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吳國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易紅青


東漢末年分三國,雖說最後西晉統一了三國,但在魏蜀吳三家中,堅持到最後的卻是東吳。

正如題目中所說,蜀漢被曹魏所滅,西晉司馬炎篡魏又終結了曹魏,東吳是咋被滅的呢?用一句話回答,是被西晉滅掉的,具體細節聽筆者娓娓道來。<strong>

說東吳是被西晉滅掉的,已經很準確了,因為在這期間甚至沒有什麼著名的大型戰役。雙方的主要將領呢,大家聽起來也都會很陌生,筆者在這裡會用較為通俗的方式向大家簡單介紹東吳覆滅的過程。

三國之中蜀漢實力最弱,被最強的曹魏滅掉了。曹魏後期內部分裂成了以曹爽和司馬懿為核心的兩個政治集團,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徹底把曹魏的政權攥到了司馬氏手中。滅亡蜀漢後,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直接逼魏元帝曹奐禪位,自己建立了晉朝。司馬炎就是西晉的開國皇帝,同時也是他滅亡了東吳。<strong>

再來看這時候的東吳,孫權死後東吳的皇位數次易主,隨後落到了孫皓手上。孫皓剛繼位的時候還是非常勤勉的,做出了很多體恤百姓的舉動。但後來皇位穩定後就開始原形畢露了,昏庸暴虐,沉迷酒色。這樣一來東吳積攢了多年的矛盾就一下子爆發了出來,主昏臣貪,賦役繁重,刑罰濫酷,民不聊生。但這樣的東吳卻還能繼續苟延殘喘下去,依仗的就是他們的長江天險和優秀的水軍。之前的曹魏時期東吳數次北伐都取得了勝利,這也讓司馬炎不敢小瞧了這個在長江以南的政權。

與東吳的不思進取不同,西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炎從登基的那一天就開始準備統一中原的大業。東吳的地盤幾十年沒有經歷過戰亂,物產資源還是非常富足的,北方經歷數次改朝換代,黨政爭端直到司馬炎稱帝才漸漸穩定下來。司馬炎首先做的不是急於討伐東吳,而是休養生息為統一做準備,這一準備就是十多年。

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西晉從軍事、政治到經濟、情報等方面,都做了十分充足的準備。

軍事上司馬炎並沒有滿足於現狀,著力發展水軍,選拔優秀的將領。政治上司馬炎廢除苛法,採取優於東吳的政策,爭取到了民心,在穩定內部的同時還分化了敵人。經濟上西晉減免賦稅,興修水利,使得經濟快速復甦,這樣一來軍糧也有了保障。情報方面吳晉雙方都向對方派遣了大量的間諜,但顯然西晉的效率更高。

以上的這些差距所帶來的影響都在西晉大臣羊祜給司馬炎的《平吳疏》中有所體現,《平吳疏》是羊祜勸司馬炎伐吳的奏疏,羊祜在裡面列舉了自己多年來為伐吳所做的準備,包括對東吳的一套完整的情報以及極具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這些情報的採集和分析耗費了羊祜多年的精力,《平吳疏》中對東吳和西晉的實力進行了全面的對比,最後得出結論東吳必敗。

到《平吳疏》誕生,東吳被覆滅的命運已經被確定了,羊祜並沒有實際參與伐吳,但他在《平吳疏》中的主張大多數都被實現了。有西晉如此充足的準備加上統一的決心,戰鬥的過程已經不重要了,這完全是一場還未開始,結局就已經註定的戰爭。


鄧海春


東吳滅亡的引子在孫權時已經埋下了,孫權以世代小官宦出身與世家大族求全存異,共謀發展,使得在亂局之中得以立足,之後又對曹操南征,劉備東出反擊成功,鞏固了江東基業,但在淮南合肥一線,長年攻戰無大進展,也說明沒有實力統一天下。等到劉備曹丕都死了,諸葛亮北伐街亭之失,狼狽退回益州。而作為江東世家代表人物的周魴陸遜卻在石亭取得少有的大勝仗,229年,孫權以為時機成熟,於是建國稱帝,並通知蜀漢,二家商定共分曹魏天下。


當上皇帝的孫權昏招迭出,稱帝不到二年,所立的太子孫登就死亡,另立三子孫和為太子,又寵愛四子孫霸,封為魯王,造成二子爭寵,暗鬥加劇,朝中大臣也分成兩派站隊,你來我往明槍暗箭。(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原太子太傅、東吳的上大將軍陸遜與孫權度過一段君臣相得的蜜月,也不慎捲入二宮之爭,被猜忌的孫權無端斥責,憂憤而死,二宮之爭愈演愈烈,內外捲入者眾,最後孫和被廢,孫霸因謀害孫和而被賜死,孫權另立幼子孫亮為太子,臨終前遺命諸葛謹的兒子諸葛恪和孫弘、孫峻輔政,引出一大堆亂事。


孫權逝世只有一天,孫弘就打算排擠諸葛恪,被其反制,爾後諸葛專權,把控內外,引起孫峻嫉恨,又借新城之敗和孫亮的忌憚,乘機殺死諸葛恪,孫峻繼上更加專權。掌權後大肆殘害宗親,廢太子孫和、孫權之女孫魯育,孫登之子孫英先後被殺。臨終將後事託付給了堂弟孫綝。吳主孫休與老將丁奉等好不容易撥亂反正,三國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已進入尾聲,蜀漢屢次北伐無攻,終被司馬昭所趁滅國,東吳救援不及,內部也生叛亂。(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孫休死,眾臣見內外交困,不敢立幼君,於是迎立廢太子孫和的兒子孫皓為帝,以長君御下,孫皓初登帝位,曾一度施行善政,被譽為令主明君,不久原形敗露,開始驕奢淫逸不務正業,隨意殺戮朝中大臣,對外又好大喜功,不度德不量力,多次進攻曹魏西晉,屢遭慘敗,國內盜賊亂事四起,猶不能改弦易轍勤修內政。 279年,晉武帝司馬炎命令鎮軍將軍司馬伷、安東將軍王渾、建威將軍王戎、平南將軍胡奮、鎮南大將軍杜預、龍驤將軍王濬、巴東監軍唐彬等分六路大舉伐吳。東吳舉措失當,一觸即潰,幾個月後東吳滅亡。


南方鵬


按照慣性思維,一個封建王朝的滅亡,末代君主是需要負主要責任的。拿東吳來說,末代皇帝孫皓,在位17年,暴虐無度,狂妄自大,好酒好色,十分符合亡國之君的性格特點,也與東吳覆滅有直接關係。但歸根結底,造成這種局面的,正是東吳立國者孫權。

孫權年紀輕輕接管父兄打下來的基業,操縱有方,就連曹操都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可惜的是,孫權犯了一個封建君主最不該犯得錯誤,那就是立儲問題。

早在221年,孫權就立長子孫登為吳王太子。孫登各方面也都算一個合格的守成君主。但在241年孫登逝世,年僅33歲。孫權悲傷不已,打亂了原本計劃好的身後事。插句題外話,孫權活的夠長,掌權五十餘年,活到了71歲,高壽的代價就是繼位人的無奈。由於二子孫慮早亡,於是孫權在242年立三子孫和為太子,同年接受大臣的提議立四子孫霸為魯王。初封時二子同宮居住,並沒有品第之分,大臣們覺得違法儒家的禮儀,強烈勸說孫權要體現出嫡庶區別,於是二人分宮別屬。孫霸不樂意了,同樣是兒子,為什麼哥哥就比自己高一頭,為什麼自己不能當那個太子。所以孫霸就利用魯王身份拉攏朝臣,詆譭太子,意圖自己當上太子。朝臣或明或暗分為兩派互相攻訐,甚至遠在武昌的陸遜都上表力保太子,引起了孫權的警覺。但孫權猶豫不決,拖拖拉拉,沒有立即決斷。


250年,二宮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孫權想到了袁紹的教訓,害怕死後出現內亂局面,於是幽禁太子孫和,後廢除太子孫和,賜死魯王孫霸,誅殺或流放二宮諸多黨羽,立少子孫亮為太子。其實第二代君主應該立長君,可能孫權覺得自己在位時間夠久,威望中天能支持少子順利做皇帝吧,不過事與願違。

252年,孫權病逝。年僅十歲的孫亮登基,諸葛恪、孫峻輔政。諸葛恪接打敗曹魏的東興大捷頗得民心,加封丞相。為繼續提升權威,率軍伐魏,慘敗,又用獨斷專權掩飾失敗錯誤,次年被孫峻殺害。孫峻為孫堅弟孫靜的曾孫,血緣已遠,掌權後也是擅斷朝政維護自己的地位,期間還賜死廢太子孫和。256年,孫峻在出徵曹魏途中逝世,堂弟孫綝掌局。孫綝嗜殺殘虐,先殺死反對自己的呂據等,後又在陣前斬殺大將朱異,已經親政的孫亮親自質問孫綝,並殺死孫綝親信。孫綝害怕,乾脆在258年廢掉孫亮,轉立孫權六子孫休為帝。不曾想孫休更不好惹,同年就藉口殺死孫綝。孫秀被譽為東吳中興之主,其實也就是在東吳四帝中僅此於孫權的存在了,而且264年就病逝了,未能收拾自孫權死後朝政混亂局面。

孫休臨死前,託付丞相張布和寵臣濮陽興好好輔佐太子。因為在263年,蜀漢被曹魏消滅,東吳交趾郡也投降曹魏,四面楚歌中,張布等感覺還是立個年長君主比較好,於是選擇了廢太子孫和的長子孫皓為帝。孫皓在位初期一度勤於政務,撫卹安民,開倉振貧,《三國志》描述“一時譽為令主”。由一個廢太子的兒子突然變為皇帝,不好好表現才怪。待到皇位穩固後,孫皓就開始了本性表演。殺了擁立自己的張布和濮陽興,將孫霸二子流放,誅殺孫權五子孫奮及其兒子,殺死了異母弟孫謙、孫俊。對於皇室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大臣和后妃了,總之殺人很多。孫皓還很迷信,因為一句讖言就帶著母親媳婦去洛陽受天命,在晉吳邊界因為大雪才停下來;感覺荊州有王氣,遷都武昌,因為百姓“寧飲建鄴水,不食武昌魚”的強烈反對才回來。而且狂妄自大,初期在邊界打過勝仗,就認為自己能一統全國,在位期間和西晉沒少武力摩擦,勝少敗多,消耗了國力。在西晉舉國伐吳時,喪失抵抗,孫皓按照古制受縛投降。不過要是孫皓知道晉武帝兒孫兩次以同樣方式投降的話,估計會笑的活過來。

東吳於222年孫權受封吳王立國,280年覆滅,不到六十年的光景。在孫權死後,內鬥不斷,朝政混亂,經不起折騰的國力在西晉強大的軍事實力面前不堪一擊。古往今來的歷史表明,內鬥才是大到王朝,小到家庭的最大敵人,沒有其他。


洛門東


公元252年,孫權病死後,孫吳的政局就一直動盪不安。至263年,暴君孫晧繼位,政治極端腐敗。當時吳國對人民的剝削,有調賦、酤糴、算緡等多種名目。人民交不上稅,財物便被沒收,逼的許多人家賣兒賣女。孫晧又廣營宮室,濫用民力。蜀國滅亡後,吳國在長江上游失去屏障,便把都城從建業遷到武昌,長江下游人民溯江供應,疲憊不堪,引起普遍不滿和反對,孫晧只得又遷回建業。東吳實行復客制和世襲領兵制,對農民和士兵的壓迫及其沉重。加上孫晧信用奸佞,濫施酷刑,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不時發生。

司馬氏滅蜀以後,在益州大造舟艦,準備伐吳,但孫晧漠然處之。於是在咸寧五年(279年)十一月,晉大舉伐吳,於次年三月便滅亡吳國,孫晧投降。



境界的畢方


吳國的衰敗,首先,是東吳門閥士族勢力的爭權奪利,削弱了吳國實力;然後,是諸葛瑾長子諸葛恪,專權亂政,為孫吳宗室勢力所殺;最後,末帝孫皓性暴嗜殺,好色奢糜,民怨臣恨,為西晉所滅。


沉140769451


用最簡單的白話回答您吧,您也好理解,說白了就是他們孫家的人自己殺自己人,老子殺兒子,侄子殺叔叔,孫子殺爺爺等等,等到孫皓上位,那就簡單了,孫皓一個暴君更不會治國,吳國就這樣逐漸滅了


閒壇故事匯


正如有遠見者雲:假如東吳誅此暴逆,另立新君,固防靖邊,則吳不可圖也。此乃晉羊祜所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