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癱瘓婆婆六年,父親生病丈夫說沒義務,妻子:我會讓閨女牢記

每每在處理感情問題時,方臉最煩聽到一種理論,那就是“應該論”。

這樣的理論讓方臉覺得異常反感,不管是男方還是女方,都是一種強盜邏輯。

就比如作為妻子,作為女人,你就應該如何如何,作為丈夫,作為男人,你就必須做到怎樣怎樣。

女人應該為了家庭無私的犧牲奉獻,伺候公婆,生兒育女,洗衣做飯,尊重丈夫,任勞任怨。

男人應該要肩負起整個家庭的責任,上能入廳堂,下能入廚房,在家是暖男,在外面是超人。

這是一種男權思想與女權思想的碰撞,更是婚姻中夫妻雙方缺少同理心的一種表現。沒有同理心則意味著,雙方都覺得自己沒有應該盡的家庭義務,但對方卻有責任。

伺候癱瘓婆婆六年,父親生病丈夫說沒義務,妻子:我會讓閨女牢記


把對方的付出都當成是理所當然不說,不僅不懂得感恩,更沒有回饋的意識,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從不懂得付出的道理。

可你要知道,夫妻之間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的,更沒有所謂的責任和義務,有的不過就是“情分”二字。

而情分靠的可不是責任、義務這些冠冕堂皇的東西,靠的就是“互相”。

沒有互相的幫助和愛護,沒有互相的理解和體諒,就沒有情分,夫妻才是真正的名存實亡。

真心的勸告各位,婚姻靠的是情分維繫,而非一張薄薄的紙片,想要婚姻幸福,就必須明白互相的道理,具備同理心,否則讓對方寒了心,離開一個不珍惜的人,也就是遲早的事情。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一位讀者楊大姐的投稿,她為了婚姻,為了家庭無私無畏的付出了十多年,雖然並未想過要讓丈夫對自己有什麼特意的回報,只希望丈夫也能夠在自己需要的時候,記著自己的好。

伺候癱瘓婆婆六年,父親生病丈夫說沒義務,妻子:我會讓閨女牢記


可到最後她才發現,原來丈夫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當成了應該的,讓她心灰意冷之餘,做出了一個決定,離婚。

雖然丈夫最後懺悔了,但她卻堅持不接受丈夫的原諒,到底是什麼樣的事情,讓楊大姐如此的決絕呢?

嫁進婆家的那一年,楊大姐24歲,婆家的條件其實不算很好,楊大姐個人條件和家庭方面都要比婆家高上一截,讓楊大姐義無反顧下嫁的,不過就是為了一份真摯的愛情罷了。

楊大姐是個好女人,那個年代的女人都很淳樸,嫁進婆家以後,楊大姐一心一意的為婆家著想,一家人的衣食起居都是楊大姐一手操辦,為了讓自己可以獲得婆家的認可,一直盡忠職守,事事親力親為,從來不會叫苦叫累,幾乎包辦了家裡的所有家務事。

雖然她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做這些事情,是為了丈夫做的,因為愛丈夫,真心的愛著這個家,她做一切都是心甘情願。但她還是希望自己做的一切,丈夫能夠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永遠記著自己的好,或許這就是一個女人對自己愛的男人唯一的要求了吧,不要求他能做到原模原樣,但求他懂。可丈夫,辜負了楊大姐的付出,傷透了楊大姐的心。

伺候癱瘓婆婆六年,父親生病丈夫說沒義務,妻子:我會讓閨女牢記


楊大姐的婆婆六年前癱瘓,是楊大姐一個人親手照顧的,婆婆全癱在床,連話都講不清楚的時候,都是楊大姐一個人在身旁近身伺候。

俗話說的好,久病床前無孝子,就連兩個小姑子都不是很願意去接觸婆婆,因為照顧癱瘓病人可不只是幫忙餵飯,擦擦身子那樣簡單,還要吸痰、幫助排洩、失禁還要洗那些髒衣服和床單,楊大姐說,這些幾乎都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照顧一個癱瘓病人有多難,恐怕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感同身受。

不僅如此,楊大姐為了更好的照顧婆婆,還辭了職呆在家裡,陪伴在婆婆的左右,直到婆婆去世的那一天,婆婆誰也不要,只是緊緊拉著楊大姐的手擎著眼淚不說話。

直到楊大姐在婆婆耳邊說了句“放心走吧,家裡有我呢”,婆婆才慢慢閉上了眼睛。

認識楊大姐的人都知道她孝順婆婆,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楊大姐和婆婆的關係其實並沒有那麼好,早年間楊大姐剛剛到婆家的時候,和婆婆的關係可以說是勢同水火。

伺候癱瘓婆婆六年,父親生病丈夫說沒義務,妻子:我會讓閨女牢記


婆婆不待見楊大姐,使了不少絆子給她,丈夫呢工作忙,又比較孝順,有意無意的會偏袒這婆婆,這讓楊大姐年輕時沒少受婆媳矛盾的委屈。

那個時候楊大姐曾經想過,當婆婆有一天生病不好了,她一定不會去照顧。

可真讓楊大姐等到了那一天,看著婆婆可憐的樣子,楊大姐又忍不住心疼起來了,再加上丈夫過來誠懇的求楊大姐照顧婆婆,楊大姐善良的心還是軟了,最終還是摒棄前嫌,忘記了曾經的一切過往,開始著手照顧婆婆,且這一照顧,就是六年。

六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真的不短,楊大姐放棄了晉升的機會,放棄了自己的前途,但她一直沒有後悔過,在這個善良女人的心中,什麼都不如家庭重要,她相信丈夫會懂自己,更會懂得珍惜,可她卻錯了。

去年冬天的一個清晨,楊大姐的老父親在上廁所時突發腦溢血,倒在了衛生間裡,楊大姐那時剛剛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都很忙,她當時聽到了父親病倒的消息,急的差點當著同事的面掉下眼淚,後來衣不解帶的照顧了三天以後,丈夫正好出差從外地回來,工作也恰好不算太忙,於是楊大姐就和丈夫商量,希望丈夫可以幫自己換幾天班,照顧自己的父親。

伺候癱瘓婆婆六年,父親生病丈夫說沒義務,妻子:我會讓閨女牢記


她本來覺得這也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丈夫就算有些為難,也一定會答應,誰知丈夫不假思索直接就拒絕了楊大姐的請求。

“我去看看你爸可以,可是你讓我去照顧,我可不行,我不會照顧,也照顧不好,你就別指望我了。”

楊大姐聽了丈夫的話,其實剛開始也沒多生氣,只是覺得丈夫可能有些畏難,還勸導丈夫。

“其實照顧我爸沒什麼難的,平時都有我媽在旁邊,你就是給他們做個飯,陪我爸聊聊天,換我媽回去睡覺,這有什麼難的,難道還難過我當年照顧你媽嗎?”

可沒想到丈夫不假思索回了這麼一句話:“我照顧你爸,和你照顧我媽,能一樣嗎?媳婦照顧婆婆那是天經地義,就是再難,那也是應該的,你不照顧會被人戳破脊樑骨呢,再說了你也沒有損失啊,因為這個你不是還被你們單位評為了模範標兵啊,簡直就是賺了好嗎?

可女婿照顧老丈人,本來就沒這個道理,照顧是情分,不照顧是本分,我不去照顧也不會有人說我,因為這不是我的義務,你可別指望我,沒可能的。”

伺候癱瘓婆婆六年,父親生病丈夫說沒義務,妻子:我會讓閨女牢記


楊大姐被丈夫的話,氣的渾身發抖,看著丈夫很有理的樣子,她從頭到腳渾身冰冷,指尖都涼透了,楊大姐平生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心寒。

心寒轉為了憤怒,她當即就提出了和丈夫離婚,並惡狠狠的對丈夫說了一段話。

“我伺候婆婆七年,我爸病了你說沒義務,這話我會讓閨女牢記,離婚吧。”

丈夫那時還很強硬,覺得楊大姐離開他根本活不了,遲早會後悔,楊大姐獨自帶著女兒,一個人照顧父親,雖然艱辛的,但楊大姐從未後悔過。

反倒是丈夫後來後悔了,曾經好幾次來找過楊大姐請求複合,還假模假式的到楊大姐的父親面前懺悔,都被楊大姐和家人攆走了。

楊大姐的女兒也很支持楊大姐,一直站在楊大姐的一邊,曾經有一次,前夫又來鬧,楊女士的女兒突然冒出了一句話。

伺候癱瘓婆婆六年,父親生病丈夫說沒義務,妻子:我會讓閨女牢記


“你不孝順姥姥姥爺,我可不會學你,我會孝順你,但我這輩子都瞧不起你。”

前夫聽後神色暗淡的走了,之後就很少再過來胡攪蠻纏了。其實楊大姐並沒有真的和女兒刻意說過前夫的不好,只不過是女兒雖然只有十幾歲的年紀,卻已經明辨是非,她懂得保護自己的母親,更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孝順。

如果楊大姐的丈夫稍微有一點同理心,都不會說出那樣的話和行為,什麼叫做媳婦就應該照顧婆婆,什麼叫做天經地義?而女婿照顧老丈人就是沒義務了?

連孩子都懂得道理,成年人卻不懂,真的很諷刺。既然結了婚,那麼對方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對方的家人也是你的家人。說什麼義務不義務的,真的很生分,也很傷人。

你能說沒有義務,在需要幫助的情況下,就不該搭把手嗎?沒有責任就不應該為了照顧對方的情緒,為了自己的小家庭著想,稍微辛苦一下自己嗎?

伺候癱瘓婆婆六年,父親生病丈夫說沒義務,妻子:我會讓閨女牢記


楊大姐做到了,她可以為了丈夫,為了家庭不計前嫌,可丈夫卻不懂楊大姐的付出,把一切都當成是應該的。

雖然最終丈夫後悔了,但他的後悔或許僅僅是因為發現沒有女人的無私犧牲和付出以後,給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惱和不便而已。

面對這樣不懂得珍惜的男人,女人的留戀真的很多餘,他不懂得將心比心,沒有同理心,在他的心中,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為之,所以就不會心存感激,一面要求著女人,一面又放縱自己,從不覺得自己應該有所回饋,這樣的男人只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傷害女人,離開對於女人不是損失,而是止損。

夫妻之間沒有理所應當的義務。正因為關係最為親密,更不應該忽視“互相”,懂得維繫情分,互相善待對方與對方家庭,不分你我才是夫妻感情和睦的秘密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