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下身子埋頭幹 吳堡縣出名窮村脫貧換新顏

俯下身子埋頭幹 吳堡縣出名窮村脫貧換新顏

西部網訊(記者 熊惠玲 通訊員 韋江江)“在家門口務工,既掙錢又不耽誤家事,果樹到了收益期還有分紅,這樣一舉三得的事,村民們都樂在心頭、喜上眉梢。”吳堡縣辛家溝鎮李家河村第一書記劉飛介紹說,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政策引導下,該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初步流轉荒地500多畝,打造寬幅梯田種植山地蘋果。如今,村集體與陝西果業集團合作,已進入果樹栽植階段,村裡所有勞動力均可栽植,陝果集團計量付給工資,全村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誰能想到,兩年前的李家河村是市縣點名的軟弱渙散村。

俯下身子埋头干 吴堡县出名穷村脱贫换新颜

宋海軍的苦惱

李家河村情異常複雜,村內矛盾重重,是該縣出了名的貧困村之一。包村幹部宋海軍來李家河村五年了,村裡的點滴變化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頭。宋海軍說,剛到村裡時,村委陣地設施簡陋,無水無電,村民之間糾紛頻發,尤其是有幾個上訪戶,三天兩頭進城上訪,讓他苦惱不堪。2017年,李家河村和其他村一樣來了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有了肩負共同使命的“戰友”,宋海軍感到無比欣慰。

“要真正擺脫貧困落後的現狀,首先要改變人的思想,尤其是村民等靠要和拉幫結派的舊觀念,讓村民真真切切得到實惠。”在縣衛計局駐李家河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宋海軍一行挨家挨戶走訪,深入瞭解群眾疾苦,詳細制定幫扶計劃,決心要幹出點名堂。

說幹就幹,很快,他們就幫助村民尚佔年等人更換了深井水泵,在全村實施了自來水入戶工程,對發展產業的村民給予一定的補貼。一系列政策的實施,讓村民的思想觀念開始有了轉變。

李家河村的上訪事件一直是全縣農村最突出的問題。2017年正逢村兩委換屆,村內派系爭鬥異常激烈,村支部換屆前後召開三次會議均無結果,駐村工作隊和鎮上也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換屆工作成了制約全縣換屆總體工作的瓶頸。就在這時,縣委決定選派具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工業商貿局副局長劉漢斌到李家河村擔任支部書記。

劉漢斌到村後,村主任一職仍然空缺,為了配齊班子,進一步搞好村裡的工作,劉漢斌通過大量走訪瞭解到,在神木做生意的李家河村民李強兒年輕有為,在村內有著極高聲譽,並且和村內任何派系都無矛盾。在劉漢斌再三鼓勵下,李強兒終於決定回村發展,並在2018年5月的村民大會上高票當選村主任,村兩委和村民之間的矛盾也迎刃而解。

在新一屆村兩委任職半年多的時間裡,村委陣地煥然一新,辦公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有條不紊推進,人居環境日新月異,村民們的話題不再是張長李短,扶貧講習所、愛心超市、村規民約等一系列扶志活動的開展,村民熱情高漲,和諧村風逐漸形成。

李衛平的轉變

李家河駐村工作隊初識李衛平,是在駐村後的第一次村兩委會議上。幾天前村裡評議低保時,村民李衛平認為低保評議不公,在會上與村主任發生口角,導致會議中途不歡而散。

瞭解這一情況後,駐村工作隊決定要去李衛平家走訪。在包村幹部宋海軍的帶領下,駐村工作隊來到李衛平家,一番聊天之後,李衛平慢慢道出了不滿的原因。原來,李衛平認為兩年前村內修路時路面過高,導致自家的入戶道路每遇大雨就被沖毀。新的村兩委上任後,李衛平就將此事反映到村兩委,要求村兩委為其修復道路。村兩委商議後認為,由村兩委實施不合適,如果李衛平同意自己修復,村兩委願為其爭取一定數額的補貼,但李衛平拒絕了,為此耿耿於懷。

李家河村雖然地處深溝,但飲水一直是困擾村民的一道難題。為了徹底解決群眾的吃水問題,村兩委積極爭取相關項目,為李家河村新建了8口機鑽水井,李衛平家附近也鑽了一口。當新的水井建成後,全村群眾都沸騰了:“再也不用吃雨水了!”這件事也攪動了李衛平內心的波瀾,因為水源就在家門口,他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從此以後,李衛平開始主動和村兩委溝通。一次,李強兒告訴李衛平,要以村集體的名義在候家梁山上打造500畝寬幅梯田種山地蘋果,到時通山公路將從李衛平門口經過,徹底解決李衛平水毀道路的問題。李衛平聽後半信半疑,認為如此大的舉措恐怕只是一種設想,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2018年6月,村集體正式開始流轉土地,在流轉會議上,有幾戶群眾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表示願意流轉。沒曾想,村兩委當即與村民簽訂了流轉協議,當場付給了流轉費。隨後,其他村民也陸續到村委,爭著要籤協議。李衛平見狀,也跟著簽了協議。

沒過幾天,工程浩浩蕩蕩地開工了。幾個月間,候家梁山由座座破敗貧瘠的山樑變成整齊漂亮的寬幅梯田,村民們目睹壯觀的梯田,發自內心感嘆天翻地覆的變化,感慨村兩委的魄力。從此,李衛平徹底改變了對村兩委的看法。

當李強兒告知李衛平村裡要修通山公路,要佔他家的一部分土地時,李衛平爽快地表示,村兩委要怎麼做他都全力支持,佔用的地也不要任何補償,而且要積極參與到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建設之中來。

孔衛紅的脫貧路

孔衛紅是李家河村的一名普通農民,卻又和許多農民有許多不同。他有4個子女,其中3個在上大學,1個上高中,負擔之重可想而知,但他從未向生活妥協,靠著與妻子的勤勞能幹,還把日子過得井井有條。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4年孔衛紅感到胃部疼痛難忍,便去西京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胃癌。對於孔衛紅來說,這無異於晴天霹靂,一向勤勞的漢子彷彿在瞬間被擊垮了。“怎麼辦?生活還能過得下去嗎?”孔衛紅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未來的道路該怎麼走,悲哀完全佔據了他的內心。

俗話說,上天總會眷顧好人。但這一次,眷顧孔衛紅的不是上天,而是黨的扶貧好政策。

孔衛紅的遭遇很快就在全村家喻戶曉,村兩委也將孔衛紅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開展,扶貧措施不斷加強,孔衛紅前後治療花費的18萬多元,憑藉健康扶貧政策就報銷了16萬多元;由於一家6口蝸居在2孔破舊窯洞,2018年村兩委為其申報易地搬遷,在縣城分得一套120平方米的樓房;4個子女均享受了相應的教育扶貧政策,村裡也為其爭取了低保。

2018年是全縣脫貧摘帽之年,李家河村也擬定了整村脫貧退出計劃。由於新一屆“四支隊伍”的不懈努力,得到廣大村民的認可,村裡大多數貧困戶都自主申請脫貧,但孔衛紅卻怎麼也不願意脫貧,這讓大家感到非常驚訝。

“必須找到孔衛紅不願脫貧的原因。”劉漢斌和李強兒決定要和孔衛紅好好談談。經過幾番深入交談後,大家終於明白了孔衛紅不願脫貧的原因。孔衛紅認為,他的病情沒有徹底痊癒,懷疑存在復發的可能。聽人說脫貧後住院治療費用的報銷比例會降低,這樣他的負擔就會加重。大家瞭解這一情況後,向孔衛紅詳細講解了相關扶貧政策。

為了徹底消除孔衛紅不願脫貧的顧慮,“四支隊伍”根據孔衛紅有加工大門的手藝,為他爭取到5000元產業補貼,幫助其發展不鏽鋼大門加工產業。面對“四支隊伍”的真誠幫扶,孔衛紅再也坐不住了。幾天後,他主動來到村委會遞交了脫貧申請書,“黨的好政策已經讓我度過了最困難的日子,你們的真心我也感受到了,要是再固執下去,就太對不起大家了,更對不起黨的好政策。我不僅要脫貧,還要當脫貧宣傳員,鼓勵符合條件的村民脫貧。”孔衛紅堅定地說道。

隨著孔衛紅遞交了脫貧申請書,自主申請脫貧的貧困戶也越來越多。2018年10月,李家河村48戶91人提出自主脫貧申請,並順利通過上級審核實現脫貧。李家河村也實現了整村脫貧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