又能怎樣?大漢亡於強勢之時,阿瞞之子丕強奪帝位,人神共憤,此逆賊之行也!有道是多行不義必自斃,曹氏江山自曹睿後一落千丈最終被司馬氏所奪,這就是報應。我讀三國看三國最不願看到的就是這一段,每讀至此必憤然拍案,我媽就說“丫頭為了咱家不換桌子,你別看三國了,媽的心臟也受不了啊!”說笑歸說笑我挺恨曹氏父子的,也許我這個人太愛完美了吧,總不喜歡邪惡的東西。就三國而言就是一部悲劇,看著看著就哭了,羽扇綸巾周公謹,三次被氣命歸陰。孔明神算料天下,怎奈命喪五丈原。關羽忠義傳天下,何其不幸走麥城。皇叔為報結義情,命危託孤白帝城。更有司馬八王亂,五胡亂華三百年。凡此種種讓我這小女子看三國流眼淚替古人分憂,何其不幸。


jabx桀驁不馴


曹操沒能統一天下,並不是沒有能人輔佐,相反他有很多的能人在幫他。之所以沒能完成統一,完全是由於他自身的一些問題造成的。由於他自己的兩次失誤,白白放過了統一全國的機會。

第一次是赤壁之戰,打造連環戰船之後,謀士程昱提出要提防東南風。但是曹操認為大冬天的不可能刮東南風,等到東南風起的時候,程昱再次提醒曹操,但是曹操認為冬季偶爾刮東南風不足為奇,沒有引起重視,結果赤壁慘敗!

第二次是張松獻圖,曹操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看不起張松。曹操的主簿楊修通過和張松接觸,發現此人絕非等閒之輩。向曹操彙報,曹操又沒有當回事,最後張松將西川地理圖先給了劉備,劉備取了西川。如果曹操拿到圖紙,拿下西川再順江而下,就是晉滅東吳的局勢!

這兩次機會都是曹操自己錯過了,那麼有諸葛亮輔佐,曹操是不是就能避免這些錯誤呢?不一定,君主們都有一個通病,順風時或氣不順時很難聽進意見,袁紹如此,曹操如此,劉備也是如此。諸葛亮在此情況下也左右不了主公的決定。比如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諸葛亮就勸阻不了!

結論:即使諸葛亮輔佐曹操,曹操也不一定能統一天下!


黑炭頭鴨


隆中是個療養的好去處,遠離喧囂城市,遠離霧霾空氣。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有清新空氣,有清澈泉水。置幾畝田地,青菜水果,自給自足;蓋一棟別墅,有健身房有泳池,自得其樂。沒事就與朋友喝喝小酒,撩撩妹子,或者打打麻將,唱唱KTV,悠哉悠哉,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啊!



呵呵,太平盛世,才會有舒適生活。但諸葛亮生逢亂世,戰亂頻仍,生靈塗炭,想苟全性命、明哲保身,談何容易?諸葛亮家族為了躲避北方戰禍,才舉家遷徙到荊州。荊州表面上看似安全,實則暗流湧動,朝不保夕,北面曹操覬覦已久,東面孫權虎視眈眈,加之內部蔡氏家族外結曹操,荊州早晚毀於戰火。諸葛亮豈能不知。

諸葛亮是個不安分的人,並不想一輩子閒雲野鶴,不諳世事。試問,哪個年輕人願意一輩子在家務農,誰不想出人頭地,鮮衣怒馬,香車美女,榮華富貴一生。



諸葛亮《隆中對》中,“臣本布衣,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實際上是自謙之詞,否則也不會自比管仲樂毅,自稱“臥龍”了,他之所以結交司馬徽、龐德公等荊州上層名流,無非是給自己身份貼金,待價而沽等待機遇罷了。

最終,諸葛亮選擇的老闆是劉備。當然,劉備這個老闆還是相當不錯的,對諸葛亮相當夠意思,不僅封他做CEO,還一起吃飯,一起睡覺,搞得關羽張飛非常不爽,三人睡一張床已經夠擠的了,這下又來個一米八的小鮮肉,關羽張飛能不吃醋嗎?



假如諸葛亮選擇曹操會怎麼樣呢?

應該可以肯定的是,不如在劉備那舒服。劉備缺乏獨當一面的高層領導,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所以諸葛亮去了之後,沒多久就能委以重任。

但曹操那兒,人才濟濟,出類拔萃才比孔明者,為數不少。曹操光謀臣就有一百多人,才華出眾者,如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大謀士,個個經天緯地之才;二流謀士,諸如劉曄、蔣濟 、陳群、華歆、鍾鷂、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等等數不勝數。後期還出了個鬼才司馬懿,才智足以媲美諸葛亮。



而且諸葛亮出山之時,年紀輕,既沒有經驗,又沒有人脈,而且他說話尖酸刻薄,好自我吹噓,又喜歡貶低他人。這種性格的人,會比較孤立,容易受到排擠。而且曹操極不喜歡恃才傲物之人,楊修、許攸等皆因狂放被曹操殺害。諸葛亮除非改變高調張揚性格,否則在曹營,混個一官半職都很難。

前有諸葛亮好友徐庶,其才能不弱於諸葛亮,尚且在曹營鬱郁不得志,諸葛亮若去,境況又能好到哪呢?



但如果諸葛亮去曹營,曹操就算不委以重任,也可以當做一般幕僚蓄養起來。如此,劉備身邊就少了託孤之臣,曹操統一天下步伐或能提前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