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波蘭和蘇聯為何要划走德國的大片領土?

yaochenyan


二戰時期,波蘭、蘇聯和德國之間的關係十分的複雜。

早在18世紀末,波蘭就已經亡國,而讓亡國就是他的三位鄰居沙俄、奧地利以及後來統一了德國的普魯士,當然主角是沙俄,波蘭的首都華沙當時就是在沙俄的版圖之內。

一戰時期的歐洲,此時波蘭已經消失100多年

一戰爆發後沙俄與德國、奧地利分別屬於不同陣營,而大打出手,結果是沙俄被德國人暴揍,包括波蘭在內的大片西部領土被德國佔領,1917年沙俄發生革命,沙皇政府垮臺,隨後蘇俄與德國簽訂《佈列斯特和約》放棄了西部大片領土,而最先退出一戰,然後德國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對俄國戰爭勝利的果實,就也在一戰中戰敗。德國和沙俄兩大帝國的毀滅,讓波蘭人贏得了機會,一戰後巴黎和會,波蘭得以重新復國。

一戰結束後二戰爆發前的歐洲

藉助英法力量復國的波蘭在外交政策上,當然是僅僅追隨英法,特別是法國,成為其忠實的小弟,外國干涉蘇俄內戰的時候,波蘭人就積極參與,但是他們支持的是白俄,與蘇俄持敵視態度,而在德國人崩潰後,其在東歐的佔領區成為權力真空,於是蘇俄認為他們可以趁機奪回在《佈列斯特和約》中失去的領土,但是新興的波蘭也同樣覬覦這裡的領土,於是蘇俄和波蘭爆發戰爭,而且重生的波蘭居然擊敗了蘇俄,在蘇俄與波蘭發生戰爭的時候,英國外交大臣寇松出面調停,曾提議一條兩國邊界的寇松線,但是由於波蘭在戰爭中勝利,他們強佔了寇松線以東的1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今天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地區。

二戰前,波蘭仍舊追隨英法,對於已經重新強大起來的蘇聯和德國同時持敵視態度,波蘭以為有大哥罩著,可以高枕無憂,結果卻是被東西兩大鄰國的蘇聯和德國聯手胖揍,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半個月之後,蘇軍也從波蘭東部進入波蘭,最終德軍與蘇軍會師在佈列斯特城,而此次的英法卻在作壁上觀,波蘭被蘇德聯合亡國後,而作為戰爭的戰利品之一,寇松線以東的波蘭東部,也就是波蘭在蘇波戰爭中奪取的領土,被劃入蘇聯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而寇松線以西則被德國人佔領。

1939年在波蘭境內會師的蘇軍和德軍

然而世事變化,1939年還在並肩作戰的蘇德兩國,在1942年卻反目成仇,掀起規模宏大的蘇德大戰,戰爭的結果就是1943年以後蘇軍反攻並最終將戰火推進到德國境內,而波蘭等國也是在蘇聯的幫助下,從德國人手中解放出來,又重新建國。

1945年納粹帝國滅亡,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只能是任人宰割,此時波蘭和蘇聯當然同屬於同一陣營,但是顯然斯大林同志不會將吃到嘴裡的肉吐出來,1939年蘇軍佔領的波蘭東部地區,也就是寇松線以東地區,是不會還給波蘭的,不過礙於面子蘇聯人還是找到了辦法,那就是從戰敗德國東部,割下來一塊麵積差不多大小的領土,送給波蘭,但是寇松線以東地區是蘇聯堅決不能還的。同時蘇聯認為自己在蘇德戰爭受到傷害太大,德國人必須彌補,於是蘇聯將德國人的祖地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佔為己有,成為了蘇聯的加里寧格勒。

二戰後波蘭的領土變化,黃色區域是寇松線以東地區割讓給蘇聯,棕色區域是從德國獲得的領土


大東北的小豆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要分開看,分別說說波蘭和俄羅斯。

這和波蘭沒有多大關係,完全是蘇聯的佈局。

波蘭之所以吞掉部分德國領土,也是身不由己。

蘇聯佔領波蘭以後,強迫波蘭將東部寇松線以東的領土,割讓給蘇聯。

蘇聯認為,這本來就是蘇聯領土,是被波蘭佔領的。

為了消除波蘭人的強烈不滿情緒,蘇聯將本來屬於德國的什切青和施維諾威斯劃入邊界的波蘭一側。

這樣一來,波蘭領土向西移動了200多公里。即便得到了德國的部分領土,波蘭也沒有佔便宜,領土面積比戰前縮小了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原來領土的五分之一。

但更倒黴的是德國,準確說是蘇聯控制的東德

東德的奧德尼斯河以西,共12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劃給了波蘭,領土面積大大減少。

割讓領土中,還包括但澤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城市。


波蘭身不由己,但俄羅斯則是直接搶奪了哥尼斯堡連同東普魯士北部地區,佔東普魯士的約三分之一,波蘭佔領三分之二。

這也就是目前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這麼操作主要三個意義:

第一,消滅德國的尚武精神。

眾所周知,被吞併的東普魯士,在歷史上被普遍認為是德國軍國主義勢力的支柱—容克貴族的發源地。

早在13世紀,東普魯士人的彪悍和嚴守軍紀,已經讓整個歐洲恐懼。

為了消滅德國人精神根基,將東普魯士割走是比較有利的。

同時,切走德國接近百分之三十的領土,會大大削弱德國的實力,讓他無法東山再起。

第二,消滅德國再次發動戰爭的口實。

兩次世界大戰,德國的藉口都是要收復割裂的東普魯士。

現在東普魯士被波蘭和俄羅斯吞併了,已經高度本地化,德國也就談不上收復。

第三,為波蘭和德國埋坑。

波蘭佔據東普魯士的大部分地區,也就決定了和德國存在嚴重的領土糾紛。

但波蘭不可能隨便將領土歸還給德國,因為他無法收回自己被蘇聯割走的領土。

由此,波蘭和德國關係會存在問題。

不過,1990年,德國正式承認了它重新統一時的東部邊界,終止對奧得河-尼斯河線以東領土的主權要求。


薩沙


關於這個問題,波蘭表示:關我什麼事?我特麼也是個受害者好伐?

二戰結束後,蘇聯一躍成為和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世界政治中心從西歐轉移到北美和東歐。

二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美國和蘇聯開始對德國進行清算,除了索要鉅額的戰爭賠款,為嚴懲德國,美蘇英法四國將德國領土一分為四,這為其後的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的對立埋下了伏筆。

而除了四國佔領區,在奧得河以東包括東普魯士在內的所有領土,均被蘇聯和波蘭瓜分。至此德國本土面積僅剩35萬多平方公里。

那麼,為何蘇聯和波蘭要划走德國東部的領土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補償波蘭

波蘭是個悲催的國家,幾百年的歷史就被瓜分四次,實在是命苦得很。而1939年二戰爆發後的蘇德瓜分波蘭,是波蘭歷史上最後一次被瓜分。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佔領波蘭西部。9月17日,蘇聯趁火打劫,搶佔了寇松線以東的西白羅斯和西烏克蘭地區,這一地區在一戰前被沙俄佔據,一戰結束前夕蘇俄通過《佈列斯特條約》割讓給德國,1920年蘇波戰爭後被波蘭佔據,後通過《里加條約》確認。

斯大林一直認為波蘭搶佔了蘇聯領土,於是趁波蘭半死不活佔據了整個波蘭東部。

對於一個噬土成性且只進不出的國家,想要讓蘇聯在二戰後將侵佔的波蘭領土吐出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二戰後的共產主義已經越出了蘇聯,為了增強共產主義陣營實力,處於冷戰前沿的波蘭面積不能太小,否則沒有對抗西方國家的資本。所以斯大林想到了割取德國東部土地“補償”波蘭,將奧得河以東的所有土地劃給波蘭。

另外,德國的東普魯士也被蘇聯和波蘭瓜分,蘇聯佔北部的1/3,波蘭佔2/3,隨後蘇聯將北部的三分之一分給立陶宛和俄羅斯聯邦,即梅梅爾地區和加里寧格勒。

相比於西白羅斯和西烏克蘭,波蘭得到的德國領土補償仍然少了6萬多平方公里。但是,因為德國工業異常發達,波蘭佔據的德國領土中,有德國的重工業基地西里西亞,這比西白羅斯和西烏克蘭要有價值得多。

最重要的是,一戰復國後的波蘭,由於位置靠東且有東普魯士的存在,出海口僅有但澤走廊。而蘇聯對波蘭進行領土補償後,波蘭獲得了數百公里長的海岸線,相應的擁有了大片領海,從長遠看波蘭並未吃虧。

2、壓制德國

雖然蘇聯和美英法等國在意識形態上勢不兩立,但兩者對壓制德國,防止德國法西斯死灰復燃的決心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控制西德的西方國家大力援助德國,將德國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迫使其喪失鬥志;而蘇聯則是划走東德的大片土地,迫使其失去人口和大量資源,徹底剪除其東山再起的可能。

划走德國的西里西亞工業基地,在蘇聯看來是摧毀東德的工業根基。不過從德國的角度來看,德國最大的財富是“人”,是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熟練工人,只要有這些人在,德國的復興就指日可待。

為了斬斷德國的希望,蘇聯將東普魯士進行了瓜分。

作為德意志的龍興之地,這裡一直被稱作德國的象徵,是德國人的精神寄託所在。而這樣一塊緊鄰蘇聯的領土也是蘇聯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在蘇軍反擊德國的過程中,就將東普魯士境內的德國人大量驅逐,造成數以百萬計的難民。而後蘇聯向此地大量移民,加里寧格勒成為俄羅斯前出西歐的窗口。

因為東普魯士的徹底換血,德國幾乎再難索取被奪走的飛地。

而因為波蘭划走了東普魯士的2/3,這使得德國和波蘭的仇恨值始終爆表,雙方的扯皮使得德國再難有精力顧及其他事務,而這蘇聯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所以,奪走德國大片領土,對壓制德國的重新膨脹意義重大。而之所以能夠在蘇聯的操縱下成為現實,在於包括英美在內的西方國家也對德國的崛起深感恐懼,所以才會對蘇聯的操作視若無睹。

1990年兩德統一前,包括昔日的英法等國都極度恐懼,法國甚至要組建反德聯盟干涉德國統一,德國復興面臨的威脅不可謂不重。在這樣的情況下,頂住壓力統一兩德的德國,最終宣佈放棄其他地區的領土聲索並寫入憲法,德國由此獲得了西方國家的諒解。而這幾乎也意味著,德國收回被奪走的東部領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二戰後,波蘭和蘇聯划走德國大片領土,一方面源於蘇聯對領土的貪婪,另一方面也是德國人自己釀下的苦果。

要說近代最悲劇的國家,非波蘭莫屬。中世紀的波蘭可以說是東歐強國,也是當時歐洲強國。10世紀末,波蘭就已經建立了波蘭王國。為了抗擊條頓騎士團,波蘭和立陶宛大公國實行聯合,打敗了條頓騎士團。1569年,波蘭王國和立陶宛正式合併成為聯邦,成為歐洲強國,國土面積達到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當時的波蘭並不比俄羅斯弱,此後波蘭開始逐漸衰落。俄國的崛起伴隨著波蘭的衰落,波蘭失去了烏克蘭等地。到了18世紀,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國第一次瓜分波蘭,波蘭喪失了約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波蘭成為俄、普、奧三國的保護國。1793年,俄羅斯和普魯士簽訂協議第二次瓜分波蘭,波蘭成為一個僅剩下20萬平方公里、400萬人口的傀儡小國。1795年,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國再一次瓜分波蘭。存在了800多年的波蘭王國至此滅亡,從地圖上消失了123年。三次瓜分波蘭,俄羅斯獲得了46萬平方公里土地,佔原波蘭領土的62%;普魯士獲得了14萬平方公里,佔原波蘭領土的20%;奧地利獲得了12萬平方公里土地,奧地利奪佔約18%。

一戰結束之後,消失了123年的波蘭得以復國。協約國從德國、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領土上畫出一部分領土成立波蘭國。但是波蘭政府並不滿意,波蘭想恢復到1772年時俄波邊境線,為此兩國還發生了戰爭。1921年波蘭的領土面積穩定在38.8萬平方公里。一戰後的波蘭曾經也一度強盛,陸軍力量號稱是歐洲第二。但是很快波蘭又一次面臨亡國滅種。

1939年8月23日,德國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兩國秘密劃定了在東歐的實力範圍,同時也秘密瓜分了波蘭。雙方以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立陶宛北部邊界、波蘭的那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散河為分界線。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出兵波蘭之後,蘇聯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出兵波蘭。斯大林命令60萬蘇軍越過蘇波邊界,進攻波蘭東部,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蘇聯和德國按照之前劃分的界限再一次瓜分波蘭。蘇聯建立建立了所謂的東方戰線。二戰期間,美英蘇三大國召開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討論波德邊界和波蘇邊界問題。蘇聯是二戰最主要的戰勝國之一,蘇聯又是一個對領土充滿慾望的國家。已經吃到蘇聯肚子裡的肥肉,他自然不會輕易吐出來。蘇聯希望自己在二戰中有所補償,蘇聯需要的補償就是自己已經佔領的領土,當然也包括已經佔領的波蘭領土。二戰中德國戰敗,德國被四大國佔領,德國的領土邊界只能任憑美英蘇三國處置。

二戰中波蘭雖然已經亡國,但是波蘭流亡政府始終存在。波蘭流亡政府也一直堅持抗德,二戰後的波蘭也是戰勝國之一。波蘭的權益也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尊重。為了補償波蘭失去的部分領土,蘇聯提出一個所謂的領土西移的方案。說白一點就是蘇聯佔領的波蘭領土,由德國補償。這種自己獲得利益讓別國補償的方案,也只有蘇聯能夠提出來。不過這也符合當時的“叢林法則”,強國往往佔據優勢,弱國只能仍由別人處置。當時的德國已經崩潰,德國變成什麼樣子需要看蘇聯人的臉色。波蘭靠著蘇聯紅軍才趕走了德國人,實際上波蘭已經成為蘇聯的附屬國。波蘭的邊界問題也只能由於蘇聯處置,即使蘇聯不給波蘭任何補償,波蘭也只能乾瞪眼。既然蘇聯願意用德國的領土補償波蘭,波蘭也算是最大程度上彌補了自己的損失。二戰結束之後,正式確定了波蘭東西部邊界。波蘇邊境以寇松線為界線,蘇聯維持住自己的“戰果”。波蘭的西部邊境線向西平移200多公里,波德邊界則向西推移至奧德-尼斯河,並把什切青和施維諾威斯劃入邊界的波蘭一側。平移之後的波蘭損失了大約7.6萬平方公里土地,損失了大約20%的領土。波蘭現在領土面積大約為31.27萬平方公里。

相比較於波蘭,德國損失的領土則更多。一戰過後德國魏瑪共和國的領土面積大約為46.88萬平方公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領土面積為35.74萬平方公里。二戰過後德國損失領土達到了11.14萬平方公里,德國損失了23.77%的國土。德國的喪失的領土除了一部分補償了波蘭,還有一部分被蘇聯人佔領。原先隸屬於德國的東普魯士,也是德國文化發源地,哲學家康德的故鄉。蘇聯在戰後佔據了東普魯士的部分領土,波蘭和蘇聯兩國瓜分了東普魯士。二戰爆發之前,東普魯士的面積大概為3.699萬平方公里。二戰後,蘇聯佔領東普魯士北部大約1.51萬平方公里,佔領了柯尼斯堡,建立加里寧格勒州。現在加里寧格勒州是俄羅斯的一塊飛地,也是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重要港口。東普魯士南部地區被劃給波蘭,成為波蘭領土一部分。

通過對歷史梳理,我們可以看出二戰後德國大約11.14萬平方公里領土被波蘭和蘇聯兩國瓜分。實際上波蘭也是一個受害國,波蘭即使佔領了部分德國領土,波蘭也依然損失了7.6萬平方公里。蘇聯之所以會佔領波蘭的領土,其實要追溯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如果納粹德國不和蘇聯秘密瓜分波蘭,蘇聯不一定會出兵攻佔波蘭部分領土。如果蘇聯在衛國戰爭之前沒有佔領波蘭部分領土,可能就沒有後來用德國領土補償波蘭這個提議,可能也就沒有波蘭和蘇聯瓜分德國領土這個說法。當然歸根到底的原因是俄羅斯人對領土的慾望。《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本來就帶有大國強權色彩,對於波蘭人來說蘇聯人一樣都是侵略國。按道理說,二戰結束之後蘇聯應該把原屬於波蘭的領土還給波蘭。但是蘇聯卻霸佔著蘇聯的領土不願意歸還,還佔領其他國家領土。由於蘇聯不願意吐出自己已經獲得的利益,所以才會想到用德國領土補償波蘭的餿主意。

從表面上看波蘭參與了瓜分德國領土,實際上波蘭也是受害,這個事件中只有蘇聯是受益國。


依稀說史


波蘭並不是二戰實際上的戰勝國,只是一個曾被德國吞併後被蘇聯解放的國家。

因此,關於德國的領土歸屬,波蘭其實沒有分毫話語權。

決定德國領土的勢力自然是蘇聯,而這也是雅爾塔體系的一部分。

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中,蘇聯提出要收回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這部分蘇聯認為是波蘭侵佔的領土,即波蘭把寇松線以東的土地割讓給蘇聯。

但與此同時——

德國要補償一部分領土給波蘭。於是,西部波、德邊界向西推移至奧德河-尼斯河線。

總的來講,其實是波蘭的領土整體向西邊移動。

德國則絕大部分的西里西亞、大部分的波美拉尼亞,以及什切青、勃蘭登堡東部及小部分薩克森,這些土地都歸屬了波蘭。

1950年,東德與波蘭政府簽署《茲戈熱萊茨條約》,確認奧德河—尼斯河線。


關於如何看待這個領土變動,要以結果來衡量:

東德領土減少,自然導致實力大減,這也為日後兩德迅速統一奠定了基礎。

總的來講,斯大林的這些操作還是很胡作非為的。


HuiNanHistory


二戰後,德國東部喪失了東普魯士,西普魯士,波美拉尼亞,西里西亞等領土。但是西部還有南部,北部倒是沒有損失。這對於德國來說或許是一種安慰。德國戰後面積只剩下了35萬平方公里,他們損失了差不多20萬平方公里。


這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德國損失慘重。那麼為什麼德國需要去割讓這麼多領土呢?

首先,德國作為戰敗國,他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所以割地賠款成為了他們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最後也是受到了這樣的處罰。

其二,就是因為雅爾塔體系了。

蘇聯認為波蘭需要將他們曾經從蘇聯的領土還回去,於是這就對波蘭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當然,波蘭並不會如此的大義凜然,直接就將土地還給蘇聯,他們失去的土地自然是要從其他地方補回來,這個時候,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就成為了他們的一個很好的選項。



再者,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在皮亞斯特時期,這裡的地區實際上確實屬於波蘭人民,但是這種理由倒是有一些牽強,這個所謂的歷史因素,即使是在當時也是有著諸多懷疑,就連當時的丘吉爾都曾經表示過疑惑。


當然歷史因素也是不只於這些了。當時的世界有一個共識,無論如何,普魯士都是必須要從德國分割出去,二戰時,德國就以普魯士為由對波蘭發動了進攻,從而引發了世界大戰,而且就連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普魯士也是不無關係,所以這樣的意識也是得到了各國的共識。

當然只是讓德國割讓了一部分的土地,其實已經是對德國做的一種讓步了,當時,甚至在他們的意志下,連分解德國的意圖都是有所表示,所以說只是讓他們割讓一部分領土,對於德國確實是要合理的多了。



當然,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自然就只能任其宰割,沒有絲毫的反抗之力。


眾森淼


題目有瑕疵,二戰後划走大片德國領土的是蘇聯,波蘭實質屬於“打醬油的”,蘇聯是主謀,波蘭基本沒有自主權。說清這件事,要搞清幾個層面的問題。

【二戰後德國領土變化】

划走德國領土的哲學理論依據:“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戰敗國割地賠款,是西方列強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也就是打仗的規矩,德國是二戰的發起國,戰敗了做點賠償理所當然,敗於蘇聯,割地給蘇聯順理成章,詭異的是,為什麼割地給戰爭初期就徹底失敗的波蘭?

【德國東部領土喪失】

波蘭的尷尬角色。當時波蘭有2政府,一是流亡倫敦的民選合法政府,一是蘇聯建立的政府,這兩個波蘭政府有一個共同點:說話都不算數,不是沒誠信,而是沒錢沒槍。這就造成新波蘭國家的命運掌握在列強手裡。

【德國兩次世界大戰的領土損失】

蘇聯為什麼划走大片德國領土給波蘭,而自己只要區區加里寧格勒(東普魯士北部)一小塊德國領土?當然不是人品爆發,因為蘇聯划走了戰前屬於波蘭的西白俄羅斯、西烏克蘭,所以,划走德國奧德尼斯邊界以東領土給波蘭作為補償,造成波蘭這個國家在戰後整體向西“平移”了約200公里。

【德意志第二帝國】

綜上,二戰邊界調整的結果是,蘇聯領土最大化(不只割佔德國的),波蘭領土“補償”較戰前縮水,德國純割地。不過也不用過於替德國惋惜,算上二戰,德國(普魯士)四次瓜分波蘭,戰敗後一夜回到了“中世紀”。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很簡單,原因之一就是為了限制德國的發展,打擊德國的勢力。具體情況,戰火觀察室為您詳細解析。


(一戰後德國,二戰前德國土地)

在法理上,東普魯士一直都是德意志的領土。從以前的條頓騎士團,到勃蘭登堡變身普魯士。這些土地都是神聖羅馬帝國選帝候普魯士的法理領土。

但是在一戰時期,德國戰敗,盛產煤、鐵的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紡織中心西里西亞大部分割給了新獨立的波蘭,德國面積變為53 萬平方公里,與一戰前相比損失8萬多平方公里領土,也失去了但澤的統治權。

德國人恨啊,輸掉阿爾薩斯–洛林也就算了,還把西里西亞給了波蘭。要知道歷史上波蘭一直是被欺負的角色,三皇瓜分波蘭,波蘭復國還要靠別的國家。對德國來說可謂丟盡臉面。所以德國人就發起了復仇戰爭–二戰。


二戰德國風光無限,差點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而且氣焰囂張惡行累累,惹了眾怒。屠殺猶太人和各種不人道的實驗(生命之泉等)所以德國戰敗後,世界各國就選擇對它進行制裁,什麼制裁呢?割地佔領。德國將東普魯士劃給蘇聯,其改名為加里寧格勒州,奧德河以東10萬多平方公里割給波蘭,居民全部遷徙到德國其他地區,共有17.3萬多平方公里被割讓,從此德國領土僅存35.7萬平方公里。也就是現在的德國領土範圍。

原本聯合國是想恢復波蘭歷史上的法理領土的,但大部分讓蘇聯佔領了,又不可能讓他吐出來,只能將就把德國的土地劃給波蘭。這樣即打擊了德國發展,又可讓德國人心生恐懼。蘇聯要了一個東普魯士,意圖也很明顯,就是要針對美國在西歐的擴張。

這樣做的目的是削弱德國的實力(德國在二戰各種黑科技),讓德國徹底認識到戰爭的苦果(誰敢打就敢反打),也給了所有國家一個典例–任何企圖發動對外戰爭的國家沒有一個好下場。

總結:第一,削弱德國實力,阻止發展;第二,波蘭想恢復法理領土,但蘇聯不想給,只能從德國東部削;第三,因為分區佔領柏林,蘇聯要一個橋頭堡加里寧格勒來制衡西歐的勢力。


戰火觀察室


二戰結束後,肢解德國是戰時三巨頭經過多次協商後達成的一致意見,沒必要單獨拿蘇聯和波蘭說事。



1941年12月丘吉爾訪美,私下對羅斯福談到戰後把普魯士從德國分裂出去,以永久消滅德國的軍國主義傳統。同月英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訪蘇,斯大林建議蘇、英應簽署兩個協議,之一為戰後歐洲各國邊界的劃分,指出蘇聯應維持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的邊界,為補償波蘭在東部失去的領土,它的西部邊境將向德國境內移動。

1943年10月莫斯科蘇、美、英三國外長會議一致決定奧地利從德國分離獨立建國,並對進一步肢解德國達成共識。

1943年11月德黑蘭會議是三巨頭肢解德國的討價還價,丘吉爾明確向斯大林提出讓普魯士脫離德意志,把德國分為5-6個部分。斯大林認為僅此不足以防範德國東山再起,重複41年12月對艾登的主張。而羅斯福更認為德國分裂成107公國才比較安全。



會議結束前,丘吉爾對波蘭邊界提出一正式方案,即東部以寇松線為界,西部以奧得河為界。斯大林則針對性提出蘇聯需要柯尼斯堡和梅梅爾的不動港,如果英國同意把這些地方轉讓蘇聯,丘吉爾的波蘭邊界方案將被認可。

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三巨頭達成一致,即用德國的領土來補償波蘭因讓給蘇聯而損失的領土。7-8月的波茨坦會議,蘇、美、英對德、波戰時已存分界線一致認同承認,而蘇聯要求的柯尼斯堡也得到滿足。


歷史扒糞機


自古以來,國家強大勢力範圍擴大,國家羸弱勢力範圍縮小,正因如此,留下很多“自古以來是*國領土…”。這樣的情況從二戰以來有所改變,但並未能徹底解決領土爭端。雅爾塔體系是個妥協的結果,蘇軍在歐陸的勝利,使得嗜血成性的俄羅斯民族有底氣再一次擴張領土,歐美各雖有怨氣,當時也不敢發作,只能讓德國這戰敗者買單,而波蘭不願意也得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