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作文祕訣》,會讓你少走彎路,要不要學

一、先生是文學的大師,寫作當然向先生而學

魯迅先生是文學大師,毛澤東主席曾有過這樣一段定論:

“……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可見,先生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在特定歷史條件上創造的豐碑,往往有著不可逾越的高度,恐怕這個高度是要保留相當長的時期。就像孔子的弟子子貢曾經這樣說他的老師:“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

魯迅先生的《作文秘訣》,會讓你少走彎路,要不要學

是否如此,真不好說,也說不好。至少,新文化運動以來,還沒有看到。一些批評的聲音自然有,還是論語中的話:“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這句與上句是承接的,意思就是一個,毀,不可毀,逾,難得逾。

這就讓我有些心動,如果孩子們從學寫作文起,就向著先生學,是否還有些攀一攀的希望。既然有希望,就想看看先生的寫作手法,但個人水平不及,似乎就是土雞在地面上蹦達兩下,鴻鵠的視野和境界怕是看不到,更不說理解了。

不過,做總比不做要強,誠如先生說得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希望是給我們信心的,路只要去走……

魯迅先生的《作文秘訣》,會讓你少走彎路,要不要學

二、先生的作文秘訣,只有多看和練習

先生曾專做過一篇文,叫《作文秘訣》,聽名字似乎就是談寫作的。若是沒看過,大概要有些興奮了,終於能得先生真傳,也不枉就喜歡先生一場。然而,也是要真叫人失望的,這文章原本也不是誠心要談寫作技法,只是又在批判。不過間接還有幾句,倒是與作文也很重要。

“作文卻好像偏偏並無秘訣,假使有,每個作家一定是傳給子孫的了,然而祖傳的作家很少見。”

魯迅先生的《作文秘訣》,會讓你少走彎路,要不要學

現實也證明這說法是正確的,從出了名的作家看,僅有大仲馬與小仲馬叫得響,別的似乎還不知道,也見這作家的繼承可比別的都難,全難在祖上並沒得心應手的秘訣傳下來。或者也有些秘訣,先生在《致賴少麒信》中又說了:

“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應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

因此說來,作文就是件苦差事,看到過祖上的苦楚,後人想都不想就算了,另尋光宗耀祖的它法,做作家開著門也不打算入內去。倒是祖上沒這福廕的,只是看作家鮮光,也就無所畏懼地上了,難免有挺過來的。因為看作家的歷程,大致苦難家庭出來的,比起放牛餵馬,這弄弄筆頭的營生還少些苦,放牛餵馬之際,也可寫寫,是兩不誤的。努努力,就作家了。其實這種人也很多,看看當代作家中,挨個過一過,真不少。也說明一個規律,苦難才能激發靈感。作家是很需要靈感的。

魯迅先生的《作文秘訣》,會讓你少走彎路,要不要學

三、多數家長寫不好小學生作文,這是個普遍現像,原因正是癥結

先生談了,作文沒有法子,就是多看和練習。這兩點很重要,是寫好作文態度性、方向性的問題。如果是想去尋一些旁門或技巧,恐怕只是費力不討好的事,這樣去做,想著是事半功倍,實際只能是事倍功半,費了功夫,沒有效果。

為什麼呢?

作文基礎的東西是詞語,詞語是要紮紮實實下功夫去掌握的,沒有大量的詞彙,要表達一個意思,要生動而準確地表達,往往是不可能的。於是只能從自己狹窄的詞庫中找一些大致可能表達的了事。比如簡單說明一個顏色,就說紅色。大自然的紅是千差萬別的,但我們頭腦中又能找尋出幾個不同的紅色呢?僅憑這一點,就說明,我們的詞彙是多麼貧乏。

魯迅先生的《作文秘訣》,會讓你少走彎路,要不要學

再舉個例子。小學生作文,孩子們寫得發愁,難道作家長的自己不愁,怕是沒有幾個家長能寫好小學生作文,這實在是個普遍現象。這是一個什麼問題呢?說明我們多年來,年齡倒是長了,但是並沒有有意地儲備詞彙和概念,於是即使寫篇小學生作文,一樣還如同年少時捉肘見襟,難道這個問題不值得深刻反思嗎?

如果一個老大人都寫不好作文,那孩子們又能寫得多好,那就報個作文班,作文班又怎麼教呢?也實在沒有什麼好辦法?因為,作文實際就是沒有所謂好辦法的,我們要相信這一點,魯迅先生都這樣說了,也就不應心存幻想,總要踏踏實實在正途上下些功夫。

就是多看和練習而已。

多看是學習,學習優秀作者如何遣詞造句,如何表達主題,當然還有更多,但對小學生作文來說,這樣很夠了。

魯迅先生的《作文秘訣》,會讓你少走彎路,要不要學

練習就是從自己頭腦中輸出,竭力調用自己的知識庫,讓各方面的聯繫更緊密、更恰當。比如要表達走得快這個意思,大步流星,健步如飛,三步並作兩步,匆匆忙忙,或者單字的,奔、跑、躍、跳、跨等等,都可以來形容,但究竟哪個更適合語意,這是要斟酌的,練習的多了,自然就熟練度和精準度都會加強,這也是練習的作用。如果不去動腦動筆,只是看,只是想,也是做不好文章的。恰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勤能補拙是良訓,也許笨法才是真經。

在《作文秘訣》一文的最後,先生談到:

“白描”卻並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

這也是先生全部的作文秘訣。


魯迅先生的《作文秘訣》,會讓你少走彎路,要不要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