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起兩個習慣,一年後你也會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那天晚上洗完澡剛坐下,微信收到朋友xt一個問題,她問我:“平時是如何保持平和不焦慮不浮躁心態的”。


我靜靜的回想了下回答說:我一般感到焦慮的時候我就會去閱讀。

看到這裡,千萬不要覺得我是個有多自律和多了不起的女生,我會慚愧,也不要覺得灌的是雞湯。相反,都不是,我只是想說說這一路走來的歷程。

曾經,確切來說在18年初的時候我還是個特別“懶”的女生,我愛睡懶覺,我還有“拖延”的壞毛病,我還是個做事“三分鐘熱度”的姑娘。

培養起兩個習慣,一年後你也會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許多事情,總是在還沒開始的時候“意淫”了許多美好,在去做的時候感到累了,看不到回報就選擇了放棄。

可是一年後,那個愛睡懶覺的女生早起去看了日出,那個拖延症快晚期的姑娘堅持每週夜跑接近一年,那個三分鐘熱度的姑娘在寫作路上前行了許久。

一個人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的心態都會有很大不同的改變,好比年紀越大,焦慮越深,又好比一個人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看。


我們這一路上難免都會有焦慮的時候,不管你是有多麼樂觀、心態保持有多麼良好,在理想和現實面前如果存在著巨大差異,在你努力後卻還是夠不著那份希望的時候便容易生出一種頹喪之心,這個時候你可以試試培養兩個習慣,焦慮便會漸漸離你遠去。

培養起兩個習慣,一年後你也會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一、培養閱讀的習慣。

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畢業出來後就很少再去碰書本了,更別說去圖書館。

但是總有一部分的人無論有多忙都會抽出時間去閱讀,給自己充電。

從小我就熱愛閱讀,畢業工作後幾年無論回來有多晚,無論休息還是工作,在睡前我必定會抽出1-2小時去閱讀,不是因為我真的這麼勤奮,是因為小時候家裡窮想看電視都沒得看,只能去我爺爺的“藏書閣”裡去找書看,因為想看西遊記連續劇看不了,我就看了人生第一本名著《西遊記》臥龍生、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也看了個遍……

這一切只是因為想看電視的我沒得看,所以只能在書裡去填補那份小小的願望。

可是長大後我卻欣喜的覺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長年累月的閱讀積累下來,讓我對文字更加的敏感,自此寫作也就陪伴了我經年。

每當我感到焦慮的時候,尤其是看著00後有些才滿十八歲的少年就已經獨立創業,月入幾萬的時候,再看看自己,似乎除了年齡在增長,其他則一成不變,就會感到特別的焦慮。

培養起兩個習慣,一年後你也會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不得不說:小時候啊怕鬼,長大後不僅怕鬼還怕窮。

可是每當產生這些心理的時候我就會去閱讀,沉浸在書裡面很快便能讓自己平靜下來。所以說,與其迷茫,不如學習,那些縈繞你眼前的雲霧也會在你學習的過程中煙消雲散。


在經歷挫折的時候我會去看一些人物傳記,就像三毛說的那樣,順帶還可以看看別人倒黴的時候是怎麼過來的。

你閱讀一天,兩天,可能看不到什麼變化,但是經年累月保持下去,你會發現受益無窮。

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當紅作家特立獨行的貓也有說過: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澱和積累。

所以,學會去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吧,就像世界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才變成路一樣,你所有的焦慮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悄無聲息的消失。

培養起兩個習慣,一年後你也會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二、培養一份業餘愛好。
在下班後的業餘時間裡,嘗試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好比女孩子喜歡舞蹈,喜歡瑜伽,就去練習;男孩子如果喜歡運動,可以去打球,跑步等等。


但是如果你不喜歡你的本職工作,又迫於生活無法辭職,每天上班跟上墳似的難受不已,你就要帶著目的去培養自己的愛好,也可以說是培養自己的一項技能。


職場中的人之所以感到焦慮,無非就是工作不滿意,薪水不滿意。卻又沒有能力去跳出自己厭惡的圈子,當想要的東西太多,所做事情又太少的時候你就會越發的感到焦慮。


這個時候如果你利用起業餘時間,去培養自己一份愛好,去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在某天機會來臨的時候你就可以牢牢的抓住。

培養起兩個習慣,一年後你也會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的,好運也只會在努力的人身上發生。

當你有一技傍身的時候,你就會充滿底氣,不會因為年齡大了、競爭更加激烈了而感到迷茫和焦慮。

反而你會更加坦蕩和從容。

如果可以的話,盡力去把喜歡的愛好變成自己的職業,當你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又能養活自己並能夠生活得更好的時候,你會感到這個世界有多麼的美好。

就像有句話說的,我能想到世界上最大的一種成功,那便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堅持這些小小的習慣,相信一年之後你也會遇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