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想吃豆包,姥姥熬夜做了一袋子送來,孩子摟她哭了:真香


春節越來越近,2019年12月29日凌晨1點,哈爾濱室外氣溫零下20多度,在道里區一間挨著蔬菜大棚建的小房子裡,59歲的薛亞辛還在緊張地做豆包。豆包是外孫東東最愛的東西,當她得知東東想吃豆包,她和老伴下午就開始忙碌。外孫東東患病一年半時間,孩子的爸爸撒手不管,她和女兒為孩子傾其所有。圖為薛亞辛在製作豆包。

薛亞辛和老伴張玉明來自黑龍江青岡縣連豐鄉。19年前,夫妻倆帶著15歲的女兒和10歲的兒子到哈爾濱謀生,2011年開始租大棚種菜賣。女兒張喜娟2004年和孟某結婚,婚後一年有了孩子孟令東。東東9歲的時候張喜娟離婚,東東隨了父親,從此姥姥薛亞辛見到東東的次數少了。東東生病後,當初堅持搶監護權的父親放棄了孩子,薛亞辛和女兒承擔起照顧東東的責任,本不富裕的家庭因此陷入絕境。圖為媽媽張喜娟帶兒子去醫院。

事情得從一年多前說起,2018年6月,東東生日前一天,薛亞辛讓女兒去接東東來過生日,東東感冒了,張喜娟接上東東去診所打了針。第二天東東開始發燒,薛亞辛和女兒隨即帶東東去了哈爾濱某醫院,沒想到被確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建議轉院到哈爾濱第一醫院血液腫瘤研究所,醫生讓準備80萬元儘快做移植,薛亞辛母女聽到要這麼多錢嚇懵了。圖為病床上的東東。


治療期間,東東感染嚴重消化道經常出血,在醫院一住就是三個月,花費接近30萬元。這期間,張喜娟的前夫斷斷續續給了5萬元後,再也不管兒子,擔子落在薛亞辛母女身上,薛亞辛四處籌款借錢。圖為張喜娟和兒子在一起。

因為沒有錢做移植,東東只能靠輸血和血小板維持生命,加上常常出現消化道出血,還需要吃中藥,一個月醫療費要花一萬多。張喜娟因為照顧孩子沒有收入,薛亞辛和老伴起早貪黑種菜賣菜,微薄的收入不僅要維持生活費,還要支撐東東的治療費。為此,薛亞辛賣了家裡能賣的物件,連租種的蔬菜大棚都轉出去四個,仍然不夠每月的治療費。圖為患病期間的東東。

現在,一家人有錢就帶東東去醫院,沒錢就待在家裡,治療斷斷續續。張喜娟看到兒子這樣,心如針扎:“原諒媽媽無能,如果可以,媽媽願意用命換你的命。”東東安慰說:“媽媽,你已經很努力了,不是你和姥姥姥爺的堅持,我早就不在了,我只是怕我走了你和姥姥姥爺傷心。”圖為病房裡,張喜娟在照顧兒子。


東東身體每況愈下,不久前,薛亞辛好不容易借了點錢讓孩子住院。春節一天天臨近,住院東東非常想家,想姥姥做的豆包,他給姥姥打電話說:“姥姥,這個春節我可能回不來了,我想吃姥姥做的豆包。”薛亞辛告訴東東:“姥姥這就給你做豆包送來。”圖為薛亞辛等車去醫院看望外孫。

薛亞辛和老伴從頭天下午製作豆包,一直做到凌晨。第二天一大早,她提著做好的豆包輾轉兩趟車到了醫院。走進病房那一刻,薛亞辛摟著東東哭了:“孩子,姥姥來看你了,豆包帶來了。”東東咬了一口豆包,含在嘴裡:“姥姥,真香,現在就是死了也滿足了。”然而因為消化道出血,東東卻沒辦法吞嚥下去。直到此時薛亞辛才知道,自己做了一宿的豆包,孩子卻不能吃。

據悉,東東從生病到現在,已經花了60萬元左右,外債欠下30多萬元。薛亞辛現在已經借遍了所有能借的地方,賣光了能賣的東西,連孩子輸血小板的費用都難以維持,移植更是遙遙無期。不知道東東還能堅持到哪一天。圖為薛亞辛摟著外孫流淚。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如果你想獻出一份愛心,直接掃描二維碼即可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如果不能直接掃碼,可將二維碼保存至手機相冊,打開“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進行識別。該項目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小星欣新生命發起,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輕鬆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所有。監督電話:021-34689638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臺搭橋,發佈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項目聯合發起的公益項目 。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