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講:“勢與力”

說到《孫子兵法》,想到《孫子》有名的《勢篇》,講形勢。這個名詞很難解釋,

現在世界的軍事思想不講勢,而講力的對比。每個國家都注意有多少兵源、多少物質、多少武器、力的統計。如果只講這些,只是力的對比,不稀奇。中國的拳術,也反映出中國的軍事思想,不講力,講勁道。一拳一個勁道,就把對方打倒了。勁不是力。中國人主要講勢,道家說“知其力,用其勢”,所以能四兩撥千斤,以弱敵強,以寡擊眾。一個三期肺病的人,能把世界的大力士打倒,那才是本事。十個人可以消滅上千上萬敵人,就是運用勢。


透過一個故事可以瞭解“勢”的道理。據說大蟒要吃東西的時候,不像其它的蛇要咬住東西,它只要將口張開,可以把一定距離以內的東西,吸到它的口中,吞入腹內。它的攻勢一出,尾巴一擺,可以把直徑尺把粗的大樹掃斷,厲害得不得了。可是有一隻小蜘蛛和一條這樣大的蟒是世仇,要對大蟒報復。就在蛇洞口的樹上懸了一根絲下來,等待大蟒出洞覓食的時候,急落下來,打在大蟒致命的頭部七寸部位。每當大蟒剛把頭伸出來,蜘蛛就急速下降,大蟒就立即縮回洞裡,不敢出來。這麼厲害的一條大蟒,就這樣被一隻脆弱的小蜘蛛制住了。反過來,如果這條大蟒能夠衝出了洞,躲過頭部七寸上的一擊,只要一張口,也就可以輕易地把這隻小蜘蛛吸進腹中消化掉了。可是當大蟒沒辦法施展它吸物的毒氣時,這樣一個脆弱的小蜘蛛,就可要大蟒的命,也就是兵法的原則,戰略的道理。

歷史上,子書上,很多這類故事,在政略上都可供我們活用。


——整理自《論語別裁》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這四個階段,是宇宙萬物生命的根本,生生不已。中國道家的思想文化,把這個生命的根本叫做道。在西方哲學上可以說是形而上的那個本體,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或者是主宰,或叫做神,叫做如來。真如、佛,很多的代名詞。中國文化中的代名有兩種,一種叫道或者叫它天,還有一個用數理的代名叫做易,實際上都是同一個東西。


南懷瑾先生講:“勢與力”


體和用兩方面何時起作用呢?“物形之,勢成之”,宇宙萬有的這些物質,是“道”與“德”形成的形象而已,有其第三種功用,所以有體有用,然後生出了萬物的形象。形成萬有形象以後,就構成了“勢”,那是一股力量,形成了一種生命,完成一個生命的所需。比如一顆種子,種在泥土裡,這是“道生之”,但是必須要得到日光、空氣、水來培養他,這就是“德畜之”。慢慢這顆種子由泥土中抽芽,開花而結果,最後我們可以吃到果實如蘋果、芒果等,是為“物形之”。但是今天種下一顆種子,不是明天就得到果實,必須要有一個力量形成,那就是“勢成之”。慢慢地形成,慢慢地成長,所以在其用上,“勢”有極重要的地位。


老子這一個道理是說明宇宙萬物生存的“勢”,由本體的功能開始,而培養其“德”。在人的行為方面,就是道德成長起來,才會有一個成果;這個成果的構成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時間與空間的力量。


講到“勢”,中國文化中,講得最好的是《孫子兵法》,主張用“勢”。這個道理,可以說是由道家思想而來,也就是從老子這裡發展出來的。


多年前跟美國一個海軍將領聊天,因為是朋友談天說笑,他談起《孫子兵法》來,我說現在你們西方各國的軍事思想,只講究力,不懂“勢”的妙用。你們只講有多少力,多少製造兵器的工廠,多少鋼鐵,多少物資原料,有幾顆原子彈,都是用力來算計勝負。假如勝負真的只靠這些來決定,那麼我們中國就慘了,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鹹鴨蛋。中國的《孫子兵法》講“勢”,不是比力的,是所謂“四兩撥千斤”。一個四兩重的東西,可以把一千斤重的東西轉動、推開。這就是“勢”,以寡擊眾,一個人打垮了幾百萬人!


《孫子兵法》闡述“勢”的道理很有意思,孫子對於“勢”的形容只有一句話——“如轉圜石於千仞之山者”,其餘什麼都不講。

孫子的秘訣就是這一句話,轉動一塊圓的石頭在“千仞之山”。古人的度量衡,七尺就等於一仞高,約等於現在的一丈高;“千仞之山”等於現在一萬尺的高空山上,有一塊石頭,重不過五十斤,但方向不定呼呼地轉。這一來,所有下面每一個地方都要發警報,人人都要準備躲起來了,因為每人都有被打中致死的可能。“轉圜石於千仞之山”是一個“勢”,但等到這個石頭一掉到地上,只不過五十斤重,那會有什麼大力量呢?小孩子走累了,就在上面撒泡尿,用腳來踢它滾一滾,這石頭一點威風也沒有了。但是當這五十斤石頭在半空中一轉,那個勢一旦形成,百千萬人都要跑掉。所以孫子這麼一句話,就說明“勢”的道理,四兩可以撥千斤。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四個程序,就是物理世界由幻有而形成的原則,也就是攝生之道,同時又是我們為人處世之道、成功事業之道的一個大原則。這四個程序要發揮起來,含義非常深遠,也非常之多,這要我們自己慢慢去體會去了解了。


*****


天下最困難的事,對於真有智慧的人來講,處理時“於其易”,會找到事情的關鍵點,處理起來就很容易。我經常給年輕同學講笑話,要他一個人去搬個桌子那樣大的石頭,他們都面有難色,認為至少需要六七個人才搬得動;告訴他一個人就可以了,不必要把它懸空搬,是要想辦法把它轉動,走圓圈的轉動,幾個指頭也可以慢慢轉得動。只要動了,走圓圈的方法就成功了。


做事情的道理也是如此,先要找出要點,如果用力去做,是非常笨的方法,要用“勢”。“勢”不是力,譬如一個手錶很輕很小,就是打到我們也不過是小疙瘩而已。但是,如果遠遠一擲,加上力學的作用,打到身上可能是幾十斤的力量;甚至剛好打到一個要害的穴道,就可致人於死,這是“勢”的道理。所以用“勢”與用力不同。


——整理自《老子他說》


---------------------------------------


你們看《孫子兵法》十三篇,真正重要的是一個“勢”字。意思是說,一個時代的潮流,一股社會的力量,當這個力量來的時候,你跳不出來就會被它埋沒了,沉下去了。


——整理自《南懷瑾講演錄》


----------------------------


勢是勢,力是力,學唯識佛法要搞清楚哦。勢是一種快速,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勢是勢、力是力。譬如我們一塊石頭丟出去,這個人手勁力量很大,這個石頭的力量相等,一甩出去有多重,這是力,重量是力。甩出去因為我手勁力量大,比你那個手勁力量速度快,那個是勢。所以勢歸勢,力歸力,要分開的。勢與力,都是屬於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當它形成一股力量的時候,你的意識自己控制不了的。你的心的這一部分控制不了它。


我們的思想對於自己會熏習,慢慢燻、燻、燻,燻久了以後,熏習慣,變成一股力量了。譬如我們講中醫的道理,也就是佛說的道理(佛法裡頭醫藥很高明的哦,不過在三藏十二部裡找不到,在另外別的書上),人的一切病多半是心來的,就是情緒來的,要佛法講。外感受風寒、感冒細菌傳染很容易治好;譬如癌症,像我們現在看起來,情緒化佔十分之七的重要。依我的經驗,看了許多人、朋友,內向的、有脾氣不大發;或者脾氣很大、外向的人,多半得了癌症,而且可以斷定這個人或者是肝炎什麼,他那個情緒的熏習的力量,慢慢燻、燻、燻,變成勢力;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形成了這個病態以後,譬如神經病、精神病,都是自己錯亂了、想錯了,當他熏習慣了一想錯了、發了這個病的時候,自己都沒有辦法控制,變成勢力。就是這個道理。那麼這個一起來了以後,心的意念變成一個力量。一個力量呢,就是一個物質中“勢”同“力”——勢同力就在轉動,所以叫輪迴。

一轉動就構成了東西,就會形成東西。


——整理自《唯識與中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