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出非同源,皆名“牛角凍”

所出非同源,皆名“牛角凍”

清 魏汝奮 壽山牛角凍羅漢像 福州市博物館

福州市博物院中收藏有一隻清代壽山石雕名手清魏汝奮雕刻的羅漢坐像,它的材質被標註為“牛角凍”,由此可見,壽山牛角凍石作為藝術雕刻石材所擁有的悠久歷史。民國張俊勳的《壽山石考》中謂之“暑天黛海,日不敢驕”,這是極其文人化的措辭,充滿了抽象的想象意味。而陳子奮的《壽山石小志》則說的更加具體:“牛角凍,溫雅可愛,色黑如牛角,明澈而有光澤,稍淡者酷似犀角,中隱蘿蔔紋,向空視之,現暗黃色,此其佳品。”

所出非同源,皆名“牛角凍”

郭功森 牛角凍石 《一鳴驚人》把玩件 福建東南2013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實際上,壽山石中有兩類被稱為牛角凍的石頭,二者同出高山系。一類即《壽山石小志》中所說的坑頭牛角凍石,出自高山系水坑,其質地有著水坑石都有的凝結通靈。雖然所謂“牛角凍”,顧名思義,其顏色正如深赭色的牛角一般濃厚,然而作為水坑石的一類,以坑頭牛角凍石向陽照之,當那深赭的色澤被光芒照亮時,便呈現出通透、明澈的晶凍質感,且常有若隱若現的流水紋交織其中,也彷彿牛角的生長紋一般,被叫做“牛角凍”實在恰如其分。握於掌中如水墨一汪,“棕文者……精華爛漫,如數百年前琥珀瑩透。”《觀石錄》中如此之形容,除坑頭牛角凍之外,大約其他石品也未必能夠擔當。

所出非同源,皆名“牛角凍”

坑頭牛角凍石 《深山訪友》扁章 福建東南2012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正因坑頭牛角凍石有著通靈的質地和醇厚的色澤,又將二者結合得如此和諧、恰如其分,因而以坑頭牛角凍石做雕刻,往往既要利用其色澤的沉鬱內斂,又要突出其質地的通靈瑩澈,方能有天人合一之妙。《深山訪友》扁章以坑頭牛角凍石做圓雕山子形,以牛角凍色彩營造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山頂部分較薄,映光而通透,又將牛角凍石的質地充分呈現而出。坑頭牛角凍石撫琴山子也採用了相似的思路,然而比起“山子”本身,更突出在深山中撫琴的世外高人形象,令作品在清雅意境之餘,古樸的韻味更加濃厚,這種古樸韻味,與牛角凍本身的色澤也相當契合。


所出非同源,皆名“牛角凍”

坑頭牛角凍石 山子擺件 福建東南2016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而在坑頭牛角凍之外,高山系的山坑石中也有被稱作“牛角凍”的,即壽山石界所稱的“高山牛角凍石”。與坑頭牛角凍石相似,高山牛角凍也同樣呈牛角顏色,只是因山坑石的天然屬性,較坑頭牛角而言,其顏色更為深濃,同時肌理隱灰色或黑灰色棉花紋狀,石質較“松”,缺乏坑頭牛角凍石凝結瑩澈的特點,因而極容易與坑頭牛角凍區別開來。這裡的兩枚牛角凍石都圓雕以“蟬”為主題的把玩件,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坑頭牛角凍石與高山牛角凍石的區別,坑頭牛角凍石的“透”感和輕盈的赭調,高山牛角凍石的“糯”感和深濃的黑調都顯露無遺。

所出非同源,皆名“牛角凍”

坑頭牛角凍石 《一鳴驚人》把玩件 福建東南2013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所出非同源,皆名“牛角凍”

郭祥忍 高山牛角凍石 《夏鳴》把玩件 福建東南2014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如果說坑頭牛角凍石以堅潔通靈而引人注目的話,那麼高山牛角凍石則以其“糯”意取勝,雖然缺少了通透感,卻增加了幾分樸厚的醇味。因此雕刻家們更多地將高山牛角凍石雕刻形制端方的鈕章或古獸作品而非山子,彰顯其沉著、大氣和穩重的風範。

所出非同源,皆名“牛角凍”

姚仲達 高山牛角凍石 雙螭鈕日字章 福建東南2013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石有水坑、山坑之分,坑頭牛角凍石的堅潔通靈自有其韻味,高山牛角凍石的穩重樸厚也有其特點,對於愛石之人而言,觀其美,賞其韻,便是玩石的最大樂趣。


所出非同源,皆名“牛角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