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寫《了凡四訓》的袁了凡從甘於宿命、抗爭宿命到擺脫宿命的奮鬥經歷,感動了諸多名流大儒。曾國藩年輕時,就是讀了《了凡四訓》,才奮然振作,精勤砥礪,終成擎天偉器。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從一個修心改命的故事說起

《了凡四訓》,被稱為東方第一勵志寶典,它是明代創世之作,百年流傳至今!

《了凡四訓》講的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

書中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袁了凡開始不叫袁了凡,叫袁黃,號學海。

明朝萬曆年間,他出生於浙江嘉善。

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病逝了。

母親對他說:“你放棄考科舉功名吧,去學醫,學醫能賺錢,還能救濟別人。”

袁黃說:“可我很想讀書啊!”

母親說:“學醫是你父親從前的心願。”

袁黃只好從命:“那好吧!”

17歲那年,袁黃在慈雲寺擺攤賣草藥。

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走過來,躬身說:“你不應該學醫,你是仕途中人。現在改行讀書,明年可以中秀才。”

袁黃不信:“您是誰啊?”

老者說:“我姓孔,乃《邵子神數》傳人。”

袁黃一下從地上蹦了起來。

邵子,那可是宋朝第一神算子。

袁黃鞠了一躬:“您可以跟我一起回家嗎?”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後來算到袁黃的未來:53歲壽終正寢,終身無子。後來經過了幾件事情,讓袁黃也相信了命數,一個人一生的吉凶禍福、貧富貴賤,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不能強求。命裡沒有的,怎麼努力都得不到;命裡有的,不用努力,自然就會有。

直到遇到了一位禪師告訴他:一個人如果誠心竭力,為善不倦,數就拘他不得。反過來,如果肆無忌憚,怙惡不悛,數也保他不住。

定數也可以逃脫,命由己立,福自己求,一個人只要真誠用功,多做善事,沒有不感應的。

於是袁黃先生拜禪師為師,獲得了擺脫命數之法—《功過格》,把自己的號改為了凡,他每天記錄、反省自己的功與過。每個月總結一次,將功抵過。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在一次科舉考試前,孔先生給他算的是他會考中第三名。

但是袁黃回到家中,立誓要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按照禪師說的認真、用心的去做,結果這次他竟然考了第一名!

接下幾次事件孔先生都算的失靈了,了凡先生就更加相信:命運是可以改造的

再後來他不斷立誓行善,不僅順利得子還考上進士,不斷升官。甚至還活到了73歲,多活了20年。

這都跟袁了凡踏實用心行善有關係,他一生做過無數善事,而且心懷人民,為民做實事,深得百姓們的愛戴。後來他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訓誡後人。

130年後,一名叫曾國藩的青年,也是讀了《了凡四訓》後,奮然振作,精勤砥礪,終成擎天偉器。

《了凡四訓》就這樣影響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因此而被譽為"中國三大善書"之一。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愚者拼命,智者改命

決定一個人富貴貧賤的關鍵因素,並不是風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數,而是一個人的心。

我們要學會見心,心就是一個人的命,就是人的一生。

見事見人,見人見心,見心見命,見命見一生!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母親對孔先生說:“請您再給袁黃算算將來!”

孔先生一番推算後,對袁黃說:

“你哪一年可以考第幾名,

哪一年可以稟生補缺,

哪一年可以提拔當貢生。

當貢生後會去四川某縣當縣令,

三年半後,你便回到家鄉。

在53歲這年八月初十丑時,

你將壽終正寢,終身無子嗣。”

短命無子的命數,袁黃很不喜歡,也拒絕相信。

但他還是把這個命數,一一記了下來。

令人稱奇的是,以後每次考試的結果,

都與孔先生所算的絲毫不差。

縱觀《了凡四訓》全文,袁了凡為後人留下了快速改命的四大法寶:

一、懺悔,方能趨吉避凶

如果以前做了很多錯事,是不是過去就沒有了,不會的,所有的事情都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永遠不可能抹去,只能去懺悔,就是自己在心靈上清洗,如果不清洗,堆積的越多生命越痛苦。

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言:

1、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

只要我們留有一口氣,還活著,滔天的罪惡還是可以懺悔改過的。從前有人一生作惡,到了臨死的時候,方才悔悟,發了一念善心,就得到安詳地善終。

2、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如果不反省自己,只是一心向外馳求,那麼也只能是求索有方法,得到全憑命運,道德與富貴都會失去,所以沒有一定益處。

富貴要從心而覓,這就需要反省。能夠反省,這是你改命的第一步。不去反省自己,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那命運就無從改起。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3、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

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一定要時時知道自己的不對,天天能改正過錯;如果一天不知道不對,那就一天安於自是的境地,一天沒有改正自己的過錯,那就一天沒有進步。

4、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犯了錯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錯在哪裡,這樣才能保證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言:"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改過,從心開始。《了凡四訓》及後說:"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二、寬恕,是人生最大的福報

寬恕看起來是對別人的大度,細究起來,真正的寬恕其實利人利己的。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寬恕,是原諒別人的錯,不要把別人的錯放在自己心中,讓自己和別人都活的輕鬆自在。

1、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於我何與?本無可怒者。又思天下無自是之豪傑,亦無尤人之學問;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

人們有不到之處,在情理上是應該加以寬怨的。我們不能自以為是而鄙視了所不及的地方,天下沒有自以為是的豪傑,也沒有怨恨別人的學問,凡是我所行不通的,都是自己的德行沒有修,不能感到他人,這是我自己要加以反省的。

2、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

一定要積德,一定要寬恕人家原諒人家,一定要和愛,一定要愛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這是義理再生之身啊。

世事茫茫,人生匆匆,他人的缺點沒有計較的必要,抓緊時間完善自身才是正道。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三、感恩,方能減少煩惱

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會有多少苦。

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

如果聽到別人毀謗我就大發雷霆,那就如同春蠶吐絲成繭一樣,自己把自己束縛了。

中國有無數的聖賢經典,但從沒有哪一本是教人批評別人的,因為在中國的文化體系裡面沒有自以為是和怨天尤人的學問。

對於一個反求自身的人來說,外界的毀謗雖然很多,謠言滿天飛,但都變成了他歷練自己的磨刀石,是成就他的東西,他不但不會生氣,不會抱怨,反而會生出感恩心。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祈禱,是為了改變我們自己

祈禱最美好的東西,對著老天、聖賢、祖宗父母等,祈禱所有親人平安、喜悅、吉祥!

袁黃從此唉聲嘆氣,心如死灰。

當貢生後,他按規定到北京國子監讀書。

在北京一年,他整天靜坐,也不讀書了。

“命就如此了,努力也沒有用。”

一年後,他轉回南京國子監讀書。

未進國子監前,他到棲霞山拜訪雲谷禪師。

與禪師對座一室,三日不眠。

禪師暗暗稱奇:如此定力,真是了得。

於是禪師問:“凡夫不能成為聖人是因為心中多妄念,你三日沒有妄念,是什麼原因?”

袁黃回答:“我一生吉凶禍福,都被孔先生算定了,命由天定,還有什麼好想呢?”

禪師笑了:“我還以為你是一位豪傑,原來也只是一個凡夫。”

袁黃蒙了:“此話怎講?”

禪師說:“凡夫因為不能無心,所以被陰陽氣數所束縛。一個人如果誠心竭力,為善不倦,數就拘他不得。反過來,如果肆無忌憚,怙惡不悛,數也保他不住。你二十年來被孔公算定,一毫都不曾轉變,豈不就是凡夫嗎?”

袁黃問:“你是說定數也可以逃脫嗎?”

禪師說:“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一個人只要真誠用功、多做善事,沒有不感應的。”

袁黃拜倒於地:“請師傅教我擺脫命數之法。”

禪師拿了一本《功過格》遞給他:“每晚將一天的存心行事,反省檢點,按格記功過。每至月底,總結一次,將功抵過,多餘的就可作為善行了。”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當知有福沒福,都是由心造的。有智慧的人,曉得這都是自作自受;糊塗的人,就都推到命運頭上去了。

1、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

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惡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從前各種詩書中所說,實在是的的確確,明明白白的好教訓。一個人要求富貴就得富貴,要求兒女就得兒女,要求長壽就得長壽。

2、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雲谷禪師說:"孟子的話並沒有錯,只是你理解錯了。你不見六祖惠能大師說嗎: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不離自性,即是福田’——《六祖壇經·行由品》),從內心覓求,與外在感無不通。

從內心尋求,不單能求得道德仁義,也能求得功名富貴,那就是內外雙得,求對於得到是有幫助;如果不能返回自身省察內心,而一味地向外馳求,那就如孟子說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內外雙失,尋對於得到就沒有意義"。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世人只知穴在山,不知穴在心田間;

好山好穴世間有,不是其人尋不見。

我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皆貧賤;

待到富貴力可求,人事盡時天理變。

還是那句話,決定一個人富貴貧賤的主要因素,不是風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數,而是一個人的"心田",即你的思想、你的品德、你的行為。生命是一段程序,你怎麼編寫,它就怎麼運行。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做到了就可以改寫命運

130年後,一名叫曾國藩的青年,

讀罷《了凡四訓》後,豁然驚醒。

遂將自己的號改為“滌生”。

“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汙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他奮然振作,精勤砥礪,終成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了凡四訓》就這樣影響了一代一代中國人,

因為而被譽為“中國三大善書”之一。

“世人只知穴在山,不知穴在心田間;

好山好穴世間有,不是其人尋不見。

我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皆貧賤;

待到富貴力可求,人事盡時天理變。”

決定一個人富貴貧賤的主要因素,

不是風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數,

而是一個人的“心田”,

即你的思想、你的品德、你的行為。

生命是一段程序,你怎麼編寫,它就怎麼運行。

《了凡四訓》三十句核心精華語錄:

一、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

二、.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三.、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

四.、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五.、孟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夫夭與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熟為夭?熟為壽?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間,惟生死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六.、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當榮顯,常做落寞想;即時當順利,常做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七.、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八.、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福禍,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

九.、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十.、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十一、行有不得,皆己德之未修,感未至也。

十二.、發願改過,明需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一心懺悔,晝夜不懈,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

十三、.天地鬼神之福善淫禍,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

十四、.凡欲積善,決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愛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憤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敬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辨。

十五.、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

十六、乃知人之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現行雖善,其流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也;現行雖不善,而其流足以濟人,則非善而實是也。

十七.、又為善而心不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於善,雖終身勤勵,止於半善而已。譬如以財濟人,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淨,則鬥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雖黃金萬鎰,福不滿也。

十八.、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舍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十九.、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二十.、君子所存之心,只是愛人敬人之心。蓋人有親疏貴賤,有智愚賢不肖;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孰非當敬愛者?愛敬眾人,即是愛敬聖賢;能通眾人之志,即是通聖賢之志。何者?聖賢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愛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為聖賢而安之也。

二一、.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二二.、家之父兄,國之君長,與凡年高,德高,位高,識高者,皆當加意奉事。

二三.、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

二四、.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謂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謂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論,此等處最關陰德。試看忠孝之家,子孫未有不綿遠而昌盛者,切須慎之。

二五、.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

二六、.福有福始,禍有禍先,此心果謙,天必相之。

二七.、凡天將發斯人也,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發,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建所溫良若此,天啟之矣。

二八.、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由我。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

二九、.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三十.、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