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根本矛盾在哪裡?

幸福地帶2


烏克蘭國內有兩個主要的民族,分別是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其中,烏克蘭人作為烏克蘭的主體民族,其佔國內人口的總量達到了77%;而作為烏克蘭第二大民族的俄羅斯人,則佔到約20%左右。

面積超過60萬平方公里的烏克蘭,其國土的中間被第聶伯河所貫穿,分成了東烏克蘭地區和西烏克蘭地區。而第聶伯河的東西,不僅是烏克蘭的地理分界線,更是烏克蘭國內的政治文化、思維觀念等的分界線。

因為,烏克蘭國內的俄羅斯人基本上都分佈在第聶伯河以東的東烏克蘭地區,他們與俄羅斯同根同源。因此,東烏地區的人們在政治文化上與俄羅斯亦步亦趨,是鐵了心的親俄派。而反觀第聶伯河以西,則是烏克蘭人的地盤,他們是一心的想著往富裕的北約陣營靠攏,對俄羅斯則採取敵視的姿態。

然而,烏克蘭又悲劇的處於北約與俄羅斯兩大陣營的中間,成為北約與俄羅斯“新冷戰”的犧牲品。正是這樣一個尷尬的區位,對烏克蘭內部的東西部差異起到了放大鏡和催化劑的作用,使得烏克蘭國內出現了嚴重的“人格分裂”。

而自蘇聯解體後,北約便不斷開始東擴,一再的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緩衝區域。所以,俄羅斯實際上早已無路可退。因此,作為鐵腕硬漢領導人的普京,他是絕對不會允許在俄羅斯的身邊,有一個完全北約化的烏克蘭存在。

於是,北約與俄羅斯圍繞烏克蘭問題的政治角逐,最終也就演變為烏克蘭內戰,而這也正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根本矛盾。

實際上,烏克蘭本可以憑藉蘇聯解體時所繼承的龐大軍事遺產,完全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不至於淪落到今天這個境地。可惜的是,烏克蘭人實在太敗家了。

當年蘇聯解體,俄羅斯和烏克蘭幾乎分得了蘇聯留下的全部軍事遺產。當時的烏克蘭從前蘇聯身上繼承了78萬軍隊,陸軍裝備包括345輛T-80主戰坦克和1320輛T-72主戰坦在內的各型坦克,共計6500輛;裝甲車7150輛;大口徑火炮7000餘門。

空軍裝備更是讓當時的我們為之羨慕不已,光是伊爾76戰略運輸機就有100多架,還包括19架圖160戰略轟炸機(要知道,當時俄羅斯才分得8架)。而最關鍵的還是戰略核武器領域,烏克蘭可是繼承了前蘇聯留下的1272枚洲際導彈核彈頭與2500枚戰術核武器,使之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上僅次於美俄的第三核大國。

此外,作為前蘇聯時代最重要的軍工基地,烏克蘭還繼承了龐大的軍工研發和生產能力。我們耳熟能詳的歐洲野牛、安225夢幻運輸機、以及我們的遼寧艦(原瓦良格號)等,都出自烏克蘭之手。

按理說,擁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力量,足以支撐烏克蘭在外交上獨立自主,完全不需要看北約和俄羅斯的面色。然而,烏克蘭卻聽信西方的糖衣炮彈,不斷自廢武功,最終從一個全世界都不敢小覷的軍事大國,淪落成一個任由大國擺佈的孱弱國家!



這些歷史要讀


很多中國人娶烏克蘭妹子當老婆,我們不妨把烏克蘭看成1位美女。這個豐乳肥臀的美女,被2個強壯的漢子看上,有錢的北約要上,暴躁的俄羅斯也要上。

你說烏克蘭該怎麼辦?親近北約,俄羅斯肯定要報復;親近俄羅斯,美女又不甘心。俄烏2個國家根本矛盾就是:俄羅斯認為烏克蘭是他的勢力範圍,而烏克蘭回答“不是”。

俄羅斯、烏克蘭都起源於基輔羅斯,而烏克蘭又長期被俄羅斯人統治,像沙皇俄國、蘇聯時期。儘管兩國曾隸屬一國,但歷史愛恨糾結很深,至今西烏克蘭親西方、東烏克蘭親俄羅斯。

歷史能夠影響當代,但是畢竟是過去式,現實才是更重要的考慮。烏克蘭,對俄羅斯真的太重要!

假如烏克蘭緊隨俄羅斯的腳步,那麼就不會發生俄羅斯從烏克蘭手裡奪取克里米亞半島的事情,也不會有後續的刻赤海峽衝突。

普京又不傻,沒有必要冒著得罪烏克蘭、被國際指責的風險,強行出兵拿回蘇聯時期送出的克里米亞。

控制克里米亞,就能控制黑海,這是克里米亞的地緣優勢。不能控制克里米亞,俄羅斯的莫斯科、索契、烏拉爾工業區等要地就會受到威脅。而整個烏克蘭的地理位置,更是俄羅斯軍事防禦的軟肋,不能退讓。

看看二戰歷史吧,希特勒的鋼鐵洪流攻打東方,地理上一馬平川,蘇聯維持長長的國境防線本身不易。

而蘇聯反攻德國,情況正好想反,越往西邊攻打,納粹軍隊的地理防禦越優勢,一定程度上彌補軍事實力的下降。

也就是說,德國到俄羅斯之間是大片的平原,而這平原的地形是扇形的,德國這邊窄,俄羅斯這邊寬。戰爭期間,越是往東戰線越長,防禦部署越困難,而越是往西越容易。

不難理解,北約東擴,俄羅斯從來就沒好臉色。再瞧瞧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邊境線,佔有俄羅斯東部國境線的一大段,俄羅斯怎麼會捨得失去這個緩衝國呢?


子屠龍


我們瞭解一下烏克蘭的歷史。從歐洲範圍來說,歐洲分為四大人種,一個先文明起來的,就是羅馬人,羅馬人把其它三個種族稱為三大蠻族,分別是日耳曼人、凱爾特人和斯拉夫人。現在歐洲主流當大哥的當然是日耳曼人。而俄羅斯就屬於斯拉夫人。

後面,斯拉夫人開始分支,分成了東、西、南三大門派,南斯拉夫人是南邊這一塊,有現在的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好像帶著亞字的基本都是南斯拉夫人。而西斯拉夫人是現在的波蘭、捷克等人。東斯拉夫就是俄羅斯人。

我們知道俄國跟波蘭是世仇,但兩國說起來還是一樣。

但是東斯拉夫不僅僅是俄羅斯,還包括了烏克蘭人跟白俄羅斯人。這三者以前同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就是以基輔為中心建立的一個國家。基輔現在是烏克蘭首都,所以東斯拉夫人的根其實是在烏克蘭。後面,俄羅斯人遷到了北面,從莫斯科公國開始慢慢稱霸。從血統上看,俄國人受蒙古人影響比較大。兩者進行了比較多的整合。


俄羅斯這個詞可以說是從基輔羅斯發展而來的,所以佔據基輔的烏克蘭雖然被稱為小俄羅斯,但他們不想做小了,他們認為自己佔有基輔,就更有資格繼承這個詞。這跟中國的中原人宣稱他們才是正宗是一樣一樣的。

而現在的俄羅斯人最好稱為莫斯科維亞,也就是莫斯科人。

烏克蘭的議員宣稱,俄羅斯說自己是俄羅斯,是在向烏克蘭展示一種“不友好的帝國政治”。

而烏克蘭這一支其實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為什麼呢?因為它處在四戰之地。無論是蒙古人東來,還是奧斯曼帝國北進,這裡都是交戰區域,而它的同胞兄弟莫斯科公國反而可以在北方慢慢發展,這一點跟戰國時期的秦國很像。

而到了十七世紀,莫斯科公國已經晉級為俄國,開始南下走親戚了,烏克蘭一緊張,就找了一個關係更遠的親戚:波蘭,跟波蘭聯合起來對抗俄國的南下。

而在這個時候,烏克蘭國內的哥薩克部落起義。這個哥薩克其實就是韃靼族,大概都是從中國北邊遷過去的,非常驍勇善戰。他們就找上了俄國。請俄國介入,俄國當然是求之不得,就此殺到烏克蘭。最終俄國跟波蘭打了十多年,以俄國略勝告終,兩人把烏克蘭給分了。西烏克蘭歸波蘭,東邊的歸俄國。這樣,俄國的印跡就打在了烏克蘭的歷史上。

那麼,到了一二戰的時候,烏克蘭一直處在德國跟蘇聯的爭奪之下,最終勝利是蘇聯。烏克蘭就此成為蘇聯的加盟國。

而烏克蘭可能說是蘇聯最重要的加盟國,有一個說法,俄羅斯失去烏克蘭,就失去了成為世界強國的機會。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烏克蘭本身就很重要,它是歐洲糧倉,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而且工業也不差,其工業基礎跟科技發展僅次於俄羅斯。尤其是軍工業也相當發達。蘇聯的航母製造基地就在烏克蘭。蘇聯解體後,很多的軍火販衝向烏克蘭,就是因為那裡武器多。而俄羅斯失去烏克蘭,就無法獨立建造一條航母。此外,烏克蘭的航天技術,尤其是戰鬥機技術也是非常先進。

第二,烏克蘭的位置重要。它所在的克里米亞半島控制著黑海出海口。俄羅斯從彼得大帝時期就唸念不忘黑海出海口,當時跟奧斯曼帝國開戰,當年的奧斯曼帝國也是強國,彼得大帝多次無功而返,直到葉卡捷琳娜時期,俄國才控制了這裡,走向了大洋。 如果烏克蘭倒向北約,那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此外, 沒有了烏克蘭,俄羅斯整個最溫暖的西南部就沒有了戰略縱深。這一塊不僅僅是俄羅斯的糧食基地,也是烏拉爾工業區。

總而言之,烏克蘭是俄羅斯最重視的一塊區域,網上有一個比較粗魯的說法,說烏克蘭就是俄羅斯的蛋蛋,美國要是捏住了它,俄羅斯的處境大家可以腦補。

所以,俄羅斯一直對烏克蘭的局勢最為關注。當年烏克蘭還是加盟國時,蘇聯就對這個地區特別好,什麼油氣基本相當於免費供應,現在烏克蘭分出去,俄羅斯就說要斷了它們的天然氣供應,其實就是加強存在感。


而烏克蘭也面臨選擇,如果過於靠近俄羅斯,那就會失去獨立性,成為小俄羅斯。而太遠,那可能會惹怒俄羅斯這位大哥。


腦洞歷史觀


蘇聯結束後,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直接控制)、波蘭(間接控制)等國都加入了北約和歐盟。這讓同樣曾被蘇聯控制的烏克蘭極為眼饞,烏克蘭也希望能加快融入歐洲。

眾所周知,烏克蘭分為兩部分:東部的俄族區,以及西部的烏克蘭人聚居區。西部人是比較親近歐洲和美國的,他們當然想學波蘭。只可惜,烏克蘭永遠都甩不掉的鄰居俄羅斯,不會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俄羅斯有人放言:烏克蘭並非不可以加入北約和歐盟,前提是北約打贏俄羅斯……
有人覺得奇怪,同樣是被蘇聯曾經控制,同樣是歐洲面積大國,俄羅斯為何允許波蘭加入北約(及歐盟),卻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呢?這和波蘭與烏克蘭的地理情況密切相關。
冷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在歐洲嚴重對峙。而波蘭,位於華約對抗北約的最前沿,既最西部。從波蘭最東部邊界到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約有1000公里,相對較遠。所以,美國要在波蘭駐軍,俄羅斯強烈反對,但並非以死相拼。畢竟,波蘭與俄羅斯之間還隔著親近俄羅斯的白俄羅斯。即使美國有膽量在地面上從波蘭進攻俄羅斯,白俄羅斯也可作為戰略屏障。

波蘭之於俄羅斯,有些類似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島之於美國。屬於間接控制就行,丟掉也不是很心疼的那類。但是,烏克蘭之於俄羅斯,就相當於太平洋的夏夷夷群島之於美國,是絕對不允許別國佔有的。如果俄羅斯佔有位於太平洋中心位置的夏威夷群島,美國將被趕出西太平洋,所謂的島鏈防禦體系也就泡湯了。
總有人認為俄羅斯太欺負烏克蘭了,烏克蘭想怎麼樣,俄羅斯有什麼資格管?道理是沒錯的,但古巴和委內瑞拉都是自主的國家,古巴和委內瑞拉想怎麼樣,美國又憑什麼管呢?
波蘭總說最大的悲哀是距離俄羅斯太近,實際上,這話由烏克蘭來說更合適。烏克蘭的不幸,是睡在俄羅斯旁邊。而烏克蘭更大的不幸,是睡在俄羅斯最不利於防守的軟肋旁邊。

烏克蘭(含克里米亞和東部)面積60.37萬平方公里,是歐洲面積第二大國。烏克蘭的鄰國,順時針方向是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匈牙利、斯洛伐克。
烏克蘭的地形,西部較高,有東喀爾巴阡山脈。東喀爾巴阡山脈以東,是第聶伯河沿岸高地。烏克蘭有一條大河,就是著名的第聶伯河,正好將烏克蘭一分為二,這也是烏克蘭的母親河。第聶伯河以東的地勢相對較低,東部與俄羅斯接壤處有一個頓涅茨嶺,但海拔也不太高。
這也就是說,烏克蘭第聶伯河以東地區與接壤的俄羅斯西部的地形構成差不多,海拔較低。就憑這一點,俄羅斯也是堅決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讓美國駐軍的。如果美國軍隊進入烏克蘭,駐紮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邊界,那麼俄羅斯西部是無險可守的。俄羅斯的心臟——首都莫斯科,就位於烏克蘭與俄羅斯邊界以北約600公里。美國重兵駐紮烏克蘭東部,就如同俄羅斯重兵駐紮在加拿大東部,對面就是美國最發達的紐約附近地區。

還有,俄羅斯為何不惜被西方封鎖也要拿下克里米亞?先不考慮克里米亞本就是俄羅斯送給烏克蘭的,居民以俄族為主。克里米亞和外東北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問題,是不合適互相比較的。只從地理角度看,俄羅斯都不可能坐視克里米亞被美國控制,這會要了俄羅斯的命!
面積42萬平方公里的黑海,位於歐洲與亞洲之間,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黑海最北端就是克里米亞。而克里米亞最南端,與黑海南岸(土耳其北端)距離非常近。如果美國控制克里米亞,俄羅斯著名的黑海艦隊,戰略價值幾乎直降為零。這不是危言聳聽,黑海艦隊之於俄羅斯的意義,世人皆知。
俄羅斯在歐洲部分有三條出海口。最北端的是北冰洋出海口,有俄羅斯重要軍港摩爾曼斯克。西北方向有波羅的海出海口,有俄羅斯舊都及最大港口聖彼得堡。但是,從聖彼得堡要進出大西洋的附屬海——北海,沿岸多是俄羅斯的死敵,比如芬蘭、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要從波羅的海出入大西洋,必須經常丹麥與瑞典之間的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丹麥與挪威之間的斯卡格拉克海峽。丹麥、挪威、瑞典都是西方陣營的,和俄羅斯的關係不怎麼樣。

這樣一來,黑海就成了俄羅斯最重要的出海口。為什麼呢?看地圖,俄羅斯要打破美國的封鎖,必須在非洲或西亞擁有戰略支撐點。敘利亞,就是現在俄羅斯在中東地區極為重要的戰略支撐點。有了敘利亞,俄羅斯就可以向西介入地中海,向南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向東與伊朗聯繫。有了敘利亞,俄羅斯就可以在中東“下棋”了。俄羅斯現在還被稱為世界性大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在中東有駐軍。
俄羅斯與中東的聯繫,最便捷的通道就是從黑海出土耳其控制的黑海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土耳其和俄羅斯關係不好,但最近也在互相利用,土耳其應該不會在海峽問題上難為俄羅斯。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只要出了黑海海峽,接下來就是與俄羅斯關係不錯的希臘控制的海域,就可以直接進入敘利亞了。
可如果美軍進駐克里米亞,就等於堵死俄羅斯與中東的聯繫。美國就可以實現“關門打狗”戰略,進一步分解俄羅斯。俄羅斯在西南方向再無出海口,這對俄羅斯來說將是毀滅性的地緣災難。還有,美軍要進駐克里米亞,向東可支援仇恨俄羅斯的格魯吉亞,將嚴重影響俄羅斯在外高加索地區的存在,並進一步圍堵俄羅斯與伊朗之間的通道。

圖-烏克蘭街頭
這就是為什麼在烏克蘭倒向美國之後,俄羅斯不顧付出巨大代價,也要強行佔有克里米亞的主要原因。現在,俄羅斯已經實際控制克里米亞。但即使如此,俄羅斯依然不可能讓美國的力量進駐烏克蘭,這事關俄羅斯的生死存亡。

地圖帝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與其他幾個國家脫離蘇聯,組成俄羅斯聯邦。

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都是東斯拉夫人,歷史上他們同屬於一個部族:古羅斯族,同一個國家:基輔羅斯。

蒙古人入侵強行將基輔羅斯分割三塊: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

烏克蘭歷史上是基輔羅斯的核心地域,從14世紀起,烏克蘭人開始脫離古羅斯而形成為具有獨特語言﹑文化和生活習俗的單一民族。


1654年,烏克蘭與俄羅斯簽訂了《佩列亞斯拉夫和約》,開始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結盟史。

1922年烏克蘭加入蘇聯,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

1985年,受到世界局勢的影響,烏克蘭的民族主義和民族獨立傾向迅速抬頭,烏克蘭開始了其獨立步伐。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政府發表的國家獨立宣言,正式宣佈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

2010年2月,在俄羅斯的扶持下,亞努科維奇當選烏克蘭總統,他上臺後拒絕與歐盟達成經濟協議,而是加強與俄羅斯的聯繫。


(亞努科維奇)

亞努科維奇強烈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拒絕與歐盟達成經濟協議。

他的政策在烏克蘭引起了嚴重的騷動,抗議者衝進基輔街頭,要求總統立即辭職。

而烏克蘭政府開始抓捕反對派。 最終議會宣佈解除亞努科維奇烏克蘭總統的職務,烏克蘭武裝部隊宣誓效忠人民,亞努科維奇被迫辭職,流亡國外。

2019年1月24日,烏克蘭法院以叛國罪缺席判處前總統亞努科維奇13年監禁。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矛盾還集中在克里米亞地區的歸屬上。


(克里米亞)

1955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共和國管轄,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直想將克里米亞收回。

克里米亞的大多數人都說俄語,在2014年公投後,該地區人民選擇加入俄羅斯。這招來了烏克蘭的極力反對。

俄羅斯派兵佔領克里米亞,強行使其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許多西方國家聲稱這是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吞併。


(普京強硬)

烏克蘭一直視克里米亞為自己的領土,而俄羅斯認為克里米亞是用鮮血打下來的,絕不會再把交給烏克蘭。

2018年8月28日,烏克蘭總統宣佈將終止烏俄友好條約。兩國局勢越發緊張。

(烏克蘭總理季莫申科)

烏克蘭要走親西方之路,俄羅斯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想控制烏克蘭,這是兩國矛盾的根本。

克里米亞問題也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不可調和的矛盾。不解決這個問題,兩國關係短時間還將會維持劍拔弩張的狀態。

(美女檢察官)

所謂用人不疑,既然把IJN的航空戰隊這僅有的賭注交給南雲,山本也是深知IJN的空母打一架少一架,航空兵打一個少一個,和美國這樣的對手賭博,沒有一分是輸得起的。


(烏克蘭美女)

出發前米內還再三叮囑——“請務必把聯合艦隊安然無恙地帶回來”。


剛日讀史


這是兩個兄弟國家,往歷史追溯,有著同一個母親“基輔羅斯公國”,當然,他們還有一個“兄弟”國家,叫白俄羅斯。只是,基輔羅斯在十三世紀已經徹底消亡了,全國走向了分裂,後來這些地方被蒙古人佔領,直到十五世紀,俄羅斯公國,烏克蘭公國逐漸興起.....

歷史已如過眼煙雲,隨風消逝,而如今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卻仇恨滿滿,劍拔弩張,這倒底是為什麼?兄弟國家就不能好好說話嗎?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歷史“交往”中,俄羅斯佔有過烏克蘭

烏克蘭的地理條件非常特殊,它南鄰黑海,對面是曾經的“奧斯曼帝國”(如今的土耳其),東面是俄羅斯,西邊是波蘭,波蘭再往西就是西歐的大片土地了。

從地理條件可以看得出來,烏克蘭就是俄羅斯的大門,是東西歐連接的最重要區域。曾經,波蘭王朝強大時,烏克蘭被屢屢欺負,後來,大哥俄羅斯過來撐腰,和波蘭開了戰。

當時正處於十七世紀,烏克蘭對於大哥俄羅斯的出手很感激。只是,俄羅斯並沒有幫助烏克蘭挺過來,而是和波蘭王國談和了,直接把烏克蘭分成了兩塊,西烏克蘭歸了波蘭,東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歸了俄國。18世紀,俄羅斯又相繼把烏克蘭和黑海北岸大片地區併入了自己的版圖。

說實話,俄羅斯做得有點不太地道,讓你來幫忙打架,你順便把人家的家佔了,這能說得過去嗎?說不過去。

於是,烏克蘭對俄羅斯的仇恨是結下了。

但,俄羅斯自有一套不要臉的邏輯,這烏克蘭兄弟身體弱,地方守不住,不如他們來幫忙守住這個大門,免得西歐人再過來欺負。

蘇聯建立前後,烏克蘭受了些欺負後,終於和俄羅斯平起平坐了

隨著工業化的興起,烏克蘭民族主義逐漸抬頭,十九世紀末,烏克蘭地區爆發的反對沙俄統治的起義此起彼伏。

終於,在二十世紀初的1917年三月,烏克蘭獨立了,成立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後來叫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但是,幸福的日子並沒有很快來臨。

1918年,德國侵入了烏克蘭,烏克蘭根本不是對手。還好,德國在一戰失敗,烏克蘭有了呼吸的空間。

1920年初,俄羅斯和烏克蘭又建立了聯盟,但是在四月,波蘭又來了,準備發動對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1921年3月,俄羅斯再一次和波蘭簽訂了協議,把西烏克蘭再一次劃給了波蘭(前面被奧匈帝國搶了去),當時簽字的現場,還有烏克蘭代表參加,烏克蘭代表的臉很難看,但一點辦法都沒有。俄羅斯的目的很簡單,趕快停止戰爭。不過,老是拿兄弟國家填坑,這動作非常不好看啊!

為了達到目的,俄羅斯人根本不管,烏克蘭人也無可奈何。

好在,1922年,蘇聯成立了,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等公國抱團在了一起,從此,烏克蘭和俄羅斯平起平坐了。

雖然,烏克蘭和俄羅斯平起平坐了,但對於俄羅斯曾經動不動就把自己往外推,是頗有微辭的,有些許仇恨是正常的。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的方向選擇,讓俄羅斯不爽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烏克蘭有著前所未有的歡暢。

解體初期,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親西方的,只是,西方勢力根本沒辦法接納俄羅斯,也可以說對俄羅斯多有忌憚,於是乎,俄羅斯註定了是美國和西歐的對立面。

而對於烏克蘭,西方陣營非常喜歡,原因有四個,一是烏克蘭農業發達,二是資源豐富,三是工業體系也不錯,四是地理位置好,這些特點,美國很喜歡。

牽制住烏克蘭,就相當於扼住了俄羅斯的喉嚨,這種感覺不錯,但俄羅斯並不喜歡這種感覺,特別是普京上任後,更是表達了自己堅定的決心。

烏克蘭一心向美,俄羅斯一心阻攔,所以到目前為止,烏克蘭想加入歐盟,沒有如願;想加入北約組織,也沒有達成。

(克里米亞美女檢察長)

最拉仇恨的是,烏克蘭擁有的國土“克里米亞”,在2014年三月通過公投加入了俄羅斯,這點讓烏克蘭氣到爆。俄羅斯的理由是,克里米亞是赫魯曉夫在1954年劃給了烏克蘭,但克里米亞曾經是俄羅斯傳統區域,克里米亞的人群構成,62%都是俄羅斯人,只有16%左右才是烏克蘭人,蘇聯已經解體,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再正常不過了。

最關鍵的是,克里米亞半島的區域位置太重要了,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重要基地,看著烏克蘭哭著喊著要加入西方陣營,普京不爽,因為一旦成功,克里米亞就很有可能成了美軍的基地,這就相當於允許美國把匕首放到俄羅斯的脖子上。這事普京怎麼能同意?

所以,就算烏克蘭一千萬個不高心,不開心,哪怕烏克蘭恨俄羅斯要死,普京堅決不放“克里米亞”,因為這個位置實在不能放。

綜合來說,烏克蘭和俄羅斯在歷史上有過矛盾,但現在兩個國家動不動就“劍拔弩張”,最主要的原因是:烏克蘭有點傾向西方陣營,這和俄羅斯的方向完全相反;其次,俄羅斯強勢(通過公投)拿下了曾經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這是“奪地之恨”,烏克蘭人非常氣憤。


藍風破曉



任有新2


烏克蘭當年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可是很厲害的,前蘇聯很多重要的軍工技術都在烏克蘭,前蘇聯35%的軍工都繼承給了烏克蘭,75萬的現役軍人,6500輛坦克以及七千多輛裝甲車,而且那裡有海陸空裝備以及軍工產業,還有讓人聞風喪膽的核武器,可惜烏克蘭沒有好好珍惜,可能是來的太容易,所以對他們都不是很在意,當時歐洲的一段花言巧語,就讓她下定決心要拋棄一切撲向北約的懷抱,結果苦苦的煎熬了這麼多年,北約根本就不要她。



烏克蘭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曾經被稱為歐洲的糧倉,而且擁有世界一流的尖端軍工技術,還繼承了前蘇聯的航母以及大量的軍工裝備和企業,這樣一塊肥肉,原本北約應該很樂於接受,但是因為他曾經是蘇聯的加盟國,對她們來說是潛在的威脅,北約打算用烏克蘭作為牽制俄羅斯的棋子,可是又擔心烏克蘭會在俄羅斯的壓力之下把核武器交給俄羅斯,美國和俄羅斯也都覺得烏克蘭的核武器是威脅,所以都同意烏克蘭毀掉核武器,而當時烏克蘭也沒有經費去維護龐大的核武器,無奈之下選擇了銷燬。



俄羅斯一直想要再現當年前蘇聯時期的輝煌,蘇聯解體以後,黑海艦隊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雙方在塞瓦斯托波爾基地租用問題上分歧嚴重。俄方要求長期租賃並單獨使用該基地,重新組建俄羅斯黑海艦隊,但遭烏方拒絕,在克里米亞問題上,俄羅斯的強勢出擊使得烏克蘭痛失克里米亞,在銷燬核武器方面,俄羅斯也有一定的責任,他們雙方最根本的矛盾還是由於歷史(烏克蘭人曾經被劃為二等公民),民族問題,主權獨立,利益糾紛等多個原因造成的雙方離心離德。



每一個俄羅斯人心中都有一個蘇聯夢,他們都懷念當年那段歷史,作為前蘇聯重要的加盟國,烏克蘭在蘇聯的地位舉足輕重,俄羅斯也一直想把烏克蘭再次劃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內,但是亞努科維奇親俄的舉動激怒了烏克蘭的親歐民眾,亞努科維奇最終被趕下臺,流亡俄羅斯,所以烏克蘭的親西思想是俄羅斯一直比較痛恨的,而烏克蘭一旦被西方國家所接納,這就是把俄羅斯直接暴露在了北約國家的嘴巴邊上,這樣俄羅斯就更加是四面楚歌了,雙方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風雲一點通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兩個有著長久歷史淵源的國家。

兩個國家都屬於基輔羅斯,在歷史上,烏克蘭也很長時間處在俄羅斯統治下,包括蘇聯時期。

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就像他們國家的美女一樣,豐腴美豔,又挺拔修長。

問俄羅斯能不能與烏克蘭萍水相逢,互不往來。

俄羅斯一定會說不可能。

俄羅斯的地形,或者說過去蘇聯的地形,那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形。

二戰的時候,德國從西邊侵入東邊的蘇聯。

那就是進入了一個扇形的大平原地帶,當然,德國這邊是扇柄。

德國是屬於易守的位置,而蘇聯則將綿長的國境線暴露在德國裝甲部隊的鐵蹄下。

所以,從戰略上而言,俄羅斯就需要烏克蘭這個緩衝國,來遮蓋住俄羅斯一大部分的國境線,這對俄羅斯而言很重要。

更不去說克里米亞的重要性了,那可是關係黑海控制權的關鍵位置,不然怎會有赤刻海峽事件呢?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在世界上,一般情況下的根本矛盾有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經濟矛盾,領土矛盾。我們一一分析一下。

民族矛盾。

同為東斯拉夫人,講幾乎一樣的語言。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可以說是同宗,老祖宗是一樣的。說是兩個民族,其實差別並不大。所以個人認為民族矛盾有,但不是決定性的。

宗教矛盾。

都信奉東正教,所以宗教矛盾不存在。

經濟矛盾。

前蘇聯時期,政治中心在俄羅斯,軍事和經濟中心在烏克蘭。當時統一,看不出什麼問題。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作為前政治中心沒錢,當然對於烏克蘭的資源有所企圖。而烏克蘭獨立後,也不願意讓自己的資產拱手相讓。這就有了矛盾。

領土矛盾。

這裡主要是克里米亞的問題。克里米亞本來屬於俄羅斯,但蘇聯時期,為了更好的利用克里米亞的港口優勢和方便管理,將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當時蘇聯是一個整體,劃給誰都無所謂。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想要回來,烏克蘭不想給,且都能在法理上找到依據。更何況克里米亞位置很重要,俄羅斯有了克里米亞,自己對於西歐就是聯通著的,反之,俄羅斯和整個西歐屬於屏蔽狀態。所以克里米亞是兩家必爭之地。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矛盾主要是經濟矛盾和領土矛盾。其它矛盾都不是決定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