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棒!福建一中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校園懸疑推理心理劇網上獲贊


真棒!福建一中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校園懸疑推理心理劇網上獲贊


夢是願望的達成,夢裡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是夢者自己,這是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理論。近日,寧德一中幾名中學生根據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自編自導自演的校園懸疑推理心理劇《THE ANSWER》在網上獲贊。記者採訪了該團隊的主創人員一中學生陳巧媚和陳諾以及指導老師華蓉蓉。

這部8分30秒的短片中講述了學生陳衍(劇中人物)因抄襲作文受到校園暴力,情緒消極產生輕生念頭前做的一個夢。通過這樣一個略晦澀難懂的夢境微電影,吸引觀眾好奇心的同時也讓觀眾深思短片帶來的警示。

華蓉蓉是一中通用技術老師,也是校本課微電影創作的老師,作為指導老師,她對學生創作的短片感到很驚喜。她說:“最開始學生說想要創作一部網絡暴力的微電影,我給的建議是從自身,同學,家人,老師多角度體現,給人以警示。看完她們的初稿,我覺得拍攝手法和劇本都很棒,只是有些晦澀難懂。從中,我看到了弗洛伊德夢的理論,讓她們也去了解下,放在電影中輔助理解。”

記者瞭解到,一中的校本選修課由開課老師自己開發,微電影創作是一中今年第一次開設的校本課,面向的是高二年級的學生。華蓉蓉老師表示,學生們都很喜歡這個課,不為了考試和分數,僅僅是熱愛。

作為通用技術老師,華蓉蓉說:“通用技術課是非高考科目,還是比較新的科目,所以對老師也是一個考驗,學生喜不喜歡這個課,全看老師怎麼上,好在我從任教的6個班級瞭解到,學生很喜歡很感興趣。”她說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通用技術課期末彙報階段,有學生扛著自己設計的恆溫馬桶蓋來學校彙報。

陳諾和陳巧媚都是一中高二年級的學生,也是該短片的主創。兩位同學告訴記者,她們團隊從開拍到成品大概用了兩個月,但是實際在拍的有效時間是一個月左右,團隊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參與拍攝微電影。

“之前就很喜歡看電影,也很好奇電影的製作流程,看到這個課題,我就特別有興趣,老師也給了我們很多建議。”陳諾說,為了把微電影拍好,她們團隊一起看了很多相關的影視素材和小說,一起研究了拍攝和剪輯等。

對於拍攝微電影是否會影響學習。陳巧媚說:“影響多少還是有一點,但是我會處理好時間的,我們一般是利用午休和晚自習前的一點零散時間拍的,在這個過程,我學到很多東西,比如學會了團隊合作等,我媽媽挺支持我的。”另一名團隊成員陳諾也說:“這是一個鍛鍊能力的好機會,當然,要在保持成績穩定的情況下。”

兩位同學都表示,其實拍微電影也是調節學習壓力的一個途徑。

曾經有家長打電話給華蓉蓉老師,說微電影創作佔用太多時間,影響孩子學習。對此,她也能理解家長的擔憂,但她覺得,這樣的活動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是正向還是負向,有待討論。她說:“在大家都關注分數的大環境下,我覺得做這些看似‘不務正業’卻有意義的事情應該得到認可。”

真棒!福建一中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校園懸疑推理心理劇網上獲贊

對此,記者採訪了幾名教師。華僑小學語文老師劉惠晶說:“我覺得帶來更多的是正面影響。首先,微電影創作課程本身就會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其次,這門課程可以與語文學習進行一個良性結合,豐富學習形式;最後我想說的是,現代社會的教育是多元化的,這是一門考驗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可以很大程度的發揮出學生自身的優勢,那必定是百花齊放。”

寧德一中語文老師王詩鳳說:“據我瞭解,拍攝微電影的學生們利用的是運動會這樣較長的假期來拍攝,對平時的學習影響不是很大。對這方面感興趣的同學來說,花時間投入學習和拍攝,有利於培養這一方面的興趣和特長,是好事。有的同學在參與的過程中也逐漸明白自己的追求,未來可以走藝考,學編導。而另外一部分同學在嘗試的過程中興味索然,自然就不花時間在裡面了。作為家長,要觀察孩子,發現他們的天賦和興趣,適當引導,而不是一味指責時間花得太多。那些嘗試後不感興趣的同學,他們在高中階段也正在探索自己,所付出的時間不會白白浪費,最起碼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為未來的尋覓節省時間成本。他們在心裡埋的種子越多,以後發芽的機會就越多,解鎖的技能多了,也能成為更有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