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赫赫戰功的楊家將,為何面對北宋的滅亡無動於衷?

說到楊家將那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不僅僅是從小就能從影視作品中瞭解,甚至後人還將這個家族的故事改編成了戲曲,楊家將的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為什麼北宋滅亡的時候,這個立下赫赫戰功的驍勇善戰家族為何沒有挺身而出。

立下赫赫戰功的楊家將,為何面對北宋的滅亡無動於衷?

首先來說我們現在所聽到看到楊家將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後世進行過藝術加工的,真正能體現楊家將軍威的只有楊業、楊六郎、楊文廣三人。楊業是楊家將的初代子弟,他不僅打仗威名遠揚他的愛國之心也令人欽佩,楊業曾在雁門關為北宋立下赫赫戰功,北伐時期面對遼的侵犯他甚至用絕食的方式來表示自己愛國的決心,這一點也被朝廷廣為傳播、受人敬仰。可以說楊家自楊業就開始世代兢兢業業的維護北宋政權,而之所以在北宋滅亡之際沒有挺身而出的原因,也只是因為他們實在是無能為力。

立下赫赫戰功的楊家將,為何面對北宋的滅亡無動於衷?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後,勢力逐漸變大,之後消滅吞併了很多小國,最終建立了北宋。作為北宋開國皇帝的趙匡胤的出身是一個軍人,他深知軍權對於北宋皇權的威脅,於是他通過一系列如杯酒釋兵權的手段,逐漸稀釋了朝廷武將手上兵權,逐漸將全國的兵權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上,雖然這穩固了朝廷統治但也限制了軍事發展。

立下赫赫戰功的楊家將,為何面對北宋的滅亡無動於衷?

北宋也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也正是從這個朝代開始,朝廷上文官的手上的權力逐漸變大,文官甚至開始掌握軍隊,也正是因為這樣打壓限制軍事武將,北宋的軍事實力逐漸式微,這也是北宋最終覆滅的根本原因,任何一個年代,落後就要捱打都是硬道理,面對這樣的打壓,許多武將的官職權力逐漸被削,甚至被貶為了平民,楊家將自然也在其列。

立下赫赫戰功的楊家將,為何面對北宋的滅亡無動於衷?

因為軍事實力水平的低下,靖康二年金軍又一次率軍南下進攻北宋首都汴京時,僅僅用了六萬人就攻破了號稱有數十萬守軍的汴京城,俘虜了一眾皇室皇族,嬪妃等,靖康之恥是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這個歷史傷疤也如刺一般時時刺痛著漢人的內心。南宋名將岳飛也在《滿江紅》中也寫出出了“靖康恥,猶未雪”的詩句,抒發出自己心中的不甘。

立下赫赫戰功的楊家將,為何面對北宋的滅亡無動於衷?

楊家將的後代之所以沒有在北宋的存亡之際,為自己的國家挺身出戰,只是因為楊家後代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平民百姓了,就算還偶有做官的,也都只是芝麻綠豆般的小官,和以前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軍是萬萬不能比了,就算他們當時依舊有著滿懷的愛國之心,但手上不再有權力那都只是空談。


北宋是一個以兵變發家的王朝,但是北宋自從建國之後就幾乎沒有過多少知名將領,按理說起兵奪權的趙匡胤,理應明白軍事實力對於一個國家長久穩定的重要性,只是因為過分忌憚武將的兵權勢力會影響到自己的絕對權力,就打壓軍事的發展是萬萬不可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