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清楚的講明,當劉邦、項羽在爭的不可開交之時,大秦鐵騎都到哪裡去了?

山城小哲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有一點我要糾正一下,首先劉邦和項羽楚漢相爭之時,曾經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早已經灰飛煙滅了,所以不存在什麼大秦鐵騎。即使有,那也是過去式,否則劉邦和項羽怎麼會鬧得不可開交。


很多人喜歡懷念,什麼大秦鐵騎橫掃天下。誠然,大秦鐵騎非常得厲害,可是那已經是過往雲煙了,曾經的大秦帝國是那麼不可一世,歷經六世,最後在秦始皇嬴政手上統一了六國,平定了天下,所以很多人就覺得大秦鐵騎很牛逼!不過別忘了,沒什麼東西是永遠的,當年的大秦帝國鐵騎,不照樣敗在了農民起義軍手中,所以還是那句話,沒什麼是永遠的。


在鉅鹿一戰中,與項羽對決的是大秦帝國最後一位名將,他就是章邯。作為大秦帝國最後的頂樑柱,在前期打敗了諸多農民軍,包括項羽的叔父項梁,而且項梁也因此陣亡。那麼很多人以為章邯手下的大秦鐵騎又回來了!是的,的確是有一部分影子,可是這僅僅只是一部分,當年的大秦帝國鐵騎在平定六國之後,被一分為二,一部分北上抗擊匈奴,另一部分南下南征百越。所以留下咸陽的軍隊並不多。

隨著秦始皇的駕崩,整個朝堂逐漸被宦官趙高掌控,也因此被弄得烏煙瘴氣。即使章邯再怎麼扭轉乾坤,也改變不了大秦帝國最後的滅亡。不過再怎麼說,還是老百姓遭罪。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青史回聲


看來眾家回答,太搞笑了,本宮不得不來講講真實的歷史了。

百萬秦軍的真相

秦軍真有過百萬大軍嗎?沒錯的,在秦滅六國橫掃天下的時候,確實出現了百萬大軍――30萬駐守北邊,60萬大軍滅楚,約10萬大軍守衛本土。

但百萬大軍,並不是大秦的常備部隊,而是戰時徵用的部隊――在兩千年之久的王朝更替時代,真正有常備部隊的,只有唐之府兵、宋之禁軍、清之營兵。其他時候,都是戰時全民丁壯為兵,戰後則卸甲歸田為民。

查閱管仲之策、商秧之法、唐朝府兵幕兵之爭即可知。

還有記載的,則是漢武帝以狩獵為名令衛青暗中訓練的萬人軍――算是大漢時期的常備軍。

所以,大秦曾經的百萬大軍,在秦統一天下後已經不存在了。存在可算軍隊的,一支是徵南的30萬大軍,但進入嶺南其實已就地屯兵如民了;一支是蒙恬、扶蘇率領北衛的30萬大軍,但在蒙恬與扶蘇被殺後,解散歸家了;一支就是守衛咸陽並護衛始皇巡視的部隊;一支是驪山修墓監督役夫的軍隊;而還有零散的則是隨郡縣防衛的兵力,但在十餘年中也就地為民,不過是當地權貴罷了。

說“鐵騎”,除了兵員,則還有兵器、甲冑、馬匹與府庫資源。如史文所載,天下一統,收天下之兵為銅人十二――大秦軍器還是青銅為主,所以陳勝吳廣“折杆為兵”即用棍棒當武器,也能所向披靡;甲馬除了隨軍的,也是散於民中老化凋零乾淨了。至於府庫,則是散在地方郡縣中。

因為二世無能,趙高專權,大秦從最中心最上層崩潰,已經失去了對秦民的號召組織,所以在陳勝吳廣與楚軍項梁叔侄消滅幾次大秦軍隊後,原秦軍散於各郡縣的“軍”,不是自立,就是被複國武裝消滅,而章邯率領與項羽決戰的二十萬人,就是大秦最後一支部隊了。

就是這支部隊,也稱不上“鐵騎”,上文已述這就是一群工地監工的秦丁壯,裝備並不強。所以,項羽的三萬鐵騎能縱橫天下,因為他們不僅是鐵製兵器,而且甲馬齊全,面對章邯的二十萬或劉邦的百萬軍,都有絕對的戰力優勢――十面埋伏,就是利用車輪戰與人海戰術,對馬疲糧盡的三萬楚軍的打擊。眾所周知,無論是劉邦逃跑,還是項羽突圍,有記載的都是隻有“十餘騎相隨”――沒有馬匹了。

漢軍偷出陳倉、韓信背水一戰,不都不是騎兵作戰了?

而統一天下的劉邦,連五匹同色馬都找不齊,王公大臣要坐牛車出行呢。

最後,請結合雄才大略立志北伐的漢武帝對西域馬的渴望,可以推想天下的馬匹是如何稀少了。

這一切卻隱含一個邏輯:在大秦實行“收天下之兵”,也肯定收了甲仗馬匹,經過十餘年的不養兵,與全力南伐,天下早無鐵騎。而戰亂不休,民生都難,又怎能養出軍馬呢?


Shirley滄海1


我是牛教授,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大秦被滅的時候,當時的秦軍一共約80萬至150萬,主要分為三部分,一為20萬駐守在咸陽的警衛部隊及各郡縣的秦軍。二為30萬駐守在北方衛戍邊疆的蒙氏軍團。三為50萬駐守在南方的任囂所率的南方軍團。

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六國,霸氣總裁嬴政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雖然後世對秦始皇的種種過失議論不休,但是僅憑他統一中國的偉大功績,坐這個千古一帝的位置還是實至名歸。

當中原一統後秦軍號稱百萬精銳被分為三個大軍團,繼續對周邊進行征服。


北方軍團

30萬北方駐守大軍,用以抗擊匈奴,順帶著修了個世界奇蹟~長城。北方的軍團面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虎視眈眈,他們就等著中原大亂好進來搶劫,所以北方的駐軍始終沒有輕易撤回,直到農民起義結束後北方的軍團才回防關中。秦北方軍團由大將蒙恬率領,然而這支軍隊在蒙恬受冤而死後群龍無首,潰散。


南方軍團

50萬南方軍團,在南方地區設下了好多個郡,數量高達五十萬。這支軍隊剛開始由任囂帶領,之後就換成了趙佗。當時剛剛將南方劃入帝國版圖,為了維持穩定的統治於是秦始皇就下令,無論北方發生什麼,這支軍隊不要動,其一是讓這批軍隊作為開發嶺南的主力,紮根南越,穩定邊疆,其二是防止有人圖謀不軌,利用這支軍隊北上奪權篡位。後來領導換成了任囂,看見中原大亂,就趁機自立為王,建立了南越國,後來歸順了劉邦。


中央軍團

還有一支20萬的軍團用來拱衛京師,是精銳之師,曾經的陳勝吳廣起義就是讓這支軍隊給結果了。後來,二十多萬大軍已經被六國舊地的連番叛亂消耗殆盡,抵抗項羽的也是大將章邯從驪山徵調的幾十萬奴隸和囚犯。等章邯被滅,秦軍就基本沒什麼抵抗力量了。


觀史閱人


在漢軍中。

一、十萬秦軍盡歸漢

楚漢之爭中秦軍仍有不低於10萬!只不過換了一個名字,叫漢軍。

秦二世二年後九月,楚後懷王熊心封沛公為武安侯,將碭郡兵西,約先至咸陽王之。

至漢元年十月,經過13個月的艱苦奮戰,劉邦攻破咸陽城,秦王子嬰出降,秦亡!

到項籍等諸侯聯軍入關時,劉邦麾下10萬軍對,大部分都是秦人。

雖然後來劃撥了一部分給三秦王,到沒多久三秦又被劉邦重新佔領。

舊時作戰,其實損耗率並不高,大部分是擊潰戰,只要把人收集起來的好了,少數損耗部分,可以徵發新兵(15歲成丁)補充。

直至出關前漢軍大約有14萬左右的兵力,以此(劉邦入關時的兵力)為參照,劉邦發動的彭城之戰斷沒有56萬那麼多,根據《英布傳》所言,漢軍實際上只出動了5.5萬,這才是一個合理的數字,因為不僅總兵力不超過20萬,而且新佔地還不穩固,後方還有很多明反和等待反叛蟄伏之人,都需要軍隊鎮壓,能夠機動的也只有一小部分,也就是說第一次彭城之戰是一次臨時決定的精兵突襲,而不是傾國而出。

根據《漢書》所說,關中2月份動員,兩河3月份動員,沒等動員完畢,4月劉邦就打彭城了。

也就是說彭城5.5萬軍隊是劉邦一直以來帶的骨幹力量,至彭城戰敗,劉邦且戰且退(項籍一直在追擊,只是沒成功而已),推守滎陽,到5月關中動員的士兵終於抵達滎陽,由此爆發了京索之戰,劉邦成功遏制項籍的追兵,穩住了局勢,制止了潰敗,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二、京索之戰力挽狂瀾

五月,漢王屯滎陽,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韓信亦收兵與漢王會,兵復大振。與楚戰滎陽南京、索間,破之。——《漢書·高帝紀》

史書將京索之戰勝利歸功於蕭何發關中兵增援,這並沒有錯,但跟一般人認為的不一樣,關中兵不是劉邦戰敗的時候才徵發的,而且戰前就徵發,直到5月才抵達滎陽前線。

我們梳理一下時間線:

2月關中動員,

3月佔領兩河(河內郡、河南郡),兩河動員。

4月彭城之戰,

5月京索之戰。

受限於當時的通訊條件和交通環境,徵兵絕不是朝令夕至的,5月份的漢軍其實正是2、3月份動員的關中兵和兩河兵,這也印證了彭城之戰劉邦並沒有傾巢而出,也不可能有56萬人。

關於京索之戰,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可謂惜字如金,「破楚京索間」就完事了,一百多年後的班固也是照抄,然而此戰之重要,不亞於彭城之戰,也不知道為什麼司馬遷這麼簡略就帶過了,是史料缺失呢,還是屁股有問題呢,不得而知。

但在史書另外一部分有這樣的描述。

楚騎來眾,漢王乃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今為校尉,可為騎將。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原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灌嬰雖少,然數力戰,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因戰前劉邦感受到了項籍的騎兵的威脅,有感於反制騎兵還必須騎兵,此戰因關中動員,大量舊秦軍騎兵補充,劉邦要求推舉擅長騎兵作戰的將領,軍中推舉故秦騎士李必、駱甲,李必、駱甲說我是秦人,怕軍中不服我,大王你選一個你親信的將領統領騎兵,我們兩作為副將輔助就好了,於是大名鼎鼎的「郎中騎兵」橫空出世!

這支由舊秦軍為底盤的郎中騎兵,成為漢軍最強的尖刀,一出場就打贏了京索之戰,之後由屢立戰功。

三、屠秦者,終為秦所屠

郎中騎兵跟著灌嬰屢立戰功。

受詔別擊楚軍後,絕其餉道,起陽武至襄邑。擊項羽之將項冠於魯下,破之,所將卒斬右司馬、騎將各一人。擊破柘公王武,軍於燕西,所將卒斬樓煩將五人,連尹一人。擊王武別將桓嬰白馬下,破之,所將卒斬都尉一人。以騎渡河南,送漢王到雒陽,使北迎相國韓信軍於邯鄲。還至敖倉,嬰遷為御史大夫。
  三年,以列侯食邑杜平鄉。以御史大夫受詔將郎中騎兵東屬相國韓信,擊破齊軍於歷下,所將卒虜車騎將軍華毋傷及將吏四十六人。降下臨菑,得齊守相田光。追齊相田橫至嬴、博,破其騎,所將卒斬騎將一人,生得騎將四人。攻下嬴、博,破齊將軍田吸於千乘,所將卒斬吸。東從韓信攻龍且、留公旋於高密,卒斬龍且,生得右司馬、連尹各一人,樓煩將十人,身生得亞將周蘭。
  齊地已定,韓信自立為齊王,使嬰別將擊楚將公杲於魯北,破之。轉南,破薛郡長,身虜騎將一人。攻陽,前至下相以東南僮、取慮、徐。度淮,盡降其城邑,至廣陵。項羽使項聲、薛公、郯公復定淮北。嬰度淮北,擊破項聲、郯公下邳,斬薛公,下下邳,擊破楚騎於平陽,遂降彭城,虜柱國項佗,降留、薛、沛、酇、蕭、相。攻苦、譙,復得亞將周蘭。與漢王會頤鄉。從擊項籍軍於陳下,破之,所將卒斬樓煩將二人,虜騎將八人。賜益食邑二千五百戶。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參與了魯之戰、滅趙之戰、滅齊之戰、第二次彭城之戰,可謂滅楚急先鋒。

之後灌嬰再率領車騎兵追擊項籍,給予其最後一擊。

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御史大夫受詔將車騎別追項籍至東城,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降左右司馬各一人,卒萬二千人,盡得其軍將吏。下東城、歷陽。渡江,破吳郡長吳下,得吳守,遂定吳、豫章、會稽郡。還定淮北,凡五十二縣。

斬殺項籍的五人,都是清一色秦人,包括王翳、楊武、呂勝、呂馬童、楊喜,皆封列侯,可見漢軍中秦人佔據中流砥柱一般的地位。

劉邦能統一天下,秦人居功至偉,漢之統一天下猶如第二次秦滅六國。


長島男爵


秦朝統一後,由白起、王翦等人訓練出了三大軍團,他們分別是嶺南軍團、關中軍團以及長城軍團,後來又組建了第四軍團驪山軍團。這幾乎是秦朝末期所有的生力軍,再後期臨時拼湊的軍隊實在太差勁,在秦朝覆滅後也不復存在了,下面就來說說這四大軍團在楚漢爭霸時的現狀以及分析它們不出兵的原因。

首先說一下驪山軍團,它於秦二世二年才編製成軍,主要是關中地區的農民組成的,值得一提的是裡面還有不少驪山的囚犯,軍隊數量大概在二十萬上下,由章邯統領。當時陳勝吳廣叛亂,正是這支軍隊去鎮壓的。後來在與項羽率領的農名起義軍在鉅鹿大戰,結果大敗,被項羽全部坑殺。所以說楚漢爭霸時這支軍隊就不復存在了,根本不可能出兵奪回大秦失地。

嶺南軍團是由一幫沒什麼戰鬥力的人組成的,軍事素養並不高,只是一支雜牌軍,但軍隊數量卻是四大軍團中最高的,他們的主帥是趙佗。本著天高皇帝遠的想法,外加上趙佗看秦朝大勢已去,直接自立為王了,這個國家就是後來的南越國。擁有這樣的忠誠度的主帥在秦朝滅亡的時候都不敢蹦噠出來,只知道佔山為王,在楚漢相爭時當然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了。



接下來說的這支軍隊可以說是四大軍團中最為強大的軍團—關中軍團,它是通過以前秦朝打天下的軍隊為班底組建的,軍事素養極高,裝備也是最好的,不過人數不多,僅僅五萬,相當於後世拱衛皇都的御林軍。楚漢爭霸之時秦朝首都咸陽早就被攻破了,可想而之這支軍隊早就塵歸塵,土歸土了。


最後一支是軍事實力僅次於關中軍團的長城軍團,所部多為騎馬控弦之士,軍隊也是以老秦國軍隊為基礎,皆乃久經戰陣之士。長城軍團是用來防禦北邊匈奴的重要有生力量,在蒙恬被趙高和秦二世陷害死後,指揮官由王翦之孫王離擔任。秦末發生叛亂後迅速響應朝廷號召南下平叛,不過王離並沒有能夠帶走所有軍隊,只帶走了一部分,由於王離志大才疏,最後也被項羽利用破釜成舟的計謀打敗了。剩下來留守長城的將士除了要應對匈奴叩關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對秦朝的統治者充滿了失望,不願再帶兵馳援平叛。到了楚漢爭霸之際,就算這支軍隊有心收復秦朝故土也是無望了,出兵也是徒勞。


所以說,秦朝的四大軍團要麼被滅,要麼按兵不動,到最後讓起義軍做大,就算想救援也是有心無力了。


江南雪初融


還大秦鐵騎,愁死我了!大秦統一六國到滅亡經歷了十五年,別小看這十五年,經常鍛鍊身體的人都知道,中斷鍛鍊,只需要幾年就能荒廢以前的訓練成果!還有大秦統一以後,沒有仗可打了,必然要讓一部分人回去種地!用的時候就招來,用不到就讓回去,誰也不傻,讓回去的時候沒有辦法只能回去!但你真用到再想招回去,除非那些人腦子進水了才會回去!


染指流年96


秦國在戰國七雄中,軍隊人數是最多的,主力部隊與地方郡縣留守部隊總共大約有150萬人馬,其中騎兵為71萬人馬。

一、蒙恬軍30萬,估計應全部為騎兵。

蒙恬率領的反擊匈奴和修築長城的主力部隊有30萬人馬,蒙恬死後由王離率領。這部人馬,主要任務是抗擊匈奴,所以,應該都是騎兵。修築長城的另外還應該還有民工和刑徒、戍卒等人員。

二、任囂軍50萬。

前214年,任囂、趙佗率領的進軍嶺南、南平百越、桂林、象郡的主力部隊約50萬人馬,大多數應是步兵和水軍,騎兵佔極少數,估計約1萬騎兵。

有的講進軍嶺南是30萬人馬,據外史氏分析,前219年屠睢與趙佗率50萬人馬進軍嶺南失敗,幾乎全軍覆沒,屠睢也被射死。這次進軍嶺南,兵力不會少於上次,所以,兵力應該為50萬左右。

三、關中軍20萬。

秦軍駐守都城咸陽、函谷關、武關、大散關、蕭關等戰略要地的兵力,沒有明確記載,據推測大約有20萬兵馬,其中大部分應該是騎兵,騎兵約為15萬人馬。

四、駐守三十六郡的人馬,據推測大約有50萬人馬,半數為騎兵,即為25萬騎兵。

駐守關中附近郡縣的人馬,應該人馬較多,每郡大約2.5萬人,如三川守李由就有2.5萬人馬。山東郡縣可能少一些,大約每郡1萬人。再分散駐守所屬的各城邑,每個城邑也就最多2千多人。如劉邦才起義時,收編了沛城子弟計二、三千人,攻打胡陵、方與,退守豐城,秦泗川監平率軍圍攻豐城,劉邦出城迎敵,打敗了泗川監平,推測監平的軍隊也不會人多,也就是二千多人,否則,怎麼會被新組織的2千多農民打敗?隨後,劉邦留下了一部分人馬,交給雍齒駐守豐城,劉邦帶另一部分人馬攻打薛城,又打敗了秦泗州守壯,泗州守壯逃跑到戚城,被劉邦左司馬殺掉。可見,秦泗州守壯兵馬也不會很多,可能也就2千多人,否則不會被二、三千人的烏合之眾打敗。

那麼,到劉邦滅秦,劉項爭天下,秦國這150萬的人馬到哪去了呢?

一、三十六郡軍馬被就地消滅。

駐守三十六郡的50萬人馬,基本上被多如牛毛的各個起義軍就地消滅了,當然也會逃跑、打散一部分,有的會逃到附近秦控制下的郡縣。但隨後也會被逐個攻打和消滅。

二、任囂、趙佗率領的嶺南50萬人馬,在嶺南割據,成立了南越國,趙佗任國王。

前208年,正值中原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之時,任囂病重,與趙佗共商割據嶺南以避戰亂,並委任趙佗代理南海郡郡尉。秦國滅亡後,公元前204年,趙佗建立南越國。以後"趙佗歸漢",嶺南正式列人漢朝版圖。

三、抗擊匈奴的軍隊,逃跑10餘萬,剩餘的10餘萬,在趙國被項羽消滅。

在北方抗擊匈奴的30萬軍隊,在蒙恬死後,交由王離率領。這支部隊聽到陳勝起義的消息後,據記載逃跑了約十萬的戍守軍士,還剩下約20萬主力軍。秦二世調王離增援中原地區,這20萬人馬就跟隨王離來到中原。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二世派王離與章邯等人率軍攻打趙國,把趙歇和張耳圍困在鉅鹿城中。不久,楚國上將軍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前往援救鉅鹿,項羽渡過河後,破釜沉舟,誓與秦軍決一死戰,楚軍將士莫不以一當十,大破秦軍四十萬,作為主力的王離部隊被項羽擊潰殲滅,章邯投降,王離被俘。

四、秦軍駐守咸陽、四關等的20萬兵馬,有的被劉邦消滅,有的投降劉邦。

秦二世三年,劉邦打敗秦南陽郡守齮(hé,同齕),齕退守宛城,齕門客劉恢勸齕投降劉邦,劉邦封齕為殷侯,封陳恢千戶。劉邦把齕的甲兵編入隊伍,引兵西進,所過之處,皆投降劉邦。劉邦軍隊到達丹水時,秦高武侯戚鰓、襄侯王陵也都投降了。劉邦此後娶了戚鰓的女兒,就是戚夫人。

劉邦襲破武關,進入關中,軍紀嚴明,秦王子嬰投降,很多秦朝的官吏也投降劉邦,並幫助劉邦維持治安,自然也應該有所屬軍隊跟著投降過來。

五、另外,還有章邯臨時組建的70萬刑徒軍,被項羽消滅,20萬人投降後被坑殺。

陳勝吳廣的起義軍,斬關奪隘,勢如破竹,很快發展到近百萬之眾,一直打到離秦都咸陽僅百餘里的戲地(今陝西臨潼境內)。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由於難以臨時調集援軍,在少府章邯的建議下,秦二世任命章邯為將軍,率驪山刑徒及奴產子計70萬人,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的軍隊。刑徒軍來自全國各地,在章邯短促的編制、訓練後,投入戰場,竟然打敗了周文、田臧、魏咎、田儋、項梁等起義部隊。但這支軍隊也損失慘重,被項梁、項羽、劉邦打擊的元氣大傷。直到秦國再給章邯援軍後,可能是王離的軍隊趕到了,才使刑徒軍重新振作起來,《史記》講:“秦軍復振,守濮陽”。只是後來項梁輕敵,才被章邯偷襲成功。

章邯消滅項梁後,回兵攻打趙國的張耳、陳餘軍,也會消耗一部分力量,最後,在章邯圍鉅鹿時,連同王離的20萬軍隊共計40多萬(也就是說章邯的刑徒軍還剩下20餘萬人),被項羽打敗,活著的20萬人隨章邯投降,被項羽坑殺。

六、後續:隨章邯投降的20萬被坑殺的軍士是秦國人,還是刑徒和奴產子?

按《史記》記載,因起義軍曾受到秦軍和秦官吏的欺壓,所以,虐待投降的秦軍人,可見這20萬人應該是秦國人。那麼,70萬刑徒軍哪裡去了?外史氏分析認為:

1、70萬刑徒軍並非清一色的刑犯和奴生子,應有秦主力軍擔任大小頭目和先鋒軍、護衛軍,預計秦軍主力約5萬人。

2、六國的刑徒們對秦朝的暴政懷著刻骨的仇恨,所以,在多次戰鬥中,不會出力死戰,肯定會趁機大半數人逃亡,所以,才會被項梁、項羽、劉邦等多次打敗,以至於元氣大傷,難以成軍。

3、被各起義軍打散的主力軍和郡縣軍的秦國兵士,由於受到山東軍民的仇視,他們除非逃到深山密林,否則,將無處可躲,所以,可能他們大部分選擇歸隊,重新被章邯收攏,被收攏的估計有10餘萬人。

4、這樣算來,章邯軍中有近20萬是秦國士兵;王離近20萬秦國士兵,合計40萬秦國士兵。

5、刑徒們戰死的也肯定不少。如前期打敗了陳勝近100大軍,就可能是開始秦國組織、監督比較嚴密,他們難以脫身逃跑,被裹脅參加戰鬥。後期,遇到對手項梁等人,章邯也指揮失誤,刑徒們才趁機大逃亡,章邯才被連連打敗。

綜上,章邯投降時率領的20萬人,應該就是王離的殘部和章邯的秦國士兵殘部,基本上都是秦國人。


南宮外史


秦皇死後沒人可統帥,勝在各個擊破,敗也各個擊破,各地保實力,只有秦皇可調動軍隊,誰掌權不提升大將呢?後人根本沒統帥能力,只顧內鬥,用前皇之法壓迫百姓,沒前皇之能坐震天下,不亡國才真怪呢。各部名曰有皇命在前,實在不聽調了。借力推力。亡國自有亡國理,存在既是合理,只有證明什麼,氣數盡總會有剋星。沒有為什麼。


馬振廷1


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六國建立起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秦朝,嬴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史稱“秦始皇”。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東到大海,西涉流沙。南及北戶,北過大夏。人跡所至,莫不臣服。秦德昭昭,秦威烈烈。恩德所至,澤及牛馬。”——琅琊石刻

秦始皇為千古第一帝,其作為被刻在琅琊臺上流傳於世。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讀起來便讓人熱血澎湃,秦朝崛起於邊陲之地,經六代賢君而成長為第一大國。

然而,秦朝建立後,為了加強統治,秦始皇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文化及對外開拓諸方面,均採取了一系列新政。他一方面創設了影響深遠的皇帝制度,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廣郡縣制;另一方面著手統一文字、度量衡及貨幣,銷燬兵器,決通川防,廣修馳道以及聽從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等。隨著進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開疆拓取措施,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最終形成。作為封建帝國的開拓者,秦始皇居功甚偉,但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及對人民的控制,秦朝的統治是非常殘暴的。秦始皇當政十二年,其為政之苛暴業顯露無遺。百姓日日面對的是無休止的兵役、徭役及恐怖暴虐的刑罰,生活沉浸在巨大的災難和痛苦中。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死,其子胡亥繼位,即秦二世。秦二世在位三年,由宦官趙高等總攬朝政,統治更加黑暗。秦二世在位不久,即爆發了由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秦朝被推向了滅亡的深淵。公元前207年,趙高弒胡亥立子嬰(胡亥兄之子)為王。同年十月,子嬰降於劉邦,秦朝滅亡。秦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是秦朝在統一後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長城、秦皇陵等耗費巨大的工程。同時秦朝的官吏也殘暴不仁,因此秦朝的普通民眾負擔過大,苦不堪言,心中恨透了秦朝的暴政。最終引起全國性的起義風潮,最後走向滅亡。為什麼秦統一六國的虎狼之師,僅僅在秦皇死後三年就銷聲匿跡了呢?讓人十分難以理解的是,項羽雖勇、張良雖智,能抵過六國之強?六國尚能移滅,卻打不過一幫甕牖繩樞的草頭義軍,真讓人大吃一驚。但是仔細研究,卻能發現這百萬大軍的破敗幾乎是必然的結局。以下就來看看秦軍崩潰的原因吧。先說大秦百萬大軍的大體分佈。在大秦朝廣闊的版圖上,軍隊主要分為近衛軍、邊軍、地方軍三部分,百萬大軍如此分開,便覺得少了很多。秦始皇在滅了六國之後,做出了兩個戰略決策,分向南北,一為蒙恬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修築長城,一為屠雎、趙佗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下開荒擴土。這兩部分屬於邊軍,而剩下的則為護衛軍與地方兵,護衛軍拱衛咸陽,大約為十萬人,而地方軍分佈各個郡縣維護治安,具體數字不詳,但絕對不會太多。以上三部分即為秦朝百萬軍隊的分佈。在秦始皇駕崩後,扶蘇以及蒙氏皆被賜死,三十萬邊軍被王離掌控。秦二世上位後不久,天下烽火遍地,周文等叛軍將領便率大軍向咸陽逼近,朝野震動,王離的三十萬邊軍雖眾,卻距離遙遠,故而少府章邯建議將驪山刑徒訓練成軍。後章邯憑藉極高的軍事戰略能力屢戰屢勝,先敗周文再破齊楚聯軍,甚至大敗並誅殺項梁,隨後又擊敗田臧、攻打滎陽,然後連續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迫陳勝遁走至城父,剿滅了多路叛軍,直到與項羽對峙。 而在章邯四處征戰的同時,王離的三十萬大軍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繼續駐守邊疆,另一部分二十萬大軍征討叛軍,最後與章邯在鉅鹿匯合,共圍趙國。這時就發生了著名的破釜沉舟之戰——鉅鹿之戰,此戰秦軍大敗,而後王離被斬,章邯退守。此時朝內趙高掌了大權,派人責難章邯退卻,又因為一系列事故最終使得章邯投降了項羽。至此,秦朝四十萬大軍盡沒。 與北方的激戰形成了鮮明對比,南方實際掌控在趙佗手裡的五十萬大軍卻沒有任何消息。消滅了秦朝主力的抵抗軍隊,項羽劉邦長驅直入,沒多久便打到了咸陽,將秦朝徹底滅亡,開啟了楚漢之爭。從上文可知,秦朝的軍隊就像軟綿綿的一坨shit一般,在秦朝滅亡的過程中相當沒有存在感,王離與趙佗率領的軍隊都沒有存在感,而地方軍彷彿沒有蹤影,相反最出彩的則是章邯率領臨時的拼湊雜牌軍,讓人十分疑惑,難道真的是因為秦始皇死了軍隊都丟了魂?那當然不是如此,反而可以說這些軍隊的不作為都是秦始皇留下的後患。 這裡需要說一下秦朝的軍隊制度,秦朝沿襲的是戰國時的郡縣徵兵制。從《睡虎地秦墓竹簡》所記的情況看,男子十七歲"傅籍",以後根據戰爭需要,隨時可徵集入伍,到六十歲才能免役。秦時還常謫發己科罪犯或徒隸等為兵,稱為"謫戍"。作戰行動結束後,曲以上指揮機構即行撤銷,將軍交出兵權,部隊恢復平時建制,士兵分別歸建或復員。可以看出,秦朝沒有或者是很少有職業軍人的,軍隊是根據戰事的發展狀況臨時組編的。這種軍隊的成員基本上都是被迫成軍,遠離家鄉,因而戰鬥力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急速衰減。 如此便可以窺一孔而知全豹了,秦國積攢了幾百年的國勢,一口氣在十年之間滅了六個大國,此時軍隊質量自然十分高,且士氣旺盛,這是因為軍隊徵調的大都是本國人口,因而可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滅了六國之後,本著就近原則,三十萬大軍由秦國本土徵調,而南下的五十萬大軍則很多都是由楚國故地徵調。在秦國徵調的大軍,因為征戰已久,人人思家,而秦始皇駕崩,大軍要調去平叛,三十萬已經疲敝的邊軍自然沒什麼戰鬥力,而五十萬南往的大軍,在南方已經死傷無數,歸家期限遙遙無期,恨秦朝尚且來不及,又怎麼會救秦朝呢?可以說統一後的秦朝軍隊不僅失了銳氣,還失去了人心。 所以蘇轍說得很對,但在這裡卻可以改一改,亡秦者秦始皇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若是緩一些,秦當不至於二世而亡。





騎不走寶馬


從秦始皇統一天下到秦末天下大亂,再到秦朝滅亡,劉邦與項羽楚漢之爭時,不過是短短的15年時間而已,15年前大秦鐵騎和銳士傲視六國,銳不可擋,一統天下,15年後,大秦鐵騎和銳士銷聲匿跡,了無蹤跡,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人們不禁要問,只有15年而已,當年滅亡六國的秦軍大部分都還健在,怎麼看似如此強大的秦國,會滅亡得如此之快呢?秦國賴以稱雄的大秦鐵騎和銳士去了哪裡?

在秦始皇滅亡六國的戰爭中,動用兵力最大的戰爭應該就是秦滅楚之戰,秦始皇先是派出年輕將領李信率領20萬秦軍攻打楚國,可惜失敗了,之後請出大將王翦率領60萬秦軍攻打楚國,楚國才最終滅亡。

<strong>

秦國在滅楚國時,北方的燕國和東方的齊國仍然還存在,既然秦始皇能派出60萬秦軍攻打楚國,那麼秦國的總兵力肯定不止60萬,至少有80萬人,一是防備北方的燕國和東方的齊國,二是需要守衛都城咸陽。

秦國滅亡六國統一天下後,理應會收編原來六國的軍隊,秦軍總人數應該有一百萬人。整個天下雖然統一,但秦始皇並沒有放棄戰爭,仍然在進行開疆拓土的戰爭,比如南征百越,秦始皇派出了50萬大軍,而北擊匈奴,秦始皇則派出了30萬大軍,合起來就是80萬。

這80萬軍隊都是在外征戰的軍隊,不可能是秦軍全部的數量,首都咸陽至少有20萬衛戍部隊,這是秦朝的中央軍,而各地還有郡縣兵,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將全國分為36個郡,就算平均每個郡有2000軍隊,全國的郡縣兵總數也在72000人左右。

所以說,秦始皇統一天下稱皇帝之後,秦朝的所有軍隊總數輕鬆超過一百萬人。

15年後,當陳勝、吳廣點燃了反抗秦朝的第一把火時,僅僅三年時間,秦朝軍隊主力就被消滅殆盡,那麼百萬秦軍是如何沒的?

首先,秦始皇派出南征百越的軍隊在整個反秦戰爭和楚漢戰爭期間,都沒有回到中原,而是留在了嶺南(今天的廣東和廣西地區),在原秦軍將領趙佗的帶領下,在當地自立,脫離了秦朝的控制,這也就是南越國的前身,而派出到嶺南的這50萬秦軍,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中原的內亂,所以百萬秦軍就只剩下50萬留在中原,這裡就減少了一半。

陳勝吳廣起義的核心力量是900多名被派到邊境的戍卒組成的,起義後各地不斷響應,既有原六國百姓,也是秦國官吏,甚至有秦國官吏帶領郡縣兵成建制的投降,成為反秦力量的一份子,在整個反秦戰爭中,除了秦朝的關中地區外,其他地區的郡縣兵百分之八十都投降了反秦武裝。

比如項梁和項羽是在江東會稽郡起兵的,首先是殺了會稽郡郡守殷通,接著就降服了一部分郡守手下的秦兵,還招收了數千江東子弟加入項家軍,組建了以八千江東子弟組成的核心反秦軍事力量。

還有劉邦原本就是秦國的下層官吏,因為犯了法亡命天涯,後來聯合沛縣的一些秦國官吏,比如蕭何、曹參、夏侯嬰等人起來造反,殺了秦國任命的縣令,佔據了沛縣,後來不斷擴大,劉邦的核心軍事力量也是以秦軍降兵和當地百姓共同組建的。

在三年的反秦戰爭中,秦國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郡縣兵大多被消滅,或投降,或逃走,秦朝能夠動用的軍事力量只有北邊守衛連境的30萬長城軍團和守衛都城咸陽的20萬中央軍團。

在戰爭初期,由於秦朝政府反應遲鈍,陳勝部下週文率領起義軍一度打進了關中,在章邯的建議下,秦二世組建了以驪山囚徒和秦中央軍混雜組建的囚徒軍團。

而長城軍團和中央軍團也在三年的反秦戰爭中,不斷地被派到各地平叛,比如劉邦在成武曾經擊敗了王離率領的長城軍團,後來在關中劉邦又擊敗了趙賁率領的秦朝中央軍,近20萬秦朝中央軍經過多次打擊,在周文打進關中之後,中央軍就與驪山囚徒聯合組建囚徒軍團,只保留少量的中央軍駐守咸陽附近。

鉅鹿之戰前,由於數年的戰爭消耗,秦朝中央軍和長城軍團都有不同程度的戰爭減員,在鉅鹿之戰時,除了仍然留守過境的軍隊外,王離率領的長城軍團能夠作戰的部隊只有20萬人,而章邯率領的囚徒軍團也有20萬人,咸陽附近還有10萬中央軍,再加上守衛過境應該還有幾萬人,合起來也差不多還有50萬人。

鉅鹿之戰中,王離統領的20萬長城軍團在戰爭中被項羽擊敗,並被反秦武裝聯合絞殺,主將王離被俘虜,副將涉間自殺,蘇角戰死,20萬秦軍長城軍團全軍覆沒,或死或降。

之後章邯因為趙高的陷害,以前面對項羽的不勝,選擇投降了項羽,接著項羽坑殺了章邯20萬秦軍囚徒軍隊,章邯的20萬囚徒軍團也全軍覆沒,一下子在鉅鹿之戰中,秦軍失去了40萬主力部隊,秦朝滅亡已成定局。

在幾乎在同一時間,劉邦率領大軍從武關攻進秦朝都城咸陽,劉邦一路過關斬將,並在關中擊敗了秦朝最後的中央軍,由趙賁率領的秦朝中央軍,這10萬軍隊大多數都投降了劉邦,而此戰過後,秦朝全部的軍事力量消失。

如果你要問大秦鐵騎和銳士去了哪裡?

那麼答案就是:要麼像蘇角那樣戰死,要麼像涉間那樣自殺,要麼像章邯那樣投降,要麼像趙佗那樣遠離中原戰爭自立為王,總之一句話,大秦鐵騎和銳士都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