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突出“五性”繪就文明實踐“施工圖”

在推進省級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中,漳州市長泰縣始終堅持“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飽滿的精神狀態,廣泛組織力量,有效調配資源,完善工作網絡,建成了1個文明實踐中心總部和7個分中心、9個鄉鎮(場、區、辦事處)文明實踐所、30個村級文明實踐站,成立了1支志願服務總隊和10支專業服務隊、9支鄉鎮志願服務支隊、243支黨支部志願服務小隊,形成“1+9+N”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出集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有效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成為了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至11月,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共開展志願服務活動700餘場,參與服務的志願者近2萬多人次,受眾10萬人次以上,有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長泰落地生根。


長泰:突出“五性”繪就文明實踐“施工圖”

2019年9月長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 “禮讚共和國 智慧新生活”全國科普日活動


一、突出重要性,進一步推進全國試點工作項目化

嚴格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福建省委、漳州市委、長泰縣委工作要求,把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在中心任務上集中發力、在融合嵌入上加強統籌,推進全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陣地建設、設施添置、以及開展活動等項目化,切實補齊試點工作短板,高質量高水平完成好試點任務。同時,針對存在問題,要立足長泰實際,表單化對標找差,不斷激發文明實踐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努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長泰樣板”。

長泰:突出“五性”繪就文明實踐“施工圖”

2019年10月岩溪鎮珪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重陽節志願服務活動


二、突出持續性,進一步推進三級陣地建設標準化

在持續鞏固提升現有中心(所、站)的基礎上,擴大試點工作覆蓋面,確保2021年所有村(居)實踐站建設全覆蓋。要強化基層黨組織主體責任和政治功能,針對個別鄉鎮文明實踐所、站進展緩慢,功能室設置不全、必要設備不足的狀況,認真對照建設標準,統籌當地各類陣地資源,加大推進力度,按時完成所(站)建設任務。要健全掛鉤幫扶責任制,由長泰縣委宣傳部、文明辦領導班子成員及內設科室按照掛鉤聯繫的安排,深入各鄉鎮、各示範村加強幫扶、督促、指導。

長泰:突出“五性”繪就文明實踐“施工圖”

2019年10月古農農場志願服務隊開展“找碴 我最行”安全隱患排查活動


三、突出針對性,進一步推進志願隊伍建設專業化

進一步摸底調查,宣傳發動,吸納更多的有一技之長、有意願參加志願服務的各界人士加入志願服務隊伍,通過培訓引導,分類編制,形成相對固定的志願服務力量,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要通過實地考察、邀請專家授課、經驗交流等形式加強培訓,提升志願者自身素質,掌握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技能。同時,依託“志願雲”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從登記註冊、參與活動、激勵嘉許等方面進行規範,推動志願隊伍管理規範化、精準化。

長泰:突出“五性”繪就文明實踐“施工圖”

2019年10月旅遊志願服務隊開展“文明旅遊”宣傳志願服務活動

四、突出群眾性,進一步推進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群眾既是文明行為實踐主體,也是文明成果享受主體,還是文明素質提高主體。在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過程中,要突出惠民效果,堅持需求導向和項目驅動,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重點圍繞增長經濟知識、培育環保意識、樹立善治理念、文明鄉風養成、追求美好生活等群眾實際需要開展志願服務,努力使文明實踐各項活動能互動、聚人氣、有活力、可持續,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要建好長泰新時代文明實踐APP新媒體平臺,開闢文明實踐動態、志願服務活動等專欄,不斷推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規範化、精準化、常態化。要聚焦整合盤活現有資源,多策劃開展能給群眾帶來實惠的活動項目,激發農村自身志願服務力量,提升志願服務效能,推動廣大幹部群眾從“要我參加”到“我要參加”,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內容滲透於鄉村每個角落,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成為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長泰:突出“五性”繪就文明實踐“施工圖”

2019年11月巾幗志願服務隊開展慰問老人志願服務活動

五、突出實效性,進一步推進特色志願服務品牌化

加強組織引導,從資金、人力等方面給予扶持,打造傳統文化傳承志願服務、“新長泰人在行動”非公企業志願服務、“百人百姓”基層理論宣講、“找茬我最行”志願服務項目、龍人古琴傳承經典志願服務、紅領巾“小信鴿”等一批特色服務項目,推動形成常態化、品牌化。特別是要擴大“龍津大講堂”四類講堂覆蓋面,充實宣講志願隊伍,豐富宣講課題庫,採取集中授課、面對面宣講、親子活動、田間指導、方言快板等方式,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創新理論,進一步擦亮“龍津大講堂”這一理論宣講金色招牌。同時,以農村綜合文化站、休閒廣場等為主要陣地,以龍津文藝輕騎隊、教師合唱團、體育健身指導員等為主要力量,經常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展播、非遺項目進校園、書畫作品展、廣場舞比賽、氣排球聯賽、文藝巡演等文藝志願服務活動,豐富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