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盛開在 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記赤峰市林西縣統部鎮小井子村駐村隊員 楊孝萍

一朵盛開在 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記赤峰市林西縣統部鎮小井子村駐村隊員 楊孝萍

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念茲在茲,沒齒不忘。在生命的長河中,總有一段經歷讓人終生難忘,總有一份感情讓人刻骨銘心,總有一種力量讓人奮力前行。半年有餘的駐村生活,讓林西縣交通運輸局的楊孝萍不僅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成長,也收穫了難以忘懷的扶貧經歷、感情和力量。

第一次走進林西縣統部鎮小井子村,楊孝萍有些退縮。這裡距林西縣城45公里,地廣人稀,全村面積58.7平方公里,水澆地僅有1050畝,其餘是林地、草灘地和荒山地,是統部鎮重點貧困村之一。全村常住人口168戶361人,其中貧困人口達200人,無勞動力、無產業、無資金“三無”情況尤為突出。“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是部分村組出行的真實寫照。村民文化生活單調,衛生髒亂差,這樣一個貧困村想發展產業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對楊孝萍的駐村工作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為全身心投入扶貧工作,楊孝萍把長髮剪成短髮、高跟鞋換成運動鞋、長裙變成運動服,她也從一名著裝精緻的職場女性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姑”。

第一次參加村裡大會時,整個會場就像趕大集似的,有抽菸嘮嗑的,有調侃說笑的,毫無會場紀律,村民在臺下竊竊私語著“這麼年輕能有啥扶貧經驗。”“是呀,你看她白白淨淨的,莊稼地的活兒一定都不懂。”他們的話就像針一樣刺痛著楊孝萍。就這樣,第一次村裡大會在嘈雜聲中結束了。楊孝萍暗下決心,一定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散會後楊孝萍認真梳理工作思路,並帶著熱情和真誠開始走家串戶。

4月的林西,雖春意已來,但寒意未退。罕見的沙塵暴天氣籠罩著小井子村的上空。正當楊孝萍陪同上級領導到村裡指導扶貧工作的時候,村民盧佔海家中因電線老化而失火,院子裡冒著滾滾黑煙,楊孝萍和在場的人二話沒說,立即趕往火場,加入到滅火隊伍中。沒有滅火經驗的她未採取任何防護措施,直接拿著盛滿水的桶就潑向了熊熊大火,反反覆覆潑了幾十遍,火終於滅了,好在沒有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但是楊孝萍的臉卻成了“黑包公”。回到家後,她把救火時的照片給丈夫看,丈夫的臉一下子就沉了下來,楊孝萍知道丈夫在擔心自己的安危。女兒看到照片後說,媽媽好醜。她對女兒說:“孩子,這是媽媽的工作職責,有些事情必須要有人去做,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

8月15日中午,楊孝萍正在村部加班,突然外面鋪天蓋地下起了冰雹。楊孝萍的心“咯噔”一下,心裡想著,這下可完了,村民的莊稼眼瞅著就要收成了,這場冰雹得給老百姓造成多大的損失啊。冰雹下了20分鐘,楊孝萍的心也疼了20分鐘,更讓她始料未及的是,隨著降水量的增加,有2個村組的路被上游衝下的淤泥封死了,村民無法出行,她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等雨小些,楊孝萍立即去村裡查看災情,並把受災情況向幫扶單位的主要領導彙報。隨後,林西縣交通運輸局出動清淤車輛,楊孝萍帶領村民和救援車隊展開了一場道路清淤的緊急救援。忙活了一整天,雖然鞋子滿是泥濘,自己也著涼感冒了,但是看到路通了,她的心也暢快了。

在扶貧路上,說不辛苦是假的,當楊孝萍的母親生病住院時,她不能在身邊陪護;當孩子哭著喊媽媽的時候,她不能陪伴在孩子左右;當愛人工作遇到困難時,她不能及時給他安慰。那些時候,她選擇的是堅守在村裡,因為那裡有更需要自己的人在翹首期盼。

扶貧的藍圖已經繪就,剩下的就是苦幹實幹。為儘快幫助村民實現脫貧,增加村民收入,楊孝萍決定試點種植中草藥黃芪。她多次到喀喇沁旗等地考察,並與林西縣招商引資企業恆光大集團聯繫種植相關事宜,並積極爭取村兩委班子的支持。最終實現了20畝水澆地中草藥黃芪試驗田成功試種。目前,這些黃芪長勢良好,按照今年黃芪的市場行情,收益很可觀。

黃芪試驗田成功種植後,楊孝萍又將脫貧計劃投向了荒山地,考慮到小井子村多以養殖為主,對飼料的需求量很大,紫花苜蓿特別適合資金少、勞動力少的人群種植,楊孝萍找到幫扶單位林西縣交通運輸局的主要領導,經過商議,決定支持小井子村2萬元產業基金用於發展紫花苜蓿項目,在楊孝萍的倡導和推動下,在小井子村500畝荒山地種植紫花苜蓿。今年的雨水特別好,種植的紫花苜蓿全部成活,僅此一項村民每畝收益近千元。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或許滿程風雨,或許滿路泥濘,但每一次走在田間地頭看到農民一張張幸福的笑臉,總讓這段路途佈滿了美麗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