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忍三十年等到婆婆需要我,她終於知道從前欠的債,是要還的”

人呢,都有順境,也都有逆境。或許於你是天時地利人和,似乎已經掌握了宇宙的奧秘,世界萬物皆在你的掌握之中,但其實呢,你只是處在順境當中。

或許你如今過得並不順遂,磨難重重,但對於你來說,但這不是命運女神拋棄了你,只不過是你處在人生的逆境中。

可是,當你處在山頂的最高處,也就意味著,你接下來的路,沒有意外就該是下坡路了。

花無百日紅,人生不可能總是順遂,也不可能總是倒黴,明白這個道理,你就能更清楚的洞悉人生的奧秘,更加坦然面對人生。

可有些人,似乎就是不能明白這個道理,在順境的時候忘乎所以,忘記了自己也會有逆境,忘記了命運從來都不會厚此薄彼。

在自己順境的時候去打壓處在逆境中的人,高看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可以掌控別人的人生。

“隱忍三十年等到婆婆需要我,她終於知道從前欠的債,是要還的”


也許你可以活在當下不管以後,但有句話叫做,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只不過是個時間的模糊概念,表示一段時間後,順逆境的轉換。

當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你今日的所作所為,強加在對方身上的痛苦,終有一天,你也不能倖免於難。

記住,你做初一,就會有人做十五,因果循環,你在順境中落井下石,逆境中就別奢求別人的原諒和幫助,更別去怨恨對方的無情,因為這一切都是你教給她的。

說了一段玄乎深奧的話,其實方臉只是想告訴大家一個很淺顯的道理,人都有壯年,但也都會老,會走向生命的衰弱,乃至終結。

你或許覺得自己很強,不需要依靠任何人,但事實上,終有一天,你一定會需要幫助。

可幫助是互相的,你不曾去幫助他人,別人也沒必要懷揣一顆聖母心去無條件無理由的幫助你。

“隱忍三十年等到婆婆需要我,她終於知道從前欠的債,是要還的”


別等到需要幫助的那一日才後悔,將心比心對待他人,總有一天你會慶幸自己曾經的善意。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一位讀者黃阿姨的投稿,與婆婆之間三十多年的恩怨情仇,讓她大半輩子都活在痛苦和懷疑之中,如今婆婆老了,她也老了,婆婆後悔了想要讓黃阿姨冰釋前嫌,可黃阿姨卻一刻都無法忘記,等婆婆老,曾經是她多年的夙願,可當如今婆婆真的老了,黃阿姨的心態卻起了不一樣的變化。

黃阿姨今年54歲,她的婆婆也已然年過七十,嫁到婆家三十一年,為婆家生兒育女,如今兒子女兒都已經結婚生子,黃阿姨也當了婆婆。

她儘可能的照顧兒媳的感受,雖然很要強,但她從不做家中說一不二的女強人,給兒媳最大的自由和適可而止的關懷,她儘可能的遠離兒子的婚姻,但當兒媳需要的時候,她總是當仁不讓站出來替兒媳出謀劃策拿主意。

在很多人的眼中,黃阿姨是個當之無愧的好婆婆,但只有黃阿姨自己知道,正是因為自己受過那些做兒媳的苦,所以她才想儘可能的做個好婆婆,不讓自己的兒媳重蹈自己人生的覆轍。

黃阿姨說,她這麼做不僅僅是為了兒子兒媳,更是為了她自己。

“隱忍三十年等到婆婆需要我,她終於知道從前欠的債,是要還的”


黃阿姨二十歲出頭,經人介紹認識了自己的丈夫,丈夫為人性格很憨厚,說話溫溫吞吞,沒有當時很多男人身上都有的大男子主義,很多人雖然認為這是沒有主見,但黃阿姨卻覺得這樣的男人很踏實,非常適合過日子。

黃阿姨認定了這個男人,也嫁給了這個男人,可那時的黃阿姨到底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當她真的嫁進了婆家,這才發現,原來丈夫的聽話不是沒有理由,而是家裡有一個說一不二的強勢女人。

黃阿姨那個時候還不流行分家,一方面是因為那時的家庭普遍比較拮据,另一方面是對大家庭的眷戀。婆家家庭情況並不差,當時黃阿姨結婚時,丈夫也有意分家,但婆婆卻不同意,作為家裡的長子,也是唯一的兒子,婆婆不允許兒子分家,且態度堅決,黃阿姨的丈夫對母親很孝順,也很怕,之後竟真的一次也沒有再提過。

哪怕在黃阿姨和婆婆的關係最緊張的時候,丈夫依舊像個聾子和啞巴,直到黃阿姨的兒子上初中必須要就近換房,在黃阿姨的堅持和努力下這才分了家,黃阿姨到今日提起來,對於丈夫還是很怨。

“若不是他的懦弱,我這一生不會平白無故填上那麼多不必要的痛苦,這都是因為他,這輩子我可以原諒任何人,也絕不能原諒他。”

黃阿姨剛嫁進婆家的那幾年,婆婆時時刻刻都在敲打著黃阿姨,要黃阿姨明白做兒媳應該有的態度,順服。

“隱忍三十年等到婆婆需要我,她終於知道從前欠的債,是要還的”


那個時候婆婆很年輕,也很潑辣,是十里八鄉有名的惹不起的婆娘,家裡的所有人,包括公公都怕她。黃阿姨初生牛犢不怕虎,她曾經和婆婆吵過幾次,可婆婆厲害的很,說罵人就罵人,婆婆沒讀過書,沒人教過她口下留情,嘴裡那些刻薄的話總是不堪入耳。

黃阿姨說不過她,加上沒有丈夫撐腰,她一度變成了一個受氣包,那個年代的女人離不起婚,黃阿姨氣不過跑回孃家,孃家也只是叫她忍著,除了忍著別無他法,黃阿姨只好又回到了婆家。

沒過多久黃阿姨懷孕了,她本想著,本來一直損她是“不下蛋的母雞”的婆婆總會對她態度有所緩和,看在孫子的面子上總會善待她,懷孕的那段時間的確是如此,但還沒出了月子,孩子降生,脫離母體,婆婆又恢復了原樣,寒冬臘月就要她下地洗衣做飯。

“別躺在床上享清福了,你以為你是有錢人家的姨太太。”黃阿姨直到現在都一直記得,那洗衣服的皂角凍得能劃破人的手指,那水能刺透人的骨頭,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比不過一個女人冰冷刺骨的心寒。

從那個時候開始,黃阿姨狠狠的對自己發過誓,她在等,等婆婆變老,等婆婆需要她,無論到什麼時候,她都會等。

十幾年前,公公去世以後,婆婆一下子就蒼老了許多,她不再像個女將軍一樣在家中呼風喚雨、運籌帷幄,開始說自己老了,管不了了,漸漸退居了二線,但她依舊像是個老太后一樣,兒女們依舊畏懼她。

“隱忍三十年等到婆婆需要我,她終於知道從前欠的債,是要還的”


直到被她留到三十歲的小姑子也遠嫁了以後,婆婆生了一場大病,幾乎病危,後來病好後雙腿無力需要靠扶柺棍艱難行走,婆婆開始變了。

對孫子輩和藹可親,對人開始善良,面對黃阿姨,她開始心生悔意,當家作主半輩子的霸道老太,終於對兒媳低頭服軟了。

女兒遠嫁,兒子工作忙,她從前一直看不上眼的兒媳婦,如今變成了她唯一的仰仗,但無論丈夫怎樣求黃阿姨,黃阿姨也只是一句話。

“我願意出一千元錢,你們兄妹三可以再籌出一筆錢,給婆婆找個護工,我也有工作,也有兒子女兒要忙活,沒空去伺候她。”

黃阿姨的說法很合理,但丈夫和小姑子們卻怕護工照顧不好自己的老孃,還是希望黃阿姨能去伺候婆婆,甚至願意把請護工的錢付給黃阿姨,但黃阿姨卻不為所動。

“我年輕時可沒受你媽一點照拂,要是論應該照顧你這個寶貝兒子首當其衝,你不行還有兩個妹妹了,憑什麼有福的時候你們享,有困難才想起我這個外人,你覺得合理嗎?

“隱忍三十年等到婆婆需要我,她終於知道從前欠的債,是要還的”


你們出得起錢,我也出得起錢,我出雙倍,換你來照顧,我覺得特別合理,你看行不行?”最終在黃阿姨的堅持下,護工請來了,黃阿姨作為兒媳,偶爾帶著孫子去看看祖奶奶,除此之外,黃阿姨沒有再做其他。

婆婆對黃阿姨似乎越來越怕,人越老越像個孩子,她就像做錯事了一樣,總是對黃婆婆垂著頭,說話小心翼翼,怕因為那句話惹黃阿姨生氣。

女兒很遠,一年難得回幾趟家,兒子性格懦弱,如今的家是黃阿姨當家,可她曾經如此對待黃阿姨,她怎麼能不害怕。

黃阿姨儼然成了昔日的婆婆,而婆婆也變成曾經的黃阿姨,婆婆不是沒有道過歉,讓黃阿姨把一切都忘了,但黃阿姨卻說,婆婆,你老了,你健忘,可我腦子還很清楚,我不會忘。隱忍三十年等到你需要我,你終於該知道了,從前欠的債,是要還的。

黃阿姨最後跟我說,她會照顧婆婆,會盡到她作為兒媳的責任,但原諒,那是上帝的事兒,與她無關,她可以給婆婆請護工,可以出錢可以出力,卻永遠不可能伺候她。

“隱忍三十年等到婆婆需要我,她終於知道從前欠的債,是要還的”


黃阿姨周圍的一些聲音覺得她很冷血,但方臉卻不那麼認為,憑什麼婆婆不照顧媳婦沒人會說,可媳婦不照顧婆婆卻要被戳著脊樑骨難做人?

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從來都不是建立在責任,而是感情,沒有感情,至少也有互相的幫助與扶持,如果這些都沒有,即便你們是何種關係,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就像兩條平行線,靠的再近,也不會有交叉。

其實黃阿姨做的夠可以了,婆婆老了,她還會考慮到老人孤獨經常帶孩子去看望,讓她享受天倫之樂。

她沒有報復,她願意出錢給婆婆請護工,只是不願意照顧,她始終還是個善良的女人。

一方面的確是繞不過心中的坎兒不願意面對婆婆,另一方面黃阿姨有兒有女有孫子,也有工作,她的確也很忙,丈夫要求她去照顧婆婆,等於是要求她辭職,放棄養老保險提前退休,這樣的行為才是自私和道德綁架。

“隱忍三十年等到婆婆需要我,她終於知道從前欠的債,是要還的”


正如黃阿姨所說的那樣,兒女才是有責任照顧婆婆的人,他們卻把責任都推到了黃阿姨的身上,這才是自私的道德綁架。

正如我上文所說的那樣,人應該在順境多一點善意,這份善意不僅僅會幫助到別人,也是是給自己留條後路,如果在順境時太過得意,那就是自絕後路。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惡是因,那麼果一定也是惡,從前種下的苦果,如今也只能自己吃。

不算是婆媳關係,還是夫妻關係,方臉都希望你能永遠記住這個道理,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責任或許能捆住身體,卻永遠得不到一個人的心,唯有愛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