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2020·脫貧攻堅亮點|湖南開展扶貧扶志綜述:激發內生動力 杜絕“保姆式”扶貧

決勝2020·脫貧攻堅亮點|湖南開展扶貧扶志綜述:激發內生動力 杜絕“保姆式”扶貧

激發內生動力 杜絕“保姆式”扶貧

——湖南開展扶貧扶志綜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奉永成 通訊員 肖坤林

去年12月20日,龍山縣靛房鎮山峰村貧困戶田萬發來到村委會申請脫貧。

田萬發曾不思上進,日子越過越窮。2018年,駐村幫扶工作隊鼓勵他樹立信心,發展養殖業。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奮鬥,田萬發真的“發”了。“存欄127頭羊、7頭牛,去年全家收入超過7萬元。”田萬發說。

田萬發是我省大力開展扶貧扶志的一個縮影。脫貧攻堅以來,我省改進幫扶方式,杜絕“保姆式”扶貧,通過實施正向激勵、加強技能培訓等措施,破除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激發內生動力,實現長久穩定脫貧。

改進幫扶方式,杜絕“保姆式”扶貧

去年12月底,漣源市古塘鄉申家村貧困戶康雄光的養雞場顧客盈門。“每天都有人來購買,2019年收入超4萬元。” 康雄光高興地說。

康雄光曾因大鬧村部而出名。2018年,南華大學駐村幫扶工作隊剛進駐申家村,康雄光來到村部大鬧一場,質疑幫扶工作隊員:“教書的,又沒帶什麼錢來,如何幫助我們脫貧?”

幫扶工作隊引導他參加養殖培訓班,建起了養雞場。2018年,康雄光純收入超3萬元。

“扶貧先扶志,必須改變以往給錢給物的幫扶方式,變‘幹部幹、群眾看’為‘幹部群眾一起幹’。”南華大學駐申家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鄒海貴說,此前,也曾有工作隊來申家村扶貧,主要是送錢送物。可工作隊一走,村民們又陷入了貧困。

改進幫扶方式。省扶貧辦出臺《關於深入開展扶貧扶志扶智行動的實施意見》,要求對低保、老弱病殘、惠民政策規定以外的貧困人口不再簡單發錢發物,杜絕“保姆式”扶貧。

大力開發河道清淤、環衛保潔、生態護林員等就業扶貧特設崗位,支持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勞動實現脫貧。全省已有6.9萬名貧困勞動力通過就業扶貧特崗實現就業脫貧。

各地推廣自建、自管、自營等方式,鼓勵貧困群眾自力更生投工投勞建設美好家園。採取生產獎補、勞務補貼等方式,組織和動員貧困群眾參與鄉村公益工程建設和幫扶項目實施。去年,永順縣貧困戶向德仁僅通過參加村道建設和農網改造,務工收入就超過8000元。

通過正向激勵,激發內生動力

株洲市淥口區古嶽峰鎮白壁村貧困戶李明光以前有點懶。2018年一季度,在淥口區“脫貧立志、星級創建”活動中,李明光只拿了3顆星。從當年二季度開始,他積極發展生產,參與村裡公益事務等,最終獲得了7顆星。

淥口區將誠信守法、團結友善、勤勞上進等10項內容作為評星標準,探索實施“脫貧立志、星級創建”機制,入選國務院扶貧辦編寫的《脫貧攻堅扶貧扶志案例選編》,在全國推廣。

正向激勵,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省扶貧辦每月選取20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典型人物,推出“脫貧攻堅群英譜”,在主流媒體宣傳推廣;在全省開展“百名最美扶貧人物”評選,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在貧困鄉村,大力開展“星級創新”“文明家庭評選”等正向激勵活動。每週推出“脫貧攻堅光榮榜”,張榜公示脫貧攻堅中的先進村民;通過脫貧攻堅“農民夜校”“講習所”“道德講堂”等陣地,組織黨員幹部、技術人員、致富帶頭人、脫貧模範等開展扶志教育。請身邊人講述身邊事。

上榜“脫貧攻堅群英譜”的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淑亭,身殘志堅,創辦公司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城步苗族自治縣貧困戶黎相焱曾因腿部殘疾,自卑消沉,看了楊淑亭的事蹟,大受感動,樹立信心,成功脫貧。

大力推廣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愛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幫扶做法,倡樹文明新風、破除陳規陋習。

新晃侗族自治縣華南村創辦“垃圾銀行”,引導村民將菸頭、紙箱等垃圾分類整理,存進“垃圾銀行”,一舉破除了村民亂扔垃圾的陋習。2019年,華南村成為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加強技能培訓,實現長久穩定脫貧

“掌握一門技能,從此告別貧困。”省扶貧辦副主任黎仁寅說,我省通過加強技能培訓,支持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長久穩定脫貧。

按照“一戶一門增收技術、一戶一個增收項目、一戶一個產業工人”的目標,制定職業技能培訓方案,開設符合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特點的培訓課程。2019年完成貧困勞動力素質提升培訓2.9萬人。

組建51個科技專家服務團隊,每年選派6000餘名科技特派員和“三區”科技人才,深入鄉村為貧困戶提供技能培訓,確保每名貧困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

東安縣井頭圩鎮蔣家園村貧困戶週二平因缺技術致貧,通過參加鎮裡舉辦的養殖培訓班,掌握了養殖技術,如今,不僅脫了貧,還成了村裡有名的養殖專業戶。

深入推進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確定30所技工院校為我省技能脫貧重點院校,對接51個貧困縣實施幫扶專項計劃。實施“雨露計劃”“同心溫暖工程”“陽光工程”等職業技能培訓。去年,已累計開展農村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6.23萬人次,對貧困家庭“兩後生”培訓1.27萬人次。

去年,我省專門出臺《湖南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計劃用3年的時間,面向企業職工、就業重點群體、貧困勞動力,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51個貧困縣園區內企業的貧困勞動力,按現行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目錄規定的補貼標準上浮70%給予補貼,支持貧困群眾學習掌握一技之長。

原載《湖南日報》(2020年1月3日09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