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將折可適,有哪些戰績?

庭州行者


折可適,字遵正,他是北宋邊將折克行的從子。折克行曾做過皇城使、洛州防禦使、知州事,進明州觀察使,為副都總管等職。折克適十六七歲開始從軍,六十一歲去世,他征戰沙場四十餘年,和夏軍交戰很多次,其屢立戰功,他恩威並施,當時其他的將軍能超過他的並不多。



那北宋名將折克適,有哪些戰績呢?

曾經在西夏軍入侵的時候,折可適裝扮成人西夏軍的首領去巡查,到守烽火的地方叫出守烽的人,然後殺了守烽火的人,這樣消息不能傳遞,西夏軍只能敗退,消滅敵人萬餘人。

後西夏徵調大軍前來,折可適帶領八千人和數萬的敵人相戰周旋。他在洪德川再次設伏打敗敵軍,又消滅不少敵人。

數年後,西夏將軍以放牧的名義進入宋朝境內,折可適則半夜分兵兩路直到敵營,讓這些夏軍在睡覺的時候就被擒獲了,後統計這次俘虜的有三千多人。


後來折可適則被任命為洛州防禦使、西安州知州、安撫使等職。他在任期間,關心民生、愛護百姓,他減輕當地百姓的負擔,因此折可適那時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和尊崇。

而折可適對西夏的政策則是以步步為營為主。他修建關隘,開拓西安州,增加定戎寨。在折可適的墓誌銘上說“四十餘年,每一日不在兵間,每戰必克,屢立其功,恩威並行,諸將無復居其右”。

折可適習武勇敢,曾隨北宋著名將軍種諤(大儒种放的侄孫、名將種世衡之子,和他的哥哥種古、弟弟種診被稱為“三種”)出塞時遇到了敵軍將領,這時折可適斬殺敵將而回,從而折可適的名氣開始大震。

曾經軍隊因為糧草供給不足,很多士兵因為餓肚子而逃走做了逃兵,折可適就一個人騎馬去追趕,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打動逃兵,而回到隊伍中。


中孚鑑


北宋時期的折家軍世代守衛西北邊疆,主要對抗西夏軍隊,曾經協助消滅北漢,對抗過契丹軍隊,折家軍“功在朝廷,名震四夷”,有200餘年的輝煌家族史,是鮮卑匈奴的後裔,時代居住在陝西府谷縣,祖籍在山西大同。

折可適(1049?-1110)是北宋時期的名將,他的父親是折克雋折克行的從子(族侄),是折家的第九世。(折家軍浮雕)

折可適的主要戰績有哪些?

一、名將賞識,初露崢嶸

折可適少年的時就開始習武,戰場上的功夫和謀略自然不在話下,北宋著名將領郭逵(當時和北宋名將狄青齊名)在巡視軍隊時,見到了折可適。折可適的武功和軍事謀略深得這位將軍的賞識,稱讚他是天生將軍的料,折可適也因此得到提拔。折可適大概在16-17歲從軍,有一次與西夏軍隊相遇,西夏軍看他是少年,不願與他對陣,他卻約戰西夏軍的頭目,斬了對方首級,並帶著對方的戰馬回到軍營,少年勇武可見一斑。

1081年(宋神宗時期),折可適跟隨種諤(北宋著名將領,“三種之一”)進攻西夏控制的陝西米脂。他負責押運糧草,在蒲桃山遇到西夏軍隊的埋伏,他率領護送的軍隊擊敗了西夏軍隊。(種諤圖)

由於軍隊糧草接濟不上,折可適手下的近千士兵圍在軍隊大門口準備逃跑,手下的將領打算將這些士兵全部殺了,折可適不同意,自己單槍匹馬去見了這些士兵,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士兵們都安心下來,願意追隨折可適。折可適作戰勇猛,善待士兵,具備了名將的基本條件。(折家軍圖)

二、奇襲尾丁磑、設伏洪德川。

1091年,西夏軍隊屯兵5000人在尾丁磑,威脅宋軍,折可適經過縝密偵查,決定進行偷襲。親率6000人馬,先將負責烽火臺的西夏軍隊的守衛騙了出來,全部斬殺,不能用烽火傳遞宋軍來襲的消息,從而達到了奇襲的效果,大敗尾丁磑的西夏駐軍。折可適預估敵人肯定追擊報復宋軍,於是在中途設伏,將西夏的追軍擊敗。

1092年10月12日,西夏國母梁氏親率大軍進攻北宋邊境,在兵力對比上北宋的軍隊明顯處於劣勢,採取了固守要點的作戰方法,宋朝主將為章楶,折可適是主要執行者。宋軍早已堅壁清野,西夏大軍在進攻中所獲非常少,折可適等將領們認為西夏軍隊過於龐大,必定不能持久,可定要撤退,他們預估西夏軍隊在洪德城出塞,因此調集軍隊在洪德城附近埋伏,準備伏擊撤退的西夏軍隊。10月18日,折可適等將領開始伏擊西夏軍隊,折可適攻擊的應該是西夏國母梁氏的旗幟所在地,敵人的中樞所在位置,其他軍隊攻擊的也是輜重部隊,經過一日一夜的血戰,西夏國母只得從小道溜走了,丟棄的騾馬輜重不少,西夏軍隊潰敗。

最後通過戰場統計數據來看這次伏擊並沒有打成殲滅戰,繳獲了西夏監軍的24枚大印,國母梁太后的很多衣物和龍牌也被繳獲,首級只有幾百個,馬匹駱駝一千多批,但是西夏軍隊在逃跑中的死傷沒有統計在內。

三、天都山之戰

西夏元昊

在天都山建立宮殿園林,是西夏的根據地。西夏的統軍嵬名阿埋和監軍妹勒都逋以放牧的名義深入宋朝邊境地區,派遣軍隊武裝保護。1098年12月,折可適率軍半夜出擊,將西夏負責保護的軍隊俘虜,進一步攻佔了天都山,迅速在天都山建立軍隊的堡壘,以防備西夏軍隊的進攻。宋朝其他軍隊也深入西夏國境,西夏國岌岌可危,連續三次向契丹(遼國)求援,遼國認為宋朝滅亡西夏不符合他們的利益,這樣宋朝會專心對付契丹,他們開始介入宋和西夏的爭端。(天都山風景)

契丹派遣使者到東京汴梁要求停戰,並且派遣軍隊到宋遼邊境,當時遼國的軍營距離雁門關只有五六里地,軍事威脅宋朝,並要求宋朝歸還佔領西夏的領土。宋哲宗這時任命的主要是新黨(王安石變法派)大臣,堅決不退還佔領的土地(西夏是宋的子民),強硬要求西夏將主張對北宋侵略的大臣

珪布默瑪和凌吉訛裕交給宋朝,並提交謝罪書。1099年,宋朝派遣10萬大軍加緊修築天都山等地的堡壘,十天之內就完成了八座堡壘。

四、守邊名將,經濟好手

公元1105年,折可適被任命為涇原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知渭州(今天的甘肅平涼),在這個位置上,他在很多邊境要地修建了很多堡壘,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穩固宋朝的西北邊防,防範西夏的進攻。

邊境的軍隊開支修建開支非常大,經過宋朝政府的批准,他修建了幾個大的鹽池,用產鹽的銷售收入用於邊境建設和守備,很少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收取過多的賦稅,保護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宋哲宗圖)

折可適一生的名將賞識提拔,自己也成為一代名將,他所處的年代是北宋宋哲宗時代,尤其是宋哲宗親政後,他在對西夏的戰爭中獨領風騷,是時代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那個時代。

折家軍後話。

最後一任的折家軍領軍人物是折可求,他曾經跟隨童貫平定方臘,又擒獲宋江。1128年投降了金朝,仍然負責府州,不過金朝統治者對他非常不放心,畢竟折家是昌盛了200餘年的軍事世家,戰功卓著。1139年,折可求被金朝的人毒死,西夏騎兵趁機襲擊佔領了府州,折家後代逃亡。西夏對摺家軍恨之入骨,找不到人,就被怨恨發洩在折家的祖墳上,將折家的祖墳挖掘,挫骨揚灰,折家祖墳不復存在了,折家軍也終結了。


穿越再現彼岸


“西河幕下均勞苦,僕射軍中若父兄, 里巷未容收竹馬,牙門已揭銘旌。 盡殲洪德幾擒嫗,自拓天都便偃兵,藿食野人何不寐,只因禦敵失長城。”

——張舜民《挽折經略》

上面這首就是記錄在《續修岢嵐州志》中悼念折可適的詩。

(折可適)

折可適(1051—1110),岢嵐人,字遵正,北宋邊將。名將折克行從子。累官至至皇城使、成州團練使、知岷蘭州鎮戎軍。後遷為東山閣門使、洛州防禦使、涇原鈐轄、知州事,拜和州防禦使,進明州觀察使,為副都總管。大觀四年卒,年六十一。

折可適出生在戰亂年代的將門之家,從小就精於騎射,當時的名將郭逵見了驚訝地說:“真將種也!”就推薦他應廷試,考上了延州兵。治平四年(1067年)十八歲的折可適隨種諤出塞,遇敵將,獨自取其首級,奔馬而回,名聲大振。米脂之役殺敵甚多。戰鬥中因給養不濟,士兵因飢餓而逃,他隻身騎馬追趕,曉之以理,逃兵感激涕零,各自歸隊。

1091年,西夏10萬人入侵,折可適佯裝敵首領視察,呼出守烽人後斬殺,使烽火不能傳遞,敵軍卷甲而逃。在尾丁塗大破敵軍,又伏擊西夏國母從山間小道逃路,敵人相互踐踏,跳崖死者不計其數。

嵬名阿里、昧勒都逋是西夏兇暴狡猾的酋長。1098年12月,宋廷召折可適密圖之,正遇二酋以畜牧為名在邊境會晤,遂派兵偷襲,俘獲其族屬3000餘人,一舉攻下天都山。宋帝特在文德殿為他慶功,升為東山閣門使、洛州防禦使、涇原鈐轄、知州事,後徙官武安軍節度觀察留後、步軍都虞侯。當然,將種厲害的地方還在於生了一個“知兵”的進士兒子折彥質,最後做到權參知政事兼籤書樞密院事。可想而知,折家的家教也是相當不錯的。

藿食野人何不寐,只憂禦敵失長城。”這是北宋翰林修撰張舜民《挽折經略》詩中的兩句,這個百姓心目中的“禦敵長城”折經略,就是北宋名將折可適。折可適的先祖就是“楊家將”裡佘太君的父親折德扆。自五代後唐到北宋末年,折家世代為將,有的鎮守府州,有的轉戰西北,戰鬥在抵抗契丹和西夏入侵的最前線長達二百二十多年,成為西北邊陲的禦敵長城。

(折家軍浮雕)

折可適十六、七歲從軍,征戰四十多年,與夏軍交鋒幾百戰。李之儀在其墓誌銘說:“四十餘年,每一日不在兵間,每戰必克,屢立奇功,恩威並行,諸將無復居其右。”確實不是誇大之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